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852郵報】的惡俗剩女觀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852郵報】的惡俗剩女觀
Aug 3rd 2014, 13:30, by 陳凱文

話說日前在網上閑逛﹐在《852郵報》看到這篇有關「剩女」的報導﹐頓時感到鬱結難舒﹐遂撰此文評論之。

首先﹐看到標題上用上「中女」一詞﹐已令人十分不悅。「中女」一詞原是夜場術語﹐是指年紀已近「中年」的「妓女」。或許是因為人云易云﹐此等用詞後來竟在網上廣泛流傳﹐並逐漸成了大齡女生的簡稱﹐現今連網上媒體也堂而皇之照用無誤﹐確實令人嘖嘖稱奇。

當然﹐如果閣下喜愛「包拗頸」﹐大可說「中女」字面意思不含貶意﹐覺得有問題者純粹是自己心邪。然而﹐一詞是否含貶義決非單憑字意決定﹐從應用層面上來看﹐究竟有多少人會將「中女」當中性詞用﹐如同「中年」一樣﹖大家心知肚明。

如果說「中女」還可作中性詞用﹐那麼「剩女」一詞必屬貶義詞無疑。「剩」字的本字為「賸」﹐是由「媵」字衍生而成的字。古代達官貴人出嫁﹐多有隨嫁的婢女「嫁一送一」﹐此女的名份曰「媵」﹐「嫁一送一」這行為則稱作「媵」﹐後來再衍生「贈也」﹑「副也」﹑「餘也」之意﹐故《康熙字典》引徐铉《註》曰:「今俗謂物餘爲賸。古者一國嫁女,二國往媵之,媵之言送也,副貳也,義出於此。」

至於「剩」則是因「媵」是破音字﹐後世依據其【實證切】發音另造出來的形聲字﹐最早見于《玉篇》﹐歷代典籍多稱「剩」是「賸」的俗字。由此可見﹐無論「剩」還是本字「賸」﹐均含蔑意。

我們再看看《852郵報》的標題﹐更是令人感到費解。『全港有超過39萬30歲以上「剩女」﹐問你驚唔驚』﹐一個女性三十歲後未嫁﹐何故是「剩」﹖她們在社會存在是多餘的嘛﹖她們是廢物嘛﹖剩甚麼﹖

當然﹐我們大致上知道「剩女」﹐其實等於以前罵人「賣剩蔗」的意思﹐問題是30歲以上未嫁人﹐便一定是「賣剩蔗」嗎﹖她們可能還是追求者眾﹐只是未選定心怡對象﹔可能是已有同居伴侶﹐而不打算結婚﹔可能她們享受單身生活﹐乃至決定終生不娶﹖為何要將一群30歲以上未嫁的女人﹐貼上「剩女」這個負面標籤﹖

更重要的是﹐將30歲以上未嫁女人帖上負面標籤﹐背後反映著一種守舊的父權倫理觀。其實香港有39萬30歲以上「剩女」﹐有甚麼新聞報導價值﹖她們結婚沒有﹐干卿底事乎﹖未嫁女生比男生多﹐又有甚麼問題﹐需要我們「驚」呢﹖此類報導﹐有如舊時三姑六婆在村口講是講非一樣﹐反映出《852郵報》令人久仰的報格。

令人感到驚奇的地方﹐倒是現在我們已進入21世紀﹐香港號稱國際城市﹐恥笑人家是「賣剩蔗」的觀念竟還未消除。由TVB取「剩女愛作賤」諧音的節目「盛女愛作戰」﹐到《852郵報》煞有介事的報導﹐主流媒體和網上媒體仍樂此不疲地宣揚著這種「剩女觀」﹐令一眾三十歲以上未嫁女性飽受不必要的社會壓力。如此荒誕的現象﹐鄙生作為男人也看不過眼。

話又說回來﹐「剩女」據聞源大陸的網絡用語﹐及後在2007年8月被中國教育部編入171個漢語新詞之一。如此惡俗之詞傳入香港﹐可謂名符其實的「匪語入侵」。那些平日時常高呼反對大陸化的所謂本土派﹐是否也應聲討一下﹐批評《852郵報》使用「匪語」呢﹖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唔係掛,又減部門開支?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唔係掛,又減部門開支?
Aug 3rd 2014, 14:21, by 左翼21

文:區立行

今日香港電台報導,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向全體政策局及部門首長發出通告,要求在2016/17及2017/18連續兩個財政年度,每年度節省1%開支。

說真的,每年政府財政盈餘幾百億,仍要部門削減開支,實在是狗屁不通之舉。而政府的慳吝早見惡果。以下我舉兩個例子說明:

1. 外判無良 扣遣散費

最近,不少公共屋邨保安判頭兩年約滿不獲續約。部份無良判頭威逼員工放棄遣散費,令員工失去相等於1.3個月薪金的離職補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政府在「價低者得」的招標原則下讓開價最低的判頭投得服務。判頭為了達到低價的目標,自然從員工身上開刀。員工失去遣散費,正是政府為了節省開支而行外判的結果。

2. 屋宇署缺人 危樓無監管

去年10月31日,100名屋宇署前線員工罷工一小時,抗議工作繁重但人手嚴重不足。其中令人震驚的是,目前5萬張清拆僭建物及樓宇維修命令未能處理,涉及10萬個危險僭建物及數百棟失修舊樓。劏房租客因而面臨火災或樓宇結構不穩的生命危險。而屋宇署的人手不足,卻是2011年大幅削減數百名員工的結果。

以上兩個例子已說明,目前政府沒有提供足夠資源讓部門能夠妥善提供服務及給予適當的勞工保障。進一步削減開支,無疑只會令情況惡化。

而事實上,2014-15年度政府預計開支為4112億。1%不過為41億。若庫務局真心希望削減開支,倒不如減少每年退差餉和退稅的金額。兩者加起來合共163億。少退一半已是死慳死抵所得來的兩倍!

未來基金 無底深潭

然而,每年慳1%不過是庫務局小試牛刀。更可怕的絕招還在後頭。本年三月,庫務局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發表報告,建議透過出售公共資產、將房委會證券化及撥入每年盈餘來成立「未來基金」——為的是承包未來的基建!

政府努力慳錢儲錢的目的在此終於圖窮匕見。削減開支,令市民較難接受服務,服務質素下降。而儲來的錢,並不是用於市民身上。不用於設立全民退休保障或15年免費教育,而是發展大白象工程,繼續讓承建商地產商食大茶飯!

在今年年底,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將提交成立未來基金的具體建議。是時候開始準備,制止這榨取市民血汗的黑洞出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澳門】網媒《愛暪日報》等被毛派整頓?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澳門】網媒《愛暪日報》等被毛派整頓?
Aug 3rd 2014, 14:16, by 獨媒轉載

原題為《毛澤東在澳門》

《愛瞞日報》危機,以至澳門民主派之爭,可見毛澤東陰魂不散。半部毛選治天下,老毛思想在中國戰無不勝,萬歲萬歲萬萬歲,究其原委,莫過於兩個。劣幣驅逐良幣終究是「中國人地方」的不變定律。

其一原因是訴諸人類最簡單便捷的思考方式:二元論。甚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敵人贊成的我們就反對」,邏輯全錯:難道敵人反對食屎我們贊成食屎?但偏偏有用。毛澤東「矛盾論」將敵人分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要傾盡全力打擊,次要矛盾則用盡手段統戰、利用。英國外相包默斯頓名言:沒有永遠的盟友或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其實也同出一轍,只是包默斯頓講的是國際關係,老毛內外通吃,內鬥尤其擅長。

其二就是:狠。老毛平生殺人不眨眼,不單是量,還有質。為他化解大躍進飢荒危機的劉少奇、被他稱讚「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彭德懷、全世界反對他娶江青而獨排眾議挺身支持的賀龍,都被老毛毫不留情幹掉。論殘殺之狠,史上只有兩人可比:一個是朱元璋,一個是史太林。

很面熟,這就道出愛瞞危機其來有自。

論狠,《愛瞞》是澳門民主派傳媒利器,反離補身先士卒,在網上日夜吹雞,將建制派為政府抬轎過猶不及的英氣雄姿一字不漏供市民參考,你道二萬上街市民當中,沒有數千人是因為看了馮大炮、陳澤武和崔王爺的雋語明言?可是《愛瞞》同時是澳門民主派少壯控制,拳頭議員帳下大將因此不惜要將《愛瞞》整個「摺埋」,理由竟是《愛瞞》是澳門民主派「黨報」,是私產,現在《愛瞞》報道兩位議員篇幅不成比例,應該像《新澳門》(新澳門學社的宣傳刊物)那樣當兩位議員的宣傳機器…

先不說這是赤裸裸的「干預編輯自主」,也不說腦袋議員被拉下水多麼無辜,只報道兩位議員看法,誰看?反離補時只有兩位議員苦口婆心的大道理,若還以為會同樣有效宣傳,令二萬人上街、七千人包圍立法會,請回大學重讀傳理。

有人說「嘩!原來在『廠衛集團』成員心目中,吳區的發言是票房毒藥來的」。中國人即是中國人,就只會訴諸情緒,其實就是想說《愛瞞》反骨,收了議員資助卻暗地看不起,或暗地孤立兩人。我不直接說服你,你說《蘋果日報》政治新聞只報泛民言論,不談建制派擦鞋愛黨的豪氣干雲,不抽水,不反諷,會是何光景?

為內鬥,不惜指鹿為馬,完全否定反離補等事件中的成功模式,重新採納舊黨報《新澳門》的沉悶寫法,拳頭議員是想要斷絕澳門民主派在年青一代的支持,靠吃老一派選票過世嗎?對,他死後哪怕洪水滔天,但權力使人腐敗,老掉牙卻是千古真理。若拳頭議員成功爭取,《愛瞞》等着變成另一份《新澳門》,在沉默中滅亡吧。

用腳趾尾也想到如何反駁的歪理,拳頭議員帳下謀臣猛將卻大吹特吹,還以此逼宮,要將《愛瞞》連根拔起,將其成功模式全盤否定。崔王叔說,除澳門之子外,只有瘋子和騙子才會當特首,恐怕今次斬殺《愛瞞》的劊子手也不是瘋子就是騙子…有人說拳頭沒腦袋就不知要打誰,今日視之,這拳頭不是瘋子,還熟讀毛澤東思想,知道「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拳頭的次要矛盾是誰,《愛瞞》的主要敵人是誰,呼之欲出矣。

文:電九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母乳?無語!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母乳?無語!
Aug 3rd 2014, 14:19, by 愛瞞日報

《國際母乳餵哺週》定於每年的8月1日至7日舉行,活動概念由成立於1991年的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發起,並於翌年舉行第一次慶祝活動。現時全球已有170多個國家參與。

隨著澳門市民教育水平提昇,母乳餵哺漸見普及,許多年輕夫婦亦願意加入母乳餵哺行列。惟澳門有關方面配套嚴重不足,宣傳薄弱,全澳只有醫院、衛生中心及兩間大型商場設有哺乳室,完全未能滿足實際需求。澳門沒有「家庭友善」的概念,政府沒有起到牽頭作用,提供「哺乳室」,更遑論其他大小企業,社區硬件設備缺乏,哺乳媽媽出門多了無形的限制;軟件措施推行不足,夫婦決定以母乳餵哺就必須有相當勇氣,特別在公眾地方、辦公室等進行"此行為",往往被標籤。鄰埠早前就有新聞報導指有媽媽在巴士上哺乳被偷拍,雖然網民幾乎一面倒力撐哺乳為天經地義的事,但事件已明顯為媽媽與子女溫馨的時刻蒙上一層陰影;亦曾於網絡上看到一名哺乳媽媽的丈夫抱怨,太太在澳門離島某大型商場使用哺乳室時,一位穿著LV格仔西裝的男士突然開門入內把奶瓶交予另一名媽媽,哺乳室頓時傳出一陣抱怨聲,可見欠缺對哺乳媽媽的保護措施。

澳門政府有意跟隨其他旅遊城市一樣提倡母乳餵哺,衛生局亦於2010年8月成立「母乳餵哺互助小組」,肩負推廣及教育工作;2012年及2013年更舉辦《國際母乳餵哺週》慶祝活動,邀請孕婦及哺乳媽媽和嬰兒一同參加,而2014年網絡上卻搜尋不到任何訊息,而且只靠一局推廣,其他政府部門連基本硬件也完全沒有配合。真的只能說這就是澳門---「人有我有」,但做得不夠好又如何?虎頭蛇尾又如何?每每"成立了小組、開通了服務"彷彿已是對市民的恩賜,面對這樣的政府,市民除了抱怨之外還是抱怨。

文:Sika Chan
(來論僅代表投稿者立場)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分手100次》 – 港產王子公主鬥七年之癢惡龍記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分手100次》 – 港產王子公主鬥七年之癢惡龍記
Aug 3rd 2014, 08:43, by Thomas Tsui

《分手說愛你》四年後,有人還嫌未夠喉,再來一次就叫《分手100次》 (Break Up 100)。上套是黃真真,今次鄭丹瑞親自操刀,其實不用提上次也是鄭做編劇,看過開場頭四十五分鐘,也會聯想到「說愛你」和「100次」,也只是個青春版和成熟版之分,也是鄭策劃出來的東西,只因兩套本質其實也是 – 童話。

甚麼是童話?是指故事主角都設定為與現實遙不可及,卻又會叫你嚮往。若你是小孩還不打緊,但你這個年紀還沉迷想會變成那個主角時,總會有好事者拍醒你:「Come on,James/Jasmine…….」還不明白?試想想白雪公主為何一定要是出自城堡的公主?喚醒公主為何一定要是王子不可是犀利哥?給灰姑娘幸福的又為何一定要是王子,而不是隔數條街那個木匠的兒子?

你或會問:那這次這套又和童話有甚麼關係?我又不見有城堡或鄭伊健騎住白馬?是,鄭伊健周秀娜在片中卻不是甚麼大富之家,但觀其所住的地方,推算他們怎也是中產或以上,已叫坐在觀眾席上的貧苦觀眾牙痕痕;最要命的是,在鋪租炒至天價的今天,兩人開完一個咖啡店不特止,還會想要開第二間,不用掛著王子公主的名號,也叫人想到他倆背後有咁上下的財富吧。

鄭伊健更是演得比王子更王子,雖戲裡也提醒觀眾他已四十,但遠近看落也仍如十多年前,在「古惑仔」做陳浩南的那時,永遠不老的樣貌,還閃亮過王子的禮服或裝甲;望望身邊的港男,不要說到四十,其實二三十歲也多是日日為口奔馳朝九晚十一,為生活為婚姻為將來無時無刻抓破了頭。戲裡的鄭卻是人到中年還如大細路,開鋪收鋪無時無刻也只在玩,不用為生計煩惱,無憂無慮。不是只有女人才會幻想當公主,男人也會想當白馬王子,戲裡的鄭如王子般不現實,但男觀眾看後,有幾多真的沒有想過:若能變成他會是多好?

話雖「100次」其實如同「說愛你」,但這次比上次好歹也有一些進步:上次只單調道出青蛙港男最後仍得到港女公主的心就算,這次卻有更深一層的寓意 – 電影後部,周向鄭提出第一百次分手後,鄭又走去挽回周,卻又收起了求婚介指。此後,鄭周之間日漸淡薄,兩人之間再沒多少對話,沒有再喊分手,卻叫人意感到他倆到達分手邊緣。鄭丹瑞其實在此提醒:愛情的障礙,第三者等等不是最難過,熱情冷卻,到以為一切都理所當然的平淡規律以致的翳悶,才是最難捱過的時刻。最後周咬牙過馬路拉住鄭的手,忍過翳悶必定能雨過天晴?鄭是沒說清楚解決之道,他只是重申:反正無生氣會搞到一個city is dying,更何況愛情?

以前評《分手說愛你》時曾被人罵:為何老屈那套是童話?這次《分手100次》我也會如此地評,更會反駁說:指這套是童話已很俾面鄭丹瑞,若要更苛刻,我會用另一個詞彙,叫離地。雖然這個童話,實比以往的更為進步:傳統故事王子還要鬥過惡龍才能勝利,這次鄭不用再明顯擺出個惡男或索女第三者做架兩,卻叫觀眾看到,現世代的王子公主,若要愛到永遠,還是要鬥過條隱形卻更凶的惡龍,這惡龍,叫七年之癢。

原文刊在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28億「二號客運大樓」 建機三跑或遭清拆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28億「二號客運大樓」 建機三跑或遭清拆
Aug 3rd 2014, 07:00, by 黃俊邦

(獨媒特約報導)機管局第三條跑道環評已經截止,機管局聲稱第三條跑道對香港十分必要,否則將未能應付日後的客量增長。然而機管局的評估早有失敗前科,07年啟用,落成至今不足10年的「二號客運大樓」啟用不久便被譏為「假客運大樓」,主要航空公司也拒絕進駐。「二號客運大樓」原計劃是全商業用途的「航天廣場」大商場,服務對象為出人境旅客,然機管局高估此商業計劃的成效,大樓人流疏落。機管局更建議如興建第三條跑道,將把「二號客運大樓」拆剩骨架,最終亦有可能全面清拆,當年28億開支白白浪費。機管局發言人回覆指一旦落實興建第三條跑道,「二號客運大樓」將擴建成為一個全功能的客運大樓以應付需求,擴建安排仍是設計階段,「具體情況尚待落實。」

客運大樓原是商場

「二號客運大樓」計劃正式公佈於2002年,當年機管局開始籌備將機場上市,推出「二號客運大樓」前身的「航天廣場」計劃,計劃擬建4幢辦公大樓及30萬平方呎的商業設施。當年「航天廣場」設計根本沒有出入境設施,徹頭徹尾是一座做生意的大商場。機管局的計劃原是由局方自行將「航天廣場」公開招標,但在2003年初宣佈放棄公開招標,(後辯稱是「測試市場反應」)改為自行發展並縮減規模

機管局雖然將大樓更名為「客運大樓」,然當年的目標仍是希望出入境旅客能在 大樓消費購物,機管局商務總監白家雄2004年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便表示希望開拓非航空收入,並希望大樓趕在迪士尼樂園開幕前落成。

業界反對 純商場計劃落空

然當年機管局與今日一樣,當中牽涉的利益龐大,觸及航空公司及不同地產商之間的利益爭奪。代表地產界利益的功能組別議員石禮謙,便批評機管局「越界」,超出提供航運服務的功能,兼營商業項目,要求將「航天廣場」交回政府招標供發展商競投。另一邊廂機管局上市計劃續受到航空界及地產商反對,包括國泰、港龍、中銀(香港)及中信泰富均反對上市。機管局在2005年正式放棄上市計劃,同年機管局正式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4000萬在「航天廣場」加建離境設施。(最終開支約3300萬

有出無入的客運大樓

雖然機管局將大樓更名為「客運大樓」,但即使通過加建離境設施後,機管局仍是希望做「大商場」的生意。大樓在2007年落成,然而「二號客運大樓」啟用不久便被批評為「假客運大樓」。「二號客運大樓」只設有離境層而無入境層,大樓亦沒有行李處理設施,行李須以人手以大型行李運送車送回「一號客運大樓」處理。「二號客運大樓」亦不連接任何登機橋及飛行區,旅客須乘機場捷運系統返回「一號客運大樓」登機。

「二號客運大樓」的商業設施帶來的收益,亦未能達到機管局原先的預期。一直關注機場發展的作者巫堃泰2011年撰寫報導,大樓有大量商鋪空置。獨媒向機管局查詢「二號客運大樓」最新經營情況,機管局發言人回覆指,「二號客運大樓目前有超過80間商舖及20間食肆,整體出租率超過90%。於2014年6月,共有26間航空公司於二號客運大樓為旅客辦理登機手續。」不過局方並無回應大樓收支是否平衡的問題。局方又指出現時「二號客運大樓」集中為內地轉機旅客服務,回覆指「位於二號客運大樓的旅遊巴總站,每天供超過550班旅遊巴/出租客車使用,前往110個內地城鎮,旅客亦可於二號客運大樓乘搭跨境轎車,由機場直達內地目的地,去年共有超過二百萬人次使用二號客運大樓的陸路跨境交通服務。」

建機三跑 「二號客運大樓」拆骨

機管局擬議的機場第三條跑道計劃中,對「二號客運大樓」的錯誤輕輕帶過,只是表示為配合機場第三條跑道,「二號客運大樓」將予改建。根據《大綱》5.78指「二號客運大樓將會大規模改建,增設旅客抵港設施,同時保留現有建築物的大部分,包括旅遊車總站、建築結構及地基。」。雖然文件中沒用上「清拆」「二號客運大樓」字眼,然整個計劃將大樓拆剩骨架,然後重新將行李運送系統、入境設施等設施加入新大樓,連接機場第三條跑道的客運廊,幾是宣佈當年28億投資付諸東流。

Screen Shot 2014-07-09 at 4.03.37 pm
圖:改建後的「二號客運大樓」(來源:香港機場2030規劃大綱報告

Screen Shot 2014-07-09 at 4.08.31 pm
圖:機場第三條跑道客運廊將以捷運連接二號客運大樓(來源:香港機場2030規劃大綱報告

「二號客運大樓」的失敗,反映機管局的商業計算及評估並不能盡信,整個由「航天廣場」改作「二號客運大樓」的過程亦欠缺公眾監察,未來機場擬建第三條跑道計劃,亦或達2000億公帑之巨。

梁振英今年年初高調啟動的機場北商業區及港珠澳人工島的「橋頭經濟」計劃,「二號客運大樓」的故事亦可作前車之鑑。「二號客運大樓」憧憬過境旅客的生意,可是旅客沒有停留在機場島「消費」,日後使用港珠澳大橋的旅客,是否也會在機場島北商業區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消費」,亦是未知之數。

獨媒向機管局詢「二號客運大樓」最終會否全面清拆、過程當中會製造多少建築廢料。機管局發言人無正面回應,只表示會將「二號客運大樓擴建成為一個全功能的客運大樓,以應付將來的客運需求。然而,擴建二號客運大樓的安排仍處於方案設計階段,具體情況尚待落實。」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文件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十二世紀天主教秘學中的「耶穌是母親」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十二世紀天主教秘學中的「耶穌是母親」
Aug 3rd 2014, 06:43, by 鄭偉謙

Jesus as Mother: Studies in the Spirituality of the High Middle Ages此書中,指出十二世紀天主教秘學中的「耶穌是母親」的現象。不如探討一下當中的背景是如何。

Walker Bynum此處說的是中世紀盛期的靈性,想以此來表達女權主義在古代的脈絡,他希望女權主義的歷史可以在中世紀中重構回來,他以Anselm of Canterbury作為例子。

以Anselm of Canterbury的祈禱中,我們可以看到Jesus as Mother/women的痕跡 :

"At this point that Anselm appeals to St Paul. O St Paul, where is he that was called the nurse of the faithful, caressing his sons? Who is that affectionate mother who declares everywhere that she is in labour for her sons? Sweet nurse, sweet mother, who are the sons you are in labour with, and nurse, but those whom by teaching the faith of Christ you bear and instruct? Or who is a Christian after your teaching who is not born into the faith and established in it by you? And if in that blessed faith we are born And nursed by other apostles also, it is most of all by you, for you have laboured and done more than them in all this; so if they are our mothers, you are our greatest mother."

就看上面Anselm of Canterbury有關對保羅(為父)及耶穌(為母)的表達,事實是親吻神學的典型,而事實上,大師Eriugena在9世紀,是取自奧利金及格里高里對於教會學解釋的資源(當然是他對雅歌釋經),來開始中世紀整整幾百年的神秘主義。雅歌在他來說是「信者登上聖潔寶山」,基督是母親的母親,因為母親承受分娩的痛苦在十字架上,事實上是保羅(父)演繹出來的護法,保護,孕育形象。

9-13世紀是中世紀神秘主義-隱修密契神秘主義盛行的年代,而其根源自大師Eriugena,修會的歷史不多說了,只是說,在西方修會一接觸希臘東方修會的聖像神秘傳統,Berand of Clairvaux在On the Song of Song中,以雅歌的形式,來表現他個人,與女性位格新娘的結合,而此為貞潔的結合,放諸其他當時的修士,都會此親吻神學的脈絡。

另不要忘記很多神秘主義是由前伊斯蘭時代的中東人承襲,到蘇菲主義運動開始,有若干東正教的神學家又和他們交流,同樣的蘇菲主義也是把神免去父性的形象,而成為保護性的母性形象。

不過,說Anselm of Canterbury是領先女權主義者。 就忽略了女性隱修神秘主義,她們以所謂童貞,以自己為女性的形象來等待結合,如果Walker Bynum想以此來表達女權主義在古代的脈絡,他似乎有偏差,致使男性隱修者鐘性於基督的女性位格,也難免受父權形式的救贖體系,而生出來的親密書寫,然而走不出被教會消化了,女性被矮化的處境。就是說,基督可以被女性化是因為公教會的神觀可以讓你發展預象,而不是一種對於教會女性解放的容許,比較一下女性在當時的神秘主義書寫的貶抑,就了解。因此,並不一定意味著提高了婦女的社會條件,相反,它可能意味著在社會中很多的女性,基於父權性的救贖,被理想化,及抽象化,然而是對女勻更為物化實際下降。 就是所謂的,是我父權式凝視下,一個社教化,理想化的完美女神(Suprême déesse)。

Anselm of Canterbury的書寫,雖然採用了基督的女性神格,然而不可能走出教權體系中父權神學,而其事實上只是一種John Berger 的父權凝視(gaze/regarder ),就成為「女」神(Goddess/Déesse),正式的是理想化的品學兼優的完美女神(Suprême déesse),一種亳不尊重的物化。

google books : Jesus as Mother: Studies in the Spirituality of the High Middle Ages
amazon : Jesus as Mother: Studies in the Spirituality of the High Middle Age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殖民主義的幽靈 — 試讀羅永生《殖民家國外》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殖民主義的幽靈 — 試讀羅永生《殖民家國外》
Aug 3rd 2014, 07:30, by 查理

先旨聲明,《殖民家國外》僅收錄了羅永生在二千年前後於報刊及其他學術場合的論著,並無收錄羅永生的新作。從《殖民無間道》、經《勾結式殖民權力》(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走到《殖民家國外》,即使作者自己不願承認,三本論著儼然構成羅氏的「解殖三部曲」。故此,筆者希望藉此機會,爬梳羅永生對殖民性、後殖主體及當下政局的見解。筆者亦厚面皮地挪用生哥對殖民主義的論述,提出自己的假想,希望藉此為香港殖民性思考做某程度的推進及演譯。

幽靈殖民主義?
翻開《殖民家國外》序言,羅永生開宗明義,將香港的命運與尼采的永劫回歸緊緊扣上:

這本文集所收錄的,大體上就是這十年來香港在此[後]殖民的詭異時空,邁向她原初起點的一些印跡。這種不斷重新回到起點的命運,令人想起尼采所謂的「永劫回歸」(eternal return)—— 對尼采來說,回歸正就是重複的夢魘,而對香港來說,亦只有打破重複回歸的宿命,方有真正解殖的啟航。

回歸十七年、中產生活破滅、浮泛式民主失落、烏托邦想像冒起、「香港已死」彷彿振振有詞、五十年不變有若夢幻泡影;凡此種種,毋寧都是羅永生所說的,徵狀的回歸,同義反覆的煉獄。文化論者德希達在《馬克思的幽靈》曾經說過:「幽靈以回歸為始」(the specter begins by coming back)。糾結的殖民時空,壓縮的後殖空間,標示著香港作為雙重殖民地的弔詭:若鬼是歸,幽靈或許揭示著香港這種「似歸還似不歸」的竭斯底里。當我們談及殖民主義的幽靈,其實已經觸及殖民性的歷史陳義:徵狀的回歸、舊意識型態的滯後影響、不同論述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交疊而異質的殖民性背後,為不同勢力騰空了可供挪用的空間,但亦未嘗不是解殖的可能地。幽靈殖民主義所描述的,正是這種本已逝去的以另一方式回魂、尚未發生的被反覆背誦,以鬼制魅的錯亂時空。

在理論層面,無論是金耀基的「政治官僚化/政治管理化」(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politics)、劉兆佳的「功利家庭主義」、甚或 Ackbar Abbas 的消逝論(disappearance),都流於為香港的[後]殖狀態作文化傳釋,而未能將香港的殖民性導向解殖政治之內。既要拒絕過分簡單的香港獨特論、又要提防國族、民族或線性破殖的簡單移植,我們應該如何回歸香港的解殖政治,作出有介入作用的討論?這毋寧是纏擾羅永生及其他文化論者的問題。

兩種殖民的游移
關於香港的殖民與解殖,羅的立論十分清晰:解殖的困難正在於,香港多重而滯後的殖民性,未曾歷經與之相對的解殖過程。解殖不是未曾進入主流政治討論,便是被不同政治陣營所挪用。舉例說,當親共評論者指出,六七暴動毋寧是一場「反英抗暴」的解殖運動,我們便不得不反駁,六七的所謂解殖,不過是將反殖民與親共愛國主義扣連後進行的左派動員,解殖被釘在以愛國愛黨為前提的國族十字架上。

近年,坊間評論都懂得將九七後逐漸被擠壓的「一國兩制」比擬為中共對香港的二次殖民。更準確的說法該是,無論我們放眼九七回歸前或後的時間軸,香港都處身於兩種交疊而異質的殖民性,並且不得不游移於兩種殖民那循環復始的「無間地獄」之中。當我們論及香港的困頓或鬱悶,以及其所包含的中產價值凋零(消極自由主義的沒落)、民主政制遙遙無期(「一國兩制」被抽空延擱)、身分認同之爭(左右的喧譁及迷惘)等個別議題,我們亦同時觸及這游移殖民性所隱含的諸種症狀。

尚待解殖的警權
今年六月,警權議題因為反東北偽規劃的連番抗爭而吵得熱哄哄。警方根據《公安條例》宣佈 6.13 反東北示威為非法集會,隨後於凌晨(當日報紙截稿後)進行清場。回歸以後,警方以不對等的警力或武力壓制示威者、隨意調動/取消示威區、「寬鬆」傳釋公共安寧,可謂屢見不鮮。縱使《公安條例》曾於 1995 年直選立會中被修改,其中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有牴觸的條例更被廢除。可惜,建制派當道的臨立會重新審議《公安條例》,變相將這條承繼自六七暴動的殖民法律重新頒布。《公安條例》的前世今生,毋寧是香港糾纏殖民性的寫照。

//www.hkptu.org/_academic/2012cp.pdf)
不義的法律、警察內部的同儕壓力、乏力的監警制度,個體在赤裸裸的制度面前,越顯脆弱,在鷹派當道的當下尤甚。爭取警權的解殖,對市民和執法人員同樣重要;尚待解殖的警權,其影響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深遠。文化論者洪席耶(Rancière)便曾循希臘文語根,將警權(police)與政治(politics)定義為相生相剋的概念。警權的功能正正在於「區隔空間的情理法則」(partition of the sensible),即決定甚麼行為屬情理之內,甚麼行動違反情理。故此,警方會認為,保持空間的流動是合乎情理的(紅燈車駛,綠燈人行),一旦特定空間被持續佔據,便視之為違法之舉。與此相反,政治的追求恰恰在於一種「不認命」,它的目標是將一個尚未存在的部分(part of no-part)納入議程/制度之內。佔領的其中一個意義,便是在於打破日常秩序(及隱含其中的制度暴力),將未曾出現或不被承認的議程(如「公民提名」)引進社會空間裡。

解殖的兩種未完成
縱然港英及中共懷著相異的鬼胎培植其殖民制度,兩者均挪用其擅長的招數,以去政治化、經濟收編、修訂人口政策、鞏固既得利益等手段延續香港的殖民。故此九七回歸後的中共,在了解香港這「先進玩具」的本來面目後,能夠漸次承繼港英的殖民制度,並加以利用。我們不難明白,九七為甚麼只能算是回歸的眼前路;歷經九七到零三的去政治化、零四到零七治港方針轉向以至最近社會驟烈的兩極化,實在不難推想,中共埋藏肚皮中 2047 的「願景」。李國能年前便曾提出,有必要在今後十五至二十年內探討 2047 的前途問題。終審法院前法官的一番話,不無警醒,廣義的回歸,至少要待 2047 為止。若六七十年代圍繞「回歸」的國族爭論乃九七的前生,那我們該如何想像及論述香港的身後身,又如何爭取一個放眼兩岸四地,面向亞洲的解殖城市?

於此,香港交疊而異質的殖民性表露為遺。同理,相對殖民而衍生的解殖亦處身兩種未完成狀態。換言之,我們今天一方面要徹底反思港英過去「賦予」我們的制度(公務員制度、警權制度、間選制度)、生活方式(沒有民主的「自由」、低度福利、中產香港夢)及想像型態(對安定、繁榮、法治等「核心價值」的想像);另一方面又必須抗衡中共在五十年大限前在文化政經三方面的收編、同化及改造。

家國之外的空間
在殖民理論層面,尚或可以將以上兩種殖民性作較清晰的區分。一旦置身動態的政治場域,我們無疑需要抽絲剝繭,才有望將兩種殖民作歷史還原。若理論上的解殖是從歷史意識入手,行動上的解殖則必須依仗地區深耕、生活細作、以至不同場域的抗爭。此所以香港既非置身中英之間的經濟文化奇蹟(周蕾語)、亦段非家國之後的國際大都會(後現代城市理論);前者將文化素養混淆為政治身分、後者則將城市(city)與國家(state)等量齊觀。隨著香港生存空間被蠶食,生活質素下降,近年政治氛圍中依賴情緒或民粹進行的動員變得更為頻繁。例如,提倡以「城邦」作為想像、以「華夏」取替「中華」的政治提倡,毋疑是一種以鬼制魅式的政治爭取,瑰麗的口號背後缺乏對於「政治現實」的衡量和介入。

如羅永生在《殖民家國外》一再指出,「家國之外」所描寫的,如其說是一種政治宣示或獨立意識,其實是香港人經生活歷練和實踐後而作的決定,更是消化香港本土、現實中國及中原想像三方拉鋸後的重新出發。故此,縱然「家國之外」可以是精神缺乏的代名詞(如羅引唐君毅的「花果飄零」論)、也可以是經歷創傷後絕家絕國的犬儒保護意識(以為不臣服於國家就是不受家國箝制),但它更應該是主體的探求和介入。羅永生所指的「家國之外」,其實是一個亟需直接抗爭才有維繫可能的想像、話語及政治空間。邊緣之於天朝、反抗之於殖民,後民族後霸權的界外之語、弦外之音,不就是北方霸權最忌諱的論述嗎?

從後殖身分過渡解殖主體
身分認同政治與政治主體性的分別在於,前者以不同的論述及政治手段進行,塑造群體認同,其中無可避免包含想像、情感投射及抽象建構的成分。從最廣義的香港人(文化熔爐論)到最狹隘的定義(港人=非蝗蟲),身分認同較貼近文化論者 Benedict Anderson 所說的想像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其中群體的想像成分是關鍵所在。與笛卡兒提出的純思想主體不同,後殖民主體所強調的,往往是以行動介入社會現況。主體性在行動中被切實地體現出來,可以說是行動的共同體(較簡單的例子是:馬克思提倡的無產階級,可以是一種身分認同,但在無產者聯合起來採取行動之前,他們尚未構成一個無產階級的行動主體,還不算是嚴謹意義下的 proletariat)。是故我們可以瞭解「沒有主體的身分」,卻難以構想「沒有身分的主體」。羅永生在『「新香港人」,何新之有?』一文援引 Ackbar Abbas,批判後六七港英政府如何以政策打造港人身分認同:當民生措施僅僅是為了安定社會情緒而推行,由管制功能主義衍生的身分,自然不能與主體的建構相並論。相反,主體介入的過程不僅改變現況,亦能改變參與者的身分及意識,具有積極涉世的作用。

佔中與反佔中
身份與主體那微妙的差異,亦有助我們將佔中運動與反佔中簽名區分。以周融為首的反佔中簽名,大幅度動員建制派羽翼組織,不惜以混淆視聽的手法博取簽名,藉此以反佔中的人數震攝佔中支持者。與其說反佔中簽名是一次民意塑造的運動,我們倒不如將它想像為建制派的大規模「鐮刀收割」:它不僅將殖民政府建構經年的穩定繁榮症候群挪為己用,亦同時將左派多年地區深耕的街坊認同收割。某建制人士的「扼殺於萌芽」論,其實就是將尚未深入地區的佔中討論消音。反佔中從來沒有,也根本不準備,進入應否佔中的討論。「反暴力、護和平」的背後,是建制一方以去政治化的動員達致政治目的的竭斯底里。

相反,作為一場打破既定制度的運動,佔領中環講究持續動員,與 2010 年的反國教運動一脈相承,旨在長期抗爭、逐步升級、作跨世代的道德號召。在政治層面,佔中承繼了反國教的全民覺醒方針,引導人民對既有的社會契約(基本法)、政治制度(小圈子選舉、功能組別)及社會價值(法治)進行反思,長遠而言有望成為跨世代和跨階層的運動。當然,現階段佔中只停留在初步的策略討論,罷課、罷工和佔中能否凝聚民情、流動佔中如何以小組行動代替發號施令式的佔領行動等問題,仍屬未知之數。

家國之外的傳承
所謂世代交替(傳承),講究的不是由上而下、由先至後、由個體到個體的世襲傳承。剛好相反,傳承的內在邏輯正正建立於一種零和關係(non-relation)上,傳/承兩者本來無關,僅有的關係建基於後來者重新發現前人尚未完成的部分。因此,嚴謹意義的傳承是關乎不同世代/時代在價值甚或主體意識上的繼承及革新。文化論者如周思中便曾指出,由海地黑奴策動的破殖革命,在某程度而言比法國大革命更加貼近革命者對於「自由、平等、博愛」的追求。同樣,羅永生亦在『在爭取平反和拒絕遺忘之外』一文分析「六四」與「五四」的繼承關係,當中對「科學」、「民主」和「反帝」的積極追求,毋寧是兩件橫跨七十年的歷史事件的交疊之處。從前人身上抽取同質的思想因子,加以傳化、提煉,沉澱成今天重新上路的種籽,以及建構身後之身的思想革新。

傳承的身後之身
反思我城家國之外的傳承,理應屬於解殖議程的一環。可惜,討論已久的世代交替,仍然緩慢地在起點徘徊,舉步維艱。猶記得呂大樂幾年前在《四代香港人》清楚指出,第二代香港人的失責與忘卻:

今天,「戰後嬰兒」一代人放棄了舊日的原則、想法,甚至將它們顛倒過來,說成新的做人處世的態度……第一代人給他們很多發展的空間,「戰後嬰兒」卻未有對年輕一代表現出同樣的包容。

將呂的批判放諸香港的解殖議程,不難看到類似的世代斷裂。羅曾在『虛擬自由主義的終結』一文指出,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缺乏對「火紅年代」反帝反殖論述的梳理和反思,「九七回歸」的偽議程,營造了一種「時間囊」想像,讓普遍港人誤以為維持原狀便是最好的「無為」之治,白白將一代的政治/社會/民生改革拱手讓人。今天的佔中運動,既有責任感重於理想,高舉公共理性的老三子,亦有慎思行動,立場堅決的學生代表。渾沌的時間背後,雖具百廢待興之態,卻暫未見思想傳承之實。如果行動、論述和覺醒能夠持續地互相催生、互補不足,如果佔中能夠推動世代交替的步伐,讓新一代重視代議政治之外的政治參與,促進可持續的政制發展,佔領中環許或可以為香港的解殖進路帶來新面貌。

從反高鐵反東北爭取的土地公義到公投佔中的制度公義,越來越多人明白,放棄浮泛樣板的民主爭取、超越虛擬自封的消極自由、跨越自我保護的犬儒冷感,有多重要。即使第二代港人真如呂大樂所言,只能用「很自以為是的態度自我檢討」,他們的社會責任,終究要由整個社會去承擔。轉念始於足下,解殖源自篤行;在制度改變來臨之前,我們唯有反覆叩問,傳承為何物、解殖為何物;於自己立身之處,又應該如何介入,這醬缸似的當下。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我父親的政改比喻:新鮮雞,冰鮮雞》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我父親的政改比喻:新鮮雞,冰鮮雞》
Aug 3rd 2014, 07:50, by lespimy

又是一個「邊飲茶吃蝦餃,邊論政」的家庭日。

這次有請老爸出場,爭取普選,對他來說是甚麼呢?

「就像一所工廠,每天為員工供應午餐,員工說:不要冰鮮雞,我們要新鮮雞。老闆回答,沒有新鮮的,可否先接受冰鮮?怎知員工說要罷工。」這群「要新鮮雞」的員工,不就是吵來吵去要「真普選」的人?

可否遲些才供應新鮮雞?不行,一定要現在。「可是,香港本來是沒有普選的,現在已經過渡至有普選,這已是一個進步了!就算像你們所說,有了公民提名,又怎樣?一天光哂?到了那時,一樣要有進步空間!」

公民抗命呢?「用不着那麼嚴重吧!」對抗不公義的社會、法律而犯法,是合符道德的嗎?「不用那麼激化,我也想要普選,一樣希望手上有一票可以選特首,但公民抗命是用來挑戰非常不公平的社會,香港是否去到這個程度?我看見進步,看見很好的香港。」

「學生的情況,我只是同情他們。他們被煽動,被利用,只聽見公民抗命一句,就去反,他們年輕,一腔熱血,很容易就說上街、反抗。其實這個所謂公民提命,真的值得學生犧牲自己的前途人生去爭取?我們香港曾經有過公民提名嗎?你怎知一定是好?」

「是否真的那麼不公義,那麼差?」父親很在乎地說。

「我對政府,一樣有不滿。可是要冷靜,現在那些學生、抗議的人,把對政府所有的不滿都帶進來,是情緒化,是發洩,這個你一定要替我寫下來,」

媽在一旁,也忙不迭說:「我有一個情懷,你幫我說出去吧,我21歲時,拿着BN(O)到韓國旅遊,入境官員看着我,近乎恥笑地說『British?哼哼』,那一幕,我難以忘記,我永遠是中國人,現在的年青一代,一點這個情懷都沒有,我非常痛心。」

「去爭取,可以,民主,我也想要。」父親續道,「但,是否一定要去到佔中的程度?是否一定要先破壞社會,你才去爭取?打破了關係、打破了一切,你還剩下甚麼?之後又怎樣?」

我是搶了茶樓桌面的點心紙,反過背面,寫下這些話的。我想建構這一幅畫面:父母的肺腑之言,還有一個在旁不知所措,無法回應的女兒。有點慶幸的是,這次的距離,彷彿拉近了,起碼,民主、自由、普選,都是大家同樣珍惜的價值。

對話空間,一定是有的,只要一路堅持走下去,一定有。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專訪「講者」:他們仍然活到了現在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專訪「講者」:他們仍然活到了現在
Aug 3rd 2014, 08:28, by 斐宇梧的中文唱片架

香港一向是粵語hip-hop文化的領頭羊,但近幾年卻被鄰近的廣州迎頭趕上,作為現在中國足球重鎮的廣州,也逐步成為了中國hip-hop的前沿城市。內地最大型的Rapper battle比賽Iron Mic,廣州參賽人數冠絕全國,還有以ChillGun為代表的廣州hip-hop廠牌迅速成長、「廣東隊」每年一度號召當地乃至大中華地區說唱歌手齊集的大型Live Show,都體現此城市的hip-hop活力令人眼前一亮。ChillGun的主腦之一Vyan和另一位rapper徐真真說到,「廣州的人口基數龐大固然是hip-hop文化能蓬勃起來的基礎,然而這城市不像上海的現實,追夢的人還有很多,節奏亦沒有香港的急速」,如此或許造就一大班人還能有心去推廣hip-hop文化,幾個組織亦俱標桿式的引領作用,他們的「煽風點火」,對廣州hip-hop氛圍的形成,和它的持續「扯旗」起著重要作用。

音樂人也要學會「打遊擊」

儘管廣州的hip-hop氛圍不錯,但在內地做音樂,特別是做hip-hop音樂通常會遇到不少阻力和困難,除了資金問題,內地的審查絕對是難過的一道關卡,「講者」的第一張專輯《講。態度》,因為沒有取得出版版號而公開銷售,被有關當局人員在他們面前將唱片夾硬掰開以作警告。經歷了這次「教訓」的「講者」,現在也只會把他們的專輯放上「淘寶」發售,而且是以買明信片贈CD的方式,唱片內也注明了「非賣品」的字樣。

這種迂迴的抗爭路線是無奈的生存之道,Vyan提到他們做音樂如打遊擊戰,某黨能壯大也是從打遊擊做起,不能寫得直接,可以含蓄地寫,像之前CCTV的一個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向他們邀歌,要求做一首有關涼茶的hip-hop song,「講者」也可以用「中草藥」為題材,含沙射影地切入了一些頗為敏感的內容(筆者理解「中草藥」可能指代的是大麻),「你要戴著枷鎖來跳舞,但又要跳得好好看」,如何巧妙地處理敏感的歌詞,想開了,其實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一直想改變世界,但係一直畀世界改變?

「講者」上一張批判性強烈的《Still Alive》,風格頗為陰暗,可是到了新專輯《新青年》,卻明顯地變得明亮起來,談到這之間的落差,是不是因審查的陰影揮之不去,Vyan答道:「主要仍會根據當時的創作心態去做,Mood到了自然有憤怒的內容寫出來,但我不會刻意地裝憤怒」,而FatB補充:每逢社會發生一些大新聞,總有人在微博@我寫首歌嚟「屌」下,但「講者」的創作有自己的原則,拒絕奉承大家「想你怎樣做」的口味;然而對於看不過眼的事情,「講者」還是有嘢要講,好似內地的電視機頂盒又要收費,又要限制、監管你看的節目,自然是「唔屌唔得」,這些令人氣憤的東西積聚起來就會有一次爆發,那表面溫和的新專輯,尾段仍是有一首《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表達了內心很多的不滿。

承認心態已經轉變的「講者」,慢慢學會成熟,他們坦言人總不能一直憤怒,要走向生活,這張專輯有涉及大家(特別是年輕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一艘貨船裝滿了不同的貨品,聽眾各取著所需。「講者」於《捱驢仔》內唱到:「一直想改變世界,但係一直畀世界改變」,也許風浪使到這艘船改變了航道,可他們目標清晰而堅定,「hip-hop源自街頭,不只是斥責,更重要是忠於心的表達」,這和「崩樂」不同,你一不憤怒,人們就說你是背叛「崩樂」、背叛搖滾,「講者」的作品,最重要仍然落點在「真實」二字,他們心境在變,但初衷不變,「有態度的自己」還是keep住在新專輯的音樂裡面。

不想被標籤,也不太過追求所謂的「特色」

廣州前段時間曾發生過「保衛粵語運動」,亦令到「講者」的一首作品《廣州 廣州》被廣傳開來,Vyan無奈說到這首歌有被人曲解的地方,他們不想借此運動「炒紅」自己,也不想被戴上什麽「公知」、社運音樂人等虛無的頭銜。身為現在南中國地區其中之最有代表性的hip-hop組合,「講者」反對刻意將rap focus在廣東文化,或在Beat/Sampling方面建立屬於廣東人的特色,「有一個廣州歌手叫東山少爺,他於流行音樂作品中也做了類似的嘗試,但他在專輯《唱好廣州2》之後,也已經不再按此繼續做下去了」,或許,要有自己所在地域上的音樂特點固然重要,但如何做回自己更加重要,「講者」說他們未來都會以個人名義發行新專輯,可他們不擔心個人和集體所出的專輯之間的差異問題,因為「講者」相信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sytle,「從自身出發」,其實就已經夠了。

活得自在」的「講者」,於新唱片內表現得「悠閒」,但不等於說他們失去了前進的動力,Vyan提到他自己喜歡Reggae,就把Reggae和hip-hop融合在一起,創作出「hea味」同現實味道同在的《捱驢仔》。而其它嘗試,還有將佛經同rap合體的《達摩流浪者》、找來叔婆唱粵劇的《中草藥》等等,他們敢於在音樂中探索,亦積極拓展音樂周邊的業務,如開發了一個有關說唱的應用程式,就令很多地下rapper受惠。現在的獨立音樂人要有「周身刀」,單只會音樂創作不行,也需要負責很多製作之外的事情,近乎「全能」的「講者」為新青年/新時代音樂人樹立榜樣,他們因有如《一呼當關》中所顯現的頑強意志還存,方能夠衝破現實重重困難,像其第二張唱片的名字一樣,仍然活到了現在。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三田茂醫師專訪︰關於日本兒童白血球細胞類型的比率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三田茂醫師專訪︰關於日本兒童白血球細胞類型的比率
Aug 3rd 2014, 08:30, by Tam Daniel

日本東京三田茂醫師專訪,談有關福島核災之後,兒童血液檢查的問題。

中文翻譯︰Ada Chou
英文翻譯:World Network for Saving Children from Radiation
原文日文刊登於Mama-revo雜誌
日期︰2013年11月

自311福島核災以來,東京都小平市的三田診所已經在關東地區*為1,500位病人,包括兒童,做驗血與甲狀腺超音波檢查。

Mama-revo雜誌在此訪問三田醫師,也是三田診所的院長,有關他在為病人驗血時的觀察。

* 日本關東地區通常包括東京大都會區、茨城縣,埼玉縣,栃木縣和神奈川縣。

該篇訪問原文是以日文刊載在Mama-revo雜誌,標題是:
甚麼是「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我們從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測試可學到什麼?

Q: 請告訴我們三田診所所做的檢驗。

三田醫師:自從2011年10月開始,我們開始為病人驗血,其中包括「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和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白血球細胞(WBC,white blood cells)包括5種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酸性粒細胞,鹼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neutrophil, lymphocyte, eosinocyte, basophil, and monocyte)。「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檢查是比較這5種細胞的比率差異。在高輻射量環境的工作人員必須做特別專注於「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的「游離輻射健康檢查」。

現在日本有關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的結果非常受民眾關注,但是,我認為要評估輻射污染的影響效應,「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檢查也很重要。

Q: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可以經由「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來了解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嗎?

三田醫師:是的。血液是由骨髓製造的,而骨髓是人體各器官中極易受輻射傷害的器官之一。 如果骨髓受到輻射曝照,血球細胞的數量比率和品質就會改變。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的數值很容易被身體部位小小的發炎狀況而影響。因此,在我們的診所,我們會先檢查病人的狀況,例如,有沒有發炎的跡象,還有肝臟的狀況如何。如果我們發現病人有上述癥狀,我們會要求病人在復原以後來診所做血液檢查。

經由評估成百上千名病人的血液檢查數據,就可以看到某些方面的趨勢。

因此,如果群體血液檢查數據的平均值不是很好,這表示應該做是否繼續居住在該地區的決定。

順便一提,在福島縣持續進行的「福島健康管理調查」中,只針對福島縣強制遷離區內的居民做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檢查。但是,我認為整個北關東地區和東京都大都會區的居民都應該做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檢查。

Q: 你發現兒童的差分白血球細胞計數有變化。可以告訴我們嗎?

三田醫師:是的。 我們的病人多數來自於東京,千葉,神奈川,埼玉和北關東地區。我發現這些兒童的白血球細胞中的中性粒細胞數量明顯下降。

小兒科醫師的手冊說6~12歲健康的兒童白血球細胞中的中性粒細胞指數約是3000到5000之間。3000 算是最低門檻值。但是,自從福島核災以來,來我們診所看診的兒童的中性粒細胞指數的平均值降低到2500。正常的中性粒細胞指數的平均值應該在4000左右,而這些兒童的平均中性粒細胞指數低於3000門檻。我認為這個問題很嚴重。

Q: 如果白血球細胞中的中性粒細胞比率下降,會有什麼健康影響?

三田醫師: 中性粒細胞比率下降並不會直接使免疫力下降。中性粒細胞通常佔白血球細胞的60%左右,它的功能是當細菌或黴菌進入人體時,中性粒細胞會把它們吃掉,融合成為中性粒細胞的一部份。中性粒細胞的功能有如免疫系統的最後的堡壘,也就是說免疫系統在啟動中性粒細胞打擊細菌和黴菌之前,還有好幾道保護人體的程序。

因此,中性粒細胞數量下降,並不表示身體會立即虛弱而導致感冒或發炎等疾病。但是,我們必須要小心,因為如果中性粒細胞數量太低的話,極可能導致致命的疾病,例如在重感冒時罹患敗血症。

Q: 如果中性粒細胞數量下降會出現什麼症狀,你能舉一些實際例子嗎?

三田醫師:即使中性粒細胞數量很低,並不表示這些兒童會感覺不舒服或是容易生病。就如我之前說的,當中性粒細胞數量低的兒童生病,而且狀況又不見改善時,這樣的兒童病況加重的風險會提高。除此之外,不只是中性粒細胞數量變得不正常,身體的實際狀況也會發生變化。

2011年的夏天,有許多兒童的眼睛充血;而我們最常看到的狀況就是這些兒童的眼睛下方出現黑眼圈。我們也發現鼻竇炎(sinusitis)的症狀增加。核災之前,只要給予病人適當的治療,病人就能很快的恢復好轉;但是,我們現在發現越來越多的病例是病人除了有鼻竇炎之外,還有持續長時間的輕微哮喘(asthma)的症狀。而當這些兒童到日本西部去住一陣子之後,他們的健康狀況就改善很多。如果可能的話,我也要搬離開日本東部。

Q: 中性粒細胞數量降低是輻射污染造成的嗎?

三田醫師:由於福島核一廠釋放出來的輻射物質已經散佈到東京,而且大量的輻射污染垃圾也埋在此地,我無法否認我們已經自空氣中吸入輻射物質的可能性。讓我再次重申,自從福島核災之後,超級大量的輻射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因此,如果我們現在觀察到一些核災之前沒有發生的症狀,身為醫師的我們應該「首先考慮輻射的影響」。

Q: 如果中性粒細胞數量很低,我們該怎麼辦?

三田醫師:就我們診所做的兒童血液檢驗數據而言,即使中性粒細胞數量很低,我們發現這些兒童只要到日本西部住兩週,就會恢復健康。

我們曾經測得一名兒童的中性粒細胞指數只有1000,該名兒童去長野住一陣子之後,他的中性粒細胞指數恢復到4000。我們也曾經測得一名兒童的中性粒細胞指數是0,但是他到九州住了2個月後,他的中性粒細胞指數回升到2000,最後恢復到4000。

但是,如果中性粒細胞指數真的非常低,有些兒童即使搬到日本西部去住,也很難恢復到4000。

因此,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發現中性粒細胞指數有不正常的變化的話,你應該搬到沒有輻射污染的地區去居住。

搬到沒有輻射污染的清潔地區居住的兒童,即使每次只住幾週,他們的中性粒細胞指數就變得相對穩定。但是,我真正希望的是不只是兒童搬離東京,而且成人也要搬離東京。

Q: 你有沒有觀察到成人的中性粒細胞指數不正常的?

三田醫師:我尚未觀察到成人有任何實質變化,但是,成人的健康狀況也確實跟核災之前不一樣。

年紀大的人哮喘(asthma)病情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復原。藥物似乎失去效用。我們也發現許多病人的病情是以前沒有的;例如,風濕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多發生在50歲以上,每10萬人中,約有1.7人感染。在311核災之前,每年有時候會有一位這樣的病人。現在,我們診所一年約有10位這樣的病人。

Q: 你多久評估一次整體甲狀腺超音波的檢驗結果?

三田醫師:我們沒有發現接受甲狀腺超音波檢驗的兒童有嚴重的異狀。但是,我們發現有兩位年約30歲左右的年輕媽媽罹患甲狀腺癌。

女性比較容易罹患甲狀腺疾病,而很有可能是輻射物質導致甲狀腺腫瘤發展成癌細胞。有些患有甲狀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的年輕患者也很可能在年紀大時轉變成真的癌症。而是剛好我們現在進行仔細的甲狀腺檢查,因此正好發現甲狀腺的案例。

切爾諾貝爾核災之後10年,成人罹患甲狀腺癌的比率也上升。因此,我認為不但要檢查兒童的甲狀腺,也要檢查成人的甲狀腺。我希望醫師們都提升檢查標準。

Q: 切爾諾貝爾核災之後,在地的醫師都了解他們的病人的狀況,這是真的嗎?

三田醫師:是的。我認為只要是了解他們的病人的醫師,都應該清楚他們的病人身上發生奇怪的事。但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病人到底受到多少輻射曝照,因此實在很難提出因果關係的結論。

我們需要的是一組病人是受輻射曝照過的和另一組病人是沒有經過輻射曝照過的;然後做同樣的測試。但是,我們根本不知道東京的民眾受到多少劑量的輻射曝照。這同時也表示我們必須針對上百名健康的兒童取血液樣本。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不是一位醫師可以做到的。

換句話說,在現有狀況下是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數據,以刊載在著名的科學雜誌。但是,只要我清楚的知道有些奇怪的事正在發生,我就無法坐在這裡不作為。

311核災之後,我曾經要求一群醫師「檢查兒童的血液」,但是,他們沒有解釋就說「輻射沒有造成任何影響」。這樣的測試必須在未來的20或30年間持續進行,以了解輻射的影響。我們已經浪費了核災後最初的兩年半的時間,但是,因為我們有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資料,醫師們應該研讀與學習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傾聽病人訴說病情,以進一步檢查病因。

Q: 我們該如何做血液檢查?

三田醫師:試著誠實的告訴你的醫師,你很擔心輻射對身體的影響;因此,你想做血液檢查。有些醫師可能會給你不好的臉色看,但是,這是我們唯一能改變他們的想法的方式。我建議大家每年做一次血液檢查與甲狀腺超音波檢查。

以下是血液檢查應該包含的項目:

• 血球計數(白血球細胞計數,紅血球細胞計數,血血球細胞比容,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分化的白血球細胞計數)

• 血液生化(ALT,AST,γ-GTP,TG,GDL-C,LDL-C,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血清肌酐水平,尿酸)

• 甲狀腺功能測試(FT4, TSH)
• C反應蛋白(看看有沒有發炎)

======================

日本兒童及少年中性粒細胞指數檢驗分析報告
(來源︰《日本醫師會雜誌》第141卷特別號(1)小兒/思春期治療)

.1個月以下嬰兒

白血球 7,000-25,000
中性粒細胞 5,000-15,000
淋巴細胞 3,000-14,000
中性粒細胞比率 60±10%
淋巴細胞比率 30±10%

.1歲以下嬰兒

白血球 7,000-15,000
中性粒細胞 4,000-8,000
淋巴細胞 4,000-11,000
中性粒細胞比率 60±10%
淋巴細胞比率 30±10%

.1-5歲小童

白血球 7,000-11,000
中性粒細胞 2,500-5,000
淋巴細胞 3,000-7,000
中性粒細胞比率 40±10%
淋巴細胞比率 40±10%

.6歲以上小童

白血球 6,000-10,000
中性粒細胞 3,000-5,000
淋巴細胞 2,500-45,000
中性粒細胞比率 65±10%
淋巴細胞比率 25±10%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謝謝高雄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謝謝高雄
Aug 3rd 2014, 06:34, by 劉克襄

昨晚(7月31日)八點半左右,和好友吳家德走出三多星巴克。另一位參加朗讀的朋友後來告知,她在地下停車場已聞到瓦斯味。

昨晚,我朗讀三篇文章跟高雄致敬,分別是柴山、旗津半島和左營濕地。在朗讀旗津時,腦海裡閃過前鎮,那時還很想分享一家書店的故事。

早上獲知爆炸噩耗,先收到香港友人的問候,她知道我昨天在高雄朗讀。因為這封信,我努力地寫信給在高雄熟識的朋友。尤其是昨晚,在三多星巴克聆聽的友人。謝謝開設獨立書店的郅忻夫婦、經營宿喜民宿的野豆,星巴克的Linda,以及喜愛聆聽講演的晉蘭全家。

對了!還有一個年輕人,我不認識。他聽完朗讀,很想買一本《裡台灣》,但少了一百元。家德在旁看到,索性幫他付帳。年輕人很感激,跟他說日後一定會去遠東銀行還錢。家德當然不會在意這小錢。年輕人願意看書,能夠幫助他完成心願,他自己也很快樂。

家德就是擁有這樣寬懷的心胸,樂於幫助陌生人。很歡欣他安然回家,希望這位年輕人也平安無事啊!

高雄做為台灣最大的工業城,為了讓台灣獲得更多經濟利益,幾十年來一直犧牲了自己的城市環境和品質。這件不幸事件,更讓人感受到這座南方大城的委屈和無奈。

辛苦了!高雄。加油了!高雄。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