八月,正值暑假,是學生樂團和合唱團舉辦年度音樂會的絕佳檔期。Ponte Singers便於今年舉辦了名為「生‧息」的音樂會,表演孟德爾遜的《芬加爾洞窟序曲》及奧爾夫的《布蘭詩歌》。
Ponte Singers是一隊非牟利的青年合唱團,由年輕指揮林屴汧在2010年成立,成員來自多間中學和大學。此前他們已舉辦了三場不同主題的音樂會,而今年就是以德國音樂為主題。
與過去的音樂會相比,這次的規模是歷年之冠,除了固有的班底,Ponte Singers還邀請了香港新青年合唱團、滬江小學、聖保羅書院等學校合唱團同台演出。更特別組織了Ponte Orchestra—一班由本地及海外留學的音樂系畢業生組成的樂團,據稱表演者總數超過300人。為了宣傳音樂會,Ponte Singers不但製作了一段宣傳片在Roadshow上播放,還在銅鑼灣鬧市中進行「快閃」式表演,更製作了一段甚具水準的影片。這些宣傳手法即使是經營多年的合唱團也未必能夠做到,所以說年青人的力量和創意是絕不能小覷的。
說回音樂,在林屴汧的指揮下,Ponte Orchestra所奏的《芬加爾洞窟序曲》開始時帶有沉重且神秘的感覺,然而提琴部份拉奏主題旋律中的短音不太清晰,聽起來有點模糊。幸而在林屴汧清晰有力的指揮下,樂團的表現漸入佳景,各個樂器組都展示了不俗的技巧。整體而言,林屴汧的演繹不錯,若能把音樂處理得更細緻,將樂曲中各層的變化展現得更明顯(如轉調的過程),突顯音樂的戲劇性,相信他透過音樂所呈現出來的,必定是一幅色彩更絢麗豐富的蘇格蘭景色。
接下來是音樂會的重頭戲《布蘭詩歌》。表演前只見樂手和合唱團團員分別從舞台兩側和二樓門口魚貫入場,整個舞台都站滿人,獨唱者幾乎是坐在舞台的邊緣,可見場面是如何壯觀。這個超大型合唱團開始時演唱的〈噢!命運〉震撼力驚人,比之前超過170人的香港管弦樂團合唱團過之而無不及。而且Ponte Singers不但聲量大,聲音的控制和融和也做得不錯,沒有用「死力」來唱。考慮到這個合唱團是以學生為主,不是經常走在一起練習,能在有限時間把他們的聲音調校至如斯程度,林屴汧絕對是功不可抹。
不過《布蘭詩歌》共有25首樂曲,長達1小時,表演期間難免出現一些「沙石」,例如咬字。《布蘭詩歌》以德文、拉丁文和法文寫成,Ponte Singers唱得不錯,子音大致清楚和整齊,但在應付一些快如急口令的樂曲像〈當我們在酒館時〉時,便出現亂子。另外有時會出現拍子不穩的情況,最明顯是〈店員,給我拿最好的胭脂來〉,女聲表現過度興奮,因而衝快了。樂團也有拍子不穩的情況,甚至出現樂團反帶著林屴汧的情形。部份原因是因樂手分開坐,而且距離指揮很遠,反應不一;部份是樂手在樂曲中段集中力下降,對指揮的指示的反應遲緩了。
負責獨唱的分別是女高音鍾嘉欣、男中音胡永正和男高音吳智誠。鍾嘉欣的聲音婉約溫柔,演唱附點音符時表現出富彈性的音色。吳智誠唱的〈烤天鵝之歌〉的音域很高,第一個音已經是高音A,之後更要唱出高音C和D,必須要用假聲唱出。吳智誠由假聲轉回真聲的過程順暢,只是高音位有點緊。至於胡永正,他是唱得最多的一位,而且樂曲風格各異。他的咬字不但清晰,而且帶有情感,充滿語調,聽得出是在理解歌詞,細心感受當中的意義後,精心設計出來。不過〈焚心以火〉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高音,又不能用假聲唱(除了最後一個高音A),因此高音的投射明顯是很困難,被樂團的聲音蓋過了。
《布蘭詩歌》完結後出現一些「蝦碌」的場面:樓上的門開了,小孩都離座,林屴汧也阻止不了;他又忘記邀請獨唱者站立接受掌聲。這些都顯示林屴汧經驗不足,儘管如此,經過這個音樂會,他和這群年輕人都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和熱誠,希望他們能在音樂之路上行得更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