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我住在港島西的最後一晚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我住在港島西的最後一晚
Nov 24th 2013, 16:14, by 伍家謙

今晚,會是我住在港島西的最後一晚。

活了三十四年,家搬過那麼三數次,來來去去,還是留在這區。般咸道為我的童年拉下背景布幕,皇后大道西往第二街的那段正街斜路,給我磨光磨滑;從銅鑼灣渣甸坊往西環的紅色小巴由五元坐到十蚊,「正街有落吖唔該」,大概就是我跟陌生人說得最多的同一句話。

長居一區,就好像要跟她談一場戀愛;要是你夠愛她,就連對方的皮紋肌理都想了解清楚。我的是盲婚啞嫁,從媽媽的肚子爬出來,還來不及發現自己原來身處堅道的那打素醫院。自此之後,人生中的大小事,幾乎都在西區進行。返學打波追女仔、拍拖食飯買漫畫,都有港島西的街道作背景;連第一份正式工作 - 於《新報》當體育記者,報館都在西環。如此環境下,我怎能不把這區摸得徹徹底底?

一個男人,很多事情要到三十歲後才能稍為領會它一點。小時候我曾經討厭住在西營盤:沒有地鐵,難以準確掌握時間;巴士站人多,十八號十號站站停成個世紀都未出到銅鑼灣;紅Van長期等客滿,搵槍指住個司機都唔願開車。斜路多,已經眼瞓到死啦仲要我爬東/西邊街條死人長命斜;想由電車路上高街?是那種搭車太近行又會出汗的尷尬距離。購物亦不見得方便,只有老舖小商店商場仔,麥當奴都無間。(真的,中一那年麥記於石塘咀開設整區第一間分店,對我而言是件不遜於西隧通車的大事)

當然,那時的我還未成熟得可以體會距離的可愛。新居位於港鐵站上蓋,樓下就是大型商場,基本上不用離開亦可滿足生活一切所需;說方便很方便,同時把生活空間犧牲掉卻也很令人頭痛 - 我需要的生活空間不是酒店式住客大堂或是過萬呎會所,而是那短短的距離 - 例如跟朋友家人坐小巴時說說閒話的那麼一點點。童年時坐渡海小輪,把手上的富豪雪糕連脆筒吃過清光卻還沒有到岸;如今卻剛坐下不久尖沙咀鐘樓已近在眼前,還未談情就要分手;海港變窄,連跟情人聊個天都來不及。

數天前走到高街,想吃一碗英記叉腩河加淨雙炸才上班,發現它又極有性格地無開門,算了;轉身離開之際,怎麼正街上建了一條行人電梯?不過是兩個月沒有來吧?回想童年時祖母拖著我在這條大斜路走上走落買餸,走得累了不禁會想:「有條電梯就好啦」;三十年後它建成了,卻是與西營盤老區風味那麼的格格不入,像頭怪獸。我竟傻得站在路口以瞻仰遺容的目光看了好一會。若沒有察覺面龐沾了那一點眼淚,大概我就不會知道,自己有多麼愛這個成長地;盲婚啞嫁,到頭來成了一生摰愛。

雖然,妳早已不是我們初相識時的模樣了:英記由大排擋搬了入舖、正街再沒有小販擺檔,給食環署清理得整齊、裕德書局由西邊街搬到薄扶林道後還是結業了、西區公園易名中山紀念公園、瘋人院裝修得漂亮再沒法入內探險、對面的「佐治」籃球場成了港鐵地盤;水街斜路再沒有美味的桑寄生蛋茶、街口近第三街一段中午時份也不見燒賣糯米飯炸魚旦車仔檔擺賣、觀龍樓下容不下排檔;波記變了、源記不那麼矜貴了、新中華沒有了、福星戲院拆掉了、均益樓下的排骨麵搬舖後味道差了、森記真光統統都做不住了;現在的妳,「受惠」於港鐵項目化身「潮」區四處是地盤,海景豪宅一幢接一幢地蓋,連鎖快餐店一間接一間地開;藥房跟化妝品店、手提電話網絡供應商,一家不少。

但無論如何,妳還是妳,慶幸我仍在妳身上找到獨有的老香港風情:戰前建的五層高唐樓、略帶殖民地時代色彩的建築,還有屹立不倒的國光書局和新生玩具店。我就是愛妳那點點的麻煩,老是要我走一大段斜路的小姐脾氣;我愛妳的人口老化、我愛晚上在興漢道散步的那種寧靜、我愛黃昏時的山道那獨有的一抺蒼涼。最重要的,是只有妳能滿載我活了三十四年那所有片段。

我知道、我是知道的,妳不會為我停留。總有一天,妳會變成一個我完全認不得的模樣,就如其他了無性格的城市一樣,我清楚明白;只希望妳會相信我的離開不過是暫時,充其量是場不帶感情、純粹解決(住屋/工作)需要的一夜情,連情婦都算不上,我和妳之間存在的那些,才是戀愛;當我的薪金足以支付妳因港鐵概念而瘋狂上升的樓價/租金那天,我一定會回來。因為,妳載滿了我的回憶,妳是我的一切。

會考時有讀過「唐山大地震」嗎?回想書中首句,我不敢說西營盤屬於我,但我卻徹頭徹尾感受到自己屬於西營盤。它從血液進入我的循環系統繼而成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相信我,我終有天會回來,只望妳別離我太早。

23/11/2013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無人性的裁判官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無人性的裁判官
Nov 24th 2013, 16:00, by 山中

剛剛才寫完《什麽是貧困?》,立刻就有案件出來說明認識貧困這個概念的重要性。

根據報導所說的案情,一位大陸居民帶著兩名子女來港探望丈夫時(連同香港出生的幼子總共三名子女),發現他已經入住精神病院。因爲她只能靠幼兒所領取的每月1600元綜援,缺少經濟支持,沒法的維持生計關係,該名婦人到超市偷竊食用油,因而被判監一個月,緩刑兩年。

案情無需爭議,要議論的是裁判官的判詞,他指被告:「將國內社會的問題帶來香港,要社署照顧三個孩子」;又說「香港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社會福利好好的地方,即使兩名子女不能獲得綜援,都會有社福機構接濟。」好明顯,這個裁判官對香港和其他正常社會的福利制度一無所知。

首先,香港並沒有專門的食物券(美國)或為小孩的福利發放現金(加拿大)的制度,貧困家庭除了少得可憐的綜援以外並沒有其他的救濟,小孩子容易因爲飢餓而出現營養不良,影響發育。所以,香港並不是「福利好好」,但的確可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在發達經濟體中,福利體系這麽薄弱的社會可謂是絕無僅有。第二,「將國內社會的問題帶來香港」?根據《基本法》,這兩名子女同屬香港人(我們不能知道爲何他們沒有在香港定居),而母親則是准香港人,這個家庭的生存與發展是香港的問題,不是内地的問題;裁判官這番話完全漠視賦予他權力的《基本法》。

更重要的是人道問題–人性。裁判官要按法律作判決我不反對,這是他的職責,但說出這樣的話,別人受苦也要無理指責一番就是沒有人性。他腦袋中有沒有考慮過在現有制度中,出現這種狀況的家庭應怎樣過活?丈夫入院沒法照顧孩子,妻子也不能動用丈夫的財產去照顧家庭,她可以怎樣辦?裁判官在作出判決時可以同時説明現在的福利制度僵化,不能幫助暫時陷入困難的家庭,雖然這種説話並不一定會對制度的改變有幫助,但至少有機會引起大衆的關注,不會像現在一樣,用裁判官的身份去為無知的言論作背書。

要防止同類事件發生,其實並不困難。社署可以提出計劃,為有需要的家庭單獨的提供為孩子購買食物的資金。如果正在申請家庭團聚的暫時不符合香港居民身份的要求,它可以向這些家庭提供低息貸款,讓他們渡過難關後償還。正確的方法是廢止籠統的綜援,將需要援助的問題單獨分出來立項,按照家庭或個人所需申請,這樣子政策才有針對性和靈活性。解決方法有很多,問題是願不願意去做。不願意去想,不願意制定有效的政策,制定貧窮綫只會浪費時間和社會資源。

另附上加拿大審批家庭團聚移民的輪候時間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李飛「滿紙荒唐言」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李飛「滿紙荒唐言」
Nov 24th 2013, 12:59, by ernest choy

看罷李飛的政改「宣言」,筆者不禁擲筆三嘆,腦海馬上浮現曹雪芹的詩句:「滿紙荒唐言」,香港市民只能無奈地「一把幸酸淚」,哀嘆「真普選」遙遙無期。

李飛不斷在「宣言」潛建基本法沒有的法律條文,「自吹自擂」,「自說自話」,將他自已的「解說」合理及合法化,冀圖「一錘定音」,定下框架,展開所謂「香港政改」的假諮詢。

他文內兩次提及「香港永久性居民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依法選舉產生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但他刻意漏掉香港永久性居民亦應享有「提名權」。一個真正普及而平等的普選制度,每個市民應同時享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及「提名權」。

李飛談到基本法45條規定,「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他突然提出,「這個提名委員會可參照目前的選舉委員會來組成」。他這種說法是完沒有法律基礎,不符合基本法。反而很多香港人提出的「全民提名」,更加符合基本法的精神,「全民」的提名委員會,毫無疑問是最有「廣泛代表性的」。

他最離譜的說法是「提名委員會提名是機構提名」,完全悖於現實,百分百「潛建」。基本法從頭到尾,從來沒有「機構提名」這四個字,李飛等人「挖空心思」,唯一目的是排除所有北京不屬意人選,操控選舉,將行政長官選舉再次變為「豬」與「狼」的選擇。

最後他用了大量篇幅,强調行政長官要「愛國愛黨」,這說法,相信連李飛本人心中亦有數,「愛國愛黨」是抽像名詞,在法律條文下,不可能寫下嚴謹定義;但為何仍要「殫精竭慮」地不斷重提?答案很簡單,他的想法是提供理由給「提名委員」,將來在「機構提名」時,篩走香港人擁護,但北京不屬意的人選。

由此可見,京官及香港政府是不會給香港人真正的普選。

若要香港明天會更好,落實真普選,看來只有「佔領中環」,才能有機會迫使北京讓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那些年的電視節目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那些年的電視節目
Nov 24th 2013, 08:27, by 白蓮達

我痛恨我並非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無法觀賞當年麗的電視開台初年的精彩節目,也無機會見證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開台時的盛況。

當年,應該是一九七六或七七年左右,麗的電視播映一個叫「荔園小天地」的節目,歡迎小朋友到電視台表演,當時的主持人是王書麒和顧紀筠。我已無緣看到節目,只能從母親口中得知當年姐姐在節目中表現得如何。

後來,我開始懂得甚麼是電視,我印象中我先看麗的電視甚於無線電視的,我看過「V型電磁俠」、「金毛獅王」等卡通片。還有林嘉華有份唱主題曲的卡通片的「七小福」,以及賺人熱淚的「星仔走天涯」。後來,有了「醒目仔時間」,也有當年瘋魔所有小朋友的「機靈小和尚」,每次聽到「今日嘅節目時間又到喇,下次再見啦」,就知道是晚飯時間了。

其實,當年我也有看「430穿梭機」的,最初的兩位主持人,一位是張國強,另一位不是譚玉瑛,而是一個叫方嘉瑩的女子。後來,當然我也有追看「宇宙大帝」、「電子神童」、「黃金戰士」、「我係小忌廉」。

我不只一面倒看卡通片的。

沒追看麗的電視的朋友,應該不知道當年的香港小姐鄭文雅曾為麗的拍過一部叫「出線」的劇集,好動的鄭小姐飾演一位籃球健將,朱江飾演她的教練。

當年,我知道父母在追看一套叫「大內群英」的古裝劇,我已悄悄上床睡覺去。同時,我也因為「京華春夢」和「千王之王」而驚嘆當年汪明荃的美貌。後來的「山水有相逢」令我認識了好漂亮的司棋姐,係李司棋。呀,還有,「驟雨中的陽光」造就了陳秀雯和「叉燒」(林國雄) 無論是螢幕或是現實這一對,另一邊廂,「高踭鞋跌落水」成為「飛越十八層」的經典,而「難為正邪定分界」經過三十年後仍是K場受歡迎的老餅金曲。當然亦少不了苗僑偉和戚美珍這對璧人吧!

一九八三年,麗的電視改名為亞洲電視,之後兩次賣盤,經歷邱德根和林伯欣兩位商人主政的年代。邱德根時代,亞視也製作過不少經典劇集,我在舅父家暫住的時期,就觀看了不少出色的劇集,如: 「西施」、「貂嬋」、「王昭君」、「秦始皇」,說到這裡,一定要講「武則天」這套經典劇集了。明明唐太宗在這集已經駕崩了,怎麼下一集還出現呢? 真有趣。

年輕一代現在在無線電視翡翠台看到的甘草演員,其實很多都出身自麗的電視。不信? 在Youtube 用「人在旅途灑淚時」搜尋,你看歌曲片段時,便會看到劉江、秦沛、陳觀泰、江漢等等,都在「人在江湖」演出過。還有,汪阿姐都是出身麗的電視的。若她當年無跳槽到無線電視,會有蔡和平先生保送她到日本學藝深造嗎? 又,若無麗的電視,蔡生會慧眼識英雌嗎?

多年來,麗的電視也好,亞洲電視也好,都為友台開了口井水。亞視轉播十八區業餘歌唱比賽,張學友贏了,無線便羅致簽約為歌手。亞視有「今日睇真D」,無線便推出「城市追擊」。亞視一早便舉辦了電視先生,男士在螢幕前泳裝亮相,無線遲了很多年才有香港先生。這麼多年,亞視不會待薄由無線過檔亞視的藝員,你看陳啟泰,他本是無線的人,怎知一個「百萬富翁」,令他成了亞視的代言人,連亞視人事變動都被訪問。相反呢,你可曾見過哪些亞視的藝員過檔無線會受重視? 寥寥可數,男藝員只有張家輝和江樺才有幸能當上第一男主角,而張家輝一開始便要演奸角才能爆紅。女藝員呢? 多年來只有關詠荷那麼好運,由「陀槍師姐」、「醉打金枝」到「情逆三世緣」,生小孩後復出,還可以給她演「同事三分親」,設計了黃家藍這個大好人角色給她去演。我忽然想起當年她演「情繫亦舒 – 星之碎片」那個女病人的角色,當年鄧梓峰演醫生呀!

講了那麼久,我不是要為麗的電視說詞,當你看過「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後,便會問為何十多年來,無線也沒一套類似的劇集出現? 或許有我看漏了,不過,這個可能性較低。

最後,我想說,大家一直「無線」、「無線」的叫,其實TVB 全名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你一直看的是翡翠台、明珠台,及現在的J2、互動新聞台。根本亞洲電視才是香港第一家電視台,不過不幸的是當年是有線廣播,後來才轉為無線廣播。

註: 麗的呼聲於一九四九年於香港開台,當時只有電台廣播,後成立麗的映聲,於一九五七年五月啟播,為香港首間有線電視台。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科學人文主義芻議(三)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科學人文主義芻議(三)
Nov 24th 2013, 08:18, by 李偉才

對科學人文主義的批評

筆者至此的呼籲,雖然看似完全合情合理,但我並不抱有天真的幻想,以為科學人文主義會獲得思想界的熱情接受。相反,我可以想像得到,不少學者會對這種呼籲作出猛烈的批評。

帶頭的批評,是指出科學人文主義只是唯科學主義的一種偽裝。論者會指出,唯科學主義的哲學基礎實證主義 (positivism) ,雖然已於上一世紀徹底破產。然而,它對現代文明的禍害(主要表現為基於「工具理性」的科技主義 technocratism )則至今未消散。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以防它在學術界中以種種形式死灰復燃及捲土重來。

要全面回應這一批評固可寫上洋洋十多萬言,筆者在此只想最扼要的指出一點:科技主義——毋論是國家科技官僚主義 (technocratic statism) 或是企業科技官僚主義 (technocratic corporatism) ,實乃科學與人文的共同敵人。要戰勝這個強大的敵人,惟一的希望是兩者結盟,亦即建立一套具有強大精神感召力量的科學人文主義。(當然,反對者可能會把這呼籲看成是一個「木馬屠城」的陰謀!)

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更多的人文主義者可能會指出:科學與人文根本互不相干。這是因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永遠只是這個可以感知、可以觸摸的現實世界;而人文主義者所關懷的,是超乎這個世界的有關價值、意義、目的和終極體現等問題。簡言之,科學追求的是「形而下」的真理,而人文主義追求的是「形而上」的真理,兩者的境界完全不同,又怎能談甚麼融通和結合呢?(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以賽亞.伯林 (Isaiah Berlin) 所持的正是類似的觀點。)

從「形而下」這個觀點出發,一些論者更會指出,所有科學知識都是臨時性 (provisional) 的知識。正如曾經被奉為圭皋的牛頓物理學已被愛因斯坦的物理學所取代一樣,愛氏的物理學也可能有一天被一套更先進的理論所取代。要我們把人文主義建基於科學知識,便有如把城堡建在沙上,那不是十分愚蠢和可笑的一回事嗎?

較「臨時性」這個觀點更進一步,一些論者更會宣稱,科學也者,只是把自然界的現象以某一種語言以作出重述。例如昨天我們以牛頓的語言以描述這個世界,今天我們轉用愛因斯坦的那一套語言,明天也可能轉換另一套新的語言。也就是說,科學只是為了摹描自然界所發展起來的一套語言或形式系統 (formalism) ,或充其量是對自然現象的一種詮釋 (interpretative scheme) 。歸根究底,它與揭示宇宙的真理沾不上邊。

在科學哲學中,近似的觀點是「工具主義 (intrumentalism) 」,亦即認為科學中的不少(甚至所有)概念和理論,都只是人類在理解自然和駕馭自然時所發展出來的「工具」。過往,麥克斯維的電磁理論和電磁概念,使我們的電磁科技突飛猛進;後來,我們透過量子電動力學這一更強有力的工具,發展出更多令人目眩的電子科技。工具是發展了,但這並不表示它們一定和宇宙的真象掛鈎。

在後現代主義的社會解構主義 (social deconstructivism) 哲學中,科學在認識上的有效性 (epistemological validity) 更被徹底地推翻。科學被看成是支配性的權力話語下的一種「現代神話 (a modern form of myth-making) 」。

另一種同樣尖銳的觀點,是認為科學與人類在靈性上的追求完全扯不上關係。一位論者曾經說:

科學對無關宏旨的問題提供完美無瑕的答案。
Science gives perfect answers to trivial questions.

他進一步指出,對科學的沉迷甚至會有礙人類在靈性上的追求。當人類成為了「科學上的巨人」,他也同時成為了「精神上的侏儒」…….(註九)

以上對科學的種種批評,包含了對科學的庸瑣化 (trivialization) 、問題化 (problematization) 、局限化 (compartmentalization) 和邊緣化 (marginalization) 等傾向,毋論在立足點、推論和理據等方面都十分複雜,要逐一分析並不容易。我只想在此指出,撇開一些較極端的觀點,整個問題的核心,是過去數百年來透過科學所獲取的大量知識,與人文主義的探求是否相關這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當然持著一個十分肯定的答案。我知道我是屬於極少數,而大部分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持有一個否定的答案。對於這些否定的答案以及背後的理據,筆者稱之為「不相干(論)的謬誤 (The Fallacy of Irrelevancy) 」。

對這個謬誤的深入分析,無疑涉及哲學中有關「事實」和「價值」的相互關係這個古老的爭議。哲學家普特南 (Hilary Putnam) 近年來對此已多有論述。然而,就筆者看來,有關科學人文主義的深層哲學探究,實較這個古老的爭議擁有遠為豐富的內容。這些內容包括:

「事實」的定義
「科學事實」的定義
理論與事實的關係
「形而下」和「形而上」的關係
存在的本質
思辨哲學和行動哲學的關係⋯⋯
衹有當我們弄清上述這些問題(或至少弄清我們對這些問題的假設與立論),我們才能充分揭示「不相干謬誤」的謬誤之處。

要全面進行這些探究,是一本書的任務而不是一篇文章的任務。本文的任務是激發討論。為此,筆者甘冒學術大忌,在未建構起理論基礎之前,先抒發一下我對這個謬誤的一些見解。

筆者於前文介紹科學精神的內涵之時,其實還漏了十分重要的一點,那便是「知性上的謙遜」。熱愛科學的人都深信「偉大的事物都是由卑微的東西所組成的」、「自然界沒有卑微的事物,一切都能夠給聰明的人予教益」以及「宇宙中沒有甚麼是理所當然的」、「分析最平凡的事物,往往需要最不平凡的頭腦」等顯淺卻又深刻的道理。

相比起來,某些哲學家認為科學知識乃「形而下」的知識而不屑一顧,顯然是一種「貴族式」的傲慢與偏見,情況便有如古希臘祟尚純粹思辨而鄙視實踐,及中國古代把科技發明稱為「淫技奇器」一樣。

再挖深一點看,大部分哲學討論其實都帶有點兒自大狂或自我中心的性質。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些討論皆把「哲學思維」當作一種既定的存在。雖然哲學家都會承認,哲學思維自有它的演變,甚至有深、淺和高、低之分,但總而言之,「我們具有探究這個世界的真象、緣起、目的和意義的思維能力」,是一切哲學討論的不言而喻(或論者從沒想過)的出發點。

然而,祗要我們能以超越本族類及身處時空的眼光觀照世界,我們便不得不承認,具有高等自我意識和高等思維能力的存在,在自然界中祗是一個極罕有(至今所知的出現數為1)的特例和極其晚近的現象。在多姿多采的生物界裏,所有其他的生物皆沒有(或至少沒有我們可識辨的)哲學思維的能力,卻仍然能夠好好的繁衍和生存。而在宇宙的歷史長河中,這種能力更祗是短暫得幾乎不值一提的最新現象。

一個謙卑的結論是:存在並不需要哲學,哲學卻必須有賴存在。如此看來,我們似乎需要先透徹瞭解存在的具體內容,然後才嘗試瞭解存在的哲學內容。

對上述的行動指引,我們必須作一點補充。所謂「先透徹瞭解存在的具體內容」,當然是指我們迄今所掌握的、最新的內容。由於人類不斷的實踐和探究,這些具體內容會不斷豐富,而有關的哲學內容,亦應隨著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反對者可能會指出:你所說的具體內容其實就是科學知識。但從本質上說,科學知識永遠都是臨時 (provisional) 的知識,又怎能為哲學探究提供可靠堅實的基礎呢?

我的回應是,有關科學知識的臨時性,其實是遠遠被誇大了。真實的情況是,大量的科學知識如物理、化學、地質學、生理學等,早已成為人類堅實可靠的知識的一部分。

必須指出的是,在科學知識「臨時性」的討論背後,往往包含著一個概念上的混淆,那便是將我們揭示的種種自然現象,與嘗試解釋這些現象的深層理論混為一談。就以電磁現象為例,人們對各種電磁現象的認識,數百年來皆未有被推翻。而麥克斯維把電與磁結合起來的基本電磁理論,在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有所動搖。然而,在現代物學的兩大支柱-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仍未完全統一起來之前,大部分科學家都會認為,有關電磁作用的更深層理論仍會有所改變。但關鍵在於,這些改變將不會影響麥克斯維的基本理論,更不會推翻已有的電磁知識。

最後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使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永遠也不完備、永遠也有可能需要更新,也絕不妨礙我們按照迄今最完備的認識,以發展出一套「迄今最恰當的人文主義」。正如一個人是否具有智慧,往往在於面對不完備的信息之時,是否能夠果斷地作出「最佳」的抉擇,人類的智慧也應作如是觀。

結語

科學人文主義的意念並不新鮮。早於1926年,學者 Lothrop Stoddard 便以 "Scientific Humanism" 為名寫了一本小書以宣揚有關的思想。同一時期的數理哲學家懷海特 (Alfred N. Whitehead) 亦抱有十分類似的觀點。(註十)

二次大戰後,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第一任秘書長的生物學家朱里安,赫胥黎 (Julian Huxley) ,亦曾大力推廣這種以科學為基礎的人文思想,並宣稱這是惟一適合現代文明一套哲學。(註十一)

可惜的是,直至廿一世紀初的今天,這些呼籲仍然只屬「荒野中的呼喚」。就以現代的幾位著名哲學家如哈伯瑪斯 (Jurgen Habermas) 、德列達 (Jacques Derrida) 、伯林 (Isaiah Berlin) 、羅蒂 (Richard Rorty) 、和戴維森 (Donald Davidson) 等為例,縱觀他們的論著與思想,皆找不出把人文主義哲學深刻地建基於現代科學知識的任何嘗試。(註十二)相反,一些論者仍不懈地把建立科學世界觀的任何嘗試列作嚴厲批判的對象。(註十三)

筆者有一種想法,就是以儒家思想的「人本主義」為基礎的中國文化,較諸以基督教的「神本主義」為基礎的西方文化,實乃培育和發展科學人文主義的更佳土壤。

固然,在西方的學術世界裏,大部分的西方學者都已經擺脫了神學的枷鎖而毫無束縛的進行哲學上的探求。然而,在普羅大眾的層面,要科學人文主義廣被接受,「神是萬物(包括道德善惡)之源」以及「人乃按照神的形像創造出來」等根深蒂固的宗教觀念,仍然構成了非常巨大的阻力。

相反,儒家中的「天命」思想以及道家中的自然主義思想,與科學人文主義毫無抵觸之處。事實上,宋儒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的修養之道,與科學人文主義的核心思想更是不謀而合。誠然,當時的「格物」並未包含現代科學「探究自然界的奧秘」的意義,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當然可以-甚至應該-為朱子的洞見注入新的內容。

大半個世紀以來,我國不少有識之士都在探索如何令儒家思想現代化,並進一步探求,如何能使儒家思想對現代的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依筆者的愚見,儒家與科學的結盟,從而發展出一套有儒家特色的科學人文主義,正是上述問題的答案。只要我們能夠真正的擁抱科學,中華文化的深厚精神資源已蘊含著將人類的理性、感性和靈性融通的偉大力量。

要達至這一融通,廣泛的討論甚至激烈的辯論是必不可少的。八十多年前,共和國的思想先驅對此進行了饒有意義的討論。在廿一世紀伊始的今天,筆者熱切的期望,我們能夠踏著先輩的足跡,在總結了八十多年來科學與哲學的巨大進展的基礎上,從一個嶄新的高度展開第二輪的「科、玄論戰」,為學術界帶來一番新的氣象。

有誰願意拉開論戰的序幕?

(全文完)

註釋

註九: Bert Thompson, "Scientific Humanism", in Reason and Revelation, July 1981, 1【7】: 25-27 (Apologetics Press, Inc, 1981).

註十: Lothrop Stoddard, Scientific Humanism (London: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26) 。至於懷海德的觀點,則可見諸 Science in the Modern World (Cambridge, 1926) 及 Religion in the Making (Cambridge, 1926).

註十一 : Julian Juxley, Religion without Revelation (Max Parish & Co Ltd, 1957; 此乃修訂再版,原版發表於1928年 ),以及 Essays of a Humanist (New York: Harper and Rows, 1964) 。

註十二 : 列舉的哲學家皆著作豐富,這裏祗能列出他們一些較具代表性的著作。哈伯瑪斯: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及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德列達: Writing and Difference 及Of Grammatology ; 伯林: 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g ; 羅蒂: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及 Contingency, Irony and Solidarity ;戴維森: Inquiries into Truth and Interpretation 及 Subjective, Intersubjective, Objective.

註十三 : 較突出的例子是哲學家 Mary Midgley 所著的 Evolution as a Religion (1985) 及 Science as Salvation (1994) 。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越域與兩條邊線(二)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越域與兩條邊線(二)
Nov 24th 2013, 08:11, by 方太初

圖:Araya Rasdjarmrearnsook的錄像作品《月亮的背叛》。

昨天談到西方學者興起以「西方與其餘」(the west and the rest)劃分世界,此說法恍若一地與一地之間互相銜接,頗有非此即彼之感。想起羅蘭巴特提及現代作品有其兩重性:

「也許由此而產生了評價現代性作品的方法:這些作品的價值來自其兩重性。據此,這必被理解為它們總有兩條邊線。起著破壞作用的邊線,似乎可享有特權,因為它是暴力的邊線;但這不是撼動著愉悅的暴力;也不是影響到愉悅的毁壞。愉悅所欲者,乃是一迷失的空間,縫隙,切斷,陣陣收縮,忽明忽暗,這些在「爽」(jouissance)的深處緊緊揪住了主體。文化作為一條邊線,於是便反覆出現:不管以何種形式。」

巴特舉了簡單的例子說明,比如兩件衣裳的觸接處(褲子和上衣),或兩條邊線之間(頸胸部微開的襯衫,手套和衣袖中間未能重疊之處)是最易引起想像之區域。忽爾明白了,地區藝術家並不是直接越過邊線,直達如幽靈般影響他們的西方,而是在兩條邊界之間有一隱晦、曖昧之區域,在其間兩種力量互相角力,兩者皆隱含了對方,從而達致兩者的對話。

比如Araya Rasdjarmrearnsook的錄像作品《月亮的背叛》(2012),藝術家和她的狗在看電視,投射在環境上的,則是當地政治衝突的影像。人與狗沉醉在電視劇中,絲毫不察外間的政治衝突,她所處的空間,恰在兩種邊緣之內,真實與虛假的人生並沒有真正交接起來,而是打開了一個迷失的空間。

談到西方(west)與其餘(rest)的說法,倒喜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的答案:「人類的心靈也許到處都是相同的,但人類的生活處處都不一樣。」在west與 rest之間,我更喜歡南亞及東南亞藝術家們在詰問西方文化與帝國主義的入侵時,也不忘回到自身、回到本土傳說與歷史,並以此創作,有機會再談。

轉載自新報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菲律賓足球邊有咁多舒洛克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菲律賓足球邊有咁多舒洛克
Nov 24th 2013, 08:45, by Momay

【菲律賓足球邊有咁多舒洛克】

今日冇出去睇波,不如講吓其他足球。尋日有人問我菲律賓國家隊呢班球員有冇機會『上位』,咁機會當然係有,不過唔大,除非菲律賓國家隊成積不斷上升,上升到可以打入亞洲杯八強、世界杯亞洲十強,咁先可能有更多高水平外地球會會理關注你。
現時菲律賓國家隊外流歐洲嘅足球員有部分打緊低組別聯賽,可以喺頂級聯賽站穩嘅唔多,打緊德甲法蘭克福果位Schröck(舒洛克)暫且只係大後備,菲律賓同志最愛之大春袋王子Etheridge(艾特列治)俾富咸借去英甲球隊,另外有球員喺瑞士超、丹超揾食,絕大部分血統球員都返咗菲律賓打半職業聯賽,呢班返咗菲律賓做皇帝嘅血統球員,其實喺歐洲已經差唔多走投無路,先會考慮去菲律賓,去得菲律賓踢波,可以話預咗返唔到去歐洲,因為已經被標籤,「屌,去足球水平咁撚垃圾嘅地方踢,即係你唔掂啦」。
就算可以出返去歐洲,最多只係去到低組聯賽,例如負離子直髮索男古拉度,外流印度失敗之後返過西班牙打丙組,雖然有波入,但冇正選打,最後都係返菲律賓做皇帝。去得菲律賓踢波嘅血統球員,或者暫時只能夠去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呢啲比菲律賓聯賽稍好嘅亞洲三流聯賽落班,其實如果唔係走投無路,呢班本身喺歐洲揾食嘅菲律賓血統球員係唔多想返菲律賓,好似黎香港打過代表丹麥聯賽選手隊打賀歲波嘅Jerry Lucena(盧斯拿)咁,幾年前菲律賓球會卡耶FC揾過佢,出嘅價錢仲高過佢打丹超,但佢情願留喺丹麥,就算將來喺丹麥立足唔到都可以去立陶宛、拉脫維亞呢啲較次嘅歐洲國家打職業賽,因為去咗菲律賓,分分鐘咁就一世。

現時菲律賓國家隊主靠入籍嘅海外血統球員提升實力,土砲他加洛人五隻手指數有找,相信末來依然會行呢條路 ,但係如果菲律賓堅持行呢條路 ,預計實力好難在提高一過層次。菲律賓人播種力強,據菲律賓啲濕鳩報紙話,仲有50多名有菲律賓血統嘅球員喺歐洲踢緊波,至於喺歐洲咩國家咩級別踢波就只有天知道,可能係德甲、西甲,可能係安道爾甲組未定,不過如果球員係有料,分分鐘已經代表咗佢出生國打國際賽,而且唔係咁多海外血統球員願意代表菲律賓國家隊(例如日本嘅大友慧),到時揾返黎嘅分分鐘又係啲三四線球員,同今日見到嘅菲律賓國家隊實力差唔多,對住中東二線都係唔夠打,咁真係有用咩?

菲律賓有做青訓嘅,不過青年球員喺東南亞嘅成積同成人隊相反,仲係魚腩,好似菲律賓U14咁,可以俾東帝汶炒8球,菲律賓U23嘅實力同印尼、越南、新加坡都係比下去,現時菲律賓青訓品水平仲係好低,呢班年青球員相信好難接落去,所以我肯定未來10年菲律賓國家隊都係以西人為主,好多土砲年青球員自知將來國家隊以西人為主都放棄念頭,因為這些機會不是他加洛人的,相信菲律賓有一段時間實力係會停滯不前,除非佢可以揾到22個舒洛克級數嘅球員返黎。

揾海外血統球員及外援入籍去增強國家隊實力係世界足壇之大勢,好似阿富汗都有唔少海外血統球員歸化,今年首次奪得南亞錦標賽冠軍,歸化球員功不可沒,但海外血統球員歸化及外援歸化唔係長遠嘅方法,印尼都有唔少已歸化海外血統球員及已歸化外援,但印尼一向注重青訓,因為佢地知道,現今海外血統球員及已歸化外援只係有好過冇,盡幫而已,但長期靠海外血統球員同外援唔係路,事關喺荷蘭有料嘅打咗國家隊,二線嘅打荷甲中游或者荷乙好過,剩餘可選,都喺啲豬骨頭,喺荷蘭冇乜地位嘅球員,實力有限,幫到幾多?菲律賓足球想行遠啲都要諗諗呢個問題,邊有咁多舒洛克?香港亦都要諗諗呢個問題,已歸化海外血統球員及已歸化外援都來了,球員自瀆到休克嘅陣容出現,但終要輸波。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社運八方:陳璟茵專訪二創引發城邦高登約架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社運八方:陳璟茵專訪二創引發城邦高登約架
Nov 24th 2013, 05:53, by 社運八方

上星期,獨媒特約記者梁佩珊專訪陳璟茵一文〈我驚,但仍要站出來〉刊登後,隨即引發網上的二次創作。後來,更因為曾在10月20日,政總外香港電視發牌集會上,衝上台揮舞「龍獅旗」嘅人兄,利用專訪的二次創作自我宣傳,惹來高登本土派不滿,引發網上約架。下戰書者是天水圍的高登仔「朱安」,但被稱為「旗膠」的「勇武侯」並沒有到天水圍應戰,堅持在上水車站「赴約」。

其實在網上發生的無聊爭論多不勝數,點解八方對呢場口水戰會咁上心?除咗裡面披露了一啲頗具新聞性嘅細節外,事件亦向大家展露城邦派嘅網上勇武表現。

最早攞專訪來二創嘅係《熱血時報》〈專訪伍淑儒:我仲驚,但仍要站出來〉一文。呢個二創可謂製作認真,照片中伍淑儒連衣著、髮型都學埋陳璟茵,最亮點嘅係交通燈嘅背景。另外,專訪嘅句式、結構同梁佩珊寫的有九成似,不過內容就講述伍淑儒喺上年立法會選舉幫黃洋達助選時所遭受嘅攻擊。

負責幫陳璟茵拍照嘅90後特記恒仔,對於自己拍嘅相被二創表示好「滾動」。梁佩珊對熱血認真的二創也表示佩服,不過就擔心陳璟茵遭受更多嘅壓力。

第二個二創則由 Facebook 的「熊圖製作」推出,篇名為〈熊圖專訪:城邦義勇侯〉,而相片的對白則換成:「天河明人:唔會驚,我有一百個屌柒左膠既理由。」

呢位「天河明人」就係10 月20日於香港電視發牌商討環節,攞住龍獅旗衝上台上、被「陳雲親筆冊封為城邦義勇侯」、網名叫 Tenkawa Akito 嘅人兄。

點知呢次二創,引來10月20日亦在場,並當場同「義勇侯」對罵㗎高登仔朱安不滿:

我只係一個普通網民,當日同高登一班志同道合嘅網民一齊去HKTV集會!

我見到區諾軒騎劫我都慶,佢話攪乜野商討,然後本身話每組可以派一個代表上台表達意見,我都O撚咗咀,即刻喺台後屌柒班Crew,點知屌柒完班Crew後,區諾軒唔駛五分鐘就拎疊紙出嚟,話收到晒咁多組嘅意見,話已歸納出共識!

我衝出嚟屌柒你,係因為區諾軒騎劫個集會,係錯;唔代表你呢件旗膠衝上台扯旗,騎劫個台係啱!

本身你地未上台扯旗前,陳璟茵個莊友已上咗台屌柒陳璟茵,並準備做論述,凝聚番現場散渙嘅士氣!

佢一屌柒陳璟茵時,在場咁多人都拍手叫好!

但你地衝上台扯旗騎劫,淨係識揮旗,完全0論述,為騎劫而騎劫,攪到陳璟茵個莊友原先想做嘅論述做唔到,成件事因你地變咗個鬧劇!

嗰日,大家都係為咗撐HKTV而出席,而唔係為咗你扯嗰支港英旗出席![...]

你地自己以自己嘅議題意欲騎劫個台,先攪到全場人一齊屌柒你地!

如果香港本土運動,係旨意你地班無腦嘅扯旗撚去領導,0論述,淨係識喺度尻屌,香港本土運動聽玩撚完!

旗膠,收皮啦!

要操作「敵我系統」,麻煩學下分清敵我先啦!

人如其名「義勇侯」心口得個勇字,講唔過高登朱安,想以勇武形象壓倒對方,係 Facebook 度問人:「你住邊,我過嚟搵你隻秋」。朱安一開始時有啲猶疑,驚俾差佬捉到約架,但「義勇侯」左一句「垃圾」右一句「垃圾」咁,搞到朱安決定豁出去,下戰書約「義勇侯」11月20日凌晨十二點半天水圍中央公園,仲話貼埋的士錢佢添。

點知「義勇侯」只在鍵盤上勇武,見到戰書,話要人地去粉嶺,圍觀者紛紛加入恥笑呢位勇武戰士,結果「義勇侯」又用城邦派嘅慣技,話朱安係「左膠」,大喊:「朱安,你收皮啦,左膠扮本土搞破壞」,點知「朱安」一啲都唔弱,話佢「咁你呢D係咪叫右膠扮本土拎嚟膠?」

呢位朱生講野咁唔啱聽,「熊圖」加入戰團起佢底,並將佢屈成愛港力成員。不過,高登出身的朱安,好快就還自己清白,以 youtube 現身嘅方法「辟謠」。

結果「義勇侯」節節敗退潛水走人,當晚係上水火車站影咗張「赴約」相。當然呢種自欺欺人嘅做法,為高登仔提供更多嘅笑料。

正如八方開頭講,一場口水約架本身無咩新聞價值,不過係吵鬧中,被淹蓋咗一些有關「騎劫」嘅細節浮上水面。亂七八糟嘅前台上除咗璟茵、區諾軒外,仲有在台上鬧陳璟茵的「莊友」同勇武旗膠,但後兩者卻可以當混亂場面唔關自己事,將責任推晒俾所謂的「左膠」身上。

另外,「約架」一事亦突出咗右膠嘅勇武本色,旗膠在挑釁對手後,唔敢進入戰場,喺自己地盤叫囂宣報勝利。呢種手法面對發明「膠」一詞嘅高登仔,完全唔work,因為佢地深明唔同類型嘅「膠人」特質,一下子就睇穿旗膠底牌。

城邦勇武派嘅國師陳雲喺東周訪問中話要在 Facebook 「鬧到左翼在公共領域中消失」,睇嚟左翼真係要向高登仔學下點對付右膠。Define your own battlefield,是天水圍不是上水,是現實不是Facebook,明無?

AttachmentSize
passion times.jpg26.97 KB
beargraph.jpg266.3 KB
shsh.jpg304.43 KB

Media files:
passion times.jpg (image/jpeg, 0 MB)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誰會喜歡機構提名?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誰會喜歡機構提名?
Nov 24th 2013, 06:16, by 戚本盛

若「普及而平等」只適用於投票選舉的環節,選舉前的提名權只緊握在小部份人手中,則仍說這種「普選」是民主的人,不過是騙子而已。

要專制政權及依附這樣的政權而享盡既得利益的人自願放棄特權,簡直就是與虎謀皮。有此認識,就會明白《基本法》的「行政長官最終由普選產生」中間,為甚麼會僭建了「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的關卡,更有甚者,在今年三月喬曉陽揭盅之前,誰曾向公眾指出過箇中要害:原來這個提名程序屬「機構提名」,而不是像過去數屆特首選舉一樣,只要爭取到一定比例的選委會成員提名便可候選。

嚴格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人指出過這點的。翻查新聞資料庫,宋小莊即曾分別於2008、2010、2011及本年三月中,在《文匯》、《大公》等發表過文章提及「機構提名」。不能肯定這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抑或是嚴謹閱讀的結果,但可以肯定的是,泛民也好,公眾也好,沒有多少人留意到,「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中,因為有一個「會」字,因為主詞是「提名委員會」,所以必然是「機構提名」。

機關算盡,消費者委員會早已警告,要小心fine print。奈何香港是個急速的城市,誰有能耐逐一讀出蠅頭小字?又或者我們慣以「亞爺」相稱,誰會料及祖向孫會捉狹至此?當然,《基本法》已頒佈超過廿年,十年已可磨一劍,潛伏廿年的魔鬼細節,當更用於這一朝,所以連白紙黑字也硬可通過釋法來曲解的政權,可以忽然法治,祭出白紙黑字來。

「機構提名」實在是控制選舉的殺手鐧。即便是提名委員會由2400人組成,這已是現有選舉委員會人數的雙倍了,但如果機構提名由全體簡單多數決定,則只要控制1201人,便可控制誰上得了候選名單;如果機構提名要得到各界別的半數提名,則某些向來只靠小圈子當選,鮮有公眾廣泛認受的界別,更可以手握關鍵少數,誰可控制這界別的301人,便可控制誰上不了候選名單。

301人的變數,自然比1201人的少;1201人的變數,自然比三百多萬選民的變數少。這個簡單道理,專制政權不會不明白,依附專制政權從而得享既得利益的人,也不會不明白。「機構提名」是他們的至愛,因為,有了「機構提名」,便可通過控制候選人名單來控制選舉,將「專制獨裁」與「普及平等」的矛盾統一起來。與虎謀皮不過是自欺欺人,而世紀騙案上演在即,港人合該如何回應?(2013.11.24)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按民主程序」提名特首,不能有程序沒民主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按民主程序」提名特首,不能有程序沒民主
Nov 24th 2013, 03:51, by 謝連忠

我曾在七月六日發表我的特首提名方案,當中説到《基本法》第45條的詮釋和應有理解,文章中,我對如何組成提委會沒有興趣,此因即使提委會如何組成、有那些人和人數多少,都必依據45條「按民主程序」而作出提名決定,我們先看看45條的相關內容: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

關鍵字眼是「按民主程序」,我的舊文探究焦點,正是提委會如何遵照《基本法》法律條文要求的「按民主程序」提名候選人,中央政府也關注到這個重點,與我理解卻完全不同。在11月22日的政總座談會上,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明言「民主程序」是在下一步公衆諮詢中,香港社會要深入討論的「具體安排」之一。就「民主程序」的理解而言,李飛説成兩步,第一步是由提委會若干委員提出特首候選人「推薦」人選;第二步是由提委會在其中,以「適當方式」以機構提名模式,提名正式候選人。怎樣才是「適當方式」,李飛沒有進一步論述。就機構提名説法,翌日他則有進一步的講法。

李飛發水提委會權力

由於李飛對「民主程序」的理解,與我所提的完全不同,他所説的「適當方式」,也就不會與我説法相同。首先,李飛所講的二步曲,純屬提委會的內部操作程序,兼且只是「程序」,沒有「民主」成分,所謂「民主」,即是由人民決定。至於我的方案,是指在提委會決定提名前,先舉行全民投票,公投選出候選人,提委會便按公投結果提名,最後交由選民一人一票投票選出新特首,公投便是「民主程序」,民主成分充足和符合定義。比較之下,李飛的二步曲,明顯缺少了「民主」成分,不符《基本法》,因此,他所說的「適當方式」,也就無關宏旨了。

其實,李飛明白,除非提委會是由全民組成,提委會人數多極都只不過是小圈子,它的選擇不可能被視為等同市民的選擇,但於法理和政治上,提委會作決定不可以沒有民主成分,因此李飛在11月22日説:「但因未來特首誰屬的決定權在選民手上,提委會的提名行為必然深受選民投票取向的影響」;而星島日報亦引述「港府消息人士」,指「李飛是希望説明提委會不可能是小圈子,要照顧選民意向」。看得出,李飛和港府內部亦明白,如果特首提名沒有順應選民的選擇意向,不符政治現實,例如,有數十萬選民支持某人參選特首,提委會卻置之不理,視若無睹,做法便不切實際。

機構提名不符《基本法》

既然李飛和港府都明白甚至接納「民意」必須是提名決定的前提,其他方面的説法,是否與此一致呢?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就提委會的組成,李飛提及可參照特首選委會由四大界别組成,這點關係不大,關係大的反而是在於選委會決議機制,李飛提及所謂「機構提名」和「集體意志」,我的理解的「機構」是將提委會視為一個機構,而「集體意志」即是提委會的「集體意志」,以「多數決」或「2/3多數決」作具體議決,通過誰人可以作為特首候選人,是「多數決」抑或「2/3多數決」並不重要,但這正是我理解李飛所説的「適當方式」,用於表達「機構」「集體意志」。如此決議機制,實際上是自打嘴巴,原因是提名的結果,既然是提委會的「機構」「集體意志」決定,那就不會是李飛有言在先的「深受選民投票取向的影響」,或港府消息人士的「照顧選民意向」。具體的質疑是,提委會在決定時,如何確保選民取向或意向受到充分合理甚至絕對的考慮呢?選民若屬意某人做特首候選人,提名結果只有「成功」和「失敗」,不會有中間,提名的結果,若非依照選民意旨,那就肯定是提委會的意旨,結果便是言不由衷,做法亦不符《基本法》。

「公民提名」當然也是個值得討論的題目,由於李飛在11月22日的發言沒有採用「公民提名」的字眼,致令公眾就「公民提名」是否已被排除出現爭議。翌日(11月23日),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兼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在一電台節目中指提委會是唯一提名途徑。明報是這樣引述的:

「陳弘毅強調根據基本法45條,除了提名委員會外,沒有另外一種提名途徑。他指假如有人根據公民提名,毋須經過提委會即能決定候選人,提委會將變成橡皮圖章,不符合基本法45條要求。」

李飛未有排除公民提名

李飛對「公民提名」則如何呢?在追問下,李飛卻沒有排除「公民提名」,動機何在,奈人尋味,但起碼與陳弘毅有所出入。我認為陳弘毅説法魯莽,李飛卻謹慎,從法律詮釋角度看,在提委會以外,《基本法》確實不設另一提名途徑,因此,即使我認為全民有權參與特首提名,亦沒有採納「公民提名」的字眼來倡議。然而,自年中至今,民間提出的「公民提名」,實際上是表述一個政治立場,用意在於抗衡提委會的小圈子泛代表性的提名機制,簡而言之,提委會不是民主機制,市民憂慮在提名一事上,提委會只會按中央意旨作選擇,不是民意所在。因此,所謂「公民提名」,意思上可以是要求提委會必須按公民意旨作提名決定,既是一項原則和精神訴求,《基本法》即使沒有,已不重要,重要在《基本法》所說的特首提名,是否有明文規定必須容許公民直接參與或直接反映公民意旨,我認為「公民提名」的原則和精神,正是《基本法》45條「按民主程序」這五個字的應有理解,只不過沒有「公民提名」稱之,無「公民提名」之説,卻有「公民提名」之實。 換言之,剛巧與陳弘毅的説法相反,提委會應該只可以擔當「橡皮圖章」的角色,因為「民主程序」並不容許提委會作出悖逆民意的提名決定。《基本法》第45條正是提委會必須是一個「橡皮圖章」的法理根據。

最後,我對《基本法》45條中「民主程序」的理解,寸步不讓,其理解依據包括對法律條文的詮釋原則和政治上的權威定義,詳見於我七月六日已公開發表的舊文,不作重覆,讀者了解當中論據,必需重看。

七月六日舊文:我的民主核彈特首提名方案

原題為《李飛飛了,我的特首提名方案變得如何?論《基本法》第45條中的「按民主程序」》,小題為編輯所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請跟我們一起尋B吧!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請跟我們一起尋B吧!
Nov 24th 2013, 03:12, by 頂理

文:鄭子聰

昨日有一嬰兒,於九龍城懷疑被拐帶,網民紛紛於網上呼籲,希望當時有人目擊當時情況,盡快找到該名嬰兒。

很多市民初時也不相信,這件事情會於香港發生,亦有人會對事件存疑,當他們求證後,擔心不已,亦有人對拐帶的行為,表示憤怒。

在家中,我們在面書分享近況,將私隱狀態轉為公開,就是為了提醒更多香港市民,一對父母心愛的孩子不見了,邀請你們踏出第一步,為兒童能與一家團聚,作出努力。

我們可以先將女嬰的相片儲存於手機,當我們於街上發現半歲大紅衫B女,需多加留意,若女嬰的樣子與相片吻合,請毫不猶疑,立刻致電與警方聯絡。

當我們想起那對徹夜難眠的父母,面對骨肉分離之痛,那種痛悲,亦讓我反思,我不僅要努力今天,也喚醒了我,日後,我們也要努力,竭力保護兒童。

保護兒童,其實我們可以不停步。

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中,建議香港成立兒童事務專員,其實這項無約束動議,於上星期已在立法會通過,但政府傾向以家庭為本的手法,以《家庭議會》,處理有關兒童福利的政策。

作為家長, 我們要把兒童的權利作管教的座右銘,這是公約裏所提到的重要原則,提醒我們在平日生活中,怎樣保護兒童。

他們能否接受免費小學教育,獲得中學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機會,預備將來在自由社會中擔當積極的成年人角色、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我們能否在管教過程中,讓他們學會培養尊敬父母、認同自己的社會文化、學習自己國家的語言以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

還有,在他們的生活,是否能讓他們享有休閒、娛樂和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機會、享受自己的文化、表明及奉行個人信仰和使用自己語言的機會?

除此以外,我們是否有讓小朋友都有權表達自己的觀點、享有思想、信仰與宗教的自由結社及和平集會的自由、獲得各種合適的資訊。

若你們認同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的信念,與及認同香港是需要設立兒童事務專員的話,請繼續關注這個議題。

當然,現在,尋B之事,實屬燃眉之急,請廣傳以下消息,並請各位多加留意,街上身邊的每一個B。

「警方現正通緝一名中年女子,身穿黑色上衣,藍色牛仔褲,操內地口音,懷疑與案有關。警方呼籲如有市民目擊案發經過,或有女嬰下落,請致電 6148 0919 或 6148 0920 與警方聯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中、港、美、韓女神演義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中、港、美、韓女神演義
Nov 23rd 2013, 16:20, by 胡世君

有女性主義者認為,男性對女性的凝視(Gaze)是一種權力關係,亦即男性把女性「物化」成Sex Object,以滿足自身性慾,是父權的展現。這說法有其歷史意義,在某些脈絡底下亦具相當解釋力。唯時移世易,這理論彷彿越來越站不住腳。儘管男性凝視依然,但剝削成份到底剩下多少?女人,又如何利用身體去「反剝削」?

曾風靡一時並自稱首創Visual Music的內地組合「女子十二樂坊」,成員都是曾接受正統中樂訓練的女生。演出時她們身體隨音樂擺動,以這signature performance打破中樂樂手靜靜演奏的傳統。她們運用有限的性感招惹男性凝視,身體成了名成利就的手段之一。偏偏女生引人暇想的動作欠奉,「性意味」在演出中亦只屬點綴一二。不過兩分媚態,已把觀眾的凝視收為己用,也為中樂演出殺出新路(其實她們已搖身成為流行樂手)。

如果「女子十二樂坊」尚存點點含蓄,那麼曇花一現的本地組合(應該稱不上「本地薑」吧)Freeze卻肯定豪情奔放搏到盡!衣著性感、舞姿撩人,一副「任你看」的模樣確可引來眾人凝視。有趣是,她們最大賣點卻非甚麼原始武器,反是加工再加工的「人造美女」大晒冷 ── 整容。當主流香港男生,仍然偏愛無添加的天使面孔魔鬼身材時,Freeze卻行差踏錯地帶來了一個反高潮。她們破壞了男性凝視女性的遊戲規則,「A貨」美媚讓男生無所適從,看抑或不看?這大大削弱了父權的顯現,凝視也變得鬼鬼祟祟。

但若跟她相比,Freeze的「出位」肯定要靠邊站 ──Lady Gaga。她歌精舞勁,演出超性感,絕對是繼麥當娜後另/唯一神級歌姬。如此索爆女神,本是男fans一再凝視的Sex Object,但Lady Gaga偏要跟廣大男生對著幹。她把生肉片縫作衣裳令人噁心,而在Paparazzi一曲震撼的現場演出中,她更唱得一臉鮮血,好不嚇人﹗其「變性人」的傳聞又甚囂塵上,男生們只好對她又愛又恨。若凝視女性可滿足性慾,那麼凝視一位滿身肉塊、血流如注、疑似變性的性感女神時,到底可得到甚麼?﹗

想看「正常」一點的女生?韓國人氣組合Wonder Girls肯定合乎口胃。在其成名作No Body的MV中,美女穿上短裙勁歌熱舞,「低抄」鏡頭更可滿足偷窺慾,男性凝視的父權權力差點發放得無以復加。然而,整個MV佈景金碧輝煌,並刻意加入故事情節,有心有力地擾亂男生對胴體的注視。而Girls得以獨當一面,全因她們頂替了被困在廁所中的男主音,男主音的窘態更貫穿了整個MV。換句話說,被奪權的男性,正不斷打擾男性凝視女性,亦即阻礙男性從女體身上施展父權。邊凝視,邊覺慘不忍睹,看來男生們被耍了!

「男性凝視」的概念提出一個男主動、女被動的論述,女性份屬被肆意觀賞的客體無力反抗。但當女性主體性越來越高之時,她們便不再被動,甚至如Lady Gaga般利用惹火的身軀去令男性生厭,大大減低他們從中獲得的性快感。從另一個角度看,當泫雅、Girls Generation等以性感體態贏盡天下男士芳心,以及口袋內的鈔票時,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男性凝視或源於本能,但女性對被凝視、被物化,又真的那麼逆來順受嗎?

題外話,隨著大家對整容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這會否從另一面向衝擊了凝視的論述?而本地組合As One及Super Girls等力走韓風路線,又能否為日漸沈寂的本地樂壇帶來一點生氣?

本文首刊於 "文化地圖", 4/2011 (www.cultamap.com),此版本曾略作修改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誰去決定你的生與死?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誰去決定你的生與死?
Nov 23rd 2013, 16:23, by Mark Mak

人類自身在「安樂死」的議題上一直爭論不休,對於一個人是否有結束的自己的生命的權利,其實也不是理所當然的簡單。 如此,更何況結束他者的生命?
我所說的他者,是動物。

但很離奇,社會對動物安樂死的爭論卻並非那麼的熾烈。去結束一隻動物可以是那麼輕易而毋庸質疑。 原因很簡單,動物權益向來不受重視,在大部份人心目中,動物依然是我們的一件附屬品、商品、財產。 他們的生死雖未至於無關痛癢,但總未至於可以等同我們自己生命的重要。 只要動物的生死不影響社會、家庭、人倫的正常秩序,還是不用小題大做的。

於是,在社會上安樂死一隻動物是來得很輕易的,也不會觸犯任何法例。而安樂死的原因多數是「以人為本」「以社會為本」去出發。 以下是一般市民、政府、什至是部份動物福利機構都認同的安樂死的「逼不得已」的原因。

1. 動物生病,主人基於任何原因不願意醫治,與其讓動物受病魔折磨,要安樂死。
2. 動物被主人棄養,動物在沒有人領養的情況下,要安樂死。
3. 流浪動物被人投訴,被捕捉後沒有人領養,要安樂死。
4. 動物數量太多,人/組織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不能確保動物應有福利,要安樂死。
5. 動物生病,痊癒機會渺茫,要安樂死。
6. 動物身體機能受嚴重損害,生活質素不能保證,要安樂死。

我,作為一個動物維權運動的活躍份子,我必須要很確切的為安樂死先訂下一個大原則,一個底線: 為動物作安樂死的決定,必須是純粹從「動物的福利」角度出發,而不是「以人為本」! 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動物權益/福利工作者。
根據我所訂立的這個原則,以上的1 -4 項安樂死原因已經徹底的不成立,不用討論。

剩下只有5及6,我想說多一點。
我在NPV 七年,面對「安樂死」的抉擇過百次。大部份決定都是困難的,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也會為自己曾做錯的決定依然不安,依然內疚。 我很想說一件往事。

十多年前我雖居於市區,但有一直照顧新界某村落的流浪狗。 當中一隻叫小白。他患了很嚴重的皮囊虫,皮膚一直潰爛,全身紅腫。 醫治毛皮囊是一個很長的療程,我也根本不能讓他定時食藥。 加上小白怕人,我很難得才可親近他。當時我的獸醫朋友都勸我,有機會捉到他就幫他安樂死吧。 我就是不忍心。 日子一直的過,我一直的拖,眼見著小白情況一直的差,身上皮毛血肉都混成一塊,我對自己說,下一次我捉到你,就會帶你離開這痛苦的世界。 但世事很諷刺,上天可能知我下不了手,幫我一把。一次十號風球, 小白被大雨沖落山澗,活活的淹死了。記得我去找小白的那日,看見他浸在水裡的身體,那一刻的難過,是一生一世的。

智慧是累積回來的,今日,我去為一隻動物決定生死時,堅持兩個原則:
1.動物如有合理被治療的機會,那怕只是幾個%, 也要一起堅持。
2.但動物康復後要有合理的生活質素,才應該堅持。

所謂合理的痊癒機會,當然不是神蹟,我的獸醫都很專業,不倚靠神蹟。 至於合理的生活的質素,就是動物在痊癒後不用繼續捱著苦過活,能夠正常地享受和主人一起的快樂。 麗麗、乖乖、黑臣、淡定哥、旺仔、幸子……幾十個活生生的例子,都說明了「死」不是最後的出路。
而套用這兩個原則,當日,我可能應該理性地讓小白離開的。

今年,我希望有公義的議員再站出來,動議削減財委會對漁護署人道毀滅動物的撥款。 在街上自由自在的動物,雖然有他們的艱難,但一定要死嗎? 我們的人生也不見得一定燦爛呀,還不是繼續努力的活下去?! 可以放過他們嗎?用我們的智慧去平衡動物和人的利益,Leave them alone pleas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