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人生的老鼠屎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人生的老鼠屎
Jul 12th 2014, 14:54, by 王棘蘭

世界盃短短幾星期,令人看出很多人生百態和大智慧,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當然是巴西慘敗給德國一比七,「波係圓嘅」再次教曉我們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當中,身為隊長的大衛雷斯更成為眾矢之的,一來的確是防守失誤,二來他是身價最高的後衛,整條防線的責任自然落在他身上。一次大敗,一世蒙污,沒人會記得他上一場射的世界波,只會記得他帶領巴西隊恥敗;就像馬勒當拿永遠都會是「上帝之手」;施丹最強的除了施丹式轉身,就是「頭鎚」。

每個人的人生總會有些污點,有大有小,有所謂「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而人生就是一鍋充滿老鼠屎的粥;有些屎別人知道,有些屎要翻動別人才知道,有些屎別人一世都不會知道;如果太緊張那一兩粒老鼠屎,會食得唔安落;但如果毫不緊張那少許老鼠屎,又會愈來愈多;世人總會挑剔你的過錯、放大你污點,甚至會以那顆屎去將你標籤命名,但粥仍要繼續煲,路仍是要繼續行。

我想起小學時有兩位同學,本身都是一般中規中矩的小學雞,但兩位都犯了小學經典大忌──撩鼻屎,不只一次,而且狀甚核突,所以他們就自然被冠以「鼻屎佬一號」和「鼻屎佬二號」,以一個小學生來說,這絕對是一種陰影,加上小學雞都是口不擇言,所以這個名稱對他們漸生影響,一號每次聽都感到憤怒,負面的想法令他每況愈下,對人又怨又恨,有時更將鼻垢揩在別人身上,導致神憎鬼厭;二號一開始也被歸類成同一黨,但他懂得反思問題,開始注意個人衛生,而每次一聽見花名都會以笑遮醜地淡然接受,加上他對人不俗,愈大又愈俊俏,漸漸還成為萬人迷,花名更簡化成「二號」,二號他真正教曉我們「化污點為美名」。

轉載自《新報》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要求羅范椒芬為畢業演講致歉聲明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要求羅范椒芬為畢業演講致歉聲明
Jul 12th 2014, 13:02, by 珠海學院學生會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一日是珠海學院第六十四屆畢業禮的日子,畢業生本為是次典禮的主角,可惜主禮嘉賓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羅范椒芬於致辭時,以近九成時間大篇幅談論對《「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下稱白皮書)之意見。第四十六屆香港珠海學院學生會(下稱本會)認為,羅范椒芬於畢業禮作出如此具個人政治立場及爭議的演講並非合適,並對此表示極度遺憾,要求她為此致歉。

有畢業生向本會表示,認為對於一個本屬於學生的畢業禮,並不適合羅范椒芬演講有關政治的內容。其次,演講中提到的白皮書中的內容在香港社會仍存有廣泛爭議,但羅范椒芬在演講中卻大談白皮書內容,指白皮書中有四點關注,如香港電台報道,包括香港要提高競爭力、長期積壓的深層次矛盾需要港人群策群力解決、加強香港與內地溝通及協調、以及防範外部勢力在本港干擾及破壞一國兩制。她又提到香港高度自治並非絕對自治,司法屬於政府一部份,司法人員宣誓時是效忠國家。對於以上的言論,有畢業生認為是在混淆視聽,並有「洗腦」嫌疑。

白皮書中稱香港社會有人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和《基本法》 認識模糊、理解片面。所謂的香港高度自治「限度在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就享有多少權力」,並強調中央政府對包括香港特區在內的所有地方行政區域擁有全面管治權。另外,書中又提到特首人選「必須愛國愛港」,特首與立法會普選制度都要「符合國家安全及利益」。

在羅范椒芬演講期間,台下部分人士向她喝倒采,並在座位上做出交叉手勢,更有部分家長和學生抗議離場。頒授證書期間亦有不下二十位學生在台上向羅范椒芬同樣做出交叉手勢。本會認為學生有權以不同方式表達他們的意見,並尊重他們表達意見的自由。同時,羅范椒芬在畢業禮中約十七分鐘的演講,竟用長達十五分鐘談及白皮書,令這個屬於畢業生、家長及學校職工的畢業禮變成個人的政治舞台,本會再次表示極度遺憾。

本會認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以畢業禮中作出含其本人強烈政治立場的言論實為不適當的行為。白皮書內容富爭議性,畢業禮並非她表達政見的舞台,更非「洗腦」平台。作為大專生,我們對不同社會議題均有自己意見,羅范椒芬的演講並不尊重持有其他意見的學生。在此,本會要求羅范椒芬澄清其言論只屬個人立場並向本校畢業生致歉,還本校畢業生一個不被騎劫的畢業禮。

第四十六屆香港珠海學院學生會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二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盂蘭神功》︰配角成為主角/體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盂蘭神功》︰配角成為主角/體
Jul 12th 2014, 11:45, by 譚以諾

張家輝首次執導的《盂蘭神功》於7月上演,而合作的監制和編劇則是馬來西亞的鄭建國。這片是小本製作,主要場境不多,故事結構簡單,情節並不複雜,主要靠音效來營造懸疑和驚嚇氣氛,成品未算精品,但也不過不失,觀眾若是喜歡看B級鬼片大概不會拒抗。當中雖夾有一段仿拍於酒店天台水缸離奇遇溺身亡加拿大華裔女學生藍可兒電梯閉路電視片段,但主要故事情節與這宗命案無關。雖然這片製作簡單,可供評論的點不多,但若把這電影放到關於「主體性」的討論上來,又會覺得繞有趣味,變成可寫的文本。

影片雖是在馬來西亞拍攝,但除了一幕看見印有馬來西亞文的救傷車外,影片拍攝故意抹去地域感,彷彿是在拍隨意的空間。故事始於宗華(張家輝飾)生意失敗,離開了他大陸的女朋友,回到老家,而他爸爸嘯天(林威飾)則是當地其中一個粵劇戲班的班主。就在宗華回去不久,爸爸病發臥床,但劇團很快就要於盂蘭節演神功戲,宗華唯有臨時擔起班主的職責。老倌們當然不服,但離奇事並非發生於宗華與老倌之間,愈來愈近盂蘭節,宗華就不斷看到街道上鬼影憧憧。而在他撞鬼後,他收到大陸女朋友父親的電話,指責他把他的女兒弄死了,因為他的女兒不久前自殺身亡。

與此同時,電影則穿插另一段色調和運鏡參考王家衛電影的片段,稍有看過王家衛《花樣年華》或《2046》的觀眾,不會錯認吳家麗這段戲與張家輝那段戲是同一年代。電影一直往下走觀眾就了解,吳家麗所飾的女旦是宗華的媽媽,四十年前因爭奪主角位置不遂,於演出時放火,燒死戲棚內的演員和觀眾,最後自殺死去。

一般華語的鬼片破除鬼附的方法,首先是有代表「道」的一方,可以是道士,或靈媒,或龍婆之類,另外就要找到怨念的源頭,以「道」的一方連同受害者去破除怨念,使怨鬼解脫。然而在《盂蘭神功》中,沒有「道」這一方,有的只有震守戲班的華光先師。至於怨念,在戲的中段我們發現有兩道,一是宗華自殺的大陸女友,一是四十年前於戲班將要開鑼的戲棚中被宗華媽媽燒死的人,可以說一是外來的(來自中國大陸),一是內在的(來自自身家庭的歷史)。而《盂蘭神功》於此並不含糊,很快就把答案導向後者︰即是來自自身家庭過去所做而來的怨念。

此怨念引發一場屠殺。在片末的一段,宗華夜裏來到戲班彩排的地方,看見所有團員被鬼附身,包括他同父異母的妹妹晶晶(李元玲飾)和戲團花旦小燕(劉心悠飾),半飛於空中。在那空間中,被附身的團員在空間飛盪,互相踫撞撕殺,感覺就像宗華進入了無意識中,不斷被當中的被壓抑的符號(鬼)衝撞。這種無意識狀態在宗華第一次被鬼附已有出現,那回他突然在床上痛醒過來,發現右腳跌斷了,翻查閉路電視錄像,才發現是自己從二樓跳到地下。而片末這一段,宗華則像是進入了那個被壓抑的無意識世界,物與物的關係只有互相踫撞撕殺,沒有穩定的關係,製造不了意義。

就在宗華快要被殺的一刻,爸爸從醫院趕到,並帶著華光先師的像進到這個空間中,希望華光先師能把惡鬼震住。但顯然,像並不及鬼猛,像在鬼身前爆破。華光先師無法重建秩序。演員和樂師都死去,最後只剩下宗華和爸爸。宗華唯有把所有惡鬼都召喚到他身上,以華光先師的碎片自戮而死,連帶惡鬼們也一同封住,以自己的死來重建秩序。

這電影吸引我的是怨念的來源和誰死/誰不死的問題。於此,怨念的來源並非來自外界,即非來自大陸的女朋友,而是來自自身的過去,自身家庭的過去。至於誰死/誰沒有死,答案明顯,除了班主嘯天,所有人都死去。最後班主自己不得不親自上陣,演神功戲以酬鬼神,而當中的鬼,固然包括四十年前死去的,包括遊魂野鬼,也包括新近死去的團員,特別是宗華和小燕。整部片下來,觀眾都以為主角是宗華,誰不知到了片末,才發現真正的主體是多年來已經退下場的班主︰他沒有死,並且,他為了逝者,必須(含淚)行動,完成戲團還沒有完成的。這是他的責任,不得迴避,沒有退路。

放到香港的社會脈絡來看時,《盂蘭神功》簡直就是香港現狀的癥候︰怨念在於自身和自身過去中,而那些自外於(歷史)舞台的人,終於因主體性的力度不停消逝,而要站到(歷史)舞台上,去酬鬼神,去行動,去成為自救的主體,並重建秩序。

或說,《盂蘭神功》是馬來西亞和香港的合拍片,雖然導演是張家輝,但編劇是鄭建國,而所拍之地又是馬來西亞,如何以此片來說香港電影的主體性呢?這問題同樣出現在朗天和周思中主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出版的《香港電影2013》中,代序中的對談就是討論主體問題,而當中亦提出很多戲是中港合拍片,如何談香港電影的主體性呢?或許可以引用朗天的說話來作結︰「這樣說吧,我們認為有一樣東西放在面前,是近年很強烈的,那不知名的東西產生了種種情緒,種種作品。正是我們身邊人的言行,氛圍,令它出現,它不是忽然走出來的。事件是外在因素,一定還有種內在的騷動,對應其而有。正是這種騷動,令我們看到發生了這麼多事情,而那東西無以名之,強名之為主體。」(頁14)

本文同時刊於映畫手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公民之義-立即參與大專學界行動團!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公民之義-立即參與大專學界行動團!
Jul 12th 2014, 11:07, by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民間公投八十萬人投票,七一五十萬人上街,千人遮打道抗命留守。

一路走來,學聯從不缺席。學界方案逾三十萬人投票,提倡恪守公民提名權及廢除功能組票,全面直選立法會!

511人在7月2日被捕,當中近80位大專學生直接參與抗命行動。無數大專生及社運人士在背後支援。抗命,就是我們的時代使命,也是我城未來的出路。

公民抗命,象徵每一個香港公民都有能力參與其中,我們抗專制政權之命,我們也誓要抗衡壓在頭上的厄運歹命。勿再隨著歷史洪流舞擺自己,我們有能力創造我們的命運,創造我們的歷史。香港人才是香港的主人,只有命運自決,我們才能守護此地此人。我們除了自己、除了身邊的人,我們根本無所依靠,我們的希望,從來都落在香港人自身身上。歷史的重擔,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肩上。

香港民主路三十年,是遠是近,是窄是寬,從來都看我們多有決心站出來,多有決心撐到底,多有決心改革這個社會。如果我們今天都不竭盡所能,難道三十年後我們的下一代仍要走在提委會民主化的奮鬥道路上,爭取廢除四大界別,並仍在糾纏在中央恩准與議會暴力之間?

八月下旬的人大會議,將就香港政改前路有實質決議,甚有可能窄化我城政改的空間,剦割我等命脈。要逆轉劣勢,我們必須組織更多的學生、市民,為下波更大型的公民抗命作出籌劃及準備!

如果我們都曾許諾,為了香港這個地方,我們必定要堅守陣地,以衛我城未來,那希望我們都能夠並肩而行,讓街頭站滿人群,命運自決。這是我們對父母、對自己、對朋輩、對下一代,對時代的許諾。

如望參與學聯工作,貢獻所長,請填妥以下表格:http://goo.gl/gSxrij ,或電郵至joinhkfs@gmail.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關於地產商收樓問題-拋出一塊磚頭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關於地產商收樓問題-拋出一塊磚頭
Jul 12th 2014, 10:31, by 龍

西環石塘咀

編按:作者原文刊於Facebook群組西環變幻時,談及西區收購舊樓的問題。

近日有版友熱烈討論地產商大幅在西區收購舊樓的問題,有人說是強搶民產,有人說是業主賺錢有著數;其實這也是一個我不斷思考的問題,所以趁工餘時間,寫了以下的小文章,拋磚引玉,希望可以引起討論。

政策改變,收樓盛宴

強拍門檻自2010年由九成降為八成之後,全港舊區,包括我們所喜愛的西區,都掀起了私人地產商收購熱潮,樓宅被地產商收購,對於擁有多層物業作投資的業主來說,固然可以乘機賺取可觀利潤,即使對於自住的業住來說,如果要留在原區置業,雖然不免折騰搬遷,但在一些情況之下,有時也會略有微利,例如兩年前西環大樓收購,建築尺價賠償約一萬元,在當時來說並不算太差,如果在同區置業,以當時的樓價計算,可以買回面積相約而樓齡較新的單位,如果業主願意搬到較遠地區居住,甚至可以賺取差價,就先前我和幾位朋友在社區走訪所了解的情況,私人收樓,只要買家出手不低,業主甚至會十分歡迎,這也解釋了有一些地產代理在買賣舊樓時,會以「有重建潛力」作為賣點。

門檻降低,誰人悲悽?

但是,強拍門檻降低,一個明顯的效果,就是會提高地產商收購的意欲,亦即是會加快市區重建速度,這樣會有兩個極端嚴重的短期影響和一個更深遠的長期影響:

1. 收樓重建,首當其衝的是舊樓地鋪商戶,大家都知道,舊區地鋪的市值,比主宅的市值會高出很多倍,在強拍門檻降低之後,舊樓收購成風,地鋪業主的資產,會隨著整棟樓宇的收購而被迫賤價出售(地鋪出價一般比市值低很多,但如果地產商能收購樓上住宅八成業權,地鋪業主即使反對收購,也起不了作用),如果業主的商鋪是用來自用經營的,除了資產被剝奪之外,還馬上會面對生計問題。即使商戶只是租客,對於街坊小店來說,做的都是熟客,搬遷意味著要重新裝修和經營新的客戶,損失慘重。

加速重建,最重要的受害人,正是他們,所以每次激烈的抗爭,都會見到商戶的身影,數年前的利東街重建時商戶的抵抗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而我們熟悉的西區,剛剛也發生過小業主因為收樓而抗爭的事件,可以參看以下新聞連結: 都市日報大公報有另一宗報導,最後協商不果,遭強制拍賣的也是地鋪,他們的處境可想而知。

2. 第二批受嚴重影响的,是主宅租戶。如果舊區收購的過程比較慢,租戶雖然要經歷搬家折騰,但好歹也有機會用相約的租金,原區租住。但現在整個西區在強拍門檻降低之後,幾乎所有舊樓都同時面對收購問題,舉一個例子,石塘咀南里,整條街都被六家不同的地產商收購了,大量的租客搬遷,馬上會推高附近的租盤樓價,所以租戶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大屋搬細屋(不過現時西區的劏房,只要環境稍為理想,都已推至五千元一間了),要不就只能搬到更偏遠的區份居住。他們馬上要面對的,除了適應新環境之外,還有工作交通時間和子女上學路程的問題。

社區市紳化,西環變幻時

至於長遠的影向,其實是我一有機會就會在媒體力陳,但一直未受到重視的「社區士紳化」問題

市區舊樓一向對基層租客十分重要,第一是價錢比較低廉,第二是比較容易找到就近的工作機會,而且舊區小店因為租金低,消費相對也比較低(可以走訪深水埗及土瓜灣,觀察其物價水平),是基層市民在市區的最後城堡,隨著一楝一楝的舊樓被收購,這城堡亦將被夷平。尤記得五、六年前西區的租金雖然因為地鐵效應,已略有升幅,但比較港島其它區域,仍有相對便宜的舊樓和唐樓可租,新樓租金亦不如現時高企,但隨著舊樓的消失,狂飈的租金意味著低收入者會逐步離開西區。

社區士紳化,受影響的,並不只是基層民眾,在大規模的收購/清拆/重建中,租金令整個社區人口結構出現變化,被收購舊樓的地鋪會消失之餘,新落成的「豪宅」會帶來消費習慣和以往不一樣的人口,令原有的小店在租金上升(受拆遷影響的小店為了在區內找鋪位會推高租價,新落城「豪宅」亦會推高整體租金)及老主顧遷出社區的雙重壓力下生意越來越淡薄,紛紛結業收場。前幾天有版友在這裏貼相概嘆以往的西區第一商場-創業中心生意轉淡薄,月前也有版友觀察到堅尼地城的老牌山貨店結業(老闆曾表示,結業因為年紀老邁,而且生意轉差),就能看新政策的的影響力。至於其它有樓自主的小康之家,也會發現整個社區物價越來越高,有歸屬感的老建築,小店鋪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千店一面的連鎖店或一些「高增值」的餐廳和酒吧。

社區生態系統崩解

在原有的政策之下(九成強拍門檻),市區重建也會慢慢發生,樓宇本身,亦會有壽命限制,不可能永恆不變,而且還有專責舊區重建的市建局(或以前的土發公司)推波助瀾;但原來相對較慢速的市區重建,社區會有能力自我修復,但加快步伐的市區重建,已嚴重影響老社區原有的生態,情況就如海港污染一樣,如果只有少量的污染物流入海港,海洋自有生態維持能力,但如果污染物突然大量增加,海港原來的生態系統就會吃不消,生態環境慢慢變差,而當這污染到了一個臨界點之後,原來的生態將會一去不復返,用生態系統的邏輯,思考舊區重建問題,應該可以有所啟發。

在懷舊之餘如何展望未來?

從以上種種,我想說明,政策改變令市區重建加快,並不只是地產收樓業主會有錢賺或地產收樓是強搶業主私產的問題而已,我們更要問的,應該是在這種發展模式之下,什麼人受到傷害?這模式有沒有剝奪了被害者的基本權利(在公平原則之下,私產不能靠少數服從多數來定奪)?什麼人在這中間可得到最大的益處?而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我們有選擇權,我們會如何選擇發展的模式?

當然,會有不少版友認為,西環市區更新速度加快,主要和地鐵通車有關,對於這觀點,我有所保留,觀察如深水埗,觀塘等一直有地鐵通車的舊區,我們會發現,在強拍間檻降低之後,地產商收樓的速度,並不見得比西區慢多少。

數年前建立西環變幻時的時候,一直在思考的,就是這個問題,我看到我一直喜愛的舊區,突然之間加速地消失,透過比較其它舊區的重建,再看看政策的轉變,我更能見到政治決策和我們生活的關係,而當大家都在懷念老城舊區,希望保育小區風貌的時候,我期望有多喜歡西區的街坊,一起思考為什麼我們所喜愛的小城、老店和濃厚的人情味,如何在新政策之下急速改變,思考這些政策的生成過程,從而,在我們有權做政治決定時,能有一個明智的選擇。

後記:一個過百年的「新城區」

兩年多前,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堡遊歷,該市由老城區,新城區和亞州區三個主要部份組成,當時準備不充份,在找酒店時,喜愛老區的我很自然地找一些在老城區的酒店,誰知去到老城區時,發現城市十分簇新,除了有一個運作過千年的室內市集,和一些著名景點之外,房子都不舊。開始時我還以為伊市和香港一樣,都市更新奇快,只保留古老景點。

然而,當我走到其新城區時,著實嚇了一跳,所謂的新城區,處處都是過百年的老街老房,十分美麗,後來問當地人,才知道原來這個新城區改有二三百年歷史,而老城區有些房子太舊,已逐步更新,據他所講,新城區的房子很多「才一百年左右」,所以不用重建。

那時候,我想到了香港,這個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城市。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由冤家變情人,細說湯馬士梅拿與麗莎的愛情故事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由冤家變情人,細說湯馬士梅拿與麗莎的愛情故事
Jul 12th 2014, 07:40, by 足球群英傳

這是兩人慶祝德國啤酒節的相片

如果要選個最幸運的足球員,相信湯馬士梅拿至少可以成為候選人。正當他在拜仁二隊、擔心苦無上位機會時,拜仁就由最喜歡用新人的雲高爾執教。當雲高爾給予他機會時,又把握得住,連續兩場梅開二度。雖然那時國家隊經驗不豐富,但路維又肯選他入去踢南非世界盃,他又一戰成名,成為神射手。在拜仁慕尼黑這幾年,更得到過所有球會級獎項,可真是一帆風順。

除了足球生涯,湯馬士梅拿的愛情路亦得蒙上天眷顧,十分平坦。他與太太麗莎關係融洽,兩小口子過住開心快樂的生活。無線的劇集經常有冤家變情侶的事發生,基本上每套也有,被人批評太過偏離現實,但梅拿與麗莎的愛情的確由冤家開始。

某一日,十六七歲的梅拿在拜仁青年軍練波,身邊的隊友都在情竇初開的年紀,紛紛有感情煩惱,但那時的梅拿還未懂情愛何物,是個對愛情懵懵懂懂的小伙子。他的一位隊友正飽受愛情困擾,梅拿好心慰問,原來那名隊友跟女友吵架,還約了一會兒攤牌。

兄弟有難,兩脅插刀,梅拿決定陪這位好隊友去攤牌,當為好友壯膽也好,多個人多把口也好,發生意外都有個人報警也好。抵達談判現場,梅拿發現對方也是有備而來,同樣帶了個朋友到場,那個人就是麗莎。兩人並沒有甚麼一見鍾情,他們的初次見面是吵得臉紅耳熱,梅拿為兄弟出頭,麗莎亦為姐妹發聲,互不相讓。

梅拿憶述當時的情況,感嘆:「第一次見面看你不太順眼,誰知道後來關係那麼密切!」至於麗莎亦承認一開始對梅拿反感:「那時候我幫我朋友說話,他幫他隊友說話。我們當時都有點憎恨對方,自那次見面後,就有半年沒有見過。」緣份真是很奇妙,就在半年後,兩人相遇,突然發覺對方也不是那麼面目可憎,擦出愛花火,由冤家變成了情人。

幸運地,梅拿是麗莎的初戀,麗莎也是梅拿的第一個女朋友。他們一找,就找到了對的人。兩人開始戀情的時候,才是十七歲,他們都是同年出世的。梅拿是足球員,就人所共知,但原來麗莎也是運動員,她是學馬術的。

兩人的感情一日千里,很快就見家長。十九歲的時候,他們拍拖兩年,就在2008年的平安夜,梅拿邀請麗莎到他家中開聖誕派對,就在家門的台階前,梅拿做了一件令人驚訝的事。麗莎憶述:「那時候,他突然摟住我,然後說,我的愛人,我想跟你說件事……」梅拿求婚,而麗莎接受了。

一年之後,他們結婚了。兩人沒有鋪張,只在註冊中心的禮堂開了個小型結婚派對,邀請雙方家人及好友到場,簡簡單單,更說得上靜悄悄地,就結婚了。那時候,兩人才二十歲。梅拿笑言:「我都知自己屬於早婚。我都不知道為何那麼早就結婚,但總覺得這是適合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稱職的丈夫,自從婚後,我倆都沒有大問題。」

結婚那年是2009年,這一年也是梅拿事業突破的一年。他跟拜仁簽了兩年合約,但看起來,他根本沒有機會踢正選,很可能夏天被外借至其他德甲球會。在這個夏天,梅拿跟麗莎到意大利度假,但梅拿一直難以開懷,人雖在意,但心卻在德國,因為他很擔心前程。

麗莎說:「當時他剛簽署了一份合約。在我們去意大利度假的路上,他甚至對我說:『我很害怕就這樣一直出不了頭了。』我之後就大聲告訴他,他可以踢一隊,可以入國家隊!」梅拿的確幸運,雲高爾來了拜仁做領隊,將梅拿及畢斯杜巴等小將提升上來,在新球季做輪換球員,不時有機會後備落場。梅拿又懂把握機會,對宿敵多蒙特梅開二度,之後歐聯對海法馬卡比又梅開二度,自此之後,梅拿就得到重用,入國家隊,踢世界盃,開始他平步青雲的日子。

嫁了梅拿後,麗莎不是全職當球星太太,而是繼續當馬術運動員。她每天都要花時間練習,以及照顧馬匹。不知是真心喜歡,還是為追女,梅拿對馬亦甚有興趣。麗莎說:「梅拿對馬匹配種都十分有興趣。他以前曾經向他的助教買過一匹馬女回來。」

梅拿及麗莎與馬匹合照

梅拿伉儷有個目標,他們希望可以成功培訓出優良的馬匹,然後讓麗莎騎去比賽,「如果要買一匹擅於盛裝舞步的馬回來,價錢很貴。梅拿花很多時間閱讀,研究配種的資料,而且他都很喜歡騎馬。不過,他是球員,擔心受傷,所以看我騎多。」

有時梅拿有空,就會到麗莎訓練的馬場,陪伴太太,梅拿笑說:「我一般就是在旁邊站著看,別顯得太傻就可以了。」不過,麗莎就對梅拿的工作沒太大興趣,如果不是跟個足球員拍拖,相信她連足球都不會看。麗莎說:「我絕對不是球迷,我只看梅拿有份的比賽。初初跟他一起的時候,我都想投其所好,有個朋友送了本書給我,叫《完美的球員妻子》。我看完之後,就跟梅拿說,我最喜歡的戰術就是自由人。梅拿就這樣答我:『自由人是過氣的東西,是廿年前的戰術來的,現在不再適用了。』自此之後,我再沒有看過那本書。」

雖然不懂足球,但麗莎懂得安慰輸波後的梅拿。麗莎說:「知道梅拿贏波,我會準備好意粉及酒,歡迎他回家,獎勵他的。但如果他在球場不太如意,我不會搔擾他,就讓他一個人看電視,看《阿森一族》及《男人兩個半》,他就會開心起來。」但有時梅拿心情太差,電視都開解不到時,就要麗莎親自出口。

還記得2010年的歐聯決賽,拜仁以0:2不敵國際米蘭,失落冠軍。梅拿十分自責,對於自己錯失機會而耿耿於懷。麗莎說:「我跟他說:『即使你入了波,最後的比數也可能是1:2。我還把簡尼接受採訪說過的話告訴他,球員太年輕就得到一切的話就沒有動力了!」

梅拿夫婦與家中的寵物合照

梅拿與麗莎這兩小口子相當有趣,不時都會耍花槍,鬥個嘴,就連接受訪問時也不例外。有次,兩人接受德國《圖片報》的訪問,麗莎借機訴苦:「梅拿經常覺得,回到家就一家要輕輕鬆鬆,所以他不會做家務。」梅拿回應:「我接受做男人的家務,例如擔擔抬抬、搬重物,但我不會去洗碗的。」麗莎則說:「他會負責扔垃圾的,但我的愛人,那個盛飲品的空盒子,在外面都有一星期,動也未動過。」

訪問那時,暑假快完結,當記者問到他們會在餘下的假期做甚麼時,麗莎說:「他有間書房及桌球房,他表示會清潔好,但至今未做過。」梅拿尷尬地說:「老婆,能否不要事事都跟記者說嗎?就算說,語氣都不要把我當作衰人吧。」麗莎說:「梅拿很乖,他會看我比賽,還會跟我一起幫馬匹洗澡。」相見好,同住難,看來他們兩夫妻平時都會為家務的事有小爭拗。

似乎記者總是想看兩人鬥嘴,詢問兩人誰的鞋子最多。麗莎說:「梅拿有至少50對鞋,塞滿抽屜,就連地下室都擺滿他的鞋盒。」梅拿無奈地說:「那些鞋有一半都是別人送給我的波鞋,說到用錢買鞋,我肯定不夠你多。」

兩人盛裝出席宴會

在鬥嘴這個環節,麗莎總是對梅拿不留情面,而梅拿則處處遷就太太。記者詢問,兩人都是大家的初戀,會不會有種為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的遺憾。梅拿立刻搶答,向太太表忠心,「麗莎是我夢想中的女人,我不想要其他人,我們過得很幸福。」麗莎就說:「我都不想要其他人,梅拿是最完美的。不過,我一直覺得最有型的是碧咸。」說罷,她就哈哈大笑。

今屆是梅拿第二次參加世界盃,麗莎亦隨德國太太團來到,為丈夫打氣。說起來,自從梅拿跟麗莎一起後,事業就一帆風順、平步青雲,究竟這是梅拿的好命,還是麗莎旺夫呢?但總之而言,都是前者,能夠娶得麗莎做妻子,本身就是梅拿人生的一大幸運。在星期日的馬拉簡拿球場,不知麗莎能否繼續旺夫,為梅拿帶來世界盃冠軍呢?

後記:朋友「咕嚕肉」提議筆者多寫球員的愛情故事,希望她會喜歡看!

參考文章:
穆勒20岁就结婚了
神奇二娃人生赢家
Lisa Muller- Thomas Muller's Wife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Thomas Muller and his wife Lisa Muller.
Interview with Thomas Muller and his wife Lisa Muller
Lisa Müller : "There isn't a typical wife of a player anymor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優先場):有限時間,無限的愛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優先場):有限時間,無限的愛
Jul 12th 2014, 07:07, by 晞。觀影記事

暑假中這一部青春愛情電影於美國甫上畫便擊敗一眾大片強敵,勇奪票房冠軍,並好評如潮,也真來勢洶洶,久仰大名下抱著傳統青春愛情片的心態去看,再加上本地《生命中的美好缺憾》這個極為悲情味濃的片名,還以為是一部賣弄感傷的電影。沒想到,這卻是部饒有深意的佳作,不單探討愛情那麼簡單,更牽涉到生死和人生等議題,拍來調子絕不煽情造作,且牽動人心、賺人熱淚,而故事取態仍是正面樂觀,把一個悲劇式故事寫得充滿陽光氣息,不禁令我想起幾年前同是描寫絕症題材的佳作《風雨同路兩支公》。

患有嚴重癌病的Hazel每天皆需要依靠呼吸器來維持生命,在家人過度愛護下,反令她有點憤世愱俗。她在病人分享會上遇上了樂天知命的Gus,二人一見鍾情,充滿陽光氣息的Gus更感染了Hazel抱著積極的人生觀,甚至一同出遊。兩位絕症病人深知自己時日無多,好好珍惜生命中餘下的每一天,但二人背後所埋藏的一個秘密,卻令這一切將徹底改變...

電影以青春片手法去描寫一個絕症愛情故事,再加上正面樂觀的調子,正教本片看來毫不感傷煽情,更笑中有淚

既是青春愛情小說改篇,入場前真生怕這又是一部賣弄感傷、青春偶像派的電影,誰知這卻是一部比普通愛情電影更有意義的青春片。故事看似俗套地談一對絕症戀人的故事,實則卻是兩個理應絕望的年青人,如何積極樂觀地去面對人生、看破生死,中後段所談及一些有關死亡的議題,說來毫不哀傷,反笑中有淚,更貫注濃厚的青春氣息,確是大為驚喜。

故事的成功大抵是原著小說先天的賣點,惟電影後天以活潑跳脫的手法,時而更以喜劇形式展現,面對悲痛會以輕鬆手法去發洩、去自嘲,沒被悲傷的調子掩蓋,讓這個青春愛情故事看來愈見可喜迷人,並無過度沉重的感覺。

片中的愛情故事也是採用一貫青春愛情片手法,描寫一對年輕男女如何墮入愛河。初段拍來勝在夠簡潔,既有一貫年青男女對愛情、曖昧的忐忑描述(生動的短訊動畫絕對生色不少),沒有糖衣化的包裝,也加入了絕症病患者戀愛應有的矛盾,令這段愛情故事看來不致單調平淡。主線談的是二人戀上後如何共渡難關、互相扶持,走過人生的低潮,片中一個轉折不難料到,卻勝在轉折後的情節拍來毫不煽情,更見賺人熱淚,直教全場觀眾哭成淚人。我很欣賞片末這一記冷靜的處理,沒有大放催淚彈,一個小小的觸動位已足感動觀眾心靈。

故事中有一段支線的隱喻看似關聯不大,帶點哲學性思考,實則竟是借喻一對戀人情傾一生的人生體會,是我最喜歡的一段。片中男女主角曾對被「被遺忘」一事有所爭執,也是他們戀上的契機。「被遺忘」這事一直貫穿全片,乃至末段以一個數學理論去回應這段故事,在有限的生命中遇上了對的人,那段無限的愛便會永遠相隨;不管生死,這份愛仍能得以保存。結局一記巧妙的處理,把這個理論呼應全片,感動人心,是電影的一大高潮位,也令其得以首尾呼應,乃一大佳句。中文片名《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翻譯得頗有味道,當「缺憾」竟能與「美好」掛勾時,大抵那正是一段「無限的愛」最能給予吧?電影以一個正面方式去演繹「珍惜眼前人」的道理,無論是愛情、親情或友情也有所觸及,寫來卻不感遺憾悲哀,看來更見深刻。

不過,本片始終不像外間般形容得如像「神作」一樣。我沒看過原著,但中段劇情畢竟也描寫得拖泥帶水,削弱了應有的劇力。片中阿姆斯特丹的戲份用以在埋下末段的伏線,拍來卻見冗長乏力,男女主角間的經歷也進展得太快,與前後段那淡淡的調子有所相違,而這段拍得太長也為電影增添一些悶場,鋪排的過程大可略作刪減。

Shailene Woodley和Ansel Elgort兩位年空演員演來相當匹配,自然不造作的演出,絕對讓電影生色不少

演員方面,Shailene Woodley和Ansel Elgort這一對演來甚有火花,成了一對可喜的銀幕情侶,大抵在這部較有深層意義的電影中,二人不用單純地賣純情和偶像形象吧?當中Shailene Woodley的演出最為驚喜,年輕輕輕便要演繹一個絕症病女的悲劇故事,刻意化醜去演一個末期癌病人士已先有說服力,而她的一舉手一投足也相當到位。從片初的反叛、絕望少女,發展到後段的深情女,感情也掌握得非常準確,相信來年的注目新星,她定必榜上有名。礎於本片著重女主角的演出,男主角Ansel Elgort相比之下或被搶去不少風頭,幸其活潑得來並無刻意耍帥,陽光氣息濃厚,莊諧並重的演出自然流露,也為電影注入不少樂觀正能量。

總的而言,《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未必能稱得上盡善盡美,也肯定不如外間評論般出眾,中段偶有沙石也略感悶場,但整體來看還是一部上佳的作品。當中把一段絕症愛情故事刻劃得毫不矯情造作,甚至貫注了極強的正能量,讓這個看似感傷的故事來得積極樂觀。片中的一段愛情線鋪排起來簡潔可人,感人處鋪排得亦見自然流暢,無需大放催淚彈仍觸動人心,從優先場反應來看,全場觀眾皆哭成淚人,大抵有自備紙巾的必要。除了愛情線外,電影同時就著這個故事背景,對生命、死亡也有一定探討,當中更不乏思考性空間,結局對「遺忘」的獨到見解,更讓電影來得更見立體。

Rating:80/ 100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Z 風暴》// ZzzZzzZ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Z 風暴》// ZzzZzzZ
Jul 12th 2014, 07:13, by 葉七城

( 原刊 av magazine 04-07-2014)

有些電影,trailer 好看過正本戲,《Z 風暴》便是好例子。

有些電影,開局時很有氣勢,好像有充足的資料搜集作後援,但越拍越見底,虛有其表,連 common sense 都沒有,這種電影很容易「辣慶」觀眾,因為他們帶著期望進場,卻在被侮辱智慧的狀況下離場,還沒計算時間和金錢上的損失,《Z 風暴》便是好例子。

電影的名字,令聯想到哥斯達加華斯(Costa-Gavras)導演出色的政治驚慄片《Z》,中文片名《Z大風暴》,不過香港至今仍然未見有出色的政題材電影,《寒戰》曾經給我這方面的期望,可惜它只是展示了一些警隊結構的資料後便無以為繼,最後又要靠飛車動作廝殺埋尾。

土炮的《Z風暴》trailer中,廉政公署調查員陸志廉(古天樂)昂然說,如果ICAC 查案時有政治考慮,香港便玩完,令我覺得電影會有很多關於廉政公署的內幕。

而久休復出的林德祿導演亦不是首次拍廉政行動的題材,他也拍過《四大探長》,以六十年代香港四位涉嫌貪污的華人探長故事為藍本,大受歡迎,影片提到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大力打擊警隊內的貪污情況。1993年的《廉政第一擊》,正式以ICAC為故事骨幹。

廉政公署本身多年來亦有製作以真實貪污案件改編的單元劇,由於有第一手的資料,拍來很有真實感。相反本片雖然是林德祿復出影壇之作,但風格和手法和十多年前舊作沒有多大為別,編劇依然是想像一宗跨國涉及警隊及商界的貪污案件。

本片的劇力非常薄弱,從囂張的警員黃文彬(林家棟)的角色行為,反映編對商業犯罪的無知,黃說「黑錢在地球轉一個圈只需八秒鐘」只是一句煞有介事的對白,電影根本掌握不到商業犯罪的竅門。導演想把「Z基金」設計成為不擇手段的犯罪集團,但又欠缺常識,許多情節貽笑大方,例如香港政府竟會將逾億元的市民社會保障基金貿然投資在一間仍未合法上市,兼且背景神秘的公司。還有那位喜愛發短訊的職業殺手,最後一槍還未開,殺死目標人物前,已急不及待寫定「Job Done」的短訊內容,預備發給老闆,最後當然事敗,自己死先,還因此洩露了老闆的手機號碼。

二流的犯罪橋段,加進些飛車追逐及槍戰場面,最後靠罪犯的低級錯誤才事敗,顯得編導的思維並沒有與時並進,本片不時以誇張的配樂來「提示」劇情很「緊張」,但其實平淡乏味。《Z 風暴》片名最誠實,真的可以倒頭大睡,Zzz…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如何利用社交媒體讓13億人與香港對立起來?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如何利用社交媒體讓13億人與香港對立起來?
Jul 12th 2014, 06:34, by 阿藹

(泡泡網特約撰稿) 2012年,Facebook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透過控制近70萬Facebook的動態消息顯示情況,研究社交媒體中的情感傳播,得出的結論是接收正面訊息的,寫的帖子會較正面,反之亦然。

公眾對Facebook的做法極之不滿,認為不單侵犯了私穩,而且操縱了人的情緒。其實除了所謂的正負訊息,Facebook裡常常出現朋友"like"了的廣告頁面,也是利用了用戶對朋友的信任,去做行銷,但很多朋友的like根本是"假like"

中國社交媒體的民粹政治

然而,Facebook所引發的道德問題,在中國大陸的社交媒體圈更嚴重,因為中共對社交媒體的操控並不是「實驗」、「研究」或「商業行銷」,而是操控「仇恨」和「好惡」的民綷政治。

六月底,香港的民間公投有近80萬人參與,要求公民提名。而《環球時報》則發表社論,指「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沒13億人多」,這社論連香港特區梁書記也不得不回應說,「希望媒體不要把香港與13億人對立起來。」

閭丘露薇受網民攻擊

《環球時報》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過去一年,中港社交媒體出現了連串事件,一手切斷了中港的進步的互動,一手互相潑糞,製造中港矛盾。這裡先列舉一些例子:

旺角便溺門:微博大V及鳯凰衛視女記者閭丘露薇,因為評論便溺門,被大陸大批網民當中不少是五毛圍攻,一直以來,閭丘露薇都是中港兩地公共討論的橋樑,她創辦的1510部落格,是擁抱普世價值的自由派平台,裡面也載有很多與港台相關的評論文章。除網上,她也經營了Co-China這個非政府組織,討論中港台的政治,並每年組織青年交流活動。

驟眼看,便溺門一事,看似是網上口水戰,但《環球時報》卻鮮有地以這小事大造文章,以連篇社論指拍便溺照的港青「比內地人更不文明」,而街尿表演者就像「光頭黨」。幾篇社評在大陸的社交媒體上不斷被轉載,令中港矛盾不升溫。而閭丘露薇所面對的,不單是網上的圍剿,更有「網民」針對她調解中國與對外關係言論(包括日、港台美等),質疑她記者專業,到處「徵集民意」,要求新聞界驅逐她、鳯凰衛視開除她。

閭丘露薇面對的壓力,當然不是因為便溺門,而是因為她的溝通理性,是中國大陸民綷民族主義的絆腳石。

與閭丘露薇角色相似的文化人梁文道,在大陸也面對言論封殺。除了「禁」,就是社交媒體的「造」。今年七一遊行,梁文道在「香港獨立媒體網"」的街站呼籲捐款,這網站成立了十年,獨立二字意味財政與管理獨立,但確有些別有用心的「網民」,把一張裁剪過的相片,在微信的群組中流傳,指梁文道高調參與一個支持香港獨立的遊行。

民族主義,是目前中共面對內部矛盾的一根救命草。網絡兵團不斷以民族主義煽動愛恨情緒,也是打擊維護普世價值的自由派的利器。諸如中傷梁文道手法的這些謠言,若沒有宣傳機器的指令,易傳難刪,亦難以澄清,成為謀殺言論領袖的暗箭。

阻斷中港交流

阻斷中港兩地政治性對話與交流的手段,從五月底以來層出不窮。港大Weiboscope的研究計劃,發現六四前新浪微博刪除了大量有關香港社會政治討論

今年四、五月,台灣太陽花學運期間,香港藝人杜汶澤因為在微博上表示支持,被網民圍攻,更號召杯葛杜文澤的電影。六月底香港民間公投,一些香港明星(如黃耀明、黃偉文)、作家(如廖偉棠)、政治人物(如莫乃光)因呼籲港人投票,微博賬戶被封。

更甚的是,自從七一遊行以來,多個香港人習慣使用的社交媒體平台,包括韓版微信Kakao、日本移動通訊Line、相片分享平台Flickr,均分別遭到DNS污染而在中國大陸不能造訪。這些工具均是香港人較多使用,又不受大陸審查部門監管的工具。

一直以來,香港的媒體和網站均受到大陸宣傳部門封殺,大陸一般民眾對香港政治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興趣,過去幾年,社交媒體透過一些意見領袖作為橋樑,增進相互的了解,卻又因為中港罵戰而被切斷。

在半公半私的社交媒體,特別容易透過扭曲資訊,製造罵戰和仇恨,若這些平台被政權所控制,法西斯式的民粹政治一觸即法。

環球時報所說的,「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沒13億人多」,不就是中港公共領域被扭曲和切斷的背後要達到的意圖?

(特約專欄,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原文刊於泡泡網,按內容伙伴協議轉載。)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佔領中環:選舉與民主的差別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佔領中環:選舉與民主的差別
Jul 12th 2014, 06:25, by 左翼21

文:Doris Lee

由「五‧六」到「六‧二二」,佔領中環運動向我們展示了甚麼呢?

我們看見了以「商討式民主」的形式「實踐」民主參與—這個實踐可以被看成是對純粹利用選舉作為表達公眾意志的不足的批判。從三個佔中商討日,我們有機會去思考民主的概念和普選對我們的意義,還有就是選舉形式本身—提名委員會、投票過程、電子投票或實體投票等問題……對絕大部份的市民來說,這些都不是他們會深思熟慮的事情,對既有說法中內藏的疑問亦不是他們會多加留意的。感謝佔中商討日。因為在這幾次商討日中,我們能在一個鬆散的架構及指引下,擬建構出一個投票制度然後進行投票。

以上所說的都是很有價值。然而我們從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看到了兩個深層次的問題,兩個有關選舉的黑暗面。

金錢與企業主導媒體的影響力

首先,金錢與企業主導媒體的影響力—它們所持有的否決權,它們有能力去左右在投票中被問及的問題。就在2560人在五月六日投票後,不久佔中秘書處透露他們將會在六月二十二日的民間公投加入一條新問題。究竟這問題從何而來?為甚麼要加入新問題?加入新問題違背了佔中秘書處與五月六日投票參與者對投票的認知,即得票最多的三個方案會成為六月二十二日民間公投的選項。而在五月二十九日明報中,就有文章指箇中的關鍵是有「金主」可能會抽走對運動的持續資助(亦包括減少媒體對運動的報導)[1]。為免佔中運動的延續性受到威脅,故在六月二十二日的公投就多加了一條問題。

簡而言之,金錢及媒體報導都是權力展示在整個投票制度的形式,不管是投票當日、投票前,甚至是投票的鋪排及內容。

最近,一份由普林斯頓大學及西北大學所做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已不再是民主制國家,而是寡頭政治[2]。在過去的三十年,美國的政策決定多由特別的利益團體把持,而較少由有人民授權、代表大眾利益(包括低收入階層)的政治人物作主。沒有了強大的群眾組織,富有的精英能顛覆並騎劫投票制度,令選舉根本不能反映人民(包括窮人在內)的意願--國家如是,佔中運動如是。

普選只限永久居民 更弱勢被遺忘

第二,即使在佔中運動裡,「普選」這概念卻只限於「香港永久性居民」。和平佔中在其宣言中聲明,他們目標是透過運動去「把民主普選、公平公義這些普世價值傳揚給香港人」他們亦曾說「只有公義的政治制度才能建構真正和諧的社會」。

他們願意用公民抗命方式去揭發現行這種只有1200人才可以選特首的不公義制度,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然而,社會上卻有數以萬計的合法移民工(如家傭、家庭護理工)。他們雖然是市民,有些甚至是已住上了二十餘年的市民,卻因為不是「永久性居民」而沒有權利投票。

現有的政制是不公義的,因為它保障了一小撮人的政治權力。而這一小撮受保護的人坐擁巨額財富,又有極大的政權權力。財富和政治權力都集中在他們手中,他們就可以控制社會,讓不平等持續下去,又讓自己現有的制度下圖利更多。

外地勞工合法來港打工,部分即使住滿七年也沒有投票權,其實就是要將「他們」滅聲。同時,作為永久性居民的「我們」正在為了自己被「滅聲」的處境而向我們的政府進行抗爭。尤此可見,「我們」和「他們」在現有制度下的處境相近。可是,對不少香港人來說,只有「香港人」的權利才受到重視,非華裔和已在港住滿七年的移民的民主權利卻不被理會。簡而言之,和平佔中所爭取的選舉民主其實是有限制的。因為它所爭取的民主權利,其普遍性有限,而且未有挑戰資本主義的核心法則──有資本的是主人,沒有資本的就只能等待施捨,根本就沒有實質的權利可言。

究竟我們提出我們要民主時,我們真正想要的是甚麼?我們搞清楚我們要甚麼後,選舉真的能帶來我們想要的東西嗎?單靠選舉,我們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嗎?當我們說我們爭取民主是要要一個公義的政治制度,我們是否真正希望我們社會中的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不論是租客、業主、窮人、富人,他們都有權參與政治去決定管治我們的法律嗎?

革命不是由金錢打造

無可否認,和平佔中擴闊了我們對民主的想像和實踐民主的方式,亦揭露了特區政府和中央打壓具獨立思考能力人民的醜行。現政府有多不公義已是昭然若揭。和平佔中是有意義和具啟發性的--只要一天富人繼續阻止普羅大眾取回自己應有的權利,普羅大眾就要建立起自己的網絡,用集體的力量在生活中不同的領域抵抗到底。和平佔中啟發了很多香港人。要保持這個勢頭,我們實在不能為了遷就金主而犧牲大眾的意願:革命不是由金錢打造出來的!

和平佔中和所有希望所有市民能真正地參與政治的人,都應該致力於能體現公民民主參與的活動中。大家應該鼓勵家長參與教育事務、居民要就社區議題發聲、工人要組織工會並就職場狀況發聲。沒有這些經驗,對大部分香港人來說,「民主」終究還是抽象的口號而已。

[1] 明報:李先知 – 佔中三子破釜沈舟重奪話語權
[2] 參見華盛頓時報:America is an oligarchy, not a democracy or republic, university study finds – http://tinyurl.com/nxtjhrf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