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港視風雲:致公民廣場留下的港視員工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港視風雲:致公民廣場留下的港視員工
Oct 27th 2013, 15:31, by ernest choy

昨天晚上 (26/10) 與多位朋友,到公民廣場探望留守廣場的港視員工,對他們的堅持,心中由衷敬佩。

近距離了解他們的想法,其實只有一個簡單及卑微要求,希望堅持到11月6日,立法會能通過用特權法,迫令政府交出文件,解釋不發牌給港視原因。訴求單純,一片赤子之心,令人動容。

我給他們的分析,這目標是絕不可能達到,原因如下:

1. 建制派議員估計已經收到「order」,觀乎自由黨田北俊及「獨立議員」謝偉俊,於11月25日內會的「出爾反爾及再反爾」表現,否决內會動議,11月6日大會的投票結果,答案已清楚寫在牆上。

退一萬步來講,假若用特權法要求交出的文件不斷被閹割,就算到時可如願通過,已經毫無殺傷力,對找尋真相已沒有幫助,反而可幫助特區政府,在短時間內減壓,讓事件平息。

2. 特區政府頂住全港市民壓力,仍堅持不公開原因,道理是清楚不過,「真正原因是不能公開」。若非如此,政府可以馬上將事實理據,清楚列明,用以證明特區政府是依法辦事,這樣的做法,特區政府不單壓力全消,連帶公信力及民望,可以即時反彈;另外對明年可能會發生的「佔中」行動,起了一個迎頭痛擊作用,幫助北京政府,消除心中最大的夢魘,立下戰功。有這麽大的便宜,梁振英為何不去撿?此人過去一年多,只要任何時間發現有什麼「似樣」的政績〈其實很罕有〉,馬上「臉不紅,耳不赤」,第一時間跳出來,將功績往自已身上堆。為何今次一反常態?答案只有一個,不發牌是「政治原因 」,不能講。

從梁振英於上週二行會開會前20分鐘的解釋,連續「3次」講:「不發牌給港視是沒有政治考慮」。世間事情是多麽的巧合,聖經馬太福音記載,耶穌預言,彼得在鷄啼前會有「3次」不認主。另外大家從小到大熟悉的「狼來了」故事,牧羊的小孩,當他第「3次」講「狼來了」時,已經沒有人再相信。從這兩則故事,巧合地應驗,謊言及背叛主的人,才需要重複說「3次」。

留守的港視員工,亦很明白這道理及在11月6日立法會投票結果;但他們不甘心一場波瀾壯濶,獲得數以十萬計香港市民支持的運動,在上週五晚會完結後,便無聲消失。他們希望保存一點火種,提醒市民事情還沒有完結。

他們較為擔心留守會捲上政治層面,但事實仿如在上周日公民廣場集會,有講者在台上聲嘶力竭地呼喊「你唔攪政治,但政治喺會嚟攪你」。

今天港視的不發牌事件,除了員工夢境破碎,喪失工作機會,成為第一苦主,香港市民何嘗不是第二苦主,「被喪失」選擇電視台機會,及「被破壞」香港核心價值;特區政府決策可以不按程序公義,這樣的香港,還能走下去嗎?

港視員工是害怕背負香港市民對公義訴求的沉重包袱,這點我當然很諒解;但我想坦白告知他們,從決定繼續留守公民廣場這一刻開始,歷史已賦予他們不能推卸的責任。

這是一場香港從來未遇過的運動,在這麽短時間內,觸動民心,市民無論過往是否親政府,同樣氣憤莫明,不解為何卑微的電視台選擇權,都能被特區政府無理剝奪?

由於事件已牽涉全港市民對「公義」的怒哮,留守員工作為第一苦主,應運用這特殊身份及其擁有的「道德感召力」,公開呼籲各方民間組織及政治團體,共同籌組「關注大聯盟」,訴求不應局限於「尋求真相」,更應迫令特區政府,重新檢討電視發牌申請,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撥亂反正」,依從民意,發牌給香港電視。

希望透過組織力量,在往後的每星期五或六晚上,號召市民回到公民廣場集會,由於是每週一次,組織者及市民有喘息機會,不會疲於奔命,無以為繼。但這種每周持續的集會,能夠帶出來之能量是無窮的。當權者絕對害怕,不能容忍這團火,燒到明年,跟另一團更大的「佔中之火」結合。

我很有信心,如能持續每周有一晚的大形集會,當權者必定「跪低」,「復牌」之路,將不會太遙遠。

「一念之仁」 或「一念之差」,將會决定這場運動的成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我所知的左翼廿一》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我所知的左翼廿一》
Oct 27th 2013, 14:29, by 楊政賢

《我所知的左翼廿一》

剛才的讀書組,把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讀了一遍。席間談起發牌事件,大家都覺得香港人真的很特別。一件如此引起公憤的事件,香港人依然可以出奇地溫和上街遊行集會,連掟隻雞蛋也沒有。這很可能是六七暴動以來的陰霾,從未走出香港人的心;說起貧富懸殊的問題,談起基層工友即使在剝削中,依然支持資本主義這個制度,令人嘖嘖稱奇。

討論下去,大家都覺得香港這數十年來,是一部恐共的歷史。而由於各種因素,資本主義得以成功,成為香港人多年來相信的教條。因此,不像其他已發展的國度,香港的代議政制中並沒有左翼政黨,而之所以市民從來都沒有目睹過資本主義外的alternative,所以香港公民社會中多年來亦缺乏左翼的組織。

說到這裏,有人說:「有呀,左翼廿一不就是公民社會中的組織嗎?」是的,左翼廿一就是在一個「聞左喪膽」、凡聽到「左」這個字便把「做又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共產黨」這些詞語串連起來的社會中萌芽。左翼廿一的基本信念,是推動社會平等及進步,在這個地產金融霸權橫行,政府奉行新自由主義的背景下倡議抗爭、改革。我敢說,香港的公民社會中,左翼廿一是其中一個最有毅力的組織,在萬難下堅持社會公義的組織。

如今有人肆意用星期日集會的事做文章,來抹黑左翼廿一,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當日的集會並非左翼廿一籌辦,我與陳璟茵、區諾軒等人都是以個人身份,純粹地希望推動這件事。在籌辦這個遊行集會前,我們有跟員工代表、毛孟靜議員代表協調會面,當中實際操作的失誤,時機及形勢評估的失當,我們確實需要向市民致歉。

然而,這件事與左翼廿一及其他組織無關。碼頭工潮的四十夕夜,左翼廿一的朋友由day1開始便為這件事奔波,上班的一下班便到現場支援,上學的走堂留守。每一位都是為了公平公義而奮鬥,進行各種的政策倡議 (例如富人稅),揼石仔般的組織工作。就這次運動的經驗,我們需要檢討和反思,但請不要潑糞左翼廿一的朋友上。政見、意識形態的不同,只要是合理的,請隨便交換意見,互相說服;但把不關事的人都牽連起來,這是絕不可接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引力邊緣》(Gravity)// 奶力邊緣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引力邊緣》(Gravity)// 奶力邊緣
Oct 27th 2013, 07:50, by 葉七城

新的學年,我繼續當個半職的老師,其中一份工作是在某中學教課外活動「電影欣賞」,在短短的6節課堂中,介紹不同類型的電影,選取精彩的片段給同學欣賞。這個課程我已經教了4次,起初的內容不是現在那樣的,最初打算從經典人手,但自從放Fritz Lang的《M》令大部分入睡後,我便改變策略,改放一些「娛樂性」豐富一點的電影。

我有一節自覺精心策劃的「科幻電影」類型,播放的片目隨年月更換,但唯一不變的,是我每次都會播史丹利‧ 寇比力克 (Stanley Kubrick) 的《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從那些猩猩開始播起,到太空航行的一小段,約30分鐘,每次我都很陶醉,但學生只喜歡扮猩猩叫,一到了外太空便魂遊太虛。

但我仍堅持,介紹科幻電影,必看《2001太空漫遊》,它開啟了想像的大門,而「想像」是科幻的基石。

今年的課堂更失控,學生很心散,我又不想花時間去處理紀律問題,畢竟我不是該校的正統老師。

又到了科幻電影時間,我喜孜孜地告訴同學們最近看了一齣和《2001太空漫遊》呼應的太空電影《引力邊緣》(Gravity),因為我以前播過導演Alfonso Cuarón的另一部《Children of Men》的長鏡頭。

同學們沒反應,原來無人看過。我還是自言自語,推介一下《引》,說「無論在攝影、音樂及特技運用,都是完美技巧的示範。故事看似簡單:只有珊迪娜布洛和佐治古尼飾演的太空人,在漆黑無邊的宇宙中失重打轉及飄流,大部分時間是珊迪娜的獨腳戲,當中實在沒有『戲法』可變,(兩個角色甚至不是情人或夫妻的俗套關係),但憑著珊迪出色的演技,演活了這位一度失去救生意志的太空人,而佐治古尼時常口不擇言,但到危急關頭卻果敢決斷,戲份不多,但非常討好,中段那場『回歸』戲,更是神來之筆,把觀眾的情緒推上高峰……」

感覺課室愈來愈吵,同學們都自顧談話,沒人理會我在自high。有時,教書的工作就是如此自說自話,我已經開始學會接受,想有專心上課,樂於分享交流的學生,還得講緣份。

想起《引力邊緣》對「聲音」的處理,由於宇宙沒有空氣,產生不了聲音,導演顧及這「合理性」 (經無線電波傳送的對話除外),以音響效果及音樂襯托太空站的爆炸場面,非常震撼。

我開始幻想課堂是寧靜的宇宙,不需要出盡吃奶之力,提高聲線去蓋過同學們談話的聲浪,突然我感到自己身處無重狀態,在課室飄浮,遙遙看著投影機投射出來的《2001太空漫遊》。

原刊 av magazine 25-10-2013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亞洲電影節2013:掃毒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亞洲電影節2013:掃毒
Oct 27th 2013, 08:07, by 晞。觀影記事

10月25日 20:30 Star Hall

陳木勝是本地駕馭飛車爆破大型特技的能手,相信無人會異議,但其近年作品水準參差,甚至每況愈下,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掃毒》中,一承其往作剛陽味濃的風格,以三兄弟的情誼,拍出一個看似較為回勇的故事。我得承認,電影的首大半段是非常可喜的,觀影時甚至喜歡得暗感本年年度十大,港產片將會多佔一席位。劇本把俗套的兄弟情重新包裝,亦替「玩到爛」的臥底題材加入新原素,當中一個意外把三兄弟的情誼,各人之間的人性矛盾推向最極端地步,牽涉出幾段心理非常複雜的故事,而中段一個扭橋也充滿驚喜。無論劇本佈局,乃至角色之間的性格深度,都是陳木勝電影中罕見的出色作。可是,電影前段實在寫得太好,好得到末段近乎「冇彎轉」,竟然來一個超突兀的轉折,把前段苦心經營的一切盡數破壞,再來一場誇張的動作場面便完事,終歸也淪為典型的「陳木勝電影」,有點失 望。

天、秋和偉是緝毒組的好拍檔,秋當上臥底多年,屢為警方立功,並成為黑幫裡頭黑柴的好幫手。秋一直希望臥底工作能快點完結,可以與妻子團聚,但警方為放長線吊大魚,決心要征破販毒集團背後的主腦八面佛,更與泰國聯手合作,務求捉拿八面佛,掀起整個毒品集團。可是,八面佛卻是泰國勢力極盛的販毒頭子,秋反對繼續擔當臥底,惟天卻堅持行動。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意外,卻令眾人陷入一場生死抉擇中...


劇本前半段把典型的臥底橋段重新包裝,加入一段兄弟情的人性抉擇,更是佈局精奇

為不劇透,簡介也只是寫出電影的首半段劇情,畢竟前半段的鋪排實在相當精彩,那個意料之內的扭橋,也絕對是驚喜的處理。《掃毒》開場前,確實以俗套難頂的兄弟情、臥底等題材來入題,未必令人看得投入,沒想到,電影發展下去,那些鋪排卻是充滿層出不窮的驚喜。雖然入題看似是個典型的臥底故事,但故事卻對秋這個角色貫注了很強烈「身不由己」的困局,而於泰國時所遇上的連番意外,均要角色急智生才去逃生,而層出不窮的意外和角色設定,也將一個臥底題材包裝得不平凡,看來非常緊湊。

至於《掃毒》最精彩之此則在於那個突然的扭橋,把兄弟情的矛盾刻劃得很深刻,那種面臨人性抉擇的困局,亦把三人之間的兄弟情推向最極端的邊緣,成了中段一幕叫人目瞪口呆的高潮位。劇情鋪排了這段情誼的內心鬥爭後,一眾角色之間內心的轉變,也描寫得相當入肉,尤其是那個震撼的抉擇處境相信能惹起不少觀眾的共鳴,同時對幾位角色的選擇感到同情,難免投入了電影之中。
  
誰知,這個驚喜還未夠大,中後段再語不驚人死不休地安排一個更出人意表的扭橋,成功把故事的追看性推向頂點,即使動作場面安排不多,那種懸疑戲味卻保持著觀眾安坐椅上,只求搞清楚發生甚麼事。同時,這個驚人扭橋對於三位角色之間的情誼,再次作出突變,處理起來也火喉十足,叫《掃毒》一片的劇情驚喜到不得了,佈局精奇是近期罕有的設計,也完全想像不到這是出自陳木勝之手筆。

可是,礙於《掃毒》前半段的劇情實在太精彩,鋪排上不斷把幾位角色的內心推向極端,劇力高張得接近爆發邊緣,甚至無路可逃,成功處理必成經典,少一點功力就會變成爛尾。很可惜,《掃毒》便是後者。劇情安排了某個角色的性格大變,本應能讓劇情變得更可觀好玩,可是,當《掃毒》發展到另一高潮位,搞了一場大龍鳳後,角色竟無厘頭地又來一個性格突變,令前段苦苦鋪排變得枉然。至於片中的一段兄弟情,也在鋪排不多的情況下突然轉變,轉折之急完全叫觀眾招架不來,更難以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片中苦苦鋪排的矛盾、把人性推向的死角、劇本那濃厚的迫力,竟一下子盡掃而空。雖不致於讓電影變成「爛尾」,卻徹底把前段的好感徹底破壞,不禁令人搖頭嘆息。我懷疑,本片是否因為要兼顧內地市場,而安排這個索然無味的結局?片初的無限創意去了哪裡?


欲看陳木勝的招牌動作大場面,本片絕不令你失望

最終,電影又變成了典型的陳木勝大電影,安排了一場誇張到不行的動作場面,作為這部剛陽味濃的兄弟情誼動作片便完事。坦言,《掃毒》的動作場面絕對不差,當中在泰國的動作大場面,更可堪與荷里活的大型動作片相比,更帶點戰爭片的格局,絕對精彩。至於在港取景方面,電影於唐樓、屋邨內設計了多場大型槍戰爆破,也是陳木勝最擅長的都市動作場面,拍來效果絕對出色。本片的場面格局愈拍愈大,更是海陸空出齊,也是港產片鮮見的大場面設計。值得一提是,《掃毒》的動作密度其實較以往陳木勝電影為少,起碼在前半段中,《掃毒》還是主重於劇情發展,動作場面為輔,這一點,我還是很喜歡的。

可是,當劇情發展失控後,《掃毒》的動作場面也相應地失控。我得承認片末的一場酒店槍戰,拍來超有美感,更揉合了吳宇森和杜琪峰的暴力美學,畫面之流麗是一味只顧大場面的陳木勝電影中,比較鮮見的構圖處理。偏偏,這幕重頭戲只顧畫面美感,卻完全妄顧了劇情發展和邏輯性,而且動作場面拖得太長,刻意營造火爆,最終也只能草草收場。此 外,雖說「睇戲唔好駁故」,片中國際毒販雖有自己的僱傭兵,惟其猛烈軍火多次在鬧市與幾位主角駁火,竟然如入無人之境,請問警員到哪去了?


再一次,張家輝成了一部電影的一大亮點,演出相當精彩

演員方面,看了n次的劉青雲和古天樂的組合,相信哪管他們演得再好,也難給觀眾驚喜,而今回二人之發揮,也不過是中規中距罷了。沒想到,當中最驚喜一員,竟是誤以為配角的張家輝。他在片中演一個平衡兩兄弟火爆情緒的中間人,而其唱功在昔日經典角色的影響下,竟成了觀眾的笑位。沒想到,於片尾一個突變後,他的角色性格竟來一個180度轉變,為保劇情神秘感我不作多談,但張家輝一角無疑帶動了電影的劇情發展,對本片的可觀性也大大強高,實是其近年部部電影中的又一出色演技。

總的而言,《掃毒》也有一貫陳木勝電影的作風,140分鐘看似很長,但其實也娛樂性十足,沒有甚麼冷場,倒不覺看了兩個多小時。片中除了其擅長的都市動作外,今回更遠征泰國,拍出一幕可堪達荷里活大片級數的動作場面,欲看大場面的觀眾定不失望。此外,今回陳木勝在劇本上也花過心思,當中的佈局和伏線寫得非常巧妙,把片中的人性矛盾推向極端,而一場扭橋的懸疑戲味,也令電影的追看性激增。可是,礙於劇本於前段鋪排得太好,反令末段駕馭不來,一眾角色的性格話變就變,其背後的謎團也解釋得過份牽強,而一切只為鋪排末段的重頭戲而設,可惜,該幕動作場面只徒有美感而誇張失實,令人失望。到最後,我反而有一個大問題,為甚麼本片要叫《掃毒》?看了一半後,電影已經與毒品全無關係了。

Rating:80/ 100

原文刊於此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誰說香港足球沒有值得令人尊敬及感人的場面?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誰說香港足球沒有值得令人尊敬及感人的場面?
Oct 27th 2013, 08:24, by 足球說故事

PHOTO FROM Pegasus Base 飛馬基地

太陽飛馬球員利偉倫對陣屯門時,以後備身份上場,更取得「埋齋」一球,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劃上完美句號。而賽後獲選為今仗最佳球員的拉斯錫,更將獎項轉贈予退役的利偉倫,以感謝他多年來對香港足球的貢獻。其後球會更安排利偉倫太太及女兒上前獻花,而一眾球員亦將利偉倫抱起,歡送這位征戰球場14年的老大哥。

一班飛馬球員為送別利偉倫而團結起來,令我想起木地足球一直以來的詬病。我們現在常說本地足球一潭死水。的確本地足球近年已大不如前,甚至每況愈下,批評聲音多於支持聲音,每每輸波都會有人站出來說:「咪影衰我地香港啦!」此刻我在想,為什麼大溪地、聖馬力諾那些被稱為「魚腩」的國家球隊同樣都是輸波,但球員仍然相當高興,不當什麼一回事?反而獲得更多人的支持?有人說他們已經輸慣,沒感覺。但要是輸慣,理應沒有比賽衝勁,那為什麼他們每次比賽也當決賽般落力?

曾看過大溪地的沙灘世界杯足球比賽。他們是東道主,於季軍戰對陣巴西。但最終以十二碼落敗。就在完哨子響起的下一秒,他們竟然是肩並肩,頭搭頭,圍在一起安慰剛才射入十二碼的球員,而不是你坐在這裡痛哭,我坐在那裡抱怨。不要忘記這是季軍戰。然後他們甚至與巴西隊一同繞場向球迷道謝和合照,記不起自己輸波的不快,還大跳大溪地的民族舞答謝球迷入場支持。這刻我相信你不是大溪地球迷也會被他們的團結深深感動,就算輸波,這刻還有誰在意?

這刻我又想回香港足球。令人感覺上很「輸打贏要」,甚至只許球隊贏波,不許球隊輸波。輸波就站出來指責球員,贏波卻出來沾一份喜悅。但從來就沒有在球隊低潮或輸波時,施予最簡單的行動-支持他們。甚至其實很多球迷對本地足球不聞不問,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有哪些的比賽,有哪些的球員,每每只關心英超/西甲等哪些球星的動向,我相信如果此事件換作做是某英超球員的話,也許會更加多人留意……英超西甲等消息固然比香港的吸引,但要是連自己地方的足球也不支持,那我們憑什麼要他們為「我們」爭光?

入場看球賽是最直接的方法。即使沒入場也不代表就是不支持香港,但至少也不要對香港本地足球不聞不問。我自問也不是個本地忠實球迷,但我仍然會留意本地足球,甚至抽空入場看球賽。我相信球迷的支持往往是球員能否盡最大努力打好波的原動力,甚至可以打高一班波。這就是所謂的團結。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大溪地/聖馬力諾球員入波會振奮人心,因為團結一幫人而取得成果,那種團體而產生的喜悅最能觸動人心。而我們正正缺少這種團結。

本地足球其實並不如眾人所講的一潭死水,也不如眾人眼中本地足球一啲都唔團結,香港足球界當中仍然有很多球員賣命賣力,仍然很一條心踢好每一場比賽,團結非常。這次飛馬球員更上演了一場感人又值得學習的一幕。這不是團結,那會是什麼?

香港足球,其實還有值得令人尊敬及感人的事,只要你肯留意,一定不比英超/外國少。也算是支持本地足球的一種行動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三個字回應陳雲在電視風雲中的膠論 ── 一派胡言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三個字回應陳雲在電視風雲中的膠論 ── 一派胡言
Oct 27th 2013, 08:44, by 劉桂標

自今年六四紀念後,曾受港人重視的自治港獨派頭頭陳雲因咀咒多數悼念六四的港人天打雷劈,被本地眾多民主支持者反擊與唾棄,大為沉寂。然而,被人戲稱國師的他,在本地最近的電視風雲下,藉民間開放電視行動在遊行集會中籌款一事興風作浪,提出其先滅左膠論,看來似想東山再起。然而,筆者對其捲土重來並不看好,因為一如以往,他的思想乖張、頭腦混亂,許多言論充斥著概念的滑轉與邏輯的謬誤,是一派胡言。

一 文革式批鬥香港左翼的謬誤

我們先解說民間開放電視行動的籌款事件。這個組織,起源於本港個別反對政府拒發電視牌的民主支持者建立的「萬人齊撐!!!快發牌比香港電視!!!」臉書群組。由於該群組短短幾天內獲得數十萬人讚好(目前人數接近五十萬),一義下得到極大民意的支持;故此,後來群組建立者與友好成立民間開放電視行動一組織,發起反政府拒發牌遊行和集會,這是完全可以理解之事。如其他社運組織或政黨一樣,他們在遊行和集會中作出籌款以支援行動,也是可意料之事。然而,由於香港電視工會可能受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影響,不想爭取發牌有政治的色彩(所謂「去政治化」),與民間開放電視行動及其他支援的政界及社運界人士劃清界線。於是,陳雲及其追隨者便興風作浪,於此大造文章。

首先,陳雲他們知道該行動的其中兩位發起人區諾軒與陳璟茵屬左翼廿一的成員,便將行動看成是左翼廿一本身的行動。其次,他們說該組織的人藉籌款歛財並中飽私囊。再次,他們認為反政府拒發牌行動的唯一主導者只能是香港電視的老闆和員工,以為香港左翼騎了整個行動。接著,陳雲對香港左翼作上綱上線式的、文革式的批鬥,並提出其先滅左膠論。後者容後再講,我們現在先對其批判

香港左翼作出反駁:

是次遊行和集會的發起人除了區諾軒與陳璟茵外,還有公民黨的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後者在大方向其實與陳雲一樣,被視作本土派的代表人物,但陳雲等人對此隻字不提。其實,如果依陳雲等人的跳躍式思維及混亂的邏輯,反本土派者也可以稱今次行動是由本土派發起。由此不難理解,為何陳雲思考的混亂,一直是文化學術界的笑柄。[1]

即使是區諾軒與陳璟茵,雖然是左翼廿一的成員,但遊行和集會卻是以他們及毛孟靜三人為發起人的「民間開放電視行動」的名義推動的。但陳雲思想卻有嚴重跳躍,將行動看成由左翼廿一推出,更由左翼廿一升到香港左翼的層次。即使當左翼廿一是發起人,但由此就可以等同香港左翼為發起人嗎?這是什麼邏輯?陳雲的目的不難了解,是要混淆視聽,要喚起城邦派追隨者對香港左翼的新仇舊恨(香港左翼一直從人權的角度反對城邦派歧視國內同胞,被後者視作最大敵人,甚至有時將香港左翼看作比中共土共更邪惡)。

社團或政團在社會或政治運動中籌款,可說是本地常態,但陳雲等人卻將民間開放電視行動抺黑,在無充分證據下一口咬定民間開放電視行動歛財和中飽私囊。要反駁這點其實輕易易舉,若有真憑實據的話,只要報警,警方一經調查就可以確定其罪行。陳雲等未審先判,並以此為基礎作上綱上線式批鬥,明顯有違正義。

除了抹黑外,陳雲等更施展全盤否定的技倆。其實,在本港今次反政府發牌的行動中,民間開放電視行動可說是有很大的功勞,因為其臉書群組在短時間內獲得數十萬讚好,這是本港臉書群組的一個驕人記錄。及後他們與香港電視工會同時發起遊行和集會,結果繼反國教之後形成另一龐大的反對政府的示威群眾──共十二萬人遊行和集會,壯大了整個反政府行動的聲勢。王維基便曾說群組及其組織的遊行和集會深深感動了他,他後來與政府的積極對抗與此明顯有關。然而,在陳雲他們眼中,他們不但沒有任何功勞,更以為他們的參與連累了整個運動,這明顯是顛倒黑白是非的謬論。

陳雲等人說反政府拒發牌行動的唯一主導者只能是香港電視的老闆和員工,以為香港左翼騎了整個行動;這種說法十分誤導。原因是凡涉及公眾利益的社會、政治運動(例如反高鐡、反國教、悼念六四、爭取普選等),牽涉者十分廣泛。以今次政府發牌事件來說,固然香港電視本身是苦主,但香港市民被剝奪了電視選擇權,我們不能說事不關己。況且,區諾軒、陳璟茵及毛孟靜等發動和主持遊行、集會,所有言行都扣緊反政府拒發牌而做,說他們騎劫了整個行動,是非常無理的指控。人們可以不同意他們處理事情的一些手法,但將他們的處理看作騎劫,則完全站不住腳。

二 先滅左膠論的謬誤

再解說國師的先滅左膠論。「左膠」一詞。「膠」是本地潮語,源於高登討論區,本稱為「硬膠」,是廣東語「戇居」的粗口諧音(有人寫作on9),是罵人愚眛固執的說話。[2]至於「左」的意思,則複雜得多,以下只能略述。
在時事政治討論中,「左」即「左派」或「左翼」。此詞是來自法國大革命時期,在議會中坐在左側,支持共和制、群眾社會運動和世俗化的人就被稱為「左派」。後來,此詞被人們廣泛用來指馬克思主義者,這也是包括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地區的主要用法。然而,「左派」同時有許多引伸義,包括激進、重視平等,甚至支持政府干預市場等等。故此,很多時候其歧義性令它的意思已變得含混不清,若言說者不加指明,則別人難以理解或極易誤解。

在香港,「左派」或「左翼」除了指社會主義者外,也可指自由主義的左派,此派除重視自由、人權外,也重視平等的價值,故此具體的政治主張是支持對於少數民族、中下層民眾等弱勢群體進行援助和保護,這與右派重視順其自然、自由競爭的觀點一義下有分歧。[3]

上面所講的香港左派或左翼,是我們可以理解的意義,然而,陳雲所狠批的所謂「左膠」,帶有輕蔑的貶義,其詞義更泛濫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因為,其涵義含混不清,完全是隨個人喜好亂用。以下,是一些「經典」的例子及其回應:

1.陳雲:左翼是一群仕途主義者(careerists)、專業鬥爭家……。九七之後,港共政府無法處理社會危機,反地產霸權、反舊區重建、保育鄉郊、反國民教育等廣闊議題,政治主體是跨階層及跨地域的,面對政治抗爭運動,難以短期內形成實際利益的聯合代理,於是左翼便迅速形成大聯盟、聯合陣線、八十後關注組等名堂,代理社運抗爭,之後將運動搞垮,幫港共政府維穩。

回應:這個定義真太濫!香港九七之後的所有政治、社會運動的參與者,都變成了左膠,令「左」這個詞的詞義,名存實亡;因為當中除了自由派左翼外,更有不同主張的政黨、無家者、舊區居民、環保份子、家長、學生等等。至於說這些人是仕途主義者、幫港共政府維穩等等,則頭腦混亂之極。攪與政府對抗運動者,如何可能是仕途主義者及幫政府維穩?這種陰謀論真過份!

2.陳雲:香港的左膠(社民連、工黨、左翼社運界及社福界),竟然處處保護這群中國殖民!左膠就是保蝗黨、賣港賊。我們展開剿滅左膠的戰爭,會遇到極大的聯合陣線反擊(土共、社民連、工黨、民主派、蘋果日報、明報、信報...)。大家可以親眼目睹的,賣港陣營如何的龐大!

陳雲:香港的左翼無家教,搗毀社運,貪財自私,我老早講過了。……現在那些八十後XX、學民思潮XX,是什麼的經驗?經過什麼道義教誨?而香港人竟然將幾萬人的群眾運動的領導權,交給這些毫無閱歷(track record)的人?

陳雲:香港的左翼無家教,搗毀社運,貪財自私,我老早講過了。……現在那些八十後XX、學民思潮XX,是什麼的經驗?經過什麼道義教誨?而香港人竟然將幾萬人的群眾運動的領導權,交給這些毫無閱歷(track record)的人?

回應:說左膠是土共,根本是故意利用「左派」一詞的歧義(此詞如前所述,可同時指社會主義者及自由主義中的左派)而混淆視聽,從而令民主支持者一見「左膠」一詞如見「共產黨」那樣充斥著仇恨。至於說社民連、工黨、民主派、蘋果日報、明報、信報,甚至學民思潮、八十後……都是左膠或左膠的聯合陣線,真的非常離譜,幾乎囊括所有民主派政黨及傳媒,甚至一般的民主支持者。

不過,最好笑的,是陳雲其中一次濫用「左膠」一詞,是在今年六四之後,他咀咒參與六四晚會的市民被雷劈後,遭到許多港人的猛烈批評。他抵受不了,便實行其臉書大清洗行動,之後在臉書上解釋是要清除左膠。但被他刪去朋友資格的人,有許多只是批評過他的人;就連由筆者擔任會長的、以文化學術為宗旨的香港人文學會,只因有極少部分幹事批評過他,居然也被看成是左膠而刪去戶口!這時候,他所說的「左膠」,其實只是與他有不同見解的人。將一切異見者都說成是左膠,簡直是不可思議!

接著,我們再解說陳雲的先滅左膠論。他說「左膠不死,港難不止。」[6]由於政見不同,就咀咒人們死亡,他的心腸實在狠毒。他甚至借用蔣介石的「先安內,後攘外」的說法來證明自己的說法的合理性。[7]這種說法,一方面固然如學者所說,有為獨裁者辯護之弊;另一方面,其實也表達出其個人深層的思想──黨同伐異、唯我獨尊!整個世界,只是我與我的追隨者的世界,其他非我族類者,都要打倒,使其滅聲。陳雲的臉書一直以來,其實都不斷有清除異見者,六四後的大清洗只是公開宣揚的其中一次。一直以來口講民主的陳雲,骨子裏卻有大獨裁、大極權的思想;故此,不少民主支持者將其視為法西斯、偽民主派,也是可以完全理解的。

最後,筆者再以三個字總結其最近言論以結束本文──走火入魔!

[1] 有哲學訓練的學者及文化人對其思考混亂最難容忍,除筆者以外,就筆者所知,梁文道、王偉雄、陳成斌、曾瑞明、岑朗天等,便曾公開為文批評過陳雲。

[2] 參考香港網絡大典「硬膠」條目,網址為:http://evchk.wikia.com/wiki/%E7%A1%AC%E8%86%A0

[3] 以上所述,可參考維基百科「左派」條目,網址為: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6%B4%BE,

以及「左派和右派」條目,網址為: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6%B4%BE%E5%92%8C%E5%8F%B3%E6%B4%BE

[4] 見陳雲以下臉書文章:http://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1905231717225

[5] 見陳雲以下臉書文章:http://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1909636017225

[6] 見陳雲以下臉書文章:http://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1865843092225

[7] 見陳雲以下臉書文章:http://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1901993002225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美荷樓生活館—香港公屋六十年印記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planting ten trees and ensuring that all our clothing is produced responsibly we allow each and every customer to make a difference. Join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美荷樓生活館—香港公屋六十年印記
Oct 27th 2013, 07:39, by KelvinYFL

前石硤尾邨的美荷樓,終於完成了復修工程,並已改建成為一幢青年旅舍,亦將大廈的其中一部份定為「美荷樓生活館」,展示香港50至80年代公營房屋的發展史,活像一座公屋博物館,記載著幾代港人的集體回憶。

美荷樓之所以值得保留和活化,因為它是香港第一個屋邨。源於六十年前(1953年)聖誕節的一場大火,令石硤尾木屋區的幾萬人無家可歸,於是政府在1954年建了八座徙置大廈,由A至H,最初的美荷樓是H座,後期在石硤尾邨加建了多座大廈,H座改為15座,後再改為41座時,才命名為「美荷樓」。

生活館內,有不少珍貴的圖片和紀錄片片段,記載當時的徙置區居民生活。

三十歲以上的港人,應該記得遊樂場上的滑梯和圓筒吧。

你有玩過這樣的飛行棋和橡筋繩嗎?

那個年代,有些家庭一家十口就迫在二三百呎的單位內,完全沒有私隱可言,但是感覺那時的家庭比現在的融洽得多了。

第一代的徙置屋是沒有獨立廁所的,要跟鄰居共用,衛生情況不必多說了。

沒有超市的年代,市民就在這類雜貨鋪訂糧油。

七十年代,開始有電視和雪櫃,公屋的間隔也偏向簡單而實用。

我也睡過這樣的上下格床呢,我通常睡下面的。

七八十年代住公屋,沒有冷氣,很多人都不介意打開門,或只關鐵閘,尤其在夏天,的確比較涼爽的。鄰里關係大致良好的,就算今天因小事大吵,好快又會像無事發生過一樣,非常神奇。住公屋,日間可望見隔壁師奶在開枱打牌,晚飯時又聞到餸菜的香味,又會聽見鄰居播放著新買的唱片,而半夜有時會偷聽到鄰家夫妻的吵架聲,這些都是公屋居民的娛樂。

美荷樓地下有一間餐廳名叫Fullcup Café (呼吸冰室),裝飾模仿港式冰室,比旺角那間「懷舊星巴克」更有風味,參觀當日我未有點食物,只喝了杯即磨咖啡,水準亦不俗,因當日是首天開放日,我還獲贈了一張紀念明信片。這區繼Cafe Golden 後,又多一個嘆咖啡的好去處了。

Café 對面是售賣特色精品和藝術品,以及美荷樓相關紀念品的Fullcup Store(呼吸士多)。

我也是在公屋長大的,在華富邨住過廿多年,去年也寫過一篇「追憶華富」,很懷念屋邨裡的一切,我自私的希望華富邨永遠不會清拆,讓回憶一直保留下去,讓後世的香港人知道曾經有這樣的香港,這樣的公屋生活。

美荷樓

地址: 九龍深水埗巴域街70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