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痛心疾首。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痛心疾首。
Nov 23rd 2013, 11:47, by 袁健健

人死了心,自然就變得漠不關心,所以對香港電視能否取得免費電視牌照,向來抱持著逆來順受的消極態度去應對。

現在香港政治生態是這樣的,不停的出現貪污醜聞證實香港官員無能與低能,巿民傳媒步步施壓,官員就以打了Botox 般的膠樣露出膠笑來掟出一堆膠話兜圈子應對,你邊聽邊燥再提問,又錄音機式重申夢囈般的膠話,不停來來回回重重覆覆,你沒興再糾纏就正中下懷,即時功成身退繼續當其官員優哉悠哉。

無錯他們是全沒責任可言的,但我們香港人的毫不爭氣也真的配得上人家一句「抵死」,記得就前兩三個月,有關方面不過一時遺忘製造醜聞娛賓,特首政府「民望」就止跌回升,讀著這段比醜聞更震憾的民調,差點沒激得嘔出膶來。

劏房都消失了,囤地都忘記了,欺壓老師的事都記不起了,一切就好像八萬五一樣,已經唔存在了。

除了老一輩,我不相信還有人會安坐家中坐定定看電視,美劇日劇伴隨著日本綜藝節目,足夠令我忙足一星期七日,何來時間看垃圾廢劇奀星唱歌爛臭獎門人?開一個別出生面的免費咸片台吧,否則香港電視出現與否,都不會令我重拾對電視的樂趣。

我不相信行公義,也不喜歡好憐憫,對於王維基這個商人,我連一點愛都沒有,我對政府的高劑量憤怒,沿於其今次處事手法上。

香港人都很善忘,在大家快將遺忘王維基之際,政府忽然毫無預兆的宣佈只會發牌給兩位申請者:有線可以,電盈可以,就係你香港電視唔可以。

「個個都得,就係你一個唔得」的潛台詞到底是甚麼?就是巿民最支持最期待可以收看的,政府偏偏唱反調不准收看,吹咩?這句吹咩絕非老屈,沒詳述原因和「無得解喎,唔鐘意比你咪唔比囉」其實沒兩樣,總之你們巿民最想要的,政府就要徹底摧毁,不文明得令人難以置信。

民意其實很清晰而且不難達成的,政府不成人之美不特止,還要刻意留難對著幹。明知閣下不喜歡而偏要為之, 視為挑釁也,從來只有巿民挑釁政府,現在政府竟淪落到向巿民公然「柳打」,這種硬橋硬馬式撕裂社會,聞所未聞,真真活到老學到老。

底線被連番抽擊,抽得差點連底褲都扯破。遇著人家踩到上心口「柳打」,要麼逃避要麼迎擊,軟弱龜縮與強悍反擊,就要看造化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港足冰河時期的回憶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港足冰河時期的回憶
Nov 23rd 2013, 10:40, by Momay

港足冰河時期,雖然係一個環境非常包皮嘅時期,作為一個睇香港波嘅球迷都唔想呢個時候在到來,但係有啲事情仲係值得回味嘅。比如,GoalGoalGoal球迷大聯盟未流行前,唔少香港波球迷都係集中喺某個網內交流心得,呢個網我已經唔記得叫乜名,不過只要你冰河時期仲有睇香港足球,有上網嘅,你應該會記得呢個網嘅存在,而呢個網並非Forum,當中只有一個小小留言版,冇得貼圖,冇得修改,冇表情公仔,但大家一樣討論得咁開心,因為,當時冇一個平台俾到呢班小數中嘅小數,呢個網嘅出現,對於呢班小數中嘅小數,係一個天堂,因為冇人會黎挑機話「咁屎睇黎做咩」或者「摺撚咗佢啦影衰香港人」。呢個網主要講香港足球嘅消息,每次港隊名單一出,網主仲會俾吓意見,唔係Copy完撚就,大家一齊討論邊個甲組球員係滄海遺珠,講吓甘伯斯、拿美利斯、梁德俊呢啲球員又可唔可以諗吓?講吓睇完明珠播嘅『世界足球天地線香港篇』有乜感想,有冇嘢值得思考,乙組球員上去講吓羅倫士喺乙組點屈機等等等等....

冰河時期,港足係地底泥中嘅地底泥,因為香港社會向來講功利,冇成積,話你知代表香港,大把原因去屌柒你,屌柒你垃圾,屌柒你影衰香港,踩你為樂,屌你為榮,正式步向冰河時期間,又少咗一班人,仲唔踩到你個龜頭嚴重凹陷咩,最好踩到你正式摺埋佢。冰河時期嘅港足,只係一啲人茶餘飯後嘅恥笑話題,其實,90年代已經有唔少人以踩香港足球為樂,唔睇香港足球而且踩多幾腳先係型棍正常,一句達埋去我有言論自由撚就,我記得以前學校週記我成日寫香港足球嘅嘢,每次搣屎嘅評論都係:不如做其他有意義嘅嘢。我每次睇完,都火撚滾。體育阿蛇獲獲暗串香港足球,帶領大家踩香港足球,呢啲就係所謂嘅現實,只不過,我話撚知你點踩啦,我有我支持,你有你踩,可能影響到其他人,但影響唔到我。

仲會喺冰河時期關注香港波嘅球迷,可能一樣要忍受俾人恥笑、歧視,事關所謂主流球迷永遠覺得非主流球迷存在係有罪,係需要恥笑、歧視攻擊佢地,就好似沙士個年,有亞洲盃外圍賽,喺冚港最多人上嘅討論區呼籲一吓大家關注關注,第一個留言就係「我屌你老母」,第二個留言就係「弱智先會睇」,結果唔洗5分鐘,俾人鎖埋個Topic,原因係罵戰,但我完全冇覆過個Topic。
不過,冰河時期都有值得懷念嘅場景,和諧雙料娛樂,因為冇乜人睇氣氛和諧,消防對福建,唔夠300人睇,肥佬啲魚蛋賣唔晒,你電吓佢,20蚊差唔多任食,旺角大球場魚蛋燒賣放題,問你死味?張春暉打福建出去頂角球,唔捨得唔返去守龍,風球之下雙料娛樂,陳耀麟角球打風關係直接扯入,全華班南華不敵業餘消防,球迷大叫官永義坐低,04-05賽季打到最後先有結果,球迷電話報比分,香雪製藥甩底由香港08球員頂上第一場贏公民3個1,馬斯奧用純正廣東話問候為屌而屌嘅3區花生阿伯,3區花生阿伯用純正英文問候馬斯奧,李健和遲遲不射,阿伯大叫啊...啊...吔咩爹...射啦...射啦。花生阿伯全場機關槍式針對李健和,李健和霸氣回應:「一陣完場上黎俾你慢慢鬧」,李健和出場後真係走上看台坐喺個班阿伯下面,冇人敢出聲,阿伯落荒而逃,李健和大叫一聲:「挑」!贏得漂亮。旺角場冇瓦遮頭,一落雨,隔離阿伯濕透了,白色恤衫透出黑提,性感萬分,阿伯見壯扮Cute同我講:「耶~~俾你睇洩晒喇衰人,你要負責任呀!」旺角場冇瓦遮頭,一落雨,個個落荒而逃,有阿伯大叫「呀!走呀!共產黨殺到黎喇,快啲走呀!」有阿伯上身著白色恤衫唔扣摟露黑提,下身著短褲,睇波太投入,露咗半抽嘢出黎,另一阿伯好心提醒,走光阿伯九唔搭八回應「3區我最長我最大」.......

不過,過去咗就梗係過去咗,雖然有啲事回想起係好快樂吓,但最好梗係唔好在返到去從前,今日,香港足球依然屬於小眾,睇香港足球有時會遭人白眼,不過情況肯定有改善,冰河時期一場香港對新加坡,冇600人黎睇,今日有3-4000人,去旺角場睇波,在唔係老人活動,以前以踩香港足球為樂嘅朋輩,同事,今日居然打電話問我有冇興趣一齊睇,正常計,梗係越多人支持越好啦。

圖:冰河時期亞協盃愉園 vs 新光,旺角場座無虛席。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滿紙荒唐言、假的真不了──回應李飛的特首普選論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滿紙荒唐言、假的真不了──回應李飛的特首普選論
Nov 23rd 2013, 09:41, by 劉桂標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昨日對2017年特首普選安排作出講話,其主要內容是說未來本港的普選,須按基本法的框架來訂定,而後者其實是有篩選安排的選舉。用中國著名的章回小說《紅樓夢》裏的用語來說,是「滿紙荒唐言」;用近日常被人提到的商台行政總裁陳志雲的說話來說,其所謂「普選」,其實是「假的真不了」,只是假普選。以下為其講話重點與回應:

一、 李飛說基本法規定香港實行民主制度,後者包括五個層面。

講者以為,若依民主的涵義來說,他所說的五個層面其實都有違民主原則。

1. 中國收回香港是以香港建立民主制度為前提和條件。

回應:沒有真正的普選,香港的政制則從來都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

2. 中國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並且五十年不變。

回應:九七回歸初期,中央政府勉強可說遵守承諾,但越到後來,則越趨向一國而離開兩制;特別是最近幾年,西環治港越趨公開化、合理化,一國兩制可說名存實亡。

3. 中國充分保護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回應:說基本權利和自由,以政治權利為重中之重,因為其他權利自由也會由此而受制約。然而,香港人從來就沒有充分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方面的權利一直被剝奪。

4. 中國規定香港特區的民主制度和法治緊密結合。

回應:香港不但沒有真正的民主,法治也是有限度的。最重要的,是法院以外,還有人大,後者的釋法,其實就摧毀了香港的法治基礎。另外,行政會權力日益膨漲,再配合為欽點建制派的護航,權力分立根本就有名無實。

5. 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員均由選舉產生。

回應:選舉在民主社會與地區,是普及而平等的,但香港的特首選舉及立法會選舉,則是假普選。因為,前者一直由小圈子選舉委員會包攬,而未來即使講一人一票選舉,但提名權操控在小圈子提名委員會手上;後者,則一直以來,都有很大比例的功能組別部分,後者只由少數業界人士選出,不能代表廣大市民。

二、 李飛說將來普選特首是依照基本法、完全符合法律規定而舉行。

基本法中對於特首選舉的安排其實用語相當籠統,因此,說選舉安排須符合其規定,最重要的,是我們應以民主社會的憲法精神,即是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為標準而加以合理的詮釋。

1. 基本法規定特首須由有廣泛性代表組成(李飛的理解是參照現行選舉委員會的模式組成,為工商界等四個界別同等比例成員組成,約千多人)的提名委員會集體提名。

回應:任何憲法,均須按照人權自由而訂定,作為香港憲法的基本法也不應例外;因此,當中重點是普及而平等的選舉。職是之故,提名委員會成員並非由公平、公開方式選出的小圈子,既剝奪了公民的提名權,也因選委多數是建制派人士,有特定政治立場,對候選人會作出不合理的篩選;這種規定根本沒有法理基礎,說這是依法而行,只是誤導公眾。另外,這種說法與真正普選的公民提名方式相衝突,只是假普選。

2. 行政長官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理由是不愛國愛港人士,即是與中央對抗人士,後者擔任特首,則與中央沒有良好關係,基本法與一國兩制就行不通。
回應:第一,從來沒有憲法規定行政首長要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基本法也沒有這種規定。第二,愛國愛港的涵義十分籠統,難以作為法律條文。第三,如果用了這種主觀標準作為提名原則,那麼,必然違反了平等而普及的普選的真義,因為可隨意剝奪任何人(主要是本港泛民主派人士)的被選舉權。

總而言之,李飛對於特首普選的看法,是故意為選舉特首設定種種限制,並將小圈子的特首普選講成是真正普選,是誤選公眾的說法,站在講求的普世民主自由的角度來說,完全不可接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引力邊緣》:探尋生命的原初之旅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引力邊緣》:探尋生命的原初之旅
Nov 23rd 2013, 05:57, by 斐宇梧的中文唱片架

艾方索•柯朗執導的《末代浩劫》(Children of Men),講述在2027年的時候,由於莫名的原因造成人類有18年無法生育下一代,整個世界到處是殘舊和被破壞的景象,移民潮及恐怖份子問題讓未來社會一片混亂,彷彿一切即將步向死亡,人們陷入孤立而又與其它人對立的境地。忽然之間,一位懷有八個月身孕的非裔年輕女子在片中出現,她成為了某反政府組織積極搶奪的目標,而《末代浩劫》的重點情節,即放在保護和拯救這一非裔女子的主軸上,因為她孕育著人類的奇蹟,也孕育著人類的希望和未來。

觀看艾方索今年的新作《引力邊緣》,亦俱有跟《末代浩劫》類似的絕望感:通訊的中斷、太空站的破壞、同伴的離去、燃料的不足、死亡的步近,女主角獨自一人地「應戰」,亦帶很多的科幻(太空)片,常對人類未來將向更加之「孤獨」演變的昭示。然而兩部電影都有對「希望」光輝的追逐:《末代浩劫》的主角要護送孕婦去尋找一艘叫「明日號」的船,來將她交到比極權政府更可靠的海上科學家手中;《引力邊緣》的萊恩•史東要千方百計登上天宮太空站內的神舟飛船,才有機會重返到地球。人類被打上「原罪」的烙印,這兩艘船便如同《創世紀》的諾亞方舟,上帝要讓洪水清洗大地和污濁的生命,那快速襲來的太空碎片就像恐怖的狂風暴雨,只有人躲到船上,才能夠避過浩劫,令到生命得以「重啟」。

《末代浩劫》的許多情節來自《聖經》,致使我相信《引力邊緣》中的麥特•可瓦斯基一角,導演有對摩西進行過參考。機長可瓦斯基帶領萊恩•史東走出死亡的邊緣,好比摩西率領被奴役的希伯來人逃離古埃及,隱喻著《出埃及記》的故事。沒有機長的引導,萊恩•史東就絕不可能重返到地球,他為女主角指引求生的方向,更為女主角帶來了精神上的慰藉和鼓舞。

跟《末代浩劫》含著相近「誕生」母題的《引力邊緣》,也可從這點上,與史丹利•寇比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發生聯繫。一些觀眾不但把《2001太空漫遊》內的發現號太空船形狀比作是精子,更會把木星比作是卵子;還有在「人類的黎明」之後,火箭飛船猶如陰莖般插入太空站巨輪的凹槽中,都隱含著生殖、孕育的訊息。至於《引力邊緣》的太空站,在某時刻會很像母體的子宮,當飛船和天宮太空站碎片跌落地球大氣層的時候,又好比一群精子和卵子(地球)的結合,而只有唯一的精子才可以讓生命成功地降臨或重生。

史丹利•寇比力克賦予了很多「誕生意象」於《2001太空漫遊》的電影裡面,一如黑武•佛洛依德通過即時影像對話與女兒慶祝生日,或David Bowman利用手動操作重歸「發現號」飛船時蹦出分離艙的那刻,就像子宮頸口的張開,精液突然噴射而入。剛好,《引力邊緣》也有兩個情節與之相對應,一個是萊恩搜索到地球頻道信號中聽到的嬰兒聲,一個是她開啟太空站艙門時整個人被突然彈起來的「致敬式」鏡頭(說到致敬,萊恩目睹機長漂走的一幕,又會令人想起David Bowman為打開氣密艙艙門,而不得不放開剛拯救到的同伴情景)。導演艾方索有意地令象徵生命的畫面從「無意」的感覺中呈現,在萊恩降落到地球之後,一隻從水中冒出的青蛙往上游動,即為這種特意設計的最佳代表。

《2001太空漫遊》揭示了科技對人類的控制:在圓柱型飛船中心「兜圈式」慢跑的Frank Poole,仿佛暗喻人們的生活陷入了周而復始的套路之中;處於冬眠的科學家不會做夢,就像被機器澆熄了生命的一處本能火種。作為飛船上最富於情感的存在,HAL的「人性」特徵卻帶著極大的諷刺意味,它到後來逐漸表露的虛假、陰險,與人的劣根性相合,當它被關閉時體現的對死亡恐懼及虛弱的掙扎,又完成了對人類無情亦孤獨無助的投影。

關於科技話題的探索與人的自救,是《末代浩劫》和《引力邊緣》的又一伏線,所謂自救即是人的信念。在《引力邊緣》中,俄羅斯和中國的兩個太空站內,都設置(擺放)了宗教的物件(聖像和大肚佛),而宗教正好能給予人一種精神上的支撐,使人的意志更加堅定。《末代浩劫》提出「信念」還是「命運」決定一切的問題,到《引力邊緣》這部電影,艾方索有意再深化它們之間的博弈。或許命運的「巧合」導致新生命誕生,但「信念」才是人活下來的一個基本條件,在被科技控制的太空,似乎只有「信念」,可以成為人之所以為人的其中一個明顯特徵。艾方索在《引力邊緣》中,將「信念」視作「生命」的代替符號,也因「信念」(或意志),致使人類能夠逃離,被科技的機械式操作、設定主導著的危機。

劇情緊湊的《引力邊緣》滿足了觀眾的感官/娛樂追求,但同時長鏡頭的運用,又與眼花繚亂的畫面(主角在太空中不斷旋轉,碎片的突如到來和撞擊),形成了一個很奇妙的抵消作用。因此,《引力邊緣》的故事推進速度,縱然比《2001太空漫遊》快很多,可是它保留了後者對太空靜謐、深邃,甚至帶有宗教意味的瞻仰尊崇。這些觀感體驗,猶像一次獨處的冥想,它改變人的意識形式,使觀眾能隨主角一起,聽回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而3D/IMAX影像強化的細節部分,即使微小如一顆螺絲,大家也很容易察覺得到它的存在,導演透過此高解圖像手法,有意喚醒人被科技、便利生活所剝奪去的觀察能力,它和電影時時在強調的那個美麗地球背景一樣,都是重新召回觀眾對本身所擁有情感、或本身所歸屬之家園的注意。

《引力邊緣》的故事非常簡單,不過這「簡單性」與影片想講的「回歸基本」的內涵,達成了一個默契。當女主角重返地球的時候,因自己的「回來不易」,而更珍惜地球上看似平凡不過的一土一物,我想導演也在此傳達了「生命」終於又回到一種最原始的狀態(海洋象徵生命的起源,女主角由爬行到直立行走象徵生物的演變)。《2001太空漫遊》從人類的起源思辨人類的進化,俱有複雜的隱喻,宏大如宇宙般的抱負;但《引力邊緣》似乎在走一條相反的路線,它野心遠不及《2001太空漫遊》,是前往探尋一個最本質的問題。可以說,《2001太空漫遊》中人類的偉大進程,是伴隨著對生命熱情的逐漸喪失為代價,而艾方索卻要把這熱情找回來,讓徘徊邊緣的你,能夠重踏家溫暖的門口。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拒絕平凡】(三十二): 小斌斌是我的偶像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拒絕平凡】(三十二): 小斌斌是我的偶像
Nov 23rd 2013, 05:13, by 黃增健

[拒絕平凡](三十二): 小斌斌是我的偶像

昨天有線新聞報導,六歲的山西男童小斌斌,自今年八月被殘忍地挖去雙眼後,一直在接受眼科及心理治療。經歷如此重大轉變,縱使是大人都難以面對,何況是小童!?
從光明多彩的世界,剎那間面對永久黑暗,那種恐懼無知,其他人怎會明白。
當時筆者看到他被害的新聞,與全港市民一樣,一方面痛恨凶手殘酷無人性,另一方面為小斌斌的將來擔憂。天真可愛的小孩,經歷如此災禍,人神共憤。
事發至今三個月,原來有線新聞組一直跟進事件。昨天透過報導,得知小斌斌已接受義眼手術,並開始習慣「新生活」。
鏡頭傳來的,不再是他的哭聲,而是重拾天真的笑聲。很難想像,他竟然能回復天真的笑容,像其他同年小孩一樣,跑跑跳跳,玩心愛的玩具。有一幕是,他的母親抱他出公園,他用手觸摸花草,繼續感受世界。
小斌斌雖然年紀少,但他的生命比任何人都強。在他面前,我們自慚形穢,自愧不如。他的故事正好說明,生命充滿希望。即使經歷最殘酷,不可理喻的事情。只要懷著童心去面對,亦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活好每一天。
在此希望他長大後,做個有用的人。繼續努力生活,把這種堅強意志,感染世人。

23-11-2013 家中,中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科學人文主義芻議(二)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科學人文主義芻議(二)
Nov 23rd 2013, 03:04, by 李偉才

科學與人文的融通

二十世紀初葉,史懷哲 (Albert Schweitzer) 在深入探究他稱為「文明的哲學」這個重大課題之時,指出了文明的盛衰固然有其物質性的原因,但更為重要的,往往是一個文明所具備的精神資源。而這些精神資源的基礎,是一個可以協調人類的理性、感性和靈性的世界觀 (Weltanschauung):

世界觀的缺乏,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有災劫和苦難的總源頭。我們必須協力建立一個有關宇宙和生命的整體理論,才有希望擴闊胸襟,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文明族類。(註七)

當然,早於史懷哲的呼籲,黑格爾和馬克思等都曾經建立過類似的世界觀。然而,在吃盡這些世界觀所帶來的苦頭之後,人類在二十世紀的下半葉,已經對這種宏觀的大理論心懷戒懼。由此而引伸的問題是:我們有甚麼理由認為,在廿一世紀伊始,我們需要另一套稱為「科學人文主義」的大理論呢?(馬克思不也把他的理論稱為「科學社會主義」嗎?)

簡單的回應是,科學人文主義並非另一套大理論。它並沒有發現甚麼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也不會提供人類未來發展的任何宏偉藍圖。它所追求的,只是科學與人文的融通。

要瞭解科學與人文如何能達至融通,我們必先弄清楚,我們所指的科學與人文是甚麼一回事。

讓我們先檢視後者。所謂「人文」,是指「人文主義」或「人文精神」。甚麼是人文主義?簡言之,它是將人的生命和心靈賦予最高的價值和地位的一種思想、態度和取向。從一個更高的層次出發,一些人文主義者更認為,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尊重和珍視是,不應只是「人」的生命與心靈,而是所有生命和所有心靈。(前者當然包括地球上所有生命,卻也可能是地球以外的生命;而後者則可能是地球以外的智慧心靈、甚至是在未來出現的機器心靈。)

上述當然是一個十分簡化的定義。最具爭議的問題是,「人」可以分為個人和集體,如果兩者出現利益上的衝突,我們應該如何協調呢?然而,本文的要旨並非深入分析人文主義的內容,而是確定人文主義的基本精神。就此而言,相信上述的定義已然足夠。

現在讓我們回到科學的定義之上。我不打算在此對「何謂科學?」這個問題作出長篇大論的學術討論,因為我認為更有啟發性的,是看看科學家-以及一些哲學家和藝術家-對科學所抒發的觀感。

達爾文的親密戰友湯瑪斯.赫胥黎 (Thomas Huxley) 說:「所謂科學,只不過是受過訓練及條理化之後的常識而已。」多年後,哲學家 George Santayana 則響應說:「科學只不過是深化了洞悉。 (Science is nothing but developed perception.) 」

上述的說法可能有點空泛,更能切中要處的,是以下的這段話:

科學的精髓,並不在於複雜的數學建構或精密的實驗程序。說到底,科學的核心精神,乃是基於一種赤誠而產生的「不弄個清楚明白誓不罷休」的執著。 (Saul-Paul Sirag)

以上是有關科學本質的一些描述。至於科學的價值,天文學家刻卜勒 (Johann Kepler) 有以下這句話:

若說音樂是聽覺上的美,繒畫是視覺上的美,那末,科學便是心智上的美。

英國詩人濟慈 (John Keats) 也說:「美就是真、真就是美。」美國散文家兼詩人愛默森 (Ralph Waldo Emerson) 則更清楚指出:

【人類】將要看出大自然是靈魂的反面,每一部分都相呼應著。一個是圖章,一個是印出來的字。它的美麗是他自己心靈的美麗,它的規律是他自己的心靈的規律。因此他把大自然看成自己成就的測量器。他對於大自然知道得不夠的程度,也就是他對於自己的心靈還掌握得不夠的程度。總之,那古代的箴言,「認識你自己」,與現代的箴言,「研究大自然」,終於成為同一句格言了。

愛因斯坦則這樣表達他對科學的觀感:

在森羅萬象的大自然面前,我們的科學無疑幼稚和渺小得可憐。然而,它卻是我們所擁有的最珍貴的一樣東西。

他的另一句說話,則強有力地糾正了不少人認為科學是機械、刻板、冰冷甚至缺乏人性的錯誤觀念:「人類所能擁有最深最美的情感是神秘感。它是一切真科學的播種者。沒有這種情感,不懂得稀奇和讚歎的人,雖生猶死。」他另一句較為人們所熟知的名句則是:「想像比學識更為重要。」

有關想像的重要,牛頓亦早有名言:「人類受想像力的束縛,遠多於他受自然定律的限制。」小說家納布柯夫(Vladimir Nabokov)的名句則更把一般人的觀念顛倒過來:「科學離不開幻想,藝術離不開真實。」

一般人都以為,科學是「尋找答案」的一項活動。天文學家艾丁頓 (Arthur Eddington) 卻有更精辟的見解:「在科學的領域,提出問題往往比尋找答案更重要。」而懂得提出問題,正要求我們具有豐富的想像力,當然還需要有求知的熱忱。

綜上所述,科學與人文在精神上契合之處甚多,實無割裂甚至對立之理。毋怪乎科學史家薩頓 (George Sarton) 曾經這麼說:「一個真正的人文主義者,必須熟知科學的人品家世,就正如他應該熟知藝術和宗教的人品家世一樣。」

要真正達至科學與人文的融通,上述的要求必須是對等的,因此我們可以補充說:一個真正的科學家,必須熟知藝術和宗教的人品家世,就正如他應該熟知科學的人品家世一樣。

簡言之,人文主義者應該擁有科學的修養和視野,而科學家則應擁有人文的修養與關懷。

科學人文主義的定義
上一節所談的,主要在於精神境界和個人修養上的融通。但作為一種哲學思想,我們有必要為科學人文主義列出較為明確的定義。

筆者認為,有關的定義可以先、後分為兩個層次。前者我稱之為「基本定義」,後者我稱之為「強定義」。

基本定義:科學人文主義是建基於人類知識總和的一種人文主義。

強定義: 科學人文主義是這樣的一種思想:它以「科學的精神」來看待這個世界;以「科學的方法」來探究這個世界;並且以上述兩者所達至的有關這個世界的「科學知識」作為它的基本出發點。

由於強定義已經包括了基本定義的內容,以下便讓我們集中分析一下強定義中的具體內容。

科學人文主義要求人文主義以科學精神來看待這個世界。那末甚麼是科學精神呢?

科學精神的第一項要素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凡事都會喜歡問一句「這是甚麼?」及「為什麼會是這樣?」我們在一座山的面前,便想知道山後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攀登上一座山峰,便想知道下一個山峰是怎樣的光景。這種超乎功利的好奇心,是科學探求的最大原動力。

從好奇心與求知欲引申出來的,是一股鍥而不捨的「求真」精神,也就是方才提過的「不弄個清楚明白誓不罷休」的執著。

為了求真,便必須尊重事實,不以人廢言,並且不容許任何弄虛作假和文過飾非。

再由此引伸,一個優秀的科學家,便必須擁有獨立、自由的思想;懷疑、批判的頭腦;以及開放、兼容的胸襟。此外,他還必須願意接受批評,以及擁有承認錯誤和不斷自我改正的勇氣。凡舉訴諸權威和訴諸教條的獨斷傾向,都必須被堅決地拒斥。(但細想之下,上述這些品質,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嗎?)

科學人文主義的第二個要求,是以科學的方法來探究這個世界,增進我們的瞭解。

有關科學方法的內涵究竟是甚麼,甚至究竟有沒有一套「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科學方法,學術界的討論已甚多,筆者不打算在此作詳細的介紹。我想指出的,是較易被人忽略的數點。

所謂科學方法,是透過實踐累積而來的一些揭示事物間內部關係的方法和技巧。這些技巧是不斷演進的。今天科學家所用的各種方法,較諸四百年前的不知豐富多少倍。把科學方法作為一種靜態的東西來研究,從一開始便犯上了原則性的錯誤。

更為嚴重的,是不少學術研究有將科學方法特殊化甚至神秘化的傾向,這其實是將科學與人文割離的元凶之一。借用赫胥黎對科學的描述,我們必須撥亂反正,明確地指出:「所謂科學方法,只不過是受過訓練及條理化之後的常識而已。」 

後現代主義者對科學的顛覆,往往在於把「科學知識」特殊化。而這一策略,使他們可以得出「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規行矩步的行為,便有如古代的祭司在祭祀時遵循的禮儀」,以及「現代科學對世界的論述,只是有如古代神話般的一種『偉大的敍述 (Grand Narrative) 』」這樣的結論。

其實,從最根本的角度看,所謂科學方法,不外乎邏輯加上證據。論者當然可以對「怎樣才算合乎邏輯?」和「怎樣才算是證據?」大加質疑。但試想想,每天在地球上無數的法庭之上,我們都不是以邏輯加上證據以判定被告者有罪或無罪嗎?誠然,這絕非一件簡單和容易的事情。但歸根究底,如果邏輯加上證據足以讓我們決定一個人的生死榮辱,為甚麼同樣的東西不足以令我們探究自然呢?

另一點較少人留意的是,科學方法不單包括人和自然之間的對話。廣義而言,它還應該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更具體地說,是科學家與科學家之間相互的溝通。溝通的內容應該包括研究的成果以及有關的方法和過程,也應該包括各種分析、意見甚至臆測。只有不斷通過這種交流和辨正(按照波普爾的觀點,最重要是其他科學家的「否證」嘗試),科學才能夠健康地發展。

科學人文主義的第三個要求,是必須以「科學知識」作為它的出發點,而這也是「基本定義」中所列出的要求。

道理其實很簡單。「人的處境」是一切人文關懷的出發點。但要充份瞭解人的處境,我們又怎能無視於科學在這數百年來在這方面所帶來的巨大知識增長呢?

這些知識可以分為「縱」和「橫」兩方面。在橫的方面,它應該包括物理學、天文學、化學、地理學(包括人文地理)、生物學(包括生態學與腦生理學)、人類學(包括比較宗教學)、考古學、社會學、心理學(包括認知科學和精神病學)、經濟學、政治學和倫理學等等各方面的知識。

在縱的方面,它包括了宇宙起源、太陽系起源、生命起源、生物的演化、人類的起源、語言和文化的起源、城邦與文明的起源、藝術的演化、宗教的演化、科學的演化、哲學的演化等各方面的知識。(註八)

也許有人會說,把倫理學和藝術的演化等知識也納入「科學知識」的範疇,是把科學的涵蓋面過份地延伸。對此我既同意亦不同意,因為我深信知識本無「科學」與「非科學」之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基於客觀求真的精神,透過邏輯和證據以把知識建立起來。這正是我在「基本定義」中,只談「人類知識總和」而不談「科學知識總和」的原因。

關鍵不在於我們把倫理學和藝術的演化等知識稱為甚麼知識,而在於我們在考察人類的處境時,有沒有將上述的「縱」與「橫」的知識包括在內。

「從瞭解中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必經的歷程。對人類整體來說,情況何嘗不是一樣?過去數百年來,人類對於宇宙萬物的起源和演化,特別是對於生命的誕生和興起、人類與文明的來歷等重大的問題,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的瞭解。誠然,我們不能說對所有問題都取得了最終的答案。但未有最終的答案並不表示上述的知識沒有意義。相反,它們已經大大加深了我們對「人之所以為人」以及「人在宇宙中處於一個怎樣的位置」這些問題的瞭解。

令人遺憾的是,隨著哲學與科學的分家,絕大部分的哲學探求與討論,都對上述的巨大知識增長及加深了的瞭解視若無睹。它們追求宇宙的真理,但所涉指的宇宙,基本上是一個沒有歷史的、靜態的宇宙。對於這種哲學,筆者稱之為「沒有歷史的哲學 (ahistoric philosophy) 」。

熟悉和熱愛哲學的讀者對上述的批評可能大不以為然。筆者也十分熱愛哲學。但我想請讀者們做一個簡單的試驗:往圖書館的哲學部分,找出近代最具影響力的十本哲學著作來翻看,然後回答以下這個問題:就理論上而言,這些著作的內容是否完全可以寫於十九世紀中葉而非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

事實是,單從著作中討論的內容看來,我們會以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從未發表、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革命從未發生、大爆炸宇宙論從未出現、混沌理論和複雜性理論從未興起、以及有關人類起源、社會生物學 (sociobiology) 、動物意識 (animal consciousness) 、大腦演化 (neural Darwinism) 和語言起源等研究的突破性發展從未發生。

(待續)

註釋
註七: Albert Schweitzer, The Philosophy of Civilization 序言第14頁 (London: Adam and Charles Black, 1932)

註八:在「橫」方面的整合,近年較突出的嘗試是著名生物學家(亦是導致過去數十年有關社會生物學的重大爭議的始作俑者) Edward O. Wilson 所寫的 Consilience: The Unity of Knowledge (New York: Knopf, 1998) 。在「縱」方面的探索,較突出的成就是 Jared Diamond 所寫的 Guns, Germs, and Steel: A Short History of Everybody for the last 13,000 years (London: Vintage, 1998) 。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郊遊》— 用最平淡的題材來作告別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郊遊》— 用最平淡的題材來作告別
Nov 23rd 2013, 01:29, by Thomas Tsui

宮崎駿宣佈退休的同時,這個導演也像與他夾好的,宣佈收山不再拍片。假若理由真的是他的作品不容於在商言商的電影圈裡,他也奇蹟地支撐了很久。最後的《郊遊》 (Stray Dogs) 也在威尼斯摘了評審團大獎,算是走得風光。但即使如此,卻不會有片商想到借機大賺一筆,因看過他作都知,拿數間戲院出來給他作上正場,即使只上一星期,也是自殺行為。

回想起港影業因「那些年」竟嚷著要學台片,聽到覺得好笑,原因是反映他們根本不知台片是甚麼:台片三個代表大導,侯孝賢和已走的楊德昌,另個就是蔡明亮。成代表之因是他之作,最能夠表現獨立電影的精神:無音樂、無啥對白、無大動作,就此靜默長達十分鐘的長鏡頭,不要講商業電影,應該電影史上夠膽如此的不出五人。來看的觀眾也要夠彊,看其片看到呼呼大睡提早離場者不計其數,當然,能捱到最後的,總都會覺得其真的很是有型。

來到最後一套,卻是個平淡的告終:相比《河流》的父子亂倫、《天邊一朵雲》那誇張的男女情慾、《黑眼圈》的「三人行」,《郊遊》卻只是窮爸爸和他的一兒一女,另有個加插進來的女人(陸弈靜飾)。膚淺地看表面,就只看兒子偷廁所紙巾,一家人用人家洗手間的水洗澡,父親靠做人肉廣告版賺生活費等,似是只講台灣貧窮的一面。若然真的要人比人,還真的會有夠無聊。(有闊落的空屋和能吃有炸雞數樣菜的飯盒,好歹也比香港強。)

深入點看,若還是以李康生為中心,電影似是講男人的失落:廢墟上擱在地上的蔣介石畫像,以為只喻獨裁政治的過去,其實也是暗喻連帶男人也失去往日為所欲為的威權;李企著路中受涷差點被風吹倒,一邊唱著《滿紅紅》支撐著,卻也忍不住流淚:像控訴一代男兒,只能委屈如路邊野草,受風雨凌虐而旁人不屑看一眼;李原還有作為父親的身份和威嚴,只是這個也被陸弈靜,用仿如兩子母親的身份奪去,原來的貧窮還不是回事,但到這刻他終到一無所有,如《不能沒有你》裡被僵化制度搶去女兒的李武雄般可悲。

李的悲哀是否無緣無故?若故事真的是倒敍的話,還不是無跡可尋:電影後部李家和陳湘琪過上「好日子」,似是前塵往事;陳和李走進廢墟,陳望向畫像慢侍十分鐘後流出了淚,像重覆著《愛情萬歲》。只是加多個李站在後,其背著喝的兩支酒,似是所有的解答。當然知你很未必會同意,那十五分鐘的三個長鏡頭裡,由李伏在陳膞頭上,到牆上的河石灘壁畫,每一微細部分都可以導出無數的解讀。畢竟蔡的電影一如既往如此,表面空空如也,實際一切盡在不言中。

小弟不怕自認,自己就是無料,故看到靜止般的長鏡頭,小童的鼻寒聲之開場一如《黑眼圈》,待十分鐘流淚如《愛情萬歲》,但卻是只講一個男人。感覺是蔡明亮收山之真因是他真的累得很,最後之作也只好作一平凡的題材,去總結他自己的電影人生。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留學生優勝之處(抑或你只是一個留玩生?)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留學生優勝之處(抑或你只是一個留玩生?)
Nov 23rd 2013, 01:14, by The Concordia Connect

文:慷慨老闆

咸豐年前,提起留學生,社會總會肅然起敬。皆因當年很多人民英雄都是留學海外再回國貢獻自己的見識與才能;例如:國父 孫中山,名作家 魯迅,以及 中國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 等等,多不勝數。可是到了今天,留學生卻成為了富二代,敗家,自視過高的代名詞。有見及此,筆者要為留學生討回一個公道,平反,以及證明留學生確有值得尊敬的地方。理據有三:

《一》留學生擁有過人眼界
身為得天獨厚留學生,我們能夠深入接觸和認識香港以外的另一個社會,增廣見聞,從而於對比中建立一套更為普世的價值觀。如澳洲的開放,法國的自由,德國的謹慎,中國的勤力和美國的自信等,這都有助我們廣闊眼界,反思以及檢討自身和社會的不作,從而針對問題作出改善。

《二》留學生具備獨立的能力
父母朋友不在旁,凡事只好靠自己。留學生被放逐於異鄉當中,可謂「人生路不熟」。我們日常要處理的問題包括:洗晾衫、煮三餐、找住屋、辦簽證等等;衣食住行樣樣講求獨立。放學倦了沒有去超市?自然沒有洗衣粉可以用(連碗也洗不了)。沒有買餸煮飯?每天出外吃飯只會榨乾用作交房租的錢。還有雜項例如吸塵拖地,按時交水電煤費,自律溫習功課,與別人同住(share house)時怎樣維持同屋關系、家居衛生、解決金錢瓜葛!留學生需要獨自處理的問題數之不盡,使到我們更加獨立。

《三》留學生刻苦耐勞
每天用不熟悉的語言應付日常生活;嘗試融入別人圈子;碰釘撞板經已司空見慣。然而只有能夠征服這種不安感,留學生才能夠繼續自己的旅程。此外不同於主流觀點,留學生就算家境真的比較富裕,金錢都已經花光了在學費與屋租上。其實很多留學生都會半工讀以添補一下生活費。當同屆本地同學在「莊」的溫室中學習領導才能時,留學生卻正被老闆狠狠地收拾著。這種教訓使得我們提早明白工作的要求。我們由低做起,令到回港時不用再經歷新人的階段。留學生比別人刻苦耐勞,是因為每天面對的挑戰更多。

以上三點留學生優勝之處乃是筆者感受最深的。還有其他譬如面對美女的定力和應付巨大昆蟲的冷靜等大小不同歷練請恕筆者不能一一詳述。

若然讀者有身處海外的同學,而他們並未具有上述優點的話,他們大概只是恃財傲物,枉費光陰的「留 玩 生」。真正的留學生眼界廣闊,成熟獨立,刻苦耐勞,「留玩生」卻一直浪費父母拼命賺錢給予他們的出國機會,兩者素質相比實在差天共地,不能相提並論。

至於自覺已經有齊以上優點的本地同學們,恭喜你,你的長進經已為家人節省了數十萬元的支出。筆者實在由衷敬佩你們。

然而身處海外的你,究竟是名留學生抑或是留玩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學徒一詞的誤解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學徒一詞的誤解
Nov 23rd 2013, 01:16, by V1周報

作者:梁德民

最近打開收音機,聽見香港電台在推動學徒計劃,當時以為是電台欠缺工程維修人材,需要以學徒形式招考維修人材,但細心聽下去,原來是節目主持,即俗稱的培訓計劃。

原來我的思維還停留在二三十年代,將學徒等同於汽車維修,技工維修的用法。原來「學徒」是今日的時髦用語,在教學心理中,學徒與Situiated Learning一詞拉上關係,是指以終生制的形式,由生活圈子入手,學懂師父的生活方式,對於學生的技能自小從此培養,以至對這行業產生一定興趣,才正式拜師學藝,這段日子需幾年或幾十年不等,是一種constructrist的觀點實行學習。我以為港台的學徒計劃是這一種,那麼學師仔就得益不淺。

不過,細看港台這計劃的內容又不是constructrist的,即上班的那一種「學徒」;於是又令我不其然墜落下凡間,以普通汽車維修技工,看待「學徒」兩字,即一種廉價勞動力的意解,即方間一般觀點,學徒是一種廉價,可呼呼喝喝的初養之俗,要捱苦頭,得師父歡心,有空過徒兒一兩招。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讓「失敗者」領我們到迦南—談動物權益與「佔領中環」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讓「失敗者」領我們到迦南—談動物權益與「佔領中環」
Nov 23rd 2013, 01:20, by 張婉雯

月前,好幾個動物團體與「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教授會面,商討「動物議題」與「佔中」的關係。

或許有人會問:咦,動物,跟佔中,跟民主,有何關係﹖

我想,那關係就是:動物權益,與和平佔中,其實都是民間重奪話語權的過程。

這幾年,動物權益運動,已由街頭餵飼貓狗,發展至對政策發表意見,推動文化教育,塑造新價值觀的層次。我們經常說:動物權益主義者,並不必然是寵物主人,甚至不一定很喜歡動物。喜歡動物與否是很個人的事;但動物權益背後的精神,是普世價值,是在制度與文化的層面,讓弱勢群族得到出頭發聲的機會;他/她/牠們需要的,是機會、是尊重,而不單單只是援助與同情。飼養動物是興趣;動物權益卻是公義的原則。而公義,包括對大自然,對動物的公義,其實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

佔中發起人說,佔中的目的,並非在於「佔領中環」這個動作本身,而是在於佔中行動對周遭的人(包括市民與既得利益者)所帶來的、心靈上的改變,轉化。作為基督徒,我對這番話深有體會:動物的解放必須來自人類心靈的釋放。拋開對衞生的狹隘想法吧,拋開管理主義的威權吧,拋開對投訴的顧慮,拋開對動物的歧視,人類才會發現天空有多大,而大自然的懷抱一直向我們張開臂膀。從事動物權益運動多年,有一件事始終令我感到遺憾:像許多社運團體一樣,我們總予人憤怒、激烈、批判的感覺;但歸根究底我們想追求的,是讓人明白與動物相處的快樂,還有就是隨公義而來的平安與真正的和諧。

香港動物權益現時所處的僵局,其實也是整個香港社會的困境:一是官員的傲慢與偏聽,二是由此而來的民怨,再因民怨而造成的激憤,反過來撲向管治者,形成更大的矛盾與衝突。這些衝突僵化到一個地步,令社會再也容不下真正的討論與磋商,雙方只隔岸叫陣,各自發聲,卻沒有交流了解。理性的觀點往往需要足夠的篇幅來容納,也需要公眾花時間理解發言者的思路,但這些細緻功夫都被臉書上三言兩語的情緒發洩所取代,耗時的思考也變成即時的Like與Unlike。有時我懷疑,動物權益界的某些名字(很可能包括本人)是否已被政府相關部門和某愛護動物組織列了入「凡事必反」名單,舉凡一見到這些人名,便把相關的建議、意見打入冷宮,也不管這些建議是否合理。民間與管治者之間權力失衡,以致民間不得不以激烈的姿態爭取話語權,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對立與分裂。此時此景,「愛與和平」談何容易,卻又是唯一出路。

台灣作家陳映真的小說《加略人猶大的故事》,內容講述猶大之所以出賣耶穌,是因為他誤以為耶穌要搞革命;只要耶穌赴死,人民就會起義。從猶大的角度看,耶穌這樣「順攤」便走上十架,是個徹底的失敗者,正如甘地、馬丁路德金、史懷哲等等全是失敗者,他們在有生之年都沒有達到世人所認同的「成功標準」;他們的血淚是白流的。然而,歷史正因為這些人而微調著方向;一個個的失敗者,最終會帶領我們走向迦南。這是動物權益運動的目標,也是所有爭取自由公義的人的目標。

(文章稍後將刊登於香港基督徒學會《思》130期特刊)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新亞換院長:黃乃正再三來了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新亞換院長:黃乃正再三來了
Nov 23rd 2013, 01:22, by 中大學生報

文:來

上月,新亞書院公布黃乃正教授為下任院長推薦人選,接替於明年初離任的信廣來院長。黃乃正教授畢業於聯合書院,研究有機化學,於1999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於2002年至2010年間擔任新亞書院院長,其後曾任大學副校長,現在為理學院院長和化學系講座教授。雖然黃教授曾兩任院長,但他過往做過的工作卻不容易查找,相信現在的同學對他也不甚認識。

新亞於10月18日在雲起軒舉行了「與下任書院院長推薦人選會面」,有十多名同學及校友出席。歷時一個半小時的會面裡,黃教授回應了同學對於其理念、交接工作、與學生溝通等等的問題。一次短短的會面,相信無法令同學深入認識黃教授;篇幅所限,筆者亦只能整理當日部分內容,供沒有出席的同學參考。

看得見的距離

同學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院長如何與學生溝通。黃教授將會兼任新亞院長和理學院院長,不過他說自己曾兼任過書院院長、學院院長和副校長等職務,相信工作上不成問題。但對於會否影響與學生見面交流,他只簡單承諾會盡力與同學見面,笑說歡迎同學早上七時半找他共進早餐,同學聽罷也笑說:「我唔訓實得架!」

新亞走讀生欠缺歸屬感一直是個問題。對於如何凝聚走讀生,黃教授沒有仔細回應,只有「樂意聽取同學意見」的官腔答案,似乎未有認真思考過。

新亞精神,艱苦學習

同學也非常關心黃教授對新亞精神和書院的理解。黃教授認為,新亞精神就是艱苦做學問的精神,而新亞書院就是做學問的地方,學生活動和宿舍生活都是次要。所謂做學問,是指主動發掘知識,例如參加不同主題的講座,涉獵愈多知識愈好,不要限於自己本科或興趣。有同學舉早前的「狂舞圓廣」活動為例,認為書院的講座、活動可以在形式上配合學生興趣,吸引同學參加。不過黃教授認為沒有需要,相反他認為學生有責任自發追求知識,「如果係小學生我就會用打手板既方法,但係大學生就要靠自發。」

撐學生佔中

在前述的問題上,同學對黃教授的回應都不算很滿意,但最後黃教授竟贏得了一次掌聲—黃教授贊成學生應該關心社會。他說作為院長必須政治中立,因為書院要向左中右的人士籌款;但他本人的政治立場偏向「進步左翼」。他說,假如學生參加佔領中環而「出事」,他會用私人名義保釋學生。「你地即管去做,因為一個同學係做學生既時候都唔去做進步既事,就浪費曬D時間。」

三任院長,表現理想?

書院相較於大學規模小得多,架構相對簡單,院長對書院各方面的影響力,比起大學校長之於整所大學,理應較大,因此院長的素質頗為重要。

院長必須善於管理,有良好人脈,能為書院籌款。黃教授行政經驗豐富,過往擔任院長時籌款數字節節上升,開設了不少獎學金和交換計劃;今次見面會上,校友會也對黃教授表示支持,相信他在管理方面確有一手。

院長另一個重要素質,是要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想法。一般學生比較關心宿舍生活、大型學生活動、書院通識和週會如何更有趣;黃教授卻認為宿舍和學生活動等都是次要;在討論學生活動時,他說先要考慮金錢,「睇.食飯」;他又表示考慮學術活動不會特別迎合學生口味。如此看來,黃教授與學生的想法南轅北轍,要拉近距離並非易事,更何況從前文可見,他甚至不熱衷於拉近距離。

院長也應該具備帶領書院前進的前瞻視野。不過黃教授在闡述對新亞書院的理解時,卻完全未有提及未來發展面向。黃教授會如何繼承信院長的工作,又如何看待新亞在發展中國文化的角色,還待日後觀察。

雖然黃教授是第三度獲邀出任院長,但從見面會上的「First Impression」來說,黃教授展示了明顯的短處。當然他實際工作會做得如何,只能說路遙知馬力了。

誰是院長,who cares?

是次見面會,其實算得上冷清,出席的約十名同學全部都是新亞學生會幹事和上莊,如果只計一般同學,可說是無人理。不過這不足為奇,因為幾乎所有校政諮詢會都只有極少同學出席。

這種冷漠可以有很多成因,其中一個因素,是遴選過程不透明。書院舉辦過數場遴選諮詢會,不過時間在sem break之際,同學關注度可想而知。但除此之外,一般學生幾乎完全不知道遴選的進度和任何資訊,即使學生會亦如是。但不管如何,冷漠的後果可以是造就一個與學生相距甚遠的院長。

然而即使學生積極關心,也無權去選院長。遴選院長的委員會由書院管理層、書院校董會主席和大學校長組成。管理層通常是「高高在上」,不太理解學生的意見、對書院文化的想像,結果遴選準則通常側重於管理和籌款能力,而學生的期望有幾多成可以實現,得看運氣。

新亞學生會會長麥浩然認為,院長遴選過程應該加入學生代表,使學生的意見可以確實地發揮影響。上年聯合書院選院長時,聯合學生會也曾要求增加學生代表,但最後不了了之。麥浩然認為不應每次選院長的時候才去爭取,因為已經太遲;應該在遴選完結之後開始爭取,才有希望在下次實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雨林政漫: 發你爛渣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planting ten trees and ensuring that all our clothing is produced responsibly we allow each and every customer to make a difference. Join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雨林政漫: 發你爛渣
Nov 22nd 2013, 20:24, by 雨林

先攪清一樣事實,無線唔係一般私人公司,係涉及極大公眾利益受監察既公營廣播機構,要由政府發牌規管。

無線常會訪問政經人物,其他傳媒都可以係錄影室外採訪,如限制某傳媒採訪,就係直接限制新聞自由。香港交易所都是一間公司,難道又可以有樣學樣,排拒壹傳媒訪問嗎?

社漫連結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廢物分流計劃」對西九龍居民公平嗎?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廢物分流計劃」對西九龍居民公平嗎?
Nov 22nd 2013, 16:06, by 袁海文

政府6月時擴建屯門、打鼓嶺及建堆填區「觸礁」後,打算提出「廢物分流計劃」,限制將軍澳堆填區只接收建築廢物,其餘垃圾則轉送另外兩個堆填區。而有關建議將影響業界及多個廢物轉運站的物流,而位於心臟地帶的西九龍廢物轉運站更有大改動。西九龍廢物轉運站設計量為2,500噸 /日,現時總使用率已達 93.2%,其中由食環署收集的垃圾佔現時使用率超過70%。政府打算把食環署收集的垃圾大幅抽走至其他廢物轉運站或直接運至屯門及打鼓嶺堆填區,為私營收集商騰出空間。

對西九龍居民影響

過往西九龍廢物轉運站以食環署收集垃圾為主,其垃圾車有一定規格,亦受附近如美孚、海麗邨及西九四小龍等居民投訴有臭味;而私人垃圾車規格參差,當中近八成仍未符合新的設備標準,令人擔憂大幅增加私營收集商使用率,會令臭味問題重現。 雖然政府有計劃津助私營收集商改裝垃圾車,減低滋擾,但有方案將令私營收集商垃圾車路線大幅更改,可是政府沒有有就私營垃圾車更改路線作評估,西九龍居民可能到最後親受影響才驚醒。

廢物轉運站分工不平均

而現時全港七個廢物轉運站的平均使用率為63%,扣除兩個離島兩個廢物轉運站的平均使用率則為70%(見附表),但西九龍廢物轉運站現時總使用率已達93.2%,而港島兩個廢物轉運站的使用率卻不足2/3,政府理應處理好市區各廢物轉運站的分工。

政府應認真評估及減低方案對西九龍居民的影響,包括:

1. 減低西九龍廢物轉運站使用率至80%。
2. 儘快落實大幅減低食環署於西九龍廢物轉運站的使用率。
3. 全面評估方案對垃圾車收集及丟棄垃圾的路線影響,諮詢受影響居民。
4. 裝設電子氣味監察系統及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監察及檢控違規垃圾車。
5. 現時香港島兩個廢物轉運站的總使用率都不足2/3,除了減低轉運站收費外,政府應策略性大幅提高它們的使用率,協助降低西九龍廢物轉運站的負荷。
6. 加快落實於九龍東增設廢物轉運站,處理西貢、將軍澳及九龍東區垃圾收集,減低落實「廢物分流計劃」後對西九龍廢物轉運站的倚賴。

廢物轉運站 總使用率
西九龍廢物轉運站 93.2% (最高)
沙田廢物轉運站 83.2%
新界西北廢物轉運站 90.3%
港島東廢物轉運站 66.4%
港島西東廢物轉運站 53.1%
離島廢物轉運設施 13.4% (最低)
北大嶼山廢物轉運站 27.4%
全香港廢物轉運站平均 62.1%
全香港廢物轉運站平均(不計離島及大嶼山) 70.4%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