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澳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分析之「點解選舉咁Q悶」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澳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分析之「點解選舉咁Q悶」
Sep 1st 2013, 14:12, by 路小石


澳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已經正式進入為期兩週的宣傳期。雖然,今屆選民增加近3萬,候選組別也由上屆的16組增至20組,共145名候選人競逐,理應是回歸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屆。但為何到目前為止澳門整個社會的選舉氣氛都依然「咁Q悶」呢?

直選議席「牛步增長」,選管會為選戰「冷處理」
其實這也是必然的結果,自去年政改一役,「+2+2+100」政改方案通過,行政長官的選委會人數加100人至400人 ,而立法會直選議席由12席加2席至14席,間選議席(類近香港的功能組別)由10席加2席至12席,另外由行政長官委任的7席數目不變。換言之,直選議席由1999年第一屆的8名(佔不足三分一),增加至今屆14席,依然不過半數,繼續牛步政改步伐。因此,一直為公眾所詬病的「垃圾會」,依然不改其「垃圾」的本質。另外,政改諮詢期間,由建制派社團合力營造出來的「白色恐怖」氣氛,製造反對加速政改的所謂「民意」,掩蓋其他聲音,更是使不少人對澳門的政治環境心灰意冷。

再者,今屆選管會(全稱︰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更是令人失望透頂,原本以為上屆選管會無甚作為已經夠「廢」,但想不到「沒有最廢,只有更廢」。除了一直被外界批評其對疑似「賄選」及「偷步宣傳」的行為「隻眼開隻眼閉」之外,還不斷淡化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氣氛。選管會日前以今屆選舉「遊客太多,可能對市民造成安全問題」為由,列作選舉宣傳地點,轉移以平日人跡稀少的塔石廣場為主要的宣傳地點。

議事亭前地是澳門的心臟地帶,一直來都是各路參選組別的必爭之地,是市民參與政治活動的重要空間。但今年卻要為旅遊業讓路,這可能是當局為了迎合中央,不希望有太多內地客看到澳門的民主選舉。但無論主觀原因為何,淡化選舉氣氛,削減市民參與政治活動的空間,這是選管會所造成的客觀結果。

另外,選管會亦「依法」限制傳媒的報導,有本地報章曾刊載兩名參選人的專訪,隨即被選管會叫停,並表示「不妨礙將來適時會進行相應的調查或制裁。」傳媒在選舉中向公眾告知的功能被剝奪,公眾只能在選舉期僅有的兩個星期內,匆匆忙忙地瞭解過各候選組別的政綱後,去為「心水組別」投票。「應該做的不做,不應該做的樣樣做到足」這是筆者聽到不少公眾對選管會的評價。

議席分配穩定

另外,由於澳門立法會選舉是整個澳門單一選區,並用比例代表制(改良式漢狄法)分配議席,因此,議席結構穩固,也是讓人感到沉悶的原因之一。普遍意見都認為,今屆除了吳在權、李從正不再尋求連任之外,餘下的所有立法會議員都可連任。而台灣的預測市場網站「未來事件交易所」亦「開盤打賭」,現任10位議員均能安全達陣。因此,有望競逐的議席可能只餘下四席。

由新澳門學社代表的民主派今年選舉由上屆的兩組,分拆成三組。「學社三子」吳國昌,區錦新,陳偉智在監督政府方面的工作是市民有目共睹的,而且他們在揭露批評官商間赤裸裸的利益輸送,政府政策損害公眾利益方面的努力,甚至比本地傳媒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學社穩拿三個議席,也不是出人意表的事情。

因此,民主派的唯一亮點也許就落在周庭希身上。周從上屆民主派兩組候選組別中分拆出來,以第一候選人的身份競逐議席。周庭希自上屆選舉落敗後,在社會運動,推動民主政制方面,一直都衝在最前線,市民都有目共睹的。可惜搞社運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被人理解的事情,在澳門這個民智尚待開發,公民社會不成氣候的地方,就更是槍打出頭烏。筆者身邊有不少的年輕朋友都是第一次投票,根據官方統計數字顯示,17歲至24歲年輕選民有11,445人。筆者那些年輕的朋友有不少都曾表示,不喜歡周庭希這種「搞事」,「愛出風頭」的行事作風。這對於以年青活力作為亮點的周庭希來說,或者不是一個好兆頭。

民主派與保皇派的年青力量再接再厲
然而,周庭希今年主動「出櫃」,承認了「同志」身份,積極推動同志平權運動。今年由議員高天賜提出的《同性民事結合》法案以僅有1票贊成,17票反對,3票棄權的情況下,在立法會上被否決。周庭希在這個時候承認「同志」身份,不難想像可為他帶來可觀的選票。著名性學家金賽的研究指出,總人口中約有10% 是同性戀者。以選民27.7萬人中有10%是同性戀者來算,即其潛在的選票有逾2.7萬,這是不容忽視的一鼓潛在力量。

其他有實力競逐餘下議席的,有上屆首次參選並取得5329票的林玉鳳,雖是親中社團中人,但去屆以新團體「公民力量」示人參選,以「爭氣」作為口號,打動了不少年輕人及中產人士。「未來事件交易所」的「賭盤」中,林玉鳳排名依然在前十四名之列,可見其必然有一定的實力。

然而這四年以來,林卻不斷備受批評及攻擊。不少人拿出她上屆參選政綱批評她選舉過後,甚少出現在這些議題當中,而最近的動保集會,家暴論壇,林都以各種理由拒絕出席。另外,林玉鳳也經常被人批評的,便是她既是「河北省政協委員」的身份,上屆政網中又要求落實全面普選,難免被網民批評為「保皇黨」,「既要做婊子,又要立貞節牌坊」。

其他幾位有實力的候選人包括︰今屆同樣夥拍「四太」梁安琪,努力向人數超過五萬四千人的博彩從業員拉票的黃昇雄;夥拍議員陳明金參選的民衆建澳聯盟理事長施家倫,以陳明金龐大的「福建幫」作為票源,即便作為第二候選人的施家倫也入閘在望;公職人員協會副主席的監獄前總警司梁榮仔,夥拍議員高天賜,是公務員界別的代表,自回歸以來公務員團隊士氣每況愈下,對政府的不滿也與日俱增,公務員同樣渴望有代表能監督批評政府。據資料顯示,公職人員協會有一萬三千多名會員,連同會員家屬,潛在的票超過二萬五千。

然而,無論選舉結果如何,立法會中依然無法改變直選議席不過半數,政府掌控大多數議席的結構。政府依然可以隨意濫用公共開支,各項大型公共工程超支費用數以億計,而立法會卻沒有實際的權力對「人傻錢多」的政府進行財政監督。「垃圾會」還是沒有改變其「垃圾」的本質,因此,不少朋友都慨歎︰「投咗等於無投,何必浪費時間」,連選民登記也沒有做。然而,雖然選舉期只有兩個星期時間,沉悶的氣氛依然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去年那些瘋狂的抹黑行為還沒有出現,或許還有一些未知之數會在選舉期間曝光,買花生的錢還是留一留比較好呢!

附加檔案大小
IMG_1860.jpg46.27 KB
IMG_1861.jpg40.84 KB
IMG_1863.jpg47.72 KB

Media files:
IMG_1860.jpg (image/jpeg, 0 MB)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住屋不是地產 民間長遠房屋策略研究報告》出版 指長策會未能解決房屋問題

 
《住屋不是地產 民間長遠房屋策略研究報告》出版 指長策會未能解決房屋問題
Sep 1st 2013, 09:24, by 影子長策會

影子長策會新聞稿
《住屋不是地產:民間長遠房屋策略研究報告》出版 指長策會未能解決房屋問題

影子長策會簡介
影子長策會由一群關注土地、房屋規劃及城鄉發展的民間團體及個人組成,於2013年中成立,有見社會相關討論只集中在樓市/樓價評論,但缺乏民間及普羅市民的角度,尤其是近年來政府積極處理《長遠房屋策略》及《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社會實在需要具有土地分配公義的視野。

回應長遠房屋策略
1987年,港英政府推出首份《長遠房屋策略》。1998年,特區政府的《長遠房屋策略》,提出每年「八萬五」的建屋指標,成為香港歴史上最廣為人熟悉的數字之一。2000年,特首董建華說「不再提便等於不存在」,《長遠房屋策略》亦宣告無疾而終。直到2012年,新一屆政府宣佈成立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雖號稱吸納廣泛背景人士參與,但運作透明度卻相當低,草擬中的《長遠房屋策略》將於2013年9月公佈。

影子長策會期望從民間學者及參與者的角度,為短期熱點及長線議題提供非主流論述。由影子長策會編著的《住屋不是地產:民間長遠房屋策略研究報告》,今日正式出版,將於短期內在各大書局公開發售,以期對運輸房屋局即將推出的長策諮詢文件,提供一個全面檢示和前瞻的機會。

《住屋不是地產:民間長遠房屋策略研究報告》
《住屋不是地產:民間長遠房屋策略研究報告》包含四個主要部分:土地及房屋資源分配、私人租務及居住權、公營房屋及另類房屋、其他房屋議題。重點內容則包括:公私營房屋需求估算,劏房及適切居所,租金津貼、租務管制及租住權,公營房屋、另類房屋、市區重建以至青年住屋等議題。

研究報告指出(部份重點)

  • 長策會低估公營房屋需求,忽視超過廿多萬輪候公屋個案
  • 長策會建議研究劏房規管發牌制度,卻沒有完善的安置政策及中轉方案
  • 長策會未有回應如何處理現時市民住屋困境,包括高樓價、租金貴、住屋面積小、租客權益被剝削等
  • 政府單以增加土地供應,未能回應愈趨波動的樓市現況,要消除外圍因素和宏觀經濟波動的困擾,政府必須同時處理私樓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 市建局項目只提供私人房屋及向豪宅化發展,基層市民無法受惠

研究報告建議(部份重點)

  • 安居不一定要置業,應發展各類型長遠而穩定的住屋選擇,例如非牟利住房、或只供出租的房屋
  • 加強房屋的去商品化性質,包括增建公營房屋,保障基層市民住屋權,及減低經濟起伏對樓價的影響
  • 重啟租務管制討論,包括租住權及租金管制,保障租客基本權益,及發放租金津貼改善低收入住戶處境
  • 研究引入的累進房產稅,因應物業估值高低而實施累進稅率,同時非自住物業的稅率又會較自住物業為高,紓緩物業作為純粹投資甚至是投機工具,並減低私樓單位的空置問題

註︰影子長策會成參與員包括陳紹銘、龍子維、易汶健、黃和平、陳凱姿、葉寶琳、王浩賢、朱凱迪、張韻詩、林芷筠、鄒崇銘

facebook專頁在此

影子長策會
2013年9月1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教學專業不容政治審查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教學專業不容政治審查
Sep 1st 2013, 07:37, by 戚本盛

戚本盛

審查教師政治立場的說法,是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對教學專業的最大威脅,對教育質素的最大威脅。

特別在校本管理條例實施之後,《資助則例》中的紀律程序被篡改為無須調查,學校即可開除教師,假如教師政治立場會被審查,整肅教師會否就是梁振英可向中央邀功之處?政治問題會否成為隨意解僱的藉口?洗腦灌輸單一政治價值、愛國變成愛黨會否名正言順?唱紅歌、跳忠字舞會否昂然進入音樂和體育的課程?

對如何教授爭議,教學專業向來有一定的標準,不容教師個人的政治立場左右。例如:
1. 教學目標首重慎思明辨,而非強制認同;
2. 內容選材必須充份包括爭議中的不同觀點,不得偏頗;
3. 教學策略必須理性客觀,不得單向灌輸;
4. 學習過程必須足以讓學生思考判斷,不得硬銷;
5. 學習成果在於讓學生明白不同觀點、論證和理據,而不是逼迫及誘導認同單一立場;
6. 爭議既為爭議,就要接受難以達成共識,更不必強令通過教學達成共識,這其實已是教學專業的常識。

這些教授爭議的專業標準,與教師個人的政治立場沒有關係。一個政治立場再民主的教師,如果在課程內容裡沒有納入不同觀點,則其教學也不算專業,因為,這位教師誤以認同單一政治價值取代思辯判斷為學習目標;一個政治立場再親近建制親近政權的教師,如果做到了以上各點,則其教學是合乎專業規範的。

《中國模式》手冊之弊,在於論證不符嚴謹的學理要求,在於內容偏頗有如政治宣傳而不該用於教學;要小學生唱國歌時表現感動,又要同學之間互相表白,錯在運用一種濫情感傷的教學手法,錯在將國民身份認同不適切地列入小學課程。反對這些用於教學,不是因為政治立場,而是根本不符專業標準。

多舉一例,最近被指洗腦仍在某歷史教科書的活動設計,要學生扮演國共內戰時的共產黨政工人員,遊說剛被共產黨佔領的國民政府統治區的青年,勸其加入解放軍。角色扮演應用於教學,要義在代入,在設身處地的「感受」,即使不是絕不可用於理性學習,也必須及時提供適切的事後回饋、解釋和分析,即所謂debriefing,也就是促進深層分析、自我反思,整理情緒更要及時,決不是該教科書內所說「匯報結果」、「說明原因」就可完成的。

其實,若要學生理解和分析當時國共的立場,大可在提供充份的資料後進行辯論;若要了解國統區的情境,也可以通過閱讀、整理和分析客觀敘述甚至原始資料。簡言之,上述設計,是否適用於該課題的教學,是存有合理懷疑的;在照應對學生感受和情緒的影響,似乎也沒有足夠跟進。不過,無論如何,問題在專業上是否及格,決不在政治立場。

理論上,政治與專業並不矛盾,但實際上,已有太慘痛的歷史教訓說明,審查政治立場,會窒息專業,會讓專業水平根本不足、但能夠在政治上鑽營的機會主義者敗壞工作質素。可以預見,政治審查引進教學專業之日,就是維護學術尊嚴、拒絕表態效忠的教師被排擠被開除之時,這樣的教育,還是香港市民所樂見的嗎?(2013.09.01)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海富街市:Last but not least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海富街市:Last but not least
Aug 31st 2013, 17:03, by h4ruby

位於大角咀的海富街市,敵不過超級市場的取代,於8月31日光榮退役。實習期於七月開始的我,由七月開始的居民大會開始追訪此事,一直至八月尾實習期完結,見證著事態發展。看著街坊由要求保留,變為爭取合理賠償,當中看到很多無奈和不捨。

領匯政府及社區合作總監潘啟廸曾對商販說過:「事實上年青一代買包糖都鍾意用八達通『嘟』,街市根本做唔到呢啲設備。」然而,海富街市更令人留戀的,絕對不是用科技可以取代,而是那一份商戶與街坊之間的鄰里感情。

告別「平靚正」車仔麵
在海富街市經營車仔麵店達六年的陳先生,將於8月25日結業。說起「賠償」及「結業」這些字眼,心情早已平復;但望著煮食用具時,仍然流露一份依依不捨的眼神。他帶點惋惜地說:「我整依套『架餐』嗰陣要8萬蚊,琴日夜冷舖嚟睇過,佢話只值五千。」說出來平淡,卻叫我愕然:一盤心血,最終只換來冰冷的數字。

陳先生似乎有了打算,「結業之後休息下先啦,可能之後出番嚟揸的士。」記者問,為何不繼續經營?本來在街市只需要約2萬元租金,現在卻幾乎要用雙倍價錢另覓新址,他說:「可能出面知道我地就嚟執,所以啲舖租都吊高嚟賣,3萬幾蚊升到4萬幾蚊。」再者,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重新開舖也需要靠借貸。

從前之所以挑選街市,是因為租金較便宜,而且不需要裝修太多。本來打算以頭兩年為試驗,直至近兩年生意才企穩陣腳。他苦笑說:「即使加租都諗住有得做,點知宜家都未搵番本就話要收番。」據陳先生指,保守估計,這一次蝕三十萬。而他從領匯所得到的賠償,是一個月租金。

講到遣散費,他堅持一定要做足:「始終要計清楚,依個係我嘅責任嚟嘅!」

鐵漢柔情 訴說車仔麵的故事
陳先生以前是從事工程,因為受親戚影響而轉行當食肆。從前採訪他,也是在抗爭﹑示威的場合,仿似一名怒漢。想不到現實中,他十分喜愛煮食,更會四處品嚐車仔麵。

他娓娓道來:「以前我做工程係打理飯堂嘅,加上親戚喺何文田有舖,所以就決定喺海富開分店。」店舖小本經營,以做學生和街坊生意為主。由起初只賣仔麵,到後來因街坊要求而增設粥品。他每天早上四時半開始工作,預備食材。即使晚上七時收舖,因為要結算和訂貨等,有時梳洗過後凌晨才去睡。

持續了兩個月的保留海富街市行動中,陳先生一直走在商戶的最前線,本著「講道理」的精神而決定站出來發聲。我好奇問他,怕不怕「上電視」。他理直氣壯地說:「我覺得做人要公道啲,自己都係講事實姐!咁先對得住自己!」記者說笑,有沒有在電視看到自己。他笑說:「無呀!自己上左電視都唔知。聽人地講番,自己咪用電話上網睇囉!」心中暗想:陳生真係潮!

雖然自己售賣車仔麵,但他沒有嫌悶,反而很愛吃車仔麵,更即場向記者介紹自己心水最愛。他解釋道:「一碗麵好唔好食,可以睇下客人有冇食剩。如果冇食晒,就要諗下係咪煮得唔好食。」車仔麵似是將食物放在滾水煮熟,然後便可上碟。但陳先生說並非如此簡單:「好似豬手﹑牛腩﹑豬皮咁,呢啲都要醃到入味。真係要試過先知味道架!」看似便宜的一碗車仔麵,當中所花的心思,卻難以用金錢衡量計算。

「你幾可會同超市啲人傾計?」
雖然陳先生說可以「揸的士」賺錢過活,但累積已久的街坊之情卻難以重新賺回。「一間舖可以聚集啲客,揸的士又點樣容下所有客人?」經營了六年,對一切也十分熟悉。有街坊吃過陳先生的車仔麵,成為了捧場客。後來知道需要人打理店子,更自動請纓到店內幫忙。在現今只講求功利的世界中,這一份不計較﹑互相守望的精神,更顯得難能可貴。

街市的營業時間不似超市般穩定,貨品又未必似超市般新穎齊全,更遑論有「印花換禮物」這支歌兒。的確,超市的一站式服務,方便得不用出聲已可以購物。然而,街市獨特的人情味,卻難以由超市取代。陳先生說:「喺街市買野,大家會傾下講下。但喺超市,每樣野都包裝好晒,你幾可會同超市啲人傾計?完全冇晒溝通!」

我也深信,在超市是找不到似陳先生一樣的人,願意花很多時間與我談談哪裡有好吃的車仔麵。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