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文:庸生)《白日焰火》:刁亦男美化「六四屠城」的維穩「佳作」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文:庸生)《白日焰火》:刁亦男美化「六四屠城」的維穩「佳作」
May 24th 2014, 14:42, by 港影評

筆者網頁:
http://www.facebook.com/hkfilmcritic

文:庸生

「鬼才導演」刁亦男

筆者對「鬼才導演」一詞有自己的定義,「鬼才導演」往往能以聰明、創新的方法,從其佳作中「出其不意」地表達其敏感甚至不道德的觀點。昆頓塔倫天奴的《希魔撞正殺人狂》、北野武的《花火》均反映二人是百分百的「鬼才導演」,內地導演刁亦男亦配得上這名字。

刁導的最新電影作品《白日焰火》,罕有地以懸疑片的戲種從藝術電影節柏林影展奪得最佳電影金熊獎。事實上,這部表面上是懸疑片格局,實質上是以藝術電影的手法處理的《白日焰火》,重點並非巧妙的佈局,而是導演如何聰明地從一個引人入勝的肢解案中,表達其對善惡的看法,同時暗示自己相當敏感的政治立場。

氣氛一流的「懸疑」電影

如單純以懸疑片的角度賞識《白日焰火》,這部電影只是佈局平庸的懸疑片。但以藝術電影的角度來看,刁導營造氣氛的能力已足以讓這部電影升格成非一般的懸疑片。

《白日焰火》如一部份的藝術電影般,極少運用配樂,大多利用周遭環境的聲音以營造出氣氛。男女主角張自力和吳志貞溜冰時,溜冰場所播放的經典華爾滋《The Blue Danube》,華麗的音樂襯托出張自力對吳志貞所產生的愛慾(或多或少同時在向《2001太空漫遊》致敬)。電影院傳出武俠片中的刀劍聲,向觀眾預視梁志軍向警員突如其來的暴力行為。關鍵的摩天輪一幕,以銹鐵移動所發出讓人不安的聲音及寒風聲,讓張自力和吳志貞二人的對峙更顯緊湊。火車經過車軌所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及車子駛過馬路的聲音亦多次被刁導所運用以取代以配樂營造氣氛。

除聲音以外,刁導亦運用店舖招牌、街燈及廣告牌等燈光配合情節,如張自力與吳志貞於車內對質一幕最為明顯,刁導以兩種截然不同的燈光顏色投射在二人身上,以表達二人對立的狀態,同時亦成功加強戲劇效果。

刁導自然、不突兀地借用周遭環境的聲音及燈光,營造出一流的氣氛,展示的深厚的導演功力。

誰「善」?誰「惡」?

人的善惡是《白日焰火》探討的題材。三位主要角色:刑警張自力、殺人夫妻吳志貞及梁志軍,從表面看,追查殺人事件並成功破案的張自力是站在善的一方,殺人夫妻則顯然站在惡的一方。但在電影末段,刁導看來另有看法。
吳志貞殺人的原因,是由於遭受性侵而將侵犯者殺死,某程度上她的殺人動機是出於「自衛」。至於另一位殺人犯梁志軍,願意為妻子犠牲而隱性埋名,殺死妻子身邊人全出於對妻子愛意,被警察查問時下殺手亦是出於自衛。以殺人的方法解決問題,毫無疑問是不道德,但從兩位殺人犯的動機來看,他們的殺人行為難免讓觀眾同情。

反而,直至電影末段之前仍站在正義一方的張自力,觀眾會發現他最後出賣了愛人吳志貞,將愛人揖拿後更沒有表露絲毫的失意,反而是為立下大功而大肆設宴及跳舞慶功,顯示張自力的追查行動是出於個人功績、出於個人私心。

「摩天輪」一幕的兩種觀點

張自力與吳志貞於摩天輪對峙的一幕是電影的關鍵。當時,張自力將吳志貞帶上摩天輪,指向與吳志貞的殺人事件有莫大關連的「白日焰火」夜總會,並向她作出嚴正質問。兩人都明白,張自力當時已經清楚知道吳志貞便是殺人兇手的事實,而且某程度上掌握了證據。

此時,二人擁吻起來,後來更由擁吻發展成性交。接下來的下一場戲,就是張自力將當時已成為其情人的吳志貞送上警車乘之於法的一幕。

筆者認為這場戲可以有兩個立場南轅北轍的解讀方法:
(一) 張自力本來決心將吳志貞乘之於法,但在摩天輪上抵受不了對吳志貞的愛慾及性慾而投降,二人交歡起來。後來張自力還是決心大義滅親,將情人吳志貞乘之於法。
(二) 張自力早已決心將吳志貞乘之於法,但在摩天輪上抵受不了對吳志貞的性慾,將吳志貞乘之於法前「盡享肉體快感」。後來張自力裝作與吳志貞交往,欺騙女方感情,最後將她出賣並送上警車。

張自力是善是惡?筆者認為刁導刻意含糊交代二人當時的心理狀況,讓觀眾自行想出各自的答案。但筆者同時認為,刁導心目中對角色已有其立場。

從電影早段以描寫張自力對性慾的執迷以作為他的出場幕,及尾段以欺騙的方法將吳志貞帶上摩天輪,以至片末中極具諷刺性、張自力慶祝破案跳出古怪舞步的一幕,均能反映刁導認為張自力是欺騙感情、欺騙色相、貪圖名利的醜角。刁導對角色們的善惡批判,更同時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場。

「六四事件」的暗喻

不知觀眾們是否記得,殺人犯梁志軍被擊斃時,是以一把名為「六四」的槍所射殺?刁導刻意加入這細節,定必有他的原因,相信就如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朴贊郁的《原罪犯》一樣,刻意留下「六四」的數字密碼,暗示其電影能從政治的角度作出解講。

《白日焰火》的角色中,最能象徵「六四事件」中屠城的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非殺人犯吳志貞和梁志軍莫屬。梁志軍被名為「六四」的槍所射殺,就正如被民運人士以「六四」之名所聲討。吳志貞殺人的時間,安排於1999年的6月,刁導是避免政治暗喻過於明顯而將時間設定為「六四事件」發生的1989年6月的十年後嗎?相信觀眾心中有數。

美化中共「六四屠城」、醜化民主人士

象徵中共的吳志貞,於1999年6月將,面對侵犯自己的性侵者,為了自衛而將性侵者殺死。刁導就如同告訴大家,當年「六四事件」中,中共面對侵犯其政權穩定性的民運人士是侵犯者,中共的屠殺行為只為保護自己的政權穩定、屬「自衛」性質。這種說法,實與親中人士對六四事件的解讀口徑一致。刁導將中共「六四事件」的屠殺合理化,更將當年天安門廣場的民運人士醜化成「性侵者」,將他們當時的民主運動醜化成對中共政權的「性侵犯」。

殺人事件發生的五年後,向象徵中共的吳志貞追查的張自力,就如同要求「平反六四」、聲討中共的民主派人士。直至電影末段前,追查兇殺案的張自力,在觀眾心目中站在正義一方,就如同聲討中共的民主派人士一樣站在道德高地。在電影開首,張自力違反「最後一次」與其前妻交歡的承諾;無獨有偶,侵犯吳志貞的性侵者,亦反覆要求「最後一次」的性交。刁導明顯有意將張自力與侵犯吳志貞的性侵者劃上等號,明顯是醜化「六四事件」後向中共窮追猛打的民主人士,認為他們與天安門的民運份子一樣是在「侵犯」中共。

無情的目送被自己出賣的吳志貞上警車、名成利就後輕狂的慶祝舞步,張自力在觀眾眼中「善」的形象迅即轉成「惡」。張自力以欺騙的方法作為破案的手段、為追求個人名利而揖拿象徵中共的殺人兇手吳志貞。反映刁導認為民主人士借追究「六四事件」之名以滿足個人私欲。相反,因殺人而被定性為「惡」的吳志貞,卻因為殺人動機為自衛,讓觀眾開始同情她,同情因為「自衛」才屠城的中共…

以華麗的古典樂襯托殺人場所,揖拿兇手後的慶祝舞步則配以過時嘔心的舞曲。好一個刁亦男呀!

無事生非、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白日焰火」

象徵太平盛世的「白日」下,是吳志貞正式被還押,與此同時「焰火」在「白日」下「綻放」。捉拿因自衛才殺人的吳志貞就好比「白日焰火」,不但是沒有意義、無事生非,而且更會破壞社會和諧穩定。刁導承認六四屠城事實,卻美化屠城的事件性質,其「維穩結局」更讓筆者不寒而慄。刁亦男導演的才華成功讓筆者臣服,卻同時讓筆者嘆息:藝術家的思想理應開放,何以刁導的藝術家腦袋卻能被「維穩」觀念所佔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九十後的回憶:《Co-Co!》、《快樂龍》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九十後的回憶:《Co-Co!》、《快樂龍》
May 24th 2014, 14:31, by 韋健

正文社CO-CO!專頁圖片

提起九十後兒時喜愛的讀物,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有兩本,它們是 《CO-CO!》和《快樂龍》。

有人可能會問,《CO-CO!》是等於《快樂龍》?還是《快樂龍》是《CO-CO!》的中文版?也許這個問題很硬膠,但這反映了它們已並駕齊驅,成為了我們的主要精神食糧,若然兩本合併成為一本就皆大歡喜了。

《CO-CO!》是一本好雜誌,除了卡通和電影介紹,還有形形色色的遊戲攻略,它每期都有贈品。裡面的漫畫我經常追,不到期末考也誓不罷休。《數碼暴龍》、《拾下拾下》、《校園大英雄》、《超級小黑咪》,不知你能記得嗎?

而《快樂龍》則主打漫畫,有獨家的《寵物小精靈》漫畫,還有《洛克人》、《陸行鳥大冒險》、《好橙》、《摺紙戰士》,當然還有超爆笑的《田中太郎》,所以每次同學有了新一期《快樂龍》,就會跟同學交換借閱。

曾幾何時,我曾經是《CO-CO!》忠實擁躉,每出一期,就立刻買一本。就算《快樂龍》有不少出色的漫畫,但好像除了漫畫和抽獎之外,就沒有其他賣點了。在我樓下的便利店和報攤的《CO-CO!》很搶手,一日之內就賣清光。那時候,其他同學都有追看《CO-CO!》,還有少數的看《快樂龍》。除了會交換《CO-CO!》和《快樂龍》,我們也不時討論漫畫情節,尤其是爆笑漫畫,我談《拾下拾下》,他就分享《田中太郎》,談到不亦樂乎。

自從升上中學,加上家中有了電腦之後,就開始少看《CO-CO!》了,那時是在千禧年代中期,《CO-CO!》的質素開始走下坡,但漫畫仍叫好叫座。同時,家中的空間不足,在一次又一次的執拾中,丟棄了很多《CO-CO!》。到我升上高中時候,原本擺《CO-CO!》的地方,改為擺放會考書和筆記。唯一能保存下來的,是十多年前的洛克人EXE身高尺,我好好地保存在電腦枱的上面,直到一個月前被屋企人偷偷地拿去棄置,當我問起的時候,已經來得太遲了。

我很久已經沒有留意它們了,一直以為它們會敵不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快樂龍》早已向我們說再見,但慶幸的是《CO-CO!》尚存,還找到它的專頁。

雖然現在《CO-CO!》因沒有競爭而大不如前,但我擔心《CO-CO!》會有消失的一日。也許現在按一按滑鼠,掃一掃螢幕就可以有一整個系列漫畫,以及水蛇春咁長的遊戲介紹及攻略,我覺得有紙本在手,始終較親切。

我希望《CO-CO!》可回復昔日光輝,更希望它可以持續下去。讓我們可以向下一代實實在在地介紹我們的回憶。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陳奕迅《Rice & Shine》:既不閃也不亮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陳奕迅《Rice & Shine》:既不閃也不亮
May 24th 2014, 13:20, by 斐宇梧的中文唱片架

廠牌:EAS Music
類型:國語流行
格式:CD
發行日期:2014-05-15
評分:4.4/10

一代華語流行音樂天王出碟出到現在,不得不面臨著「下一步應該怎樣走」的難題,特別對於陳奕迅這位發片頻密,又已經玩過很多音樂類型,也唱過不同題材的歌手來說,要突破自己就必須藉助更多的「外力」,來發掘其音樂上的更多可能。新專輯找到火星電台與林俊杰分別包辦CD1的《Rice》和CD2的《Shine》,目的是以新的創作班底、新的專輯模式去為聽眾帶來新鮮感,姑且不論它是不是一次空有其表的嘗試,單製作動機上這仍算為積極的追求,即應受到我們首先的肯定。

陳奕迅2002年的《The Line-Up》也試過以不同的填詞人和音樂監製「Line Up」了兩part作品;一明一暗的《Taste the Atmosphere》和《Stranger Under My Skin》,可以各自當成獨立的EP,亦可以合成一起;《...3mm》前六首與後四首音樂風格的差別,又將專輯割裂分開;而《Rice & Shine》上下半場獨立性的加強(曲詞編監都完全交由不同單位負責),更難免令人對這兩部分進行比較。

頗俱有自己音樂個性的火星電台,曾為周迅製作出一張舒適、遠離憂慮、洋溢著戀愛幸福的《偶遇》,而這次的《Rice》亦希望可以為陳奕迅的音樂帶來「鬆綁」或「減負」的感覺。節奏鮮明的《娛樂天空》,雖唱出在五光十色又充滿壓力、剝奪自由的娛樂圈內生存之下的無奈,但歌曲營造的輕鬆氛圍,Band Sound結合微電音涌現的解脫與輕快,又表達了一種應對此現實壓力的瀟灑心態;有點Lounge味的《四季圈》化繁為簡,四季反復循環,然而曾經的東西已經不再,歌曲區別Eason現在大多粵語歌的複雜兜轉,用簡潔的文字寫出成長的感慨,包括接下來靈感源自Live House「愚公移山」一齊玩Band回憶的《愚人快樂》,都是沒有於音樂內放進過多的「負擔」,甚至後者還帶著「赤子」般的天真,半是哼唱,半是遊玩,無需執著,儘量地把一切看淡。

我想每一位都市人生活在自己的城市內太久,都希望出去走走,火星電台的《Rice》就為Eason提供了一次離開自己熟悉環境的機會,它前三首有使人心情慢慢開闊起來,《對面》又以較朦朧、搖晃、壓抑、低調的鏡頭,拍出另一片特別的風景。可惜這扇讓陳奕迅呼吸到不同空氣的窗口沒有持續地打開,Eason想駕馭太多東西的聲線也不再是「萬金油」,《Rice》儘管要「減負」,卻收錄大編制的《不如承諾來的簡單》,不是說這首不好,而是覺得他唱片總「忍不住」就「貪食」做了「加法」,民謠、迷幻、電子什麽都來點,統一程度還不及周迅的那兩張專輯(《夏天》和《偶遇》)。

《Rice & Shine》如此的「兼顧」,表面是令聽眾各取所需,實質形成了聽覺上的割裂感。由林俊傑主理的《Shine》部分,會帶著陳奕迅以往K歌系列的影子(《時光隧道》的編曲還是寫過《你的背包》的蔡政勲),皆因JJ善於譜寫容易上口的流行旋律,若要令到專輯有煥然一新的感覺,找林俊傑合作本身即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但《Rice & Shine》的策劃意圖,就是用《Shine》部分的K歌均衡《Rice》的「非主流」,大路抒情的《可以了》、《陰天快樂》,副歌都是非常合市場口味的旋律;林夕一針見血寫到心眼裡的《你給我聽好》,又可以教樂迷不斷地循環重聽,這些歌曲是順耳的、熟悉的,但著實無太多的驚喜,連為突出Eason好玩瘋癲性格的《放棄治療》也衝勁不足、扯不起來,更像一劑給K歌充斥的《Shine》翻起一點兒波瀾的調劑品,以達到均衡中的「再均衡」。

或許,《Rice》的音樂有要帶出陳奕迅「重新開始」的感覺,《Shine》的K歌模樣也有一刻令你聯想到以前唱著國語歌的Eason,但退回去兩個不同「起點」的兩Part歌曲總少了點餘韵與可玩味之處,像《四季圈》唱的物是人非,又像《不如承諾來的簡單》所唱的「自己再回不去」,Eason「多渴望找到,時光的隧道,重回到簡單,容易覺得美好」,然而現實逼人,你想簡單做好一張唱片,卻會有許多制約因素出現,他一路走過來,卻「越來越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了。

首選:娛樂天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那些年,我跟波友在外邊渡過的歐聯夜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那些年,我跟波友在外邊渡過的歐聯夜
May 24th 2014, 12:07, by 足球說故事

記憶中有兩年的歐聯夜,我是在外邊看的,一次是07年利物浦對AC米蘭,一次是10年拜仁慕尼黑對國際米蘭。

07那年,朋友沒有變壞,我仍未長大;沒有APPS GAME,只有ONLINE GAME;沒有WTSAPP,只有同台SMS。那年,窮得只有一副玩極都不會感疲倦的身體。我跟波友早已商量好要到哪裡看決賽。

「XXX家OK?」
「XXX無NOW喎!」
「落酒吧睇?」
「唔好啦!」
「咁不如去K房睇?」

所謂「左手只是輔助」,K房如同左手,唱歌不是重點,重點而是那個平日唱K都不會怎樣留意的收費頻道。那時K房幾乎變了球迷的專用場所,前來都的人只為看球賽,好幾十人圍在收費處,一邊同朋友吹波經,一邊破口大罵:「屌,入得未啊!」,門外幾乎嘈過K房裡。

那年,我們輸經驗,沒有BOOK房,直接WALK IN。房倒是有的,但距離開波至少尚有3至4小時。就算明知帳單上寫明「3點交房」,我們還是願意搏一搏,搏他3點後無人收房。但是,少年,實在太年輕了,你以為3點之後真的無人前來收房嗎?結果奏起歐聯歌曲的一刻,就離開了K房。前來頂替的,就是那群在外邊等待已久的球迷。明明大家最期待的畫面終於出現了,但只有他們能夠繼續觀賞,看著他們那副終於得償所願的臉孔,我只能說我真的輸了。

回到大街,那些在外邊等待的人已不見了,又回復一貫清靜。我們幾十個人企在路邊,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去向。球賽已經開始了,還可以去哪裡看?

茶餐廳?一早滿座了。
K房?哪有位?
酒吧?我都不飲酒。
誰的家?都說無人有NOWTV咯!

我們邊走邊想,表面上大家都朝著有歐聯看的地方而行,實際上大家都是漫無目的地前行。那時球賽已經開始了接近30分鐘,我們還未找到地方,其他人都開始埋怨了。就在此時,我們路經一家位於村屋外的露天餐廳,那裡沒有其他客人,只有相信是這裡的負責人,圍在一起看比賽。

不知誰的建議,問他可否讓我們留下來一起觀看?說實,我們已沒去路了,這是唯一的機會。幸而,那裡的人很人慈,讓我們留下來一起看球賽,但條件就是要靜。但說實,那時開口問,的確很尷尬。

幾十個人圍在一張大排檔的大圓桌,看著那部只有枕頭般細小的電視機。由於鄰近村屋,不可太吵,電視都幾乎變成了靜音。看著派路的罰球因折射而造成入球,也看著恩沙基如何反越位,冷靜地扭過出迎的連拿,射入空門,一切的興奮和喜悅都只能透過面部表情而表達出來,彷彿聲音從來不曾存在這世上。但我該樂觀地想,要不是他們,我們早已........

就是這樣,我平靜地看過了這種激烈的歐聯決賽。

後來那幾年,我都沒有再外出看歐聯了。直至那年19,摩連奴執掌國際米蘭。
那年,波友開始都出來工作,我也成人了;當日在球場上打拚的日子,變成今天在辦公室裡打拚;沒有祟拜的足球明星,只有傾慕的AV女星。那年,窮得只有一個能容納無限酒精的啤酒肚。那年歐聯夜,我跟波友到了酒吧裡看球賽。

說實,我不知道為何會應約,我不太會喝酒,也不太想飲酒。不知誰的鬼主意,說長大了要到酒吧看球賽,於是就跟著波友去了。所謂的酒吧,不像寶勒巷那些酒吧專為看比賽而設。那個酒吧,應該主要是為了跳舞,玩飛鏢,唱歌,玩骰盅的狂歡地方。看球賽?只是輔助。

那時,朋友早已在霸了靚位。朋友喝了很多,不勝酒量,幾乎未開波就已經醉了。我只隨意喝過幾口啤酒,就陪朋友到外邊吹吹風,散散酒氣,我也頂不順酒吧的烏煙瘴氣,像我這樣的毒撚,酒吧不是屬於我的地方。

記得開波那時,朋友還在溝女,飲啤酒,玩骰盅,歐聯夜幾乎完全忘掉了。只有我和另一個朋友,專注地看著大米如何巧妙地以假身晃過了雙門雪櫃,再將皮球精準無誤地擺到死角。那刻,終於不用再強忍情緒,可以盡情慶祝。那時朋友還在醉問:「下,入咗波喇?」

之後的日子,我好像再沒有跟朋友一起看歐聯了。不是跟朋友絕了交;也不是忘掉了這群好友,只是這些年大家已忙得無法再聚舊了,甚至好像已經升自有各自的新生活圈子。而奇怪的是,自己也好像已經習慣了這種獨自看球賽的感覺,即使舊朋友前來相約。

這夜歐聯,你又會和誰一起看?而又在哪裡看?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港馬之後,休腳操水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港馬之後,休腳操水
May 24th 2014, 12:18, by 盧松昌

數月前,患五十肩,致右手臂只能半舉,影響工作時寫黑板。物理治療成效緩慢,遵照吩咐自行拉伸,也痛苦難當。於是購月票改游泳,初時水中不能伸直手臂,但50尺泳池伸展30次,來回便是60次。水中動作逐漸自如,距離增至千許2千。未及半月,竟已痊癒。曾說笑:游泳,能醫百病!醫生笑答,那麼,便開設多些泳池,無需増加醫院了⋯⋯近年來,泳池確實是按人口比例增多,可是醫院似乎未見加設。

2月完成渣馬之後,縱合身體自然反應、物理治療、西醫諸資訊,下決心暫停跑步,改為游泳,待腳弓慢慢復原。 舊患腳踭筋膜炎已無症狀,但腳弓仍有漲痺,游泳撐腳掌動作,也有所影響。借鑒以前髂脛肌傷患,也是久後漸瘉,故仍然休腳,以觀後效——豈有不瘉之患?!待數月後跑季將臨,便重新操練,迎接港馬。「渣打只是冠名贊助商,據悉有合約限期,以後,這一年一度跑界盛事,宜正名作香港馬拉松。」

以前,曾經游泳、健身、乒乓、行山跑步,多管齊下做運動,後來逐漸獨沽一味長跑。經年習慣的冷水浴,也因跑步後貪圖舒適,而改冲熱水。而今數年之後,感冒漸多,尤其是鼻敏感時常發作。這煩惱小毛病,從小自異國便有,後來籍著游泳而逐漸脫離。自近日泳後,似乎有所好轉。

捱過二月春寒,踏入炎炎夏天,當冬季來臨時,是否可以重拾數拾年冷水浴習慣?籍以增強耐寒能力,防治鼻敏感,卻待後話。

在公園戶外長跑,綠陰街景,隨步前進,不會單調。但池中操水,50尺便來回,相對沉悶孤單。跑步從挫折到有所覺悟——往後,還希望重拾4小時內全馬;做到50分跑10K時間。雖然高手可能覺得卑微,但個人於願已足矣。長跑,有企盼自然有動力;游泳,只是重彈舊調恢復遺忘動作。目前,逐漸尋回水中感覺,蛙式200尺略多於5分,連續1000尺不逾半小時,但突破25分便艱難了。接續反覆多次100尺衝刺,留意改善泳姿,增強心肺肌力,1小時許便上水。許久之前,每日連續游2000尺,然後衝刺鬥水。現在難抵孤寂,未有衝破心理關卡。

曾累次聽說蛙式傷腰,其實是挺腰過度而不自知,登腿不當加重屈折打擊。宜收腹固定腰肌,留意登腳不可牽動腰部,便不會引致泳後產生腰痛。正確姿勢的跑步與游泳,均可使腰幹挺直。以大腿帶動登腳,登直腳掌後,有一個自然併腿動作。以肩、踭帶動,向後向下用力划水。切記手與腳皆不可朝外向橫用力,錯誤動作只會浪費體力。只有向後登划,才是向前的動力。隨著胸肌帶動手划,上身向上竄,順勢抬頭張口吸氣,划手完成,隨即伸手,低頭閉氣,屈膝翻腳掌,猛然用力登腿,水中噴盡腹中氣。必須噴盡,才可猛吸;具有充沛燃料,才能不斷前進。一己實踐心得,奉與跑友旱鴨恆子——休腳操水,累次約而無緣同池,僅以文吹水交流。

跑步主要加強下身腿部;游泳,可重拾健壯胸肩,帶來的安多芬歡愉,則與跑步不相伯仲。目前游泳的運動消耗量不足,加上臥讀的陋習,導致港馬後腰腹痴增。在所接觸的運動中,只有馬拉松長跑,才能真正達到修腹減腰的效果。
魚與熊掌,兼得安多芬,若是獨蠃,舍馬拉松其誰。

「一己實踐心得,奉與跑友旱鴨恆子——同是休腳操水,累次約而無緣同池,惟有以文吹水交流。」

18•5•2014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十五年的核四 三十年的反核鬥爭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十五年的核四 三十年的反核鬥爭
May 24th 2014, 12:08, by 社會主義行動

原文連結

全台廢核 群眾還需要甚麼才能夠勝利?

文:許小明/帕莎(工國委(台灣))

2014年,是核四工程的第十五個年頭,又是裝填核燃料的關鍵一年。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發起「308全台廢核大遊行」,繼續往年的反核鬥爭。去年2013的反核遊行全國有22萬人參加,為歷年之冠,全台高達七成民眾反對核四興建。自1986年的車諾比事件,引發了台灣的反核活動,反核抗爭踏入了近三十個年頭,不幸的是,核四項目不但沒有成功廢除,核一、核二與核三更被延役20年,核災威脅不減反加!今天,我們所有站出來反抗核電的人,都要反思一個重要問題:究竟群眾還需要甚麼才能夠勝利?



台灣「民主」之死

群眾排山倒海的壓力,一度讓擁核的國民黨政府提出「公投」議決的提案。我們社會主義者早前告誡過,「公投」不過是政府的操控策略,「公投」本身的逆向命題(公投是否停建核四),加上苛刻的《公民投票法》需要過半的投票率和同意票才能通過,還有政府與財團巨大的宣傳機器和政治恐嚇,使得「公投」不過是政府企圖一勞永逸破除所有反核聲音的舉動。

在民間巨大的反對和杯葛的聲音下,國民黨也就只能撤案,政府表面上提出要進行核四安檢,「安檢須全部過關、獲得民眾信任,才能公投」。但實際上馬英九回過頭來卻乾脆表示:「那就繼續建,我們本來就希望繼續建!」今年初經濟部更明言,核四安檢報告在六月底出爐後,就會申請插入燃料棒。不僅沒有回應公投的局限性,推動民主化,反而直接逆民意而行,完全暴露了台灣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

值得一提的是,苛刻而不民主的《公民投票法》就是在2003年民進黨時期立法的,實際上藍綠兩黨都是在進行欺騙民眾的把戲。

誰在背後支持核四:財團

核四廠採用了較新型先進沸水式反應爐(ABWR)。在福島核災後,也為預防海嘯,預計增建防海嘯牆,以及備援電力,洩壓注水等等「斷然處置」救援系統。但以核四廠而言,多數工程是以外包的方式承包興建,即使有明確的規範,也不得不讓人起疑,施工品質是否能真正達到設計標準。對於現時科技仍無法處理的核廢料,在現有核電廠內廢料儲存槽即將用盡,且台灣電力公司的替代方案,無法讓人滿意的情況下,是重大的難題。而即使在核廢料處理有更多經驗和技術的美國,也有能源部的核廢棄物隔離先導廠(WIPP)周圍輻射值過高的事件。

然而為甚麼如此危險的核能,加上全台灣七成的人口反對核四,面對全國一面倒的聲音,政府卻依然堅持計畫,核四究竟是為了誰的利益?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國民政府為了確保產業能獲得穩定的能源供給與未來發展,台灣第一座核能電廠於是在1970年被列為政府十大建設之一。台灣電力產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以確保穩定供給產業用電為主要目的,而電價亦以支持產業發展為目的設定標準。

據台電網站公佈的「2010年世界34國電價比較表」,台灣民生電價為每度2.7606元新臺幣,工業電價為每度2.3649元新臺幣。工業電價較民生電價便宜許多,在這樣的補貼政策之下,台電年年虧損百億,而擁資本額3,300億元的台電,截至2011年底累計虧損已達1,179億元。政府卻不斷恐嚇群眾,停止核四計畫將會導致民眾限電、漲電費云云,甚至更提出將台電私有化。

問題是台灣根本就不缺電!根據經濟部資料,台灣核電佔全部發電設備、發電能力10.2%,等於國民對核電實際依賴率只佔1成,而現在核電佔總發電量為16.8%。台灣用電量最高的時候仍剩2成發電設備,即使馬上廢核也不缺電。因此,現在台灣對核電的依賴是人為的,而所謂缺電、漲電費的恐嚇也是政府為了優先保障資本家們的廉價電力而強行付諸於民眾的災難!

難怪,就連代表美國資本家的美國在臺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也公開支持核電,而私營的台北捷運公司剛剛在本年二月份更強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將宣傳廣告中的關鍵文字「廢除核四吧!」刪除,明顯擺出財團的擁核立場。這些資本家大財團平時就享用著廉價核電來賺錢,發生災害時,有錢人能夠第一時間逃離台灣,而要剩下的勞動者們承受一切傷害。

私有化民營化不是解決答案

台電目前已與九間私營電廠(IPP)簽訂購電合約(PPA),部分電力供應由私人財團供應,未來台電在經濟部的規劃下,更要進行進一步的分切,達成電力私有化(民營化,自由化)。

私有化並不能解決目前電價調漲、台電的鉅額虧損,以及不回應民意要求等問題。是台電作為國有企業,卻被官僚體制用來服務資本家的利益,且依賴著資本市場系統,令電價不斷調漲。可是,私有化並不能解決困境,私營財團將直接控制電力,將利潤最大化,問題必定更嚴重,電價必定更高。

台電的鉅額虧損,先前提到的公共補貼正是虧損的主要因素,而由於目前是一視同仁的補貼,沒有使用量分級上的設計,用的越多,補貼越多,這導致全民以稅收補助用電最多的工業財團的不合理現象。而同時,私營電場以建置成本較低的能源種類電廠為主,著眼於能快速收回成本。這類電廠造價低,但能源進價高,販賣的電價自然也較高。私有化後,這樣的情況不會改變,台電必然得繼續營運固定成本較高的電廠,並且需要高風險勞動力的輸電,電纜維護工程,也肯定會是台電承接,而由於這樣的發電量不夠,很可能要購買更多的高價電。

台電乃國有企業,但所有預算和決策都沒有通過民選議會的監督,群眾無法完全直接掌控台電的狀況。這在國有化而被官僚控制的企業上,都有發生的問題。但私有化後的企業只更不受群眾監督。

再以英國鐵路私有化為例,為了最大化利潤,財團計算出了最精簡的人力,以及僅達最低安全標準的工程,使得服務品質下降,群眾並沒有因私有化獲的預期中的效率等益處。

而對於台電工人薪資高於一般群眾,而必須加以削減的看法,僅是轉移群眾焦點,分化勞動階級的技倆。確實台電工人大多數時候,並不站在群眾意志這邊,削減台電工人的薪資,只會為削減其他勞動大眾工資打開缺口。我們應該要求台電工人站出,同所有群眾聯合,爭取所有人的權益,建立更進步和戰鬥性的工會,而不是群眾彼此分化,陷入競次效應的困境。

拒絕藍綠政治 建立勞動者的替代

如今「公投」已死,但工程卻未曾停止。三十年來反核運動難道最終是個失敗?一直以來,台灣的反核運動都是與民進黨緊密合作。民進黨的行動模式,也就是每年動員群眾上街示威,但拒絕發動罷工等更升級的群眾運動,然後就在議會內表決,票數不夠也就所謂「我們盡力了」,周而復始,核四卻依然進行。單靠上街抗議並不足夠打倒核四方案,需要將行動升級至罷課罷工等手段,但運動要做到這點,必須打破民進黨的控制。

但事實上,民進黨自身與資本財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根本就無心廢核。2000年到2008年民進黨執政八年間,只有頭兩年有阻止核四的工程,其後的任期更兩度追加核四的撥款!2006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核四廠一定要蓋完,「因為不蓋完會有安全問題,且要賠錢」。繼續相信民進黨的帶領只會是反核運動的窮途末路。

社會主義者反對核電,因為其對於所有勞動民眾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而現在堵在民眾面前就是擁核的資本利益。如今勞動大眾需要建立獨立於藍綠兩黨的鬥爭力量,發動罷工罷課等更具戰鬥性的運動,並聯結起其他所有被資本家壓迫的民眾,將企業、財團、資源一拼公營化,由民眾民主監督,才能真正地停止核四、全台廢核,扭轉當前的核災難!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丟那星,東北撥款,竟由中國銀行吳亮星話事?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丟那星,東北撥款,竟由中國銀行吳亮星話事?
May 24th 2014, 11:27, by 黃永志

政府一直說,功能組別的存在是要代表著界別的利益。那麼,由中國銀行委派到立法會的金融界議員吳亮星,就當然代表中銀的利益。吳亮星位列立法會財委會主席,在這四年任期間要大力協助政府通過1200億的新界東北發展項目,以及3000億以上的跨境基建。新界東北的地產商與中銀有著極緊密的業務關係,這是極其嚴重的官商勾結。吳亮星必須辭去財委會主席一職。

吳亮星代表中銀集團利益

吳亮星於18歲,即1967年時加入中銀,曾升至中銀香港營運總經理,已服務中銀集團47多年。他曾於1988至1997年時代表中方加入中英土地委員會,2000年時獲中銀集團委派參選立法會,目前仍然出任中銀信託董事長。可見吳亮星作為中銀在立法會的代表,深陷利益衝突。

中銀及四大地產商從新界東北賺到肥

中銀香港被東北囤地的四大地產商 (長實、新鴻基、新世界和恆基) 年報中列明為主要往來銀行。四大地產商發展東北時,必然找中銀做巨額融資貸款起樓、賣樓按揭。中銀信託的業務亦包括物業管收租服務,投資移民及大型屋苑落成後亦會找中銀信託做物業管理。因此,四大地產商是東北發展的主要受益財團,中銀過河濕腳,不亦樂乎?

吳亮星代表業界利益,與全民利益衝突

財委會涉及公帑運用,與理應代表全民利益,因此不應該由專門照顧界別利益的功能組別議員出任主席。除此之外,今次財委會的東北工程撥款,更是直接與工程公司和地產業相關,金融界尤其是中銀更是工程背後的受益者。因此由金融界功能組別議員做主席,全民整體利益更難得到照顧。

吳亮星需要立即辭去財委會主席的職務。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南海爭拗只是幌子 階級矛盾才是主因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南海爭拗只是幌子 階級矛盾才是主因
May 24th 2014, 08:04, by 蕭裕均

圖:新浪

中越南海衝突後兩天,越南多個工業區發生反華騷亂。期間,大量台資工廠備受牽連,不少遭放火焚燒。騷亂過後,台資工廠一片狼藉,面目全非。台灣學者王宏仁在騷亂發生第二日,即指出騷亂針對的其實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層幹部(陸幹)。早前,沈旭暉以王的論點為基礎,推論台商工廠被砸是由於越南工人失去向上流動機會,學習不到有用的技術轉移,以及台企盈餘甚少回饋當地社會。

如沈旭暉所言,對是次事件的判斷,須建基當地實地調查、乃至量化數據。筆者對此表示認同,故希望與讀者分享過去八年在越南實地研究外資工廠的數據,並指出現時坊間討論忽略探討過去八年越南的宏觀經濟狀況、人民生活水平、政府對勞工與外資的政策轉變,以及越南工人與外資(尤其是台資)愈形緊張的勞資關係。筆者認為,導致大量台資廠受襲的真正原因,是越南社會對跨國資本積怨甚深的階級矛盾。

越南人民生活每況愈下

自2006年起,越南不斷受到國內通脹高企、人民生活質素下滑與大量罷工三大問題困擾。雖然越南政府藉不同的宏觀調控手段來打擊通脹,但這些手段都不奏效。高通脹對越南普羅巿民來說,最直接感受到的是食品價格。2011年底筆者在胡志明巿研究期間,短短一個月,便目睹當地餐廳每星期都要調整價格,更改次數多得連印製新餐牌的時間也沒有,只好在餐牌上不斷用貼紙來標示新價格。假若越南工人的工資能追上通脹問題也不大,但是在利用廉價勞動力吸引外資的大前提下,越南政府依然把最低工資水平定得十分低。

據筆者於2010年在胡志明巿對外資工廠的工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工人普遍認為一個月需要約170美元方能維持基本生活開支。然而,當年越南政府所定的最低工資只有58美元,僅為工人基本生活開支的三分之一。

外資工廠也沒有給予當地工人可維生的工資;工人的平均每月工資亦只有118美元。低工資和高通脹,令工人因營養不良而入院的報道不時傳出。至2011年,就連越南官方工會也看不過眼,怒斥外資企業老闆「給予(越南)工人工資過低,以致工人不能補充體力和維持健康」。

可惜,這情況並沒有太大改善,故在過去8年,越南外資工廠的罷工數字年年攀升。大約四成罷工發生在台資工廠,是所有外資工廠之冠。其中,一間名為Hue Phong的台資鞋廠最為突出,過去8年,該廠每隔三、四年便會出現一次大型罷工。該廠管理層多次違反對工人增加工資的承諾;2008年該廠的一次罷工,更成為越南經濟改革以來最長的一次罷工,歷時足足25日。事實上,筆者訪問的工人中,超過九成六有至少一次罷工經驗,約一半有兩次罷工經驗,有三次罷工經驗的工人也有一成,可見對台商的不滿及反抗非一日之寒,而是多年以來積怨得來的階級矛盾。

越南政府改變對台商態度

過去幾年越南政府對台灣投資者的態度亦有很大的轉變。如中國大陸情況一樣,越南政府都在頭痛如何將越南轉型至以高增值和高科技為主的產業結構。根據聯合國轄下工業發展組織於2011年出版的《越南工業投資報告》,台商從事的生產技術多屬中至中下程度,以生產鞋、成衣和布料為主。這些行業與日資和韓資工廠那樣生產高端電子產品不同,工人所學習得到的技術十分少,對越南的產業轉型幫助有限。

難怪越南台商總會前會長廖育珠亦不得不承認「(越南政府)只想要科技產業,因為韓國三星一年就超過100億美元出口值,越南吃到甜頭……他們不必怕沒有人來投資,這是越南人想法,沒有說非台灣不可」。故此,騷動前在不少台資廠前的反華示威,都是由越南官方工會組織,更有越南媒體報道每位示威者可獲得10至14美元的「動員費」;示威後,官方工會網站一律圖文並茂報道示威情況。騷動持續期間,更有消息指越南政府默許打鬧3天。

台資工廠陸幹與越幹矛盾深

至於是否如王宏仁所言,針對台商的行為,其中是由於台商聘請陸幹來管理越南工人,令其行為「大陸化」?在訪問一位大型台資鞋廠的人事部前主管期間,他便告訴筆者陸幹與越幹(越南土生土長的管理人員)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越幹跟陸幹不合,因為新廠剛開始人手比較不足,所以就讓越幹管比較多範圍,但等人力補足了之後,就可以減低,讓他們不用管這麼大的範圍,那結果這個幹部(越幹)就覺得被削權,他就不高興,他就扯一些上面陸幹管理的東西,然後他某一天就不來,也叫他底下的幹部不要到工廠工作。」

看來,針對台商聘請陸幹的說法,也非天馬行空的想像。更重要的是,這些越幹能藉本身影響力,有效地動員他們底下的幹部及工人罷工,來對抗對越南人的歧視文化,十分具組織和動員的基礎。故此,台資大量被襲,難以單單用反華民族主義或「誤會」來解釋,當中牽涉長久以來越南社會對外資企業的態度、人民生活質素及台資廠內對越南人不信任的管理文化。

原刊於信報 (2014年5月24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文化論政】佟傑 :論中港「包容」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文化論政】佟傑 :論中港「包容」
May 24th 2014, 07:07, by 香港文化監察

語言注定生出來就是被消費的,而人類對字詞的消費從不間斷。有些詞彙會被消費至面目全非,繼而遭棄如雞肋。久而久之,「我城」的失語現象,亦由此而來。

「包容」近月被中港兩地消費至體無完膚,到了底,字詞變得可有可無。由於一個詞的死亡與它的傳播有關,於是筆者嘗試從「坨便」風波前後共二十七天作取樣(sampling),讓讀者了解該詞彙何以會成為雞肋。

筆者粗略計算過慧科新聞系統內,四月十五日至五月十一日,載有「包容」一詞的一般文章以及專欄的數目。先是可見到中港兩地報章就「包容」的討論,數量上已有雲泥之別。結果顯示,內地共有一千三百八十二篇文章有「包容」一詞,與是次風波有關的只得六十多篇,不足百分之五。內地在「坨便」風波後頭一兩天刊登較多相關文章,但自四月二十四日至五月十一日,全國只得區區二十多篇文章有討論「坨便」與「包容」,當中很大部分是基於「一稿多發」的傳統底下產生的。換言之,以內地人對「包容」掌握之深,卻甚少連結到是次風波之上,內地人到底對「坨便」有多關心?

相反,遭入侵「主場」的香港卻引起廣泛議論,二十七天中共有八百一十九篇文章載有「包容」一詞,其中二百七十篇為有名有姓的專欄文章(個別版面記者的集體創作,均被排除在外),佔比例逾三成之多。而二百七十篇專欄文章當中,過半數與「坨便」風波有關。

文章亦較為集中於個別作者身上,以蘇局長撰文「發功」的四月二十九日為例,當天全港報章共三十一篇有關風波的專欄文章,蘇局長一人佔四分之一,而同一日潘大浪亦佔去兩篇。

話說回來,為什麼要看平面媒體的數字呢?因為,雖然網絡上「北天涯,南高登」的高樓波瀾壯闊,另邊廂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微博,也烽火連城,但傳統報章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目前中國的網民還不到六億,逾半數人仍未以個人身份登上互聯網,當中仍會讀報的不在少數。以世界報業協會前年的數字,列入世界發行量的「百強」,中國便有逾二十家(香港只得一家)報章,發行量與人口仍未脫勾,而以中新社去年披露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據,內地二十七份報紙平均期印數超過一百萬份,換言之有約二千七百多萬份均發行量,乃紙上的「泱泱」大國。

印量大,但以「包容」論坨便少,會否是反映內地「河蟹」之故?但有目共睹,在中新社、新華社等媒體報導後,均未見媒體大範圍跟進,就連大塊專欄此等必爭之地(內地普遍沒有小塊文章),也甚少討論如何「包容」坨便,似乎又並非單純的「官方全面封鎖」,有中部城市報章至今依然以「小便門」形容事件,就知道真正了解事件的內地人實在有限。不少內地人,真的不當成是一回事。

但從對「包容」的消費上,內地所持的是「散彈槍」,應用「包容」在不同層面,例如商業上,認為包容有商業價值:月前有企業在長沙梅溪湖當地投資超過了一百億元人民幣,投資者便表示乃因為看準了城市有「包容」的精神而投資;上月國產車奇瑞推出概念車,設計也是大賣融入「包容」元素,更表示會以此打造品牌。

「包容」也可以帶點文藝色彩,有深圳的報章提到,「包容」可以推動詩人寫詩,令人嘖嘖稱奇;有專欄文章更寫道,「英語為何是世上最受歡迎的語言」、「為何巴西可以搞世界盃」,內地人也可以說「在於巴西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國家」,由於包容的種種,導致這些世界的奇蹟出現,中國人要急起直追,因為包容仍然不夠。

相反香港人向來不太懂得消費「包容」。今次因為「坨便」風波,才致消費「包容」的文章湧現,其後牽連至普選議題,也要用一用「包容」一詞。在港該約二百七十篇專欄文章,有「包容」的,集中到歷史、政治相關的議題,作者多以指涉社會規範(social norm)配合,例如「泛民以理性包容的態度繼續與中方官員討論」、「包容的方案」、「理想的民主社會強調程序公義、法治和包容」、「一國兩制需要包容」等等。

因此在香港,政治上對「包容」的消費已經太超過了,「包容」注定在政治上是個失重的詞彙。字詞缺乏號召力,倒不如旁敲側擊,有「才子」以結果論包容,說「歷史證明,在中國人社會講『包容』十分危險。」有文字專家則以六書轉注與假借之能,認為「包容」應是「包庇」;有政界前輩則以為詞語預設了「認為對方不文明」的前題,以科學的方法論包容,認為包容不該。

筆者又發現,港人愛溫水煮蛙式消費「包容」,僅將字詞理解成「接受」,例如「過份包容的後果就是縱容」,如果不安如其份,還去接受,就是縱容了;此外,以「不會出聲,默默承受」這一類句字來語帶相關,亦比比皆是。相比內地,港人在男女情色層面,仍未大量消費「包容」,相信男朋友與女朋友之間論包容,應該還有相當動容的力量吧。

話說回來,「坨便」是否合法?「坨便」是否應歸咎到廁所比例,是個問題,但「包容」一詞的衍用,也是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否則兩地展開「即時新聞」式的對罵,將永無休止,亦會累及「包容」成為虛字,到了今日沒有「包容」、明日沒有「寬容」,這跟天天在「河蟹」的微博有何分別,難道我們今天眼前的,只能是個大河蟹社會嗎?

作者為文化評論人

本欄逢週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4年5月19日

圖片資源:互聯網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吳克儉為何淪為「幫港出聲」的打手?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吳克儉為何淪為「幫港出聲」的打手?
May 24th 2014, 05:38, by 吳志森

反佔中團體「幫港出聲」召開記者會,提出不阻止學生佔中,教師要負刑責民責,就在同一天,負責香港教育的最高決策官員吳克儉,借著公開場合,宣讀一篇預先寫好的新聞稿,與「幫港出聲」幾乎同一口徑,敦促老師不要讓學生參加佔中。先後兩個記者會,「幫港出聲」的代表信心十足一錘定音,吳克儉連看著貓紙也結結巴巴底氣不足,對「幫港出聲」連聲附和。人們不禁要問,究竟誰才是掌握公權力的政府官員?

「幫港出聲」大狀的網上視頻,整個星期,點擊不過數千,長篇大論舉出似是非的法律條文,恐嚇家長學生老師校長和辦學團體,邏輯不通又缺說服力,沒有多大市場,不少稍懂法律的網友早已撰文反駁,不值得再浪費時間討論。我有興趣聚焦的,是聲言對佔中學生老師又拉又鎖的吳克儉局長。

吳局長說,佔中不可能不違法,學生參加違法活動,「更有被拘控、定罪及留有案底的可能,對日後升學、就業影響很深遠,後果可以相當嚴重」。不少人馬上想起同屬梁振英政府的曾德成局長。曾局長六七暴動派政治傳單被捕坐牢,後來做了左報總編,回歸後更步步高升,今天貴為局長。曾局長的經歷最能說明,當年派傳單和今天佔中,不是殺人放火,而是政治活動,所謂「後果嚴重」,全是政治氣候使然。當年六七暴動的領導者楊光,明顯應負刑責,香港主權易手,仍獲頒大紫荊勳章。不少國家昔日階下囚,今天可以貴為總統。吳克儉局長,年輕人問起楊光和曾德成的經歷,你會如何回應?曾德成的「何罪之有」,黃之峰他們不也是一樣嗎?

吳克儉更警告老師,如果參與違法活動而被定罪,「必會、必須承擔法律上的責任,以及相關專業及職業前途的後果」,以飯碗對老師作出要脅,是下三濫的政治恐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對比殖民政府的卑劣行徑,有更過之而無不及。七十年,有中學教師帶學生參觀國粹派搞的中國周,被指帶學生參加政治活動,用吊銷教師資格來迫害有關老師,引起軒然大波連番抗議。今天的教育當局,再祭起殖民時期的法例來制肘老師,無怪乎有人批評,回歸後的香港還未脫殖民,再殖民的痕跡遍地開花。

吳局長要求辦學團體、校董會、校長、教師及家長,「不要讓我們的同學、他們的子女參與或被教唆參與違法的佔領中環行動,以免危及人身安全及觸犯法紀」。整個發言,這裡就是重點。甚麼才算「教唆參與」?老師在通識課分析熱門時事,講解香港政制和佔中根由,會不會構成「教唆」?家長被煽動,老師被指控,動輒得究,為了避免「教唆」學生的嫌疑,會避重就輕或索性不講,目的就是要老師噤聲,動機昭然若揭。

「幫港出聲」橫空出世,手段古怪,點子騎呢,言論出位,與「愛字頭」相差無幾,只是穿西裝與沒穿西裝的分別,一早被認定為當權者的打手。堂堂一位教育局長,竟然不顧觀瞻,無論時機和口徑,都與打手配合得天衣無縫,局長淪為打手的打手,真是情何以堪!

(明報論壇‧20140521)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恒管生通宵佔領 校長昨現身會面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恒管生通宵佔領 校長昨現身會面
May 24th 2014, 04:47, by 周芷欣

(獨媒特約報導)恒生管理學院學生反加學費行動繼續,校方本年擬將學費加3.1%至3.8%不等,增至超過七萬元。學生由5月22日星期四起通宵留守校長室外達十八小時,但校長何順文教授一直未有正面回應,直至昨日5月23日校長才公開會見留守學生,但堅維持增加學費的決定,學生表面會準備下一波行動。

學生佔領行動首日,校方只以書面回應指校務委員會已討論學生對學費增幅的意見,並同意研究鎖定學費機制(即在四年學期內學費不會逐年增加)的可行性。不過校方又重申恒管是自資院校,仍在初期成長階段,需要更多時間全面研究機制,意味拒絕學生意見。學生會幹事會時事秘書溫諾賢,對於校方的回應表示不滿,認會校方用字含糊,沒有清楚交代研究的期限,逃避答覆他們的訴求。關注組表示不接受校方所謂的交代,並在校長室外留守等待與校長會面。

星期四當日,校方因應學生行動,竟將校務委員會改於中環恆生銀行總行舉行,校長在會議結束後亦並無即時回校交代事件,只發表書面回覆,不過學生拒絕結束佔領行動。直至昨日星期五,校長才聯同兩名副校長與留守學生公開會面,但重申校方不會推翻加學費的決定,但會再考慮鎖定學費的機制。恒管學費關注組表示會準備下一輪的行動,要求校方收回加學費的決定和爭取凍結四年學費的要求。

校長何順文本星期曾向學生發出兩封公開信,表示恆管是非牟利自資院校,學院的學費增幅已低於通脹。若然學院不作學費調整將出現赤字,又指鑑於近年通脹嚴重,新聘教師、設施和營運費用的增加,所以要增加學費以平衡收支。

編輯:黃俊邦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洪思行評蕭斯達高維契第一大提琴協奏曲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洪思行評蕭斯達高維契第一大提琴協奏曲
May 24th 2014, 04:40, by edison

刊登於 Art Plus 五月號

經過二、三月的一輪香港藝術節節目,筆者在四月回歸本地樂團的「懷抱」,先後欣賞港樂與小交響樂團的演出。無獨有偶,兩場都是以大提琴協奏曲為賣點,前者是嘉貝蒂(Sol Gabetta)拉奏,後者是年僅20歲的法國新秀莫羅(Edgar Moreau)。而小交響樂團這場演出,更是14/15樂季的開季節目。

作為開季節目,指揮兼藝術總監葉詠詩當然會說些開場白。全季第一首表演的樂曲是香港作曲家葉樹堅的作品《墨‧彩》,反映小交對本地作曲家的重視。根據2013年出版的〈香港音樂史論〉,這位現居於美國的作曲家由1988年開始創作,至今已創作了超過100首作品,半數是室內樂樂曲,包括這首《墨‧彩》。樂隊編制15人,每種主要樂器各一,加上2名敲擊手、1名鋼琴手和豎琴手。場刊介紹這樂曲是「作曲家在調和一幅非寫實抽象畫的色彩時,在內心的想象過程。」作品無間斷地分成四部分,分別標示為漆黑、林木、寂靜和色彩。

《墨‧彩》長約十多分鐘,開始時音樂碎落,作曲家通過撥奏、拍打提琴琴身、跳弓等技巧,營造出點點撥墨的效果,而豎琴手用湯匙由下而上掃琴弦,仿如在畫布上一筆畫到底。各種吹管樂器像在模仿風聲、青蛙叫聲,而向下滑行的樂句則像片片落葉,葉樹堅成功把一幅樹林的畫面呈現出來。最後一段所有樂器都在演奏,除了長笛的高音和木魚,其實難以聽出個別的樂器聲,情況像把所有顏色混合時會出現黑色,回應了作曲家所寫的「幽暗、漆黑、無色的聲音」。

接著的演出曲目是蕭斯達高維契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蕭斯達高維契是一位很重要的近代俄國作曲家,以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聞名。他經歷過斯大林獨裁統治,先後兩次被文化整肅,蕭斯達高維契只能在被打壓的情況苦苦創作,情況直至斯大林在1953年逝世後才得以改善。

《第一大提琴協奏曲》正是在斯大林死後創作,是作曲家為著名大提琴家羅斯卓波維契(Rostropovich)而作(他的《第二大提琴協奏曲》都是為他而寫)。蕭氏把自己的德文簡寫DSCH當作四個音符的音樂動機,加進音樂中,有種「我與我的音樂同在」的感覺。

這首協奏曲本應打從一開始便充滿挑釁性,大提琴在高把位徘徊,音樂張力很強,令觀眾不其然緊張起來。然而莫羅的演出很輕盈,流露出典型的法式優雅,毫無俄羅斯韻味,無法展現出音樂中的神經質,色彩與氣氛的變化亦不夠強烈。在第三樂章的華采段中,他表現出熟練的技巧,但效果依然不夠濃烈。而為了配合獨奏者,小交的演出也是「將貨就價」—不是說演出不佳,只是總是到達不了應有的強度和勁度,令觀眾聽得毫不暢快。

莫羅加奏了巴哈第三大提琴組曲中的薩拉邦德舞曲,音色飽滿溫暖,反映他潛力豐厚,但歷練尚淺,有待接觸和認識更多的文化,來豐富自己的音樂語言,目前他還未能處理俄國風格的樂曲。

下半場是另一位近代俄國作曲家浦羅哥菲夫的《第七交響曲》。跟蕭斯達高維契一樣,浦氏亦逃不過被打壓的命運,更諷刺的是,他僅早斯大林3小時離開人世。他的《第七交響曲》是為電台的兒童節目而作,因此風格傾向簡單易懂。這首樂曲有兩個結束版本:浦氏原打算以寧靜結束,但有人向他提議以熱鬧方式結束,來賺取獎金。雖然作曲家寫了一個熱鬧的結尾,但他向好友羅斯卓波維契(又是他)表示必須確保後世不再演奏這個版本。小交當晚也演奏了原來寧靜的版本。

小交下半場的表現完全是脫胎換骨,從開始時略帶陰沉的樂段,到後來光明的音樂,效果層次分明,而且聲勢浩大。第二樂章中各聲部的交接緊密順暢,奏得熱鬧非常,色彩豐富,木管部的演奏尤其出色。終章的演出洋溢歡樂氣氛,亦帶點滑稽。這樂章在速度與氣氛上都充滿變化,從中看到樂團排練的成果以及與葉詠詩多年合作的默契:她的手向下一揮,聲音便逐漸奔湧而出。可見小交響樂團的狀態正盛,為新樂季帶來美好的序幕。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