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6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揭開《假面》的英瑪褒曼

 
2012 Int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

Sign up for the most comprehensive introductory course available on the web for the 2012 Internationa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 (IgCC). Just $29.
From our sponsors
揭開《假面》的英瑪褒曼
Feb 6th 2014, 14:10, by 斐宇梧的中文唱片架

傳統劇情電影發展到《天堂的孩子們》(Les enfants du paradis, 1945)已是一個巔峰,很多歐洲導演為尋找出電影表現形式的其它可能性,而走上了新的敘事風格探索之路,像50年代末法國新浪潮運動催生下的一系列名作,和60年代初亞倫•雷奈、費里尼等導演強調抽象化電影語言的使用,以及將心理「意識」置於「情節」之前的表現方式,都對後來的作品產生深遠的影響。英瑪褒曼在1958年的《野草莓》中已嘗試按照夢的邏輯來組織時空交錯的精神旅程,不過到《沉默》(Tystnaden)、《假面》(Persona)之時候(特別是到《假面》這一階段),他才確立以前衛表達手法,轉往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探討的方向。

為突出主角的心理狀態變化,英瑪褒曼在《假面》中運用著室內劇的形式,和觀眾展開了精神層面上的交流。室內劇封閉的空間特點更適合探索人物幽閉絕望的困境,而《假面》冰冷的醫院、小島(被稱為褒曼島)、無人的海邊和小屋,正好構成一個隔絕外界的環境,起到了對角色孤獨無助的暗示作用,也使得觀眾更能聚焦於主角情緒上的起伏。

英瑪褒曼的《假面》,題材部分即源自於斯特林堡的劇本《陌生人(The Stranger)》,在《陌生人》中,X夫人不斷的獨白,就像《假面》內的護士Alma的自言自語;而關於Y夫人究竟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還是X夫人人性分裂的疑問,也跟《假面》的兩位女主角——Elisabeth和Alma是否為同一個人的疑惑類似(電影名Persona在文學創作中就有「第二我」的意思)。觀眾觀看《假面》,可能會先是覺得Alma與Elisabeth的曖昧關係如同Lesbian;但自Elisabeth的丈夫到來,誤認Alma為Elisabeth,又與Alma發生不合情理的親密舉動(真的Elisabeth在一旁觀看)之後,一種「二人是不是同一個體的兩個分身」的想法,就會在心底萌起。

有一幕,導演以印象主義的畫面(朦朧與霧)襯托了Elisabeth走進Alma的房間,並揪起她頭髮的動作;但到第二天早晨,Alma詢問Elisabeth昨晚有否來探我的時候,Elisabeth卻搖頭否認。這一情節,令人產生了對眼前看到的海邊小屋、Elisabeth丈夫的到來、甚至Elisabeth這個人,是不是Alma自我虛構幻想出來的懷疑。英瑪褒曼刻意於電影內製造出「夢」與清醒的難分,從中模糊現實與虛幻的界限,也模糊了Alma與Elisabeth之間的界限。這包括Elisabeth的幾個睡去、醒來的鏡頭,讓人感覺到接下來的情節可能發生於她的夢中,還有Alma對Elisabeth母子關係的長篇敘述後,導演將她們兩張臉拼合在一起,都有一種模糊二人差別的暗示,增加了電影的迷惑性。

《假面》通過蒙太奇呈現的後現代式開頭,更是深入理解影片的關鍵。它由兩個亮點(弧光燈的兩個碳棒)逐漸擴大開始,跟著是被卡住播放的卡通、無聲喜劇片的片段(好像來自差利卓別靈的作品)、蜘蛛(是英瑪褒曼早期電影的重要符號,令人想起英瑪褒曼的《對鏡猜謎》)、綿羊的眼睛(照應了路易斯•布努埃爾超現實主義的《安達魯之犬》)、用錘釘在手掌上的釘子(象徵基督教)、瑞典冬天的森林、刻板又尖銳的欄桿、死尸,最後一組鏡頭按正常的速度切換:一個瘦小而病態的男孩,俯臥在一間空病房裏靠墻的小床上,慘白色的畫面令觀眾聯想到前面的停尸間,但之後這小男孩觸摸著一張很大的、模糊的女性面龐(代表母體),又令人覺得這空間如人的子宮內。

英瑪褒曼要如此鋪排電影的前奏,就像洗牌,快速回放(洗去)他前期電影探討過的命題(蜘蛛、宗教……),他解構了自己,又重建了自己,好比對人生前一段落的告別(停尸間),而同時新的自己(新的要探討的命題)亦將出現(子宮)。英瑪褒曼在拍攝《假面》之前,生過一場大病,這可能致使他對人生、對電影會有更多的看法(英瑪褒曼自《假面》開始,將視線從宗教移向了人的內心世界)。病床上睡不定的小男孩,代表了那時生病的自己,也代表了那時有些不安的自己。褒曼曾於1970年的訪問裡頭說過這印象深刻的經歷:他因要做手術打了麻醉,從而使他進入了模糊混沌的狀態,感覺到自己意識的逐漸消失,但又有種解脫的快感。英瑪褒曼將此「模糊」的狀態形象化地顯現在這小男孩的身份上,而致使人疑問小男孩是否真的是Elisabeth的兒子?他與Alma戴眼鏡的動作為何能令我產生到聯繫?此外,小男孩觸摸的女性面龐亦是作「模糊」處理,Alma跟Elisabeth的兩張臉交替地出現,不過令人難以一下子就辨認得到。飾演Alma的Bibi Andersson曾說過連自己都有一刻分不清那張拼合一起的臉究竟是誰,而我想英瑪褒曼也有通過一系列「混淆」的影像,表達出「意識跟現實相脫離」的想法。

《假面》的這個表面「故弄玄虛」開頭,傳達了影片的一個核心思想:那就是超離現實才可看穿現實、打破臉上的面具。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潛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它主動地對人的性格和行為施加壓力和影響,比意識(自我)更起到一個決定性作用。而《假面》的「超現實」就如潛意識中的「超我」,能釋放思想與感覺的活力(好比英瑪褒曼打了麻醉後的解脫),更能令人看穿事情/事物的本真。現實致使人變得虛偽,在影片中,Elisabeth本身即為一名演員,而希臘語「persona」的原意就是演員臉上的面具。當Elisabeth選擇離開了舞臺、避世於海邊,即代表她決定從現實中出走,撕毀自己的面具;但本來樂觀、健康的Alma因為「現實」的驅動,漸變得多疑、情緒不定、愈來愈不正常,她們到最後像換了身份,誰是真正的病人,大家一目了然。

按照我的理解,Elisabeth與Alma是不是同一個人,並不太過重要。英瑪褒曼想以此兩人形成兩條緊密的紐帶,賦予了現實與超現實(或真實與虛幻)之間的象徵性,而這象徵性又影響了後世的電影(包括Robert Altman的《3 Women》),成為《假面》中更重要的價值體現。影片巧妙以「情色」的環節,增強了兩人的緊密性,像Alma向Elisabeth坦露的一次在海邊意外的交歡經歷,仿佛是將心中最隱藏的秘密說給親密無間的情人聽。Alma的整個敘述沒有一個閃回的鏡頭,從而營造了一種強有力的情欲氛圍,據Liv Ullmann回憶,她當時在現場也聽得性慾大起,其投入的表情是發乎內心並非表演出來。另外,Alma近距離對Elisabeth的觀察,和Elisabeth撫摸Alma額頭、頭髮的一幕,也是二人接近內心交融的體現。Alma的幻覺場景和真實情節相互融合,她的主觀想象跟真實混淆不清,就如兩位女主角的外貌從開始的有點相像,到後面重疊一起,被導演模糊了二人的差別性一樣。

《假面》有一段臺詞令人深刻,英瑪褒曼借心理醫生之口,說出了Elisabeth沉默的因由:「生存是一個無望的夢,每秒鐘都保持警惕,注意周圍。與此同時,在別人心目中的妳和妳自己心目中的妳存在著一個深淵,每一個聲調都是一個謊言,一個欺騙行為,每一個手勢都是虛假的,每一個微笑都是一個鬼臉,妳能保持沉默,至少妳不必撒謊;妳能離群索居,把自己關起來,於是妳不必扮演角色,不必裝模作樣,不必做虛假的手勢」。在電影內,我們先可以把「語言」看成為一個「真實」的代表符號(這「真實」有兩層意思,一層是為適應生活不得不要有的現實性,一層是它的存在性)。Elisabeth選擇了沉默,即為一個撕掉現實面具的開始,她前面的神秘、不可接近的形象,到後來卻令觀眾產生了憐憫感;相反,一直嘮叨不斷的Alma,因有語言表達出的慾望作祟,慢慢令她變得會算計,比Elisabeth更深不可測。Alma不能自拔地滔滔不絕,愈似是一種負擔、累贅,她的話語跟Elisabeth的沉默也產生了置換,使我覺得「語言」都會淪為成一種虛無(之前是「沉默」代表虛無)。

在Alma講述Elisabeth母子關係的高潮部分,英瑪褒曼以兩段相同對白可拍攝角度、燈光不同的段落,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影片中關於「轉換」的多重內涵。這「轉換」是鏡頭180度的轉換,也是一種身份的轉換,Alma形容Elisabeth如何對孩子的厭惡、如何不想要孩子,其實亦在說自己的過去(Alma說過沙灘上的那場交歡令她懷孕了,後來她選擇了墮胎)。沉迷於妄想內的Alma,愈令人覺得虛偽虛假,然而觀眾先入為主,認為Alma幻想出的Elisabeth,卻愈來愈表現得真實,「虛假」跟「真實」的轉換,還有之前提過的Alma一直說不停的獨白,語氣從開始的自信漸顯得有點不知所措,到最後,她的胡言亂語令故事支離破碎,「說話」在「沉默」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有評論曾指出兩位女主角似吸血鬼,當Elisabeth在迷霧中神秘地走入Alma房間的一刻,或是之後換過來,Alma到Elisabeth的房間,親密地對她的觀察,都如吸血鬼「行動」前的動作。最明顯之描寫,就是接近結尾處女主角的吸血鏡頭,猶像藝術家的攫取一樣。女演員Elisabeth前面有意識地要控制,或更嚴重地說是把玩、摧殘Alma,寓意著藝術家的刁難習性,喜歡以榨取他人活力來滋靈感的慾望,如同吸血鬼;但到後面,這「摧殘」又發生了「轉換」,表現在Alma從語言或行動上對Elisabeth的壓迫。影片涉及暴力的元素,假若聯繫上Elisabeth跟Alma可能是同一個體的話,她們就是在折磨著自己。英瑪褒曼從中觀察的「自我」的角度,既站在了前面所述的超現實位置,去透析複雜人性的其中一個本真,也如向神父的告解,說出心內最誠實的想法,他借Elisabeth一角來代表自己,於Alma罵Elisabeth太自以為是的時候,其實亦是導演對自己的怪責與反思。

《假面》有多個教人難忘的面部特寫,都表露出掙扎、迷惘等混合的情感。像第一個對Liv Ullmann的長鏡頭特寫,伴隨光線的漸漸變暗,令人走進未知的領域;另外,Elisabeth的丈夫跟Alma親密時,鏡頭前面出現的一半Liv Ullmann的臉龐,也可以理解成人性總有一半為陰暗的展現;而在Elisabeth聽Alma講述她母子關係時,Liv Ullmann的表情甚是豐富地從帶點邪惡變為了痛苦,則總結起她「角色」的轉換;到結尾一個分裂的臉,一個人說話,一個人嘴動的處理,更是將影像抽象化了。英瑪褒曼的這些特寫,俱有對現代的恐懼,60年代一些出眾的電影都會不自覺流露類似的對原子能時代的擔憂,像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作品、雷奈的《去年在馬倫巴》,都利用了冷冰冰的影像,展現出一個生機不再的世界。

而往更深一層去分析,《假面》將這大世界的逐漸崩潰,又用來「修飾」回人性的命題。美國的越南戰爭、佛教徒的自焚、西方文化中的性原罪意識、戰爭的瘋狂、六百萬猶太人被納粹屠殺等,統統在英瑪褒曼的電影內歸諸為對人性的疑惑。在Elisabeth緊盯的那張描述一個小男孩被從華沙難民營帶走並將被屠殺的經典照片之前,鏡頭是對著被堅硬巖石包圍的Alma,她的痛苦又不單純的表情,令觀眾會覺得人心叵測,而陰暗的配樂伴奏下,更俱一種不可預知感。Elisabeth看著的照片,或電視出現的佛教徒自殘畫面,就如象徵的作用,它們揭示人的黑暗面與潛藏的暴力意識,再善良的人也可以做出讓大家出其不意的事情。

英瑪褒曼將電影的結構「砌」得非常奇異,它開端叫觀眾眩暈,但接著的大部分影像都靜水深流,情節不難被人理解。Alma打碎玻璃杯的一段是全片重要的轉折開始,它預示自己的面具也跟著會破碎,真面目將要露出;之後插入的蒙太奇把觀眾從電影中拉了出來,使影片的正常步伐又重回到不正常,一如Elisabeth舉起相機,打斷了前面情節發展的感覺。英瑪褒曼的這些手法體現了他的「自我意識」,60年代是一個自我意識萌起的年代,《假面》之幻想及對觀眾的強迫,充分表現導演在電影中的絕對主導權。簡單地解釋,它就是導演的「一場夢」,隨人的無定意識如舟漂流,但《假面》又不同《去年在馬倫巴》或《八部半》那類型電影,它有較為清晰的情節作支撐,因此才更顯出《假面》的獨特性。

影片的結尾,Alma穿回了護士服,好像跟她第一次見Elisabeth的場景一樣,什麽也沒有發生;再之後Alma整理好小屋,對鏡子照了一照,她自己又做出Elisabeth對她的動作——撫摸額頭和頭髮,並戴好了「面具」,重新投入到現實的生活中;最後,拍攝人員的出現,弧光燈的碳棒亮起,電影又返到了混沌狀態,跟Elisabeth開口被逼著說的「沒有」,達成聯繫。英瑪褒曼的《假面》,根本就是要進行對電影的「解構」,他以「解構」的手段配合貫穿全片的形而上意識,使一切歸往「虛無」,使影片步入「死亡」,這如英瑪褒曼在手術前的麻醉裡獲得的「不存在」感受一致,電影也都會擺脫導演的控制。

法國新浪潮旗手杜魯福說過:「褒曼已經做了我們發夢都想做的事情,他寫電影就像作家寫書,只不過他用的不是筆,而是攝影機」。褒曼的《假面》,闡述了他關於人性的觀念,在俱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同時,也是他個人心靈體驗後的自傳式書寫。擔任過皇家劇院總監的褒曼,厭倦了對人阿諛奉承的虛假,他要以這部電影,把藏於潛意識中的複雜感覺,儘量地從心海內打撈出來,讓「誠實」擊碎面具,讓本屬於自己的一面,能夠得到真正的「解脫」。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俄羅斯絕唱——歌曲《哦,還沒天黑》

 
Find SIGG's Classic Aluminum Water Bottles at MYSIGG

Reducing our carbon footprint one bottle at a time!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俄羅斯絕唱——歌曲《哦,還沒天黑》
Feb 6th 2014, 14:08, by chiu08112003

歌曲简介:
『哦,還沒天黑』是一首俄羅斯非常著名和好聽的歌曲,儘管對喜歡俄羅斯音樂的中國人來講,並不十分熟悉這首源自哥薩克的民歌,但它在俄羅斯國內的名氣,遠遠大過那些我們熟悉的衛國戰爭時期歌曲。在俄羅斯,每一個歌唱家都以能唱這首歌為榮。這首三百多年前的民歌,在低沉憂鬱背後深藏著哥薩克民族悲劇故事——哥薩克的民族英雄斯傑潘.拉辛,率领众多不甘农奴制度压迫的哥萨克揭竿而起,严重动摇了当时沙皇统治政权,但最后由于哥萨克的出卖被沙皇军队俘获。虽然从他的初衷看,他只反对俄国的官僚和农奴体制而不反沙皇,然而俄国沙皇忌惮于他一呼百应的桀骜不驯气势,最后還是用残酷的磔刑将他杀害了。

拉辛虽然死了,但由此而产生怀念拉辛的民歌『哦,还没天黑』,却演绎成了俄罗斯大地上一缕失落惆怅的旋律。随着苏联解体和欧洲大陆的日益衰退,这首歌意外地担负起了更大范畴的人文悲情,如泣如诉地追念着欧洲大陆渐行渐远的昔日辉煌。它所蕴含的人文艺术魅力在美欧获得了追捧,它那极具历史穿透力的旋律,时时像一柄重锤,在一望无际原野上敲出一串串低沉的音符。

我在年輕時有一段青海省果洛大草原的生活經歷。那是六月的一個日子裡,草原的夏天卻是初暖乍寒。我和同事去草原牧民家中做人口普查。那個地方位於阿尼瑪卿山亦稱瑪積雪山腳下,海拔約有四千多平方公尺,地大人稀,相當於二十五個香港大的地方,人口卻只有一萬多,而且大多數地方沒有正式的道路。

我記得有一天早晨工作開始後,我們做了分工:我一個人在工作中心負責整理資料和看家,其他同事騎著馬分別到牧戶家中做探訪調查。他們早上很早就出發了,中午過後我開始感到孤獨起來。當我完成了自己所有工作後,就躺在山坡上等他們回來。湛藍的天上吹來一陣風,鼻子裡充斥著輕澀、淡淡的青草味,寂寥的思緒開始從我的腦海發散開來,我期盼遠方山的輪廓線下面泛出同伴騎馬歸來的黑點。

離我不遠處有一隻短尾巴老鼠,牠在自己的洞口耷拉著前爪直立著身子看著我,這種學名稱之為高原鼠兔的小動物,似乎在挑釁眼前這個有可能威脅牠安全的人。我大聲咳嗽了兩聲,但牠不為所動。在老鼠的蔑視中,一陣更加孤獨的感覺湧了上來,我仿佛變成了《靜靜的頓河》裏窮途末路中徜徉的葛利高裡。在不由自主的孤寂中,又想起自己還處於朦朧關係中的女朋友,幻想著和她如葛裡高裡和阿克西尼亞一樣,在這孤寂草原依偎在一起。想著想著天就突然變了,厚厚的烏雲如同一座座變形城堡在草原的上空翻滾起來,幻想被隆隆的雷聲打得四處飛散,緊接著,伴隨著冰雹的瓢潑大雨就劈頭蓋臉打下來。自己像個嬰兒般捲縮在帆布帳房裡,覺得在完全的大自然中竟是如此渺小無助。那一刻突然問起了自己,我是誰?我怎麼到了這麼個地方呀!我今後又要去哪裡?誰又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者...?我的心裡第一次產生了追根究底、『莊子夢蝶』般的哲學思緒。

當我在多年後第一次聽『哦,天還沒黑』,馬上就撩起了草原那段迷茫徜徉的場景,眼前浮現出在茫茫大草原的盡頭隱隱約約的丘陵輪廓,深醉的旋律泛出心中一股時光漸失的失落...老實講,我並不十分喜歡音樂,差不多是個音樂的門外漢,但這首歌卻是例外,它幾乎一下子就擊中了我情感世界最柔軟的那一塊,理所當然地成了我情緒核心的一部分。

俄羅斯還有很多我們不熟悉但非常好聽的傳統歌曲,如『戰馬』、『藍色的小披肩』、『雪球花』等等,以後慢慢向朋友介紹。

《哦,還沒天黑》中俄文對照的歌詞

Ой, то невечер, то невечер. 哦,還沒天黑還沒天黑,
Мне малым-мало спалось. 我剛打個小瞌睡,
Мне малым-мало спалось, 我剛打個小瞌睡,
Ой, да воснепривиделось… 噢,夢裡已經走一回…
Мне малым-мало спалось, 我剛打個小瞌睡,
Ой, да воснепривиделось… 噢,夢裡已經走一回…
Мне во снепривиделось, 哦,我做了一個夢,
Будто конь мой вороной 我的黑馬甩著尾
Разыгрался, расплясался, 它蹦跳著不停馬蹄,
Ой да разрезвилсяподомной. 騎馬小跑快如飛。
Ой Разыгрался, расплясался 它蹦跳著不停馬蹄,
Ой да разрезвилсяподомной. 騎馬小跑快如飛。
Ой, налетали ветры злые. 突然狂風猛烈吹來
Да с восточнойстороны 刮起四周滿天灰,
Да сорвали чёрну шапку 噢,刮走我頭上的黑帽,
Ой, да смоейбуйной головы. 頭上亂髮讓風吹。
Да сорвали чёрну шапку 噢,刮走我頭上的黑帽,
Ой, да смоейбуйной головы. 頭上亂髮讓風吹。
Music А есаул догадлив был, 有一個長官裝聰明——
Он сумел сон мой разгадать. 說出了夢境不避諱。
Оx, пропадёт, он говорил, 『喲,小心你的那條命——
Ой, Твоя буйна голова. 肩上腦袋要倒楣。』
Оx, пропадёт, он говорил, 『喲,小心你的那條命——
Ой, Твоя буйна голова. 肩上腦袋要倒楣。』
Ой, да невечер, то невечер… 哦,還沒天黑還沒天黑,
Ой, мне малым-мало спалось, 我剛打個小瞌睡,
Мне малым-мало спалось, 我剛打個小瞌睡,
Оx, да воснепривиделось. 噢,夢裡已經走一回…
Ой, Твоя буйна голова. 肩上腦袋要倒楣。』
Ой, да невечер, то невечер… 哦,還沒天黑還沒天黑,
Ой, мне малым-мало спалось, 我剛打個小瞌睡,
Мне малым-мало спалось, 我剛打個小瞌睡,
Оx, да воснепривиделось. 噢,夢裡已經走一回…

影像串流: 
影像串流: 

Media files:
3dGkd5S2x5U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上下車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上下車
Feb 6th 2014, 11:41, by 曾憲冠

香港人的推拉門已見另文,而香港人的上下車也是一番風景。乘搭巴士或港鐵的時候,可見一種奇怪的現象,車廂之內儘管還大有空間,然而車廂入口處卻是擠得水洩不入──乘客擠在入口處,不走進車廂中間。這時,巴士車掌為防倒後鏡被擋,多會請乘客盡量不要站在黃線外,呼籲乘客往裏站的偶或有之,但可遇不可求。港鐵呢?早已有勸諭乘客「請盡量行入車廂中間」的「溫馨提示」,然而恐怕是過於「溫馨」,香港人也只是「盡量」一下而已。於是,上了車的在入口處擠,上不了車的在站上巴巴的目送空虛的車廂離去。我想,這又是與推拉門所見相同的「自求多福」的香港人精神的表現。香港人上車以後,就得準備下車,而由於人多,倘若不站近入口處,下車便諸多不便,結果入口處給死死的堵住。然而,下車就便利了嗎?還不是擠呀擠的才擠得出去!「自求多福」的香港人上了車,有福了,上不了車的香港人只好在下一班車再求多福,但這一面浪費了「公共空間」,一面又脫不了擠迫之苦。幾年前好像有一首歌曲描述過這景致,但它只知其然,卻未說出個所以然──「自求多福」這個「核心價值」之中又有核心,那就是互不信任。香港人上了車,誰保證下得了車?夠時間下車?下車時不給車門夾住?香港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仲鬧緊民主黨?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仲鬧緊民主黨?
Feb 6th 2014, 12:32, by 蘇祖力

民主黨在中環皇后像廣場舉行宣誓儀式,承諾如最終的普選方案有篩選成份便會參與佔中,並留守到最後。「人民力量」成立的「佔中後援會」全程狙擊,在民主黨成員及其他嘉賓發言時不斷叫囂。其間還有人士亂擲物件,情況混亂。

民主黨自2010年走入中聯辦商討政改方案後,便不斷給部分泛民人士狙擊,說要痛斥其出賣市民的惡行云云。事實上,一班人鍥而不捨針對另一班人的目的不外乎幾個:一、前者希望後者痛定思痛,覺悟前非;二、前者只想發洩心頭之憤;三、前者希望從打擊後者而取利。幾年以來,留意本港政局的市民應已知誰是誰非,如今時今日民主黨真的仍不思「悔改」,誰人再在大小場合作出狙擊、大呼小叫、搗亂、掟東西也是徒然。筆者不理解一些人說民主黨是民建聯B隊,但對民建聯的態度反而比對民主黨友善。如認為民主黨和民建聯已分不開,對待民主黨應如對待民建聯一樣罷;如認為民主黨還「有得救」,所以要「鞭策」一下的話,這幾年時間正好證明了「狙擊」手段並不奏效。倒不如試試提早「佔領」:佔領民主黨議員辦事處,在他們辦事處外靜坐、「默站」,迫令他們在政改方案投票不要出賣選民更有意義。

如「反民主黨」示威者當日錯愛該黨,卻覺得慘被出賣(2010年中聯辦密室談判一役) ,而要出力「唱衰」的話,箇中痛苦不難理解。可是事情至今已經差不多四年了,何不走出陰霾,重新上路呢?香港市民一直依靠政黨為自己爭取民主,以為幾年投票一次便是「爭取」,參與七一、六四遊行集會已經「好激」和「做左好多野」。今時今日,仍期望其他人為自己爭取真普選的人仍佔大多數,君不見佔中商討日參加人數寥寥可數嗎?人人積極在網上投訴佔中三子「做野慢」,卻懶得出一分力。筆者在想,如果自己是佔中發起人,並視佔中行動為爭取真普選「背水一戰」,卻眼見簽署「佔中誓言書」的只有小貓幾隻的話,筆者的反應可能比佔中三子更「保守」哩!憎恨民主黨、卻對香港民主進程仍存寄望的人,何不放棄民主黨,用其他方法爭取民主呢?

當然,民主黨貴為泛民一大政黨,當日雖因政改一役失了民心,但今天仍掌握立法會6個議席和區議會46個議席,不至全軍覆沒。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打擊民主黨,企圖掙到政治利益不難理解,也情有可原。但一般市民以為羞辱民主黨,或改支持其他政黨,便有助實現民主選舉,真是無知至極。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把借來的空間拱手還給中共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把借來的空間拱手還給中共
Feb 6th 2014, 11:07, by 田涗

台北政府收緊港澳居民移民資格,將投資門檻由新台幣500萬加至1千萬,甚至需要直系親屬具台灣戶籍,才能申請定居。FACEBOOK即日瘋傳,很多人感到震撼和失望,才發現不少人果然多少有股移民台灣的夢。

是的,在689上台後加速赤化的一年多,我們對香港越來越失望,亦不信任。自2003以來的10年越發激烈的抗爭,卻使人充滿無力感。相對之下,台灣的小清新、貇丁的海岸線、五月天的浪漫與激情,使不少人對台灣充滿想像。台灣,不再是5、60年代右派工會的梅花與老蔣,而是在台南、彰化可以低廉房價買大屋,辦一個民宿,享受清雅的鄰舍鄉情,以家的溫情接待旅客;或是在台北的巷弄裡穿梭,在轉角一所精緻的咖啡屋,悠閒地翻著書、品嘗一杯溫熱的卡布奇諾,感受空氣中混和著咖啡苦澀的烘焙香;對愛國者來說,台灣,也是一個失落的中國,彷彿如沒有1949年的恐懼,今日帝國大陸會如台灣一般雅緻、淡靜,留著一絲絲想像中的民國風情。

是的,不少人期望著,哪天儲到錢,放下手邊的一切,到彼岸的福爾摩沙,悠閒渡日。至於台灣數十年的本土抗爭、犠牲,幾百年因外來殖民者帶來的傷痛,原住民與本省人受到的種種族群壓迫,以至近十年大陸由商業到文化領域的步步進迫,而藍綠兩黨卻漸漸向中共靠攏,22K畢業生薪資,經濟發展受韓日中國等制約,種種的擔憂與鬱悶,我們都視而不見。看見美好的,亦步亦趨,延續難民城市的故事。也因此,我們對被封殺的後路失望。也因此,香港人只能繼續做香港難民,而做不到香港的主人。

即便在越多人奮起抗爭的今日,我驚詫,我們其實仍然活在九七前的那個搵食城市。選擇搵食至上、選擇醉生夢死、選擇忍氣吞聲、選擇「阿叻」式的醒目仔。我們以為香港已經蛻變、大多數人已經覺醒,但細心一看,身邊有這樣樣的人嗎?雖然對中港政府不滿,但在我們曾視為能發揮力量的「春秋二祭」六四七一,都毫不關心,比較好的是加多句「行黎都無用」;雖然對樓價飊升感到不滿,但亦只關心幾時下跌,而不去思考背後的問題根源;雖然憤世嫉俗,卻只作鍵盤戰士,於FACEBOOK吵罵洩憤,而每次行動總不見蹤影……更多者,對一切視而不見,返工放工,溝女落PUB,旅行SHOPPING,然後偶爾拍下子女照片上FACEBOOK呃LIKE,間或出奇地鬧政府只資助窮人,然後繼續生活循環。因此,阿叻繼續在TVB,福祿壽竟順勢彈起;因此,樓價依舊高企,而普羅大眾仍在討論跌市入市,甚麼時候可以大撈一筆;因此,我們對香港的前途哀嘆,卻不去反思自己的參與,繼續吃喝玩樂,或找旅遊勝地,繼而思考移民別國。

以往,我們的祖父母和父母避秦而逃到香港,在幾十年戰亂後,尋找一處安歇的地方。他們只期望那天回到鄉下祖宗之地,於香港暫居。在這「借來的地方」,70年代本地出生的新一代,才覺醒自主。然而,在英國政府的刻意忽視下,我們錯過了80年代的談判,我們未能成為第三隻凳腳,去爭取自己的前途。隨著天安門屠殺,一代人選擇重走父母之路,尋找另一個安歇之地。去別人的地方,享受他人努力抗爭過後的成果。這除了是政治難民,是否失落了某一些道德?我們摒棄對家的愛、摒棄犠牲、摒棄付出、摒棄責任。我們其實不只是政治難民,也是道德難民。

台灣人幾十年的抗爭,幾多人鋃鐺入獄、慷慨就義。施明德坐牢25年、彭明敏長年流亡在外、鄭南榕自焚殉道。與國民黨特務周旋多年,黨外辦報、黨外抗爭,死傷枕藉,才爭得2000年的政黨輪替,才一洗黨國的肅殺和鬱悶,爭得今日的新氣象。用了多少年,犧牲了平民、學生、醫生、律師、學者,多多少少不同階層,前仆後繼。而我們,卻不論貧富,總只想去享受他人的成果。這幾年,我們以為香港人變了,但面對中共,原來沒變,我們仍是那一群90年代移民潮中,不道德的政治難民。

縱然近年越來越多人奮起抗爭,但芸芸七百萬人,有多少真正覺醒,而又有多少是裝睡的人?如果社會沒有改變,如果人人亦放棄那怕一小步的抗爭,而只選擇和期望能移民海外、逃避赤化,那即便有多少次公民集會,或不怕死的闖多少次解放軍營,香港亦只會失陷。有能力的人,選擇插翼而飛,留下最弱勢者,走投無路,苟且於赤化城邦。所謂本土抗爭,難道真如陳雲所說,是離地中產背棄民主之後,走投無路的基層抗爭?抑或,可以成為一次又一次的全民運動,尋找香港本位、守住自己的地方?這不是甚麼大中華、一國兩制還是港獨問題,而是我們雖然政見紛云,但我們如何看香港的定位,如何看我們的家。

奈何,我自己總是悲觀的。也許最終,我們的大多數人,都選擇把這個借來的空間拱手歸還。直至未來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才突然醒覺,爆發一次又一次新疆、西藏的殉道悲劇。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小心考慮五區公投複雜性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小心考慮五區公投複雜性
Feb 6th 2014, 09:21, by 陳健民

《明報》記者在農曆年前與我做了一個專訪並於昨天(2014-2-5)刊出,該訪問主要討論未來半年和平佔中的工作。訪問中提到有關推動「五區變相公投會打亂佔中步伐」的說法,主要是討論對今年六月佔中將舉行的民間全民投票的影響。和平佔中將於四月起商討具體政制方案,希望在坊間十多個政改方案中以國際標準為基礎選出幾個方案,再於六月交付全民投票選出最受支持的方案。

假如採用議員辭職公投的做法,只能就「單一議題」進行表決,而無法提供市民多項選擇。按照學民思潮的建議,該單一議題便是公民提名。假如政黨決定以「辭職公投」決定泛民政改方案,市民在補選投票時亦只能接受或不接受公民提名作為唯一的提名形式,有關政黨提名、提委會低門檻提名等其他方法都不在選擇之列。如果在此階段已確定了只有一個方案,四月開始的商討日(三) 再去討論不同政改方案還有意義嗎?如果實行五區變相公投,佔中又同時辦民間全民投票,市民會否感到混亂?又假如兩個投票的結果不一樣,應該跟隨那一個? 因此,如果政黨決定用五區公投的形式來確定其政改方案,我認為佔中應該放棄六月的全民投票,免得造成混亂。

不過在農歷年假後戴耀廷與學民思潮核心成員會面,得知道學民欲推動之五區公投可能在今年七月以後舉行,因此與六月舉行的全民投票不會產生衝突,令人欣慰。《明報》專訪因在農曆年前進行,故未能包括此一信息,造成各界誤會民主運動步伐不一,謹表歉意。但我亦希望大家理解到辭職變相公投有相當的限制: 1)議題必須是單一;2)補選的時間控制在政府手裏;3)泛民候選人有落選的風險等等。

我們亦要進一步考慮:假如在七月後要推動變相公投,必須要清楚確定投票之目的。假如只是確認六月公投的結果,會否令市民覺得有所重覆而浪費公帑?假如是以變相公投決定年底政府提出的方案是否符合民間要求,便要顧及一些技術問題,特別是補選的時間未必配合運動的節奏。

希望大家在決定下一步行動前能充份掌握變相公投的複雜因素,各團體亦應加强溝通使爭取普選的步伐更一致。上述是我個人見解,希望與大家在商討日(二) 總結大會(2014-3-1)時詳細討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別讓「環保」運輸系統徒具虛名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別讓「環保」運輸系統徒具虛名
Feb 6th 2014, 08:09, by 健康空氣行動

馬年伊始,先祝各位讀者新年進步!萬事勝意!最重要的是,願新一年空氣質素改善,人人身體健康!

甲午年第一個工作天,也是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第二階段諮詢完結的日子。主持諮詢的土木工程拓展署一直表示,政府早已預留土地興建一個「環保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的集體運輸系統,而經過第一階段的諮詢後,當局已有如一錘定音那樣,表明傾向採用高架單軌系統的方案,第二階段要解決的,就只有一些較為細枝末節的問題,例如車站車廠的設計、日後營運安排,以至避風塘一帶的運用等。

我們不禁納悶︰整個系統冠上「環保」之名,但在決定捨其他建議而取高架單軌方案的過程中,政府到底有否真的從「環保」角度考慮?或者我們甚至要先問一下︰到底這個系統從設計、到興建、到運作,如何稱得上「環保」?抑或只是決策者一廂情願地覺得,只要有一個鐵路形式的集體運輸系統,就必然是環保?

政府不惜預留一百二十億港元鉅資興建「環保連接系統」,也許真的具有改善環境的意願。據當局在諮詢簡報的說法,「環保連接系統」可以改善九龍東地區的空氣質素,而不少在首階段諮詢中支持興建系統的市民,也表達了同樣的期許;可是,如果花鉅額公帑興建出來的單軌系統,最終不能方便大部分往來於啟德至觀塘之間的市民,以致他們無甚動機使用單軌高架鐵路,而繼續沿用排放高污染物的路面交通工具,所謂「連接系統」有助改善空氣質素的說法,根本難以成立。

更何況,即使「環保連接系統」能吸引大部分來往東九龍的市民使用,按照當局的規劃,從啟德、九龍灣以至觀塘,將會不斷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商業、住宅樓面湧現,還未計算特首在《施政報告》豪言要進一步增加啟德及九龍東一帶建屋量的鴻圖大計。可以預期,九龍東地區的路面交通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政府又是否預期,單靠單軌高架鐵路,就足以應付新增的集體運輸需求?

要花在「環保運輸系統」的公帑用得其所,關鍵不但繫於系統本身的設計能否便利大眾,讓市民傾向選擇該系統及相連的其他集體運輸網絡,以代替高排放的路面交通,亦要視乎當局能否決心在啟德至觀塘一帶,策劃低排放的社區規劃及交通模式,從而令環保連接系統真正發揮效用。

由此路進,當局在總結首階段諮詢時提出的觀察,包括九龍灣及觀塘等區域街道繁忙,而交通需求亦會隨着九龍東商住地帶的發展而不斷增加,以作為支持高架單軌方案的理據,就不禁令我們擔憂,當局似是無意在興建系統的同時設法大幅度減少九龍東地區的汽車交通流量,例如改善交通規劃等,如此一來,花上百二億興建「環保連接系統」,對於改善空氣質素,又有何裨益可言?

與其借「環保」之名匆忙硬推個別方案,政府倒不如盡快認真交代,如何規劃整個九龍東地區的綠色交通運輸配套,包括加快改善九龍灣及觀塘地區的行人設施、改善路面網絡,以至考慮在住宅用地附近設立低排放區域,限制高排放車輛進出,進而將這些措施連結到集體連輸系統的規劃,形成完整的九龍東低排放整體運輸策略,這才能讓「環保」運輸系統真正發揮改善空氣質素的效用,達致「環保」的計劃目標。

此外,如果當局盡早規劃鼓勵九龍東綠色交通、減少路面交通需求,以配合如火如荼的九龍東發展,不但可以減輕九龍東地區的路面負荷,亦能讓環保連接系統的討論,包括設計及運作細節等,有更大的迴旋空間,以便集思廣益,吸納公民社會建議的不同種類的環保運輸方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海洋一年:紅樹林—海洋侵略者?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海洋一年:紅樹林—海洋侵略者?
Feb 6th 2014, 06:44, by 黃志俊

2014年1月榕樹坳紅樹林

我們常會在中學生物教科書裡看到紅樹林如何適應海岸,強調它們擁有特別構造和堅韌的生存能力,香港生態學者亦普遍讚譽紅樹林是具有高生態價值,甚至視紅樹林是保護海岸被海浪沖蝕的最佳天然屏障。我可以大膽地說,從海洋的角度,紅樹林使海岸環境陸地化,侵佔潮間帶的海域。

翻開2000年出版的香港紅樹林一書,紅樹林群落當年在香港的分佈有44個地點,現在,從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網上資料,紅樹林分佈地點增加至63個,當然這個增加不一定是紅樹林在十多年間增加了生長地點,而是調查及分析結果更仔細所致。但有一個事實是,香港大部份的紅樹林面積是不斷擴展中,以下我用自己經常前往的汀角紅樹林作例子,紅樹林的高度確實有長高了。

tingkokchange

把1980年, 1998年和2008年的航空照片作比較,明顯看到紅樹林是向海邊擴張了。紅樹林往往被稱為海洋生物的棲息所和育幼場地,而且它作為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枯枝落葉也能為海洋生物提供額外的養料。然而,多年的考察發現,雖然紅樹林中有一些較為獨特的生物,但生物量和生物多樣性往往比紅樹林向海邊的泥灘為低。而更重要的一個實例是,米埔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后海灣泥灘,每年都要清理紅樹林幼苗,目的是要保持泥灘的面積,讓過境遷徒的涉禽有覓食的地方,因為大部份的涉禽都不會在紅樹林樹冠下覓食。

hk1314_dickson_jan01-547x364

圖:水筆仔幼苗,長於落禾沙海岸。水筆仔(正確稱為秋茄樹)係紅樹林的一種,圖中是幼苗,能浮於水面,隨水散播。一直被譽為高生態價值的水筆仔,卻是令海域成陸地化的主因。

最近有機會走訪東北一帶的海岸,谷埔、榕樹坳和鎖羅盆等的內灣濕地都有大片的紅樹林。與村民談起往事,現時濕地的模樣實在是村民荒廢了耕地的結果,六七十年代,這片偌大的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是一幅廣闊的水稻田,當年的村民興建堤圍,把海灣變成大盤地,同時利用水閘控制海水出入。農田荒廢,水閘失修,海水帶著紅樹幼苗,漂進泥灘沼澤,人為的堤霸阻擋風浪,紅樹林漸生長繁盛而茂密。昔日的我定必會非常珍惜這片濕地樂土,一定會視這片沼澤濕地為最高生態價值,萬萬碰不得,人要讓路給野生生物;幾次走訪這些已荒廢、接近荒廢的村落時,我開始學會欣賞這裡的人文和地理,任由大自然重奪這裡每一吋土地是否最好的結局?還是讓村落重拾昔日的活力,讓大地有真正的生產,讓農業、村落和生態達至一個最佳的平衡呢?概然我們可以為候鳥拔去紅樹苗,為何不可以為恢復這裡的淡水濕地作一點砍伐呢?

***(我這裡所說僅是我個人意見,不代表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的立場。)

黃志俊 (Dickson),參與多項海底基線調查、珊瑚狀況監測等工作,因為對本港水域狀況的瞭解,進而引起其對於海洋保育的關注。近年積極參與救救龍尾行動,並對政府最近提出的填海拓地建議持相反態度。

原文刊於《Little Post 一小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電影: 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 – 歡樂背後的人間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電影: 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 – 歡樂背後的人間
Feb 6th 2014, 07:18, by KelvinYFL

「人人常歡笑,不要眼淚掉,時時懷希望,不必心裏跳…」這首迪士尼卡通歌仔「世界真細小」,正如該主題樂園常帶出的訊息,就是開心、樂觀、鼓勵不停地發夢。樂園內歡樂滿人間,但寫兒童故事的作者,郤不是那麼快樂,或者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正因為人生不如意,才會幻想有美好的童話世界。

這部電影《Saving Mr. Banks》(港譯: 大夢想家) 就是揭開童話主人的真面目,且是真人真事改編的。女主角P.L. Travers(Emma Thompson飾演)是澳洲籍的兒童文學家,創作過經典童話系列《Mary Poppins》,及後在60年代被迪士尼改編成同名真人電影(中文片名: 歡樂滿人間),《Saving Mr. Banks》就是講述迪士尼老闆Walt Disney(Tom Hanks飾演),如何說服P.L. Travers授權將小說拍攝成電影的過程。迪士尼樂園充滿希望和童真,但迪士尼先生郤有段不愉快的童年經歷,而兒童文學家P.L. Travers亦然。她童年時,父親經常將她塑造成童話王國的公主,童話背後,這個父親郤是個經常失業又酗酒的男人。童話世界被撕破後,小公主便要面對殘酷的現實,長大後郤始終不能忘記童年的傷痛,唯有將心目中的完美世界化作小說,企圖慰藉自己的心靈,因為太執著於完美結局,漸漸地她變成一個麻煩又挑剔的女人。

電影打正迪士尼旗幟,場景自然不乏樂園和米老鼠,但影片幸好並不算太過份地宣傳品牌,女作家才是主角,Walt Disney本人其實只是陪襯,所以Tom Hanks的發揮並不大,飾演女主角父親的Colin Farrell反而比他更搶鏡。而Emma Thompson當然是全片的焦點,她完全拿挰到P.L. Travers的深層次哀傷,忽然笑忽然怒,又帶點神經質之餘,對白又極盡尖酸刻薄,儘管有點浮誇,但只是因應劇情,不關演技事,她仍壓得住戲中其他演員,連Tom Hanks都似乎為配合她而收斂起來。如果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或姬蒂白蘭芝(Cate Blanchett) 同場,Emma Thompson也不會給比下去。

片末播出了女主角真身的相片和當年真實的開會錄音紀錄,她確實要求多多,但語氣並不如電影中那樣尖酸的,而真實的P.L. Travers的人生也非電影中說成的孤僻,相反她的私生活頗為多姿多采,相信是因為這部是迪士尼作品,而將她改造成較為符合大眾要求的「巫婆」吧。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人日毋忘政治犯,立即釋放許志永劉曉波劉霞!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人日毋忘政治犯,立即釋放許志永劉曉波劉霞!
Feb 6th 2014, 06:03, by 社會民主連線

人皆有權享自由 「人日」不忘政治犯
反對貪腐無罪 立即釋放政治犯

中國著名維權人士許志永早前被控「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案,被重判四年監禁。與許志永一同要求官員財產公開、呼籲教育平權的「新公民運動」7名其他成員亦陸續受審。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早前雖然高調打擊貪腐,可是許志永及其他抗爭者要求官員公開財產,則被帶上法庭,重判入獄;去年10月,晨鐘書局創辦人姚文田先生更疑因將出版《中國教父習近平》一書,被誘騙到深圳,更冠以攜帶違禁品和逃稅等罪名被捕,至今仍未釋放;香港社運人士楊匡去年12月為探望剛流產的太太劉沙沙北上河南,豈料於30日回港時在廣州以「偷越國境」罪名被捕。太太劉沙沙來港向港府申訴,絕食多日不果,最後上京信訪,至今下落不明,相信亦被中共當局逮捕。此外,維權人士薛明凱父親更在上月離奇在「檢察院跳樓自殺身亡」,其母則遭軟禁。

不論是許志永,還是劉曉波、李旺陽等提倡憲政中國,維護每個國人基本人權,中共都不會放過,即使不便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施加毒手,亦會以「偷稅罪」,或者「聚眾擾亂公共秩序」拘控異見者。每位維權勇士遭逢劫難,已明明可見中共表面上是反貪腐改革,實際只不過是一場權力鬥爭。社民連特以在年初七人日,到中聯辦聲援許志永先生及其他公民抗爭者,祝願每位抗爭者的家屬身體安康,堅持到底!我們要求中共當局立即釋放許志永及所有政治犯,恢復公民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結束一黨專政,全國實行普選,權力歸於人民!

社會民主連線 四五行動
二零一四年二月六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長隆海洋王國疑引入殺人鯨 憂國內水族館仿效破壞生態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長隆海洋王國疑引入殺人鯨 憂國內水族館仿效破壞生態
Feb 6th 2014, 05:30, by 林倩音

(獨媒特約報導)位於珠海橫琴,號稱為「全球最大海洋主題樂園」的長隆海洋王國於年廿八(1月28日)開幕,試業至本月28日。但日前《南華早報》報導卻指出海洋王國疑秘密引入2尾野生殺人鯨,事件引起國際保育人士的極大關注。由於全球殺人鯨數量據推算正在銳減 ,一旦海洋王國打開觀賞殺人鯨的市場需求,國內其餘50多所水族館將會爭相模仿,所帶來的生態保育上的惡果會不堪設想。

海洋王國秘藏殺人鯨?

據《南華早報》報導,保育團體Far East Russia Orca Project發現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中,有8條殺人鯨在俄羅斯海參崴附近被捕捉的記錄,而資料亦顯示其中兩條被輸出到中國,甚至有消息指出數個殺人鯨訓練專家齊集在海洋王國工作。

事實上樂園在試業前,於1月發放的宣傳資料中,處處可見殺人鯨的蹤跡。

園內項目推薦中,「印度洋探險區」一欄列明會有「殺人鯨館」和「殺人鯨表演」,在概念圖中也出現殺人鯨的身影。。
海洋王國宣傳2II
(見

海洋王國宣傳7II
(見

甚至宣傳用的樂園平面圖中也顯示有殺手鯨(Killer Whale)展區。
海洋王國宣傳5
(見

但樂園開始試業後,官網上已沒有任何與殺人鯨相關的資訊。於園區介紹中只提及「世界最大的鯨鯊展館」,地圖中亦再沒有「印度洋探險區」及殺人鯨展區。園方做法前後不一,似有意隱藏殺人鯨在園區內的訊息。
海洋王國宣傳6II
(見

園方答覆含糊 前後不一

種種跡象均顯示該兩條輸出到中國的殺人鯨是被運往海洋王國飼養,但園方現時做法是對他們有否得到殺人鯨、如何得到及以甚麼標準決定引入的物種等問題三緘其口。

獨媒記者向園方駐香港辦事處查詢,問及樂園是否會有殺人鯨表演,職員回答園方「已經準備好了」。記者進一步打聽何時展出時,職員便說有關問題要向內地方面再確認。

但記者向內地方面查詢,卻獲不同答案。當問及為何當初宣傳中會有殺人鯨表演時,職員推說「除了官方網站發佈外,其他消息都是炒作」。但宣傳稿一般都是按園方提供的資料來發佈消息,為何園方會任由虛假消息流出,破壞口碑?記者再問到將來會否有「印度洋探險區」和殺人鯨表演,職員只回答現在不清楚,樂園其他展區也是施工當中,不同動物也是陸陸續續運到樂園,但職員始終沒有正面回應會否引入殺人鯨。若殺人鯨確實存在於園區而不被展出,牠們目前是生是死、生活環境如何等問題確實值得關注。

投資鉅大 殺人鯨計劃早晚曝光

雖然至今未能確認殺人鯨是否生活於樂園內,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飼養殺人鯨需長時間準備,展館非一時三刻可以建成」,但若果事件屬實,一條殺人鯨的價值高達過百萬美元,比海豚還要高,加上建造展館及聘請專家訓練及照顧的投資龐大,故有理由相信園方為免蒙受損失,最終亦會「醜婦終須見家翁」,向外展示該兩條殺人鯨。

現時商業捕鯨活動的主要出口國為中國,若然此次長隆集團確實引入了殺人鯨而造成哄動,成功吸引更多人流,而製造了對大型海洋生物的需求,恐怕會令俄羅斯的捕鯨活動更猖狂,進一步破壞牠們的生活。

殺人鯨生活於大海 非人工環境可比擬

洪家耀指出殺人鯨是以數代相傳的複雜社群結構所組成,群居於野外環境,捕鯨活動拆散了野外的殺人鯨群體,放在水族館的殺人鯨亦可能與來自不同群組的殺人鯨產生排斥,甚至打鬥而死亡。因此一般野外生長的殺人鯨壽命與人一樣可長達80歲,但人工飼養的殺人鯨最多只可存活10多年,兩者的巨大差距正好反映殺人鯨難以適應人工環境,不能正常生活令牠們變得具侵略性,在美國便曾發生殺人鯨咬死訓練員的事件。

洪家耀續稱,殺人鯨屬大型哺乳動物,體型可長達5至6米,平均每日游過百公里,活動範圍遍及五大洋,基本上所有海域也可成為牠的家。然而人工環境與大海無法比擬,身型巨大的殺人鯨不能自由活動,只能在水族館內不停轉圈。由此足見,野外捕捉與人工飼養大型海洋生物都會令生物本身和海洋生態造成壞影響。

事實上,人類強迫動物娛樂自己,違反天性,於尋求快樂時不斷將痛苦建基於動物身上,卻沒有考慮這些動物與我們一樣同屬地球的擁有者,一樣有自由生活的權利。隨著社會保護環境的意識提高,我們應反思是否還要為了一時觀樂而繼續支持一眾以保育為名、商業考慮為實的主題公園,還是要堅守發展與保育之間的平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