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反規劃、護東北、停撥款 團體今天起於公民廣場集會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反規劃、護東北、停撥款 團體今天起於公民廣場集會
Apr 30th 2014, 14:32, by 土地正義聯盟

由:古洞北發展關注組、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
  土地民化陣線、土地正義聯盟、捍衛農村青年陣線

反規劃、護東北、停撥款  
團體今天起於公民廣場集會

5月2日政府將會向財委會要求撥款,用於新界東北新發展計劃前期工程。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古洞北發展關注組,聯同支援組織:土地正義聯盟、土地文化陣線、捍衛農村青年陣線,今天舉行記者會,宣佈將會由今天起日至5月2日,在政府總部公民廣場集會,抗議政府偷步向財委會申請前期工程撥款。張超雄、梁國雄、陳志全及范國威幾位議員亦宣佈將加入拉布,阻止不公義的東北計劃撥款。

民間反對不斷 政府從未回應

東北計劃出台而來,民間反對、質疑聲音不絕。由計劃的必要性,包括人口估算、房屋空置情況、政府閒置官地、高球場方案,到村民失去家園、本土農業去向、生態破壞及釋出重金屬毒污染等眾多問題,政府從未回應!在程序公義上,城規會諮詢收到愈四萬封反對意見,政府皆無視,更欲繞過城規程序,提早偷步往立法會申請撥款!

議員轟政府漠視民意 「你有冇當過佢哋係人?」

將會拉布停止東北撥款的陳志全議員表示,深明現時議會的狀況,一旦投票,計劃便會被保皇派通過;希望運用議會策略,以少數感動多數,呼籲各反對新界東北規劃的議員都加入拉布。范國威議員指出,村民訴求是不遷不拆,會在議會清楚向政府表達,反對毀家滅村的東北計劃。張超雄議員質疑,東北計劃影響數以萬計居民,對於在此耕種、生活的人,政府從沒給予基本尊重,「你有冇當過佢哋係人?」一旦前期撥款通過,政府及地產商對村民的滋擾定必陸續有來。梁國雄議員說「唔洗講咁多」,定必阻止政府霸王硬上弓。

地產商偷步鑽探先例 心理壓力迫遷村民

東北三區村民亦到場發言。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成員區晞旻指出,東北計劃極具爭議,政府不應一意孤行。現時,地產商已經不斷在村鑽探,令村民很憂慮,長年承受心理壓力,擔憂撥款後,政府更可名正言順騷擾村民,令農村永無寧日。不單村民失去家園,更影響香港未來發展。永久失去至少過百公頃農地,佔全港活動農地三分之一,破壞生態環境,摧毀社區,希望市民5月1和5月2出來,叫停不公義的東北發展。

古洞北發展關注組主席李肇華先生表示,將由今天開始留守至5月2日,希望以行動,讓香港人知道,政府黑箱作業,破壞村裡設施和騷擾村民生活,毀人家園,斷人生計。就東北發展,社會爭議不斷,政府從未與社會溝通,亦未能達成共識。同時,地政早於今年一月入村凍結人口,極為擾民,政府有責任解釋清楚。呼籲香港人關心家園、土地運用。

「救救石仔嶺,不遷不拆保家園」

古洞北石仔嶺安老院會幹事亦指,安老村住了過千位長者,政府的滅村方案,令老人深感被社會遺棄,「老人家不是人嗎?」。即使陳茂波、張建宗局長曾到訪,提出分散安置,但卻從無向院舍的經營者和老人家解釋,為何不可以原址保留?「根本係拖字訣」。規劃上,該處本來是劃作GIC(政府、社團及社區用地),是符合院舍原址繼續運作的用途,是有條件有空間商討。

坪輋村民:大肆開發 等於自殺

雖然坪輋打鼓嶺暫被剔出東北發展範圍,但亦將被瘋狂開發浪潮吞噬,坪輋村民張貴財強調「我哋係一齊」,全力支持古洞粉嶺村民。他亦提出,食物安全問題令港人困擾,香港曾經可以自給自足,但政府政策不支持,令自給率降低。幸好,香港現在仍有農地,一大片綠化帶,可以補救重新發展農業。可惜政府竟倒行逆施,大肆開發,是自殺式、摧毀式的「發展」。希望市民醒覺,不要被政府摧毀民生,摧毀我們的美好未來。為下一代,請大家站出來,支持村民不遷不拆,繼續貢獻香港。

青年團體:全力支援村民 以身體抗爭

支援團體之一,土地民化陣線梁穎禮表示,一旦東北撥款通過,抹殺了自主生活、自治社區的可能,將全力支援村民,以身體抗爭。呼籲市民,無論曾否入村,只要關心土地,包括重建、領匯等土地問題,都一起來到公民廣場,與在場的村民、學者一齊傾計了解。特別希望當年曾參與反高鐵的朋友,記得當年反抗的是什麼,「只要仲有反抗意志,就來公民廣場集結」。

捍衛農村青年陣線:政府講大話!

捍衛農村青年陣線成員何潔弘表示,為何政府說東北計劃為青年,但青年仍反對?因為政府講大話,「搵年青人過橋!」東北計劃以興建豪宅和商場為主,破壞農地、濕地。「資本壟斷擴張到新界鄉郊,全香港人受害!」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區永權指出,一旦撥款通過,將嚴重影響村民生活。村民十分擔憂古洞地底的大量砒霜,會因鑽探工程釋出,毒害村民及農地。

五月一、二 兩天集會 呼籲市民到場

由於政府祇是以單一的經濟發展為理由要求市民接受方案,對於計劃的替代方案、計劃導致的嚴重後果卻隻字不提,大會將會在公民廣場一連兩天集會。五月一號晚(下午五時半開始)舉辦發展論壇,將這個計劃的重大缺失逐一分析;五月二日(下午一時正開始)現場直播議會討論議案的過程,請市民到場支持。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旅人日誌 | 旅行教我『愛,要即時說出口』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旅人日誌 | 旅行教我『愛,要即時說出口』
Apr 30th 2014, 09:19, by Cher's Travel

總有人說愛出走的孩子不珍惜家,但你可能不知道的走的之後的孩子卻在旅程中學會思念家。

以前我一個禮拜大概跟父母聊不到幾句話,回家之後就習慣關到自己的房間裡,很多事情都不敢開口跟父母溝通,因為總感覺父母喜歡因反對而反對,常常連吵架的力氣都沒有。

但我終於為自己的人生做一個最叛逆的決定,就是辭掉工作去打工度假,我在心裡憋了好久,最後在出發的前半年終於說出口,果然緊接著來是驚天動地,就像自己預期的一樣不被諒解,為此著實跟家人冷戰了好幾個月,最終還是帶著決心離開。

最後在我聯合一堆親友的攻勢下,她們還是決定放手!離開前總問著我

『東西準備好了嗎?』
『錢有帶夠嗎?』
『紐西蘭的朋友有連繫好嗎?』
『有朋友跟你一起出發嗎?』

我其實很怕跟他們說,自己在去紐西蘭之前安排了一趟自助旅行,也沒有說我要跟網路上認識的女孩一起出發,也不敢說我內心恐慌跟害怕。

這是我的決定!我想要從出發這一刻開始自己承擔。

離開的頭一個月,母親總擔心我在國外沒錢生活,總在電話另外一頭說要匯錢給我,畢竟在台灣的我可從來沒吃過苦,甚至極少下過廚,出門走二十分鐘路就嫌遠,但自己還是骨氣十足的說『沒問題!』其實口袋已經少掉一半的錢,甚至還沒找到工作。

離開的第二個月,新買的車子不到兩周被撞毀了,那輛車是自己拿剩下的錢為留下的賭注,此時口袋已經快要接近零,電話那頭我一個字都不敢跟她們說,這時候多希望她們在身邊,但是害怕完之後還是要學習自己走。

離開的第三個月,發現紐西蘭打室內電話回台灣一小時只要二塊紐幣,以往總是匆匆掛斷電話的我,開始把在紐西蘭生活的點點滴滴跟他們說,我做了什麼,我玩了什麼,偶爾會聊聊台灣的天氣,於是每次打回家都滿滿講完59.9分鐘,我們漸漸開始學會無話不說。

離開的第四個月,我飛到了斐濟這個美麗的小島,但是遇到了洪水跟颱風,更慘的是我竟然食物中毒到整個神經痛到無法下床,那是我覺得自己最靠近死亡的時候,我心想如果可以,我想馬上買機票飛回家見你們,死也不要在這個小島上。

後來我打電話告訴他們這趟悲慘的旅行,老男孩說『沒關係!台灣人大部分都沒去過的國家,你去過就很棒了!』我的心似乎被你的一句話撫平了。

離開的第N個月,我已經在旅行的路上漫無目的的走,可能幾天就到了一個新國家,但只要到新的國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電話跟她們說『我很平安,又到新的國家開始旅行!』

老男孩總是在電話的另外一頭叫我好好玩,
老女孩總是在電話的另外一頭叫我趕快回家。
而我總是很任性的又計畫下一段旅程。

但它們不知道的,每次老女孩叫我趕快回家的時候,我的眼淚會不爭氣流下來!但我知道還不行,還要繼續走,不想放棄當初放棄一切去追逐的旅行夢。

離開家才開始慢慢懂得,妳們真的很愛我。
離開家才開始慢慢學會,怎麼跟妳們溝通。
離開家才知道旅行最後的路還是要回家。

以前我不會說,習慣用沉默代替抗議,
現在才知道有些事情不是理所當然,包括愛。

現在下班後就習慣馬上回家,喜歡坐在餐桌前告訴你

『媽!今天晚上的菜很好吃!』因為我知道有些時候,你可能再也沒有機會說。

現在的我還是常常在旅行,有時揹著背包就往外走,不然就是撿一堆莫名其妙的人回家住,但你們也不再唸我,甚至陪我熱情的招待這些陌生旅人,還跟他們一起聊著你們的旅行故事。

因為你知道我在做什麼,也知道小女孩有著自己的旅行夢。

是這趟旅行讓我們彼此成長,也明白對方對自己也多重要,學會尊重彼此的生活的選擇,不再用自己的愛去限制任何可能的飛翔。

是這趟旅行讓我們學會放手的愛,絕對比抓緊來的讓彼此更相愛,更自由。

(PS 照片是我離開的那一天,母親煮了午餐給我吃!被我偷拍的背影,我吃完飯好奇的偷看她有沒有哭,但是被我媽狠狠的趕上車,要我好好照顧自己。)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全民政改商討日」 商討及投票的方案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全民政改商討日」 商討及投票的方案
Apr 30th 2014, 07:34, by 獨媒轉載

按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專家團的初步意見,不同人士及團體提出特首選舉辦法的方案,能符合「選舉機制及方法與國際標準的相容性的指導原則」的方案包括以下十五個:

學界方案 Students Proposal
人民力量方案 People Power Proposal
真普選聯盟方案 Alliance for True Democracy Proposal
陳文敏方案 Johannes CHAN Man-mun Proposal
香港民主促進會方案一 Hong Kong Democratic Foundation Proposal 1
香港民主促進會方案二 Hong Kong Democratic Foundation Proposal 2
社會民主連線方案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Proposal
學者方案 Scholars Proposal
林立志方案Eric LAM Lap Chi Proposal
王永平方案 Joseph WONG Wing-ping Proposal
湯家驊方案 Ronny TONG Ka-wah Proposal
香港2020 方案Hong Kong 2020 Proposal
戴大為方案 Michael DAVIS Proposal
楊艾文方案Simon YOUNG Ngai-man Proposal
何濼生方案 HO Lok-sang Proposal

「和平佔中」參考專家團的意見後,同意上述的十五個方案都能確保選民在選舉中有真正的選擇,故決定把所有十五個方案都納入為「全民政改商討日」可供參與者商討及投票時選擇的方案。

五月六日舉行的「全民政改商討日」上,已簽訂「和平佔中意向書」者會從所有供商討的方案中選一,得票最多的三個方案,再交全港合資格選民在六月下旬(二十至二十二日)舉行的「全民投票日」中選出一個。

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

和平佔中發起人

【全民政改商討日】詳情及報名連結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馬路唔俾車行,得唔得㗎?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馬路唔俾車行,得唔得㗎?
Apr 30th 2014, 06:09, by 健康空氣行動

將馬路、公路變身行人區,在世界大城市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在香港這個以車為本的城市,仍然是聞所未聞。周一,香港規劃師學會提出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計劃,他們建議將德輔道中摩利臣街至畢打街一段變身成為電車及行人專用區,以改善中環的空氣質素及環境。

Fig1_3b4r8_600x0

選擇這一段德輔道中原因眾多。首先,這段路上並沒有任何停車場出入口,因此若改成無車路,影響並不大;其次,這段路車流雖然相對不多,但空氣污染卻驚人,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於該區進行三個月的路邊空氣檢測及點算交通狀況,指出相較干諾道車流量每小時近 8000 輛,德輔道中及皇后大道中只得每小時 800 輛;可是,德輔道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卻遠遠超過干諾道,原因是干諾道風速較高,而來自街道的峽谷效應,亦令德輔道中的污染物難以飄散。其三,德輔道中可說是中環的心臟地帶,改成電車行人區可提升中環這個金融中心的國際形象。

Fig2_9ESjt_600x0

整個計劃希望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先在上環一邊實施,而且仍然保留巴士線,只是將摩利臣街至禧利街一段德輔道中西行線、摩利臣街至急庇利街一段德輔道中東行線變成電車及行人專用,而禧利街至永和街一段西行線及急庇利街至林士街東行線則是巴士、電車及行人專用,而且所有南北貫穿德輔道中的街道並不受影響,這階段對現行車流的影響微乎其微,實在可以馬上實行。

至於第二階段,由於將涉及較大範圍的車道改行,更好的時機將會是中環灣仔繞道、港鐵西環線、南港島線及沙中線紛紛落成,加上巴士重組等,到時可以重新規劃並更容易做好分流。

Fig5e_FUVNx_600x0

Fig5f_zKHVi_600x0

建議一出,根據我們非科學的網上統計,不少市民都持正面態度,但有趣的是,一些人卻悲觀地認為不可能:「支持!但不認為可以做到。」「好是好,但行唔行得通呢?」

而一些傳統媒體更是慣性的開動「以車為本」的思維,訪問的士、司機、運貨人士,「反映的意見」就是「不方便」、「影響生意」,卻無視現實是德輔道中大部分路段根本是禁區,二十四小時不准上落貨/客;而所謂車行較快更是笑話,因為該路段平日辦公時間往往擠塞非常。(如果從上環到中環開會,我們會選擇步行,既環保又快捷!)

更重要的是,這些報道仍然視馬路屬於車輛、貨運,卻忘記了行人也有公平使用道路的權利。行人正正是集中在德輔道中東段,城大的統計發現該處平均每小時大約有 4000 到 8000 人的流量,卻偏偏是污染狀況最嚴重的街區。

行人直接曝露於路邊廢氣中,除了現在較為人熟悉的懸浮粒子 PM2.5 外,柴油中的黑炭顆粒物及揮發性物質造的超細顆粒物,同樣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如果減少直接接觸,只是簡單地將車流轉移到干諾道中,便可以有效改善中環區的空氣質素,有利公眾健康。

規劃師學會在記者會上被問及計劃最大的挑戰是甚麼,他們的答案不是技術,而是人心。請以新的視覺看這個方案 - 如果你還要問:「吓,咁點落貨」、「冇車好唔方便喎」,請老實地想一想,你希望每日在巴士上呆塞,還是用更短的時間,有廣闊的路可以舒暢步行;請老實地面對,在中環行路快過搭車的常識。

圖:香港規劃師學會

香港規劃師學會德輔道中方案:
研究介紹
撮要報告
附件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希望在維園草坪看到You!You!You!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希望在維園草坪看到You!You!You!
Apr 30th 2014, 06:22, by 韓連山

圖:明報,零三年七一大遊行。

希望在維園草坪看到You!You!You!……致全港教師和市民的一封公開信

各位老師和朋友們:

也不知從何説起。也許說得已太多,已不想令大家煩厭,心裡都在喑忖這老伯為何總是喋喋不休的説個不停?但一看到現今香港的亂局,一聽到京官港奴的胡言亂語,一想到今天不説話明天便説不了話的情況,我還是「死牛一便頸」死撑下去,說應說的,做應做的!

特區政局發展已去到關鍵時刻,我們已清楚看到中共已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欲全面操控特區。行政議會肯定淪陷了,一男子已效法北方主子獨裁地掌控議會,所有行政議會成員都只是奴才或傀儡,不會為民請命了。立法會也淪陷了,只剩下那隨時也會消失的三分之一否決權,連所謂「泛民」議員也大部份只是徒具虚名,迎北風而擺柳的「和稀泥」份子,只剩下那幾位風骨猶存的在垂死掙扎。傳媒界也淪陷了,特區的傳媒高層上京接「旨」,乖乖地扮演著「聽訓話、接受教育」的角色,一臉喜洋洋的被招安容貌,港人怎會看不見?即使還有少數敢言敢寫的記者腰骨還挺得直,但市民大眾還可以相信特區傳媒能捍衛我們的新聞和言論自由嗎?暫時還可慶幸的是司法尚算守得住專業獨立這條線,但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正式退休臨別前的警告,指出「一股風暴前的陰霾正籠罩本港法治」,我們能不警醒戒備嗎?君不見警隊已出現執法有偏袒之嫌,23條立法有重臨之迹嗎?

作為市民,我們除了看清形勢,分析批判之餘,更必須站出來,不被牽著鼻子走,不甘為奴,拒絕緘默,與高牆對抗,以群眾的力量推翻高牆,重奪話語權。我們有2003年力抗23條惡法的經驗,我們有2012年反國教的成功,都是群眾的力量逼使當權者讓步。我們只要相信自己的堅持,大家的團結,成功是在望的。

身為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必須以身作則,見不平則鳴,見不義則指正,必須行動起來,為學生、為下一代,建構一套公平民主的社會制度。拒做「鵪鶉」,不為權貴抬轎,不見利忘義,根本就是教師必須堅守的核心價值,何須筆者置喙?

大家必須坐言起行,本年度的群眾運動又將一浪接一浪地展開:五一勞動節遊行、五六佔中商討日三、六一愛國民主大遊行、六四燭光晚會、六二二全民公投日、七一大遊行,每一場都須要大家的參與,才能顯示市民團結的力量,共產黨才會重視,才會作出回應。不要依賴政黨或議員,各有懷抱的他和她,只有當市民的聲音夠大、訴求夠強時才會靠攏過來,當群眾力量凝聚,他和她才會識事務地與市民站在一起,因為除了那少數還有錚錚風骨的政治人物,爭取選票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所以,各位老師和朋友們,請恕我坦言,請你們不要小看一個人的力量而不肯站出來加入抗爭行列,我們捱捱日曬雨淋為下一代犧牲幾天的私人時間,是一定值得的。特區的現在和將來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都靠我們自己去爭取了。明天是抗爭第一波:五一勞動節遊行,主題是「不做工作奴隸,還我自主生活」,是本年五至七月抗爭行動的熱身,下午二時,希望在維園草坪看到You ! You ! You !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公民提名」,何去何從?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公民提名」,何去何從?
Apr 30th 2014, 06:23, by Ernest Choy

大律師公會剛發表政改意見書,一石激起千重浪,政改三人組,像如獲至寶,高調同意大律師公會意見,喜上眉梢地否定「公民提名」。
我希望三人組不要高興得太快,大律師公會的意見,最重要是下面幾個重點:
1) 在制定選舉規則時,應充分尊重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根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2) 在法律上,「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可以用「參照目前由界別組成的選舉委員會」以外的方式組成。例如在界別組成中,如被認為不當地偏袒富裕階層或某些功能界別,或歧視某部分社會人士,則從平等或公平、有否「有廣泛代表性」、或是否為有效的代表和有意義的參與的種種角度上,皆可引起憲法性爭議。
3) 香港大律師公會認為,有關在選舉法例引入額外條件,要求向提名委員會提出參選意向的人士必須「愛國愛港」的建議,在法律上是備受質疑的。
4) 為提名委員會提名的候選人的數目設限制,可以說是侵犯了提名委員會的權力和自主。
5) 假如選舉安排要求提名委員會必須通過特定的多數才能否決某些申請人成為候選人,會對提名委員會的職能和權力造成一個不合法的束縛,變相成為自動提名。

北京官員,政府及香港親中團體在過去數月,不斷標榜政改討論,要回歸基本法,不能偏離法律框架,概然是這樣定調,政府應馬上收回下列言論:
1) 特首候選人要「愛國愛港」
2) 提名委員會「必需要」按照現時的「四大界別」
3) 提名委員會是「機構提名」並要體現「集體意志」

香港大律師公會清楚表達,上面三點要求是「違法違憲」,政改三人組是否應馬上表態接受香港大律師公會「權威性」的法律意見?
政改三人組不能斷章取義,在這重要法律意見上,只取一點,而故意忽略整體。
本人尊重香港大律師公會對「公民提名」持相反的意見,但請大家不要忘記,香港很多資深法律專家,已明確表示「公民提名」,是沒有違反基本法的。
無論從「法律」及「政治」層面,「公民提名」是唯一可抗衡中方所提出的「篩選方案」。大家必需堅守這底線,一步也不能讓。
希望在5月6日佔中商討日(三) 及6月22日「全民電子公投」時,能獲得最多市民支持。在這民意基礎上,香港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懇請大家努力參與,發揮個人小宇宙,讓香港有一個「公義」的明天。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作為年青人,我支持全民退休保障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作為年青人,我支持全民退休保障
Apr 30th 2014, 04:58, by 林兆彬

圖:青年重奪未來

昨日,自由黨李梓敬的轉珠行為藝術與余婆婆的霸氣發言,成功讓全民退休保障這個議題能夠再次浮上水面,引起社會的討論。香港人爭取全民養老金的路已經走了超過三十年,但公共討論幾乎仍然是停留在同一位置。本文將透過回應李梓敬昨日發言的四大觀點,來解釋為何我作為年青人,也支持全民退休保障。

(1)「隨支隨付式的全民養老金是跨代資源再分配,年輕人要等三、四十年後才能夠獲得全民養老金,所以對年輕人不公平。」

如果「跨代資源再分配」是不合理,全民性的免費教育制度,是由上一代人資助下一代,為甚麼可以接受呢?現時的高齡津貼「生果金」,70歲或以上人士是不用接受經濟審查的,又算不算「跨代資源再分配」?為甚麼又可以接受呢?現時全港打工仔每月供款的強積金,難道也不是規定要六十五歲才能夠取回強積金嗎?強積金計劃除了行政費高、回報率低之外,還有機會被僱主對沖,被炒的打工仔隨時少了一大筆強積資金,對退休生活無保障,對年輕人公平嗎?

一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長遠來說社會上每個人也能夠受惠。現時由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倡議多年的「全民養老金」方案並非單純是隨支隨付(pay as you go),亦不單純是年輕人養老人家,而是一種混合「隨支隨付」(pay as you go)和「預籌積累」(Pre-funded)的養老金制度。方案建議政府先要投放 500 億元種子基金,另外,現行用於長者綜援和長者生果金的日常開支亦會作為定期供款;僱員和僱主各將 2.5%月薪作為全民退休保障的供款,而強積金則改為每月供款 2.5%月薪;向盈利每年超過一千萬元的企業額外徵收1.9%利得稅。長者可以即時每月領取大約3,000元的養老金(2010年的物價),不用經濟審查。

那筆500億元種子基金的公帑,現時的長者在過去也有份貢獻的,所以計劃根本就不單純是跨代資源再分配,而是社會集體為未來投資,是真正惠及每個香港人的「未來基金」。

(2)每個人只有責任供養自己的父母,而沒有責任供養別人的父母。

假如「每個人只有責任供養自己的父母,而沒有責任供養別人的父母。」是正確的話,筆者不禁要問,為何我們要支持免費教育制度呢?這不就是意味著我們要供養別人的子女讀書嗎?公立醫療制度和「生果金」也有類似的情況,為何我們要供養別人父母呢?為何我們要供養別人看醫生呢?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建立社會就是要體現互相幫助的精神,而不是各家自掃門前雪,所以才會有各種的社會保障制度。有能力者支付更多的稅項,幫助弱勢群體,進行財富再分配,長遠建立一個均富的社會。社會上並不是所有年輕人也有經濟能力供養父母,有多少年輕人可以每月交六千元家用給父母嗎?若果有了全民養老金,反而輕減了年輕人經濟壓力。再者,不是所有人也有生兒育女,有子女供養自己。為何我們會認同免費教育制度和公立醫療制度,但卻會對全民性的退休保障制度有保留呢?難道大家覺得長者是社會的負累,而小孩子則是社會的未來棟樑,所以有差別多待嗎?

(3)政府公帑是要針對性幫助最有需要的一群長者,而不是全民性。

香港政府的退休保障觀念仍然停留在世界銀行於1994年提出「三條支柱」的退休保障方案:
「第一支柱」:無須供款的社會保障制度(由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以及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計劃);
「第二支柱」: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制度;
「第三支柱」:個人自願儲蓄。

但世界銀行(2005)其後發表了《21世紀老年入息的支援——退休金制度及改革的國際視野》報告書,進一步提出更加完善的長者入息保障體系,目的是要確保長者免受貧窮之苦,以及確保退休後的生活水平不會大幅下降,分成五條支柱:

「零支柱」是市民無需供款的基本退休金計劃,由政府出資,為長者提供最低程度的養老保障,防止長者落入赤貧狀態,但通常設有經濟審查機制;
「第一支柱」是公共退休保障金,不同國家對領取資格和金額水平有不同定義,可與收入或供款年期掛鈎;
「第二支柱」是與收入掛鈎的強制性職業或私人退休金計劃,要求僱員或僱主或雙方在退休前為職業退休計劃進行供款;
「第三支柱」是向職業或私人退休金作自願性供款計劃,以個人儲蓄協助維持長者退休後的生活水平;
「第四支柱」是非財政的支援,包括非正規支援(例如家庭支援)、其他正規社會保障計劃(例如醫療護理),以及其他個別金融和非金融資產,協助提升長者退休後的生活水平。

香港一直實行三根支柱方案,但長者貧窮問題正在惡化,2011年大約有 29 萬名長者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相比2005年的 25 萬上升了一成半。長者貧窮率長期高於整體貧窮率,由 2010 年的 32.5%,升至 2011 年的 32.7%,即是每三名長者當中便有一名屬於貧窮,證明了三根支柱方案無助解決長者貧窮問題。

原因有很多,比方說,長者退休前的供款能力直接影響強積金的儲蓄金額,強積金的覆蓋率低,不少香港人其實都沒有被這條支柱保障。月薪少於 7,100 元以下人士、弱智及殘疾人士以及未有參與勞動市場人士,例如家庭照顧者及長期失業人士也沒有強積金保障。20 至 64 歲人口超過 490 萬,當中勞動人口為 370 萬,其中只有340萬人有參與退休保障。所以,強積金對於整體成年人口的涵蓋率只有大約 69%,70 萬名家庭照顧者、35 萬名殘疾人士、20 萬名失業人士等通通不受保障。

另外,從 1999 年起,政府收緊了長者申請綜援的資格,與子女一起居住的長者難以申領綜援。根據樂施會在2010年的統計,全港共有 18 萬名長者申領綜援,但亦有 16 萬名合資格的長者沒有去申領。覆蓋率低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綜援只以家庭作為申請單位,假設了子女是會供養父母,所以長者在申領綜援的時候,需要子女提供「未能供養父母聲明書」(俗稱「衰仔紙」),這個安排對長者及其子女也均構成侮辱。部份子女由於道德壓力或面子的關係,即使無能力供養父母卻不肯提供聲明書;又有部份長者不希望子女背負「不孝」的罪名而選擇不申領綜援,導致部份有需要的長者未能受綜援安全網保障。

審查制度帶來標籤效應,排拒有需要的長者。審查機制的福利政策會帶來的標籤效應、社會分化,有意無意地排斥受助者和醜化他們,讓他們失去社會認同。同時,亦會降低申領福利的意欲,造成福利排斥。前社會福利署長梁建邦在 1998 年發表的「綜援養懶人」言論,讓社會普遍認為領取綜援者是社會的負擔、缺乏自助能力,導致部份合資格又不領取綜援的人士都表示不想被人看低和不想依賴政府。

五根支柱新方案能夠分散風險,多重保障,互相補足,照顧到不同類型的長者,而「全民養老金」只是其中一條支柱,一層基本的社會保障,是作為公民應有的權利。

(4)對計劃的可持續性有保留

前港大統計及精算學系副教授陳小舟博士認為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倡議多年的「全民養老金」方案可持續運作50年,超越四、五十年後將會出現的的老年人口高峰期。方案的好處是不需要再額外供款,長者可即時受惠。覆蓋率高,保障所有已連續居港滿七年的六十五歲或以上永久居民。隨收隨付,無須有的太大的投資風險。

再者,當退休後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最有需要的長者就只好去申領綜援和長者生活津貼。但這些福利政策是單靠稅收去支撐的,在人口老化的高峰期,政府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財政能力去應付龐大的開支,到時候就不得不加稅了。根據中大的黃洪教授在2008年所發表的研究,預計領取綜援的老年人口比率上升至2031 年的24.4%,而推行「全民養老金」後可減低政府因長者綜援個案上升而帶來的財政壓力,預計為政府在未來30年間節省814億元,單在2031年就可節省61億元綜援開支,大約為屆時香港政府薪俸稅收入的一成。即是說,如果不推行上述的全民養老金,單靠政府稅收支付未來的綜援開支,平均每名勞動人口需要多繳一成薪俸稅。

中華民族最重視「孝道」,如果連政府都對長者不孝,懷著一個心態覺得他們是社會的包袱,又怎樣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尊敬長者呢?本港的長者貧窮的問題響起警號,香港的福利制度嚴重落後於其他經合組織(OECD)國家,一個由政府、僱主及僱員三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就是要彰顯退休保障是基本人權的價值。讓每位長者,不論富貧,不論退休前的職業是甚麼,都能夠有尊嚴地生活,是政府應有的責任。如果香港政府連這個卑微的要求都不能夠達到,我們要這個政府來幹甚麼?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作為年青人,我支持全民退休保障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作為年青人,我支持全民退休保障
Apr 30th 2014, 04:44, by 林兆彬

圖:蘋果日報

昨日,自由黨李梓敬的轉珠行為藝術與余婆婆的霸氣發言,成功讓全民退休保障這個議題能夠再次浮上水面,引起社會的討論。香港人爭取全民養老金的路已經走了超過三十年,但公共討論幾乎仍然是停留在同一位置。本文將透過回應李梓敬昨日發言的四大觀點,來解釋為何我作為年青人,也支持全民退休保障。

(1)「隨支隨付式的全民養老金是跨代資源再分配,年輕人要等三、四十年後才能夠獲得全民養老金,所以對年輕人不公平。」

如果「跨代資源再分配」是不合理,全民性的免費教育制度,是由上一代人資助下一代,為甚麼可以接受呢?現時的高齡津貼「生果金」,70歲或以上人士是不用接受經濟審查的,又算不算「跨代資源再分配」?為甚麼又可以接受呢?現時全港打工仔每月供款的強積金,難道也不是規定要六十五歲才能夠取回強積金嗎?強積金計劃除了行政費高、回報率低之外,還有機會被僱主對沖,被炒的打工仔隨時少了一大筆強積資金,對退休生活無保障,對年輕人公平嗎?

一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長遠來說社會上每個人也能夠受惠。現時由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倡議多年的「全民養老金」方案並非單純是隨支隨付(pay as you go),亦不單純是年輕人養老人家,而是一種混合「隨支隨付」(pay as you go)和「預籌積累」(Pre-funded)的養老金制度。方案建議政府先要投放 500 億元種子基金,另外,現行用於長者綜援和長者生果金的日常開支亦會作為定期供款;僱員和僱主各將 2.5%月薪作為全民退休保障的供款,而強積金則改為每月供款 2.5%月薪;向盈利每年超過一千萬元的企業額外徵收1.9%利得稅。長者可以即時每月領取大約3,000元的養老金(2010年的物價),不用經濟審查。

那筆500億元種子基金的公帑,現時的長者在過去也有份貢獻的,所以計劃根本就不單純是跨代資源再分配,而是社會集體為未來投資,是真正惠及每個香港人的「未來基金」。

(2)每個人只有責任供養自己的父母,而沒有責任供養別人的父母。

假如「每個人只有責任供養自己的父母,而沒有責任供養別人的父母。」是正確的話,筆者不禁要問,為何我們要支持免費教育制度呢?這不就是意味著我們要供養別人的子女讀書嗎?公立醫療制度和「生果金」也有類似的情況,為何我們要供養別人父母呢?為何我們要供養別人看醫生呢?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建立社會就是要體現互相幫助的精神,而不是各家自掃門前雪,所以才會有各種的社會保障制度。有能力者支付更多的稅項,幫助弱勢群體,進行財富再分配,長遠建立一個均富的社會。社會上並不是所有年輕人也有經濟能力供養父母,有多少年輕人可以每月交六千元家用給父母嗎?若果有了全民養老金,反而輕減了年輕人經濟壓力。再者,不是所有人也有生兒育女,有子女供養自己。為何我們會認同免費教育制度和公立醫療制度,但卻會對全民性的退休保障制度有保留呢?難道大家覺得長者是社會的負累,而小孩子則是社會的未來棟樑,所以有差別多待嗎?

(3)政府公帑是要針對性幫助最有需要的一群長者,而不是全民性。

香港政府的退休保障觀念仍然停留在世界銀行於1994年提出「三條支柱」的退休保障方案:
「第一支柱」:無須供款的社會保障制度(由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以及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計劃);
「第二支柱」: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制度;
「第三支柱」:個人自願儲蓄。

但世界銀行(2005)其後發表了《21世紀老年入息的支援——退休金制度及改革的國際視野》報告書,進一步提出更加完善的長者入息保障體系,目的是要確保長者免受貧窮之苦,以及確保退休後的生活水平不會大幅下降,分成五條支柱:

「零支柱」是市民無需供款的基本退休金計劃,由政府出資,為長者提供最低程度的養老保障,防止長者落入赤貧狀態,但通常設有經濟審查機制;
「第一支柱」是公共退休保障金,不同國家對領取資格和金額水平有不同定義,可與收入或供款年期掛鈎;
「第二支柱」是與收入掛鈎的強制性職業或私人退休金計劃,要求僱員或僱主或雙方在退休前為職業退休計劃進行供款;
「第三支柱」是向職業或私人退休金作自願性供款計劃,以個人儲蓄協助維持長者退休後的生活水平;
「第四支柱」是非財政的支援,包括非正規支援(例如家庭支援)、其他正規社會保障計劃(例如醫療護理),以及其他個別金融和非金融資產,協助提升長者退休後的生活水平。

香港一直實行三根支柱方案,但長者貧窮問題正在惡化,2011年大約有 29 萬名長者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相比2005年的 25 萬上升了一成半。長者貧窮率長期高於整體貧窮率,由 2010 年的 32.5%,升至 2011 年的 32.7%,即是每三名長者當中便有一名屬於貧窮,證明了三根支柱方案無助解決長者貧窮問題。

原因有很多,比方說,長者退休前的供款能力直接影響強積金的儲蓄金額,強積金的覆蓋率低,不少香港人其實都沒有被這條支柱保障。月薪少於 7,100 元以下人士、弱智及殘疾人士以及未有參與勞動市場人士,例如家庭照顧者及長期失業人士也沒有強積金保障。20 至 64 歲人口超過 490 萬,當中勞動人口為 370 萬,其中只有340萬人有參與退休保障。所以,強積金對於整體成年人口的涵蓋率只有大約 69%,70 萬名家庭照顧者、35 萬名殘疾人士、20 萬名失業人士等通通不受保障。

另外,從 1999 年起,政府收緊了長者申請綜援的資格,與子女一起居住的長者難以申領綜援。根據樂施會在2010年的統計,全港共有 18 萬名長者申領綜援,但亦有 16 萬名合資格的長者沒有去申領。覆蓋率低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綜援只以家庭作為申請單位,假設了子女是會供養父母,所以長者在申領綜援的時候,需要子女提供「未能供養父母聲明書」(俗稱「衰仔紙」),這個安排對長者及其子女也均構成侮辱。部份子女由於道德壓力或面子的關係,即使無能力供養父母卻不肯提供聲明書;又有部份長者不希望子女背負「不孝」的罪名而選擇不申領綜援,導致部份有需要的長者未能受綜援安全網保障。

審查制度帶來標籤效應,排拒有需要的長者。審查機制的福利政策會帶來的標籤效應、社會分化,有意無意地排斥受助者和醜化他們,讓他們失去社會認同。同時,亦會降低申領福利的意欲,造成福利排斥。前社會福利署長梁建邦在 1998 年發表的「綜援養懶人」言論,讓社會普遍認為領取綜援者是社會的負擔、缺乏自助能力,導致部份合資格又不領取綜援的人士都表示不想被人看低和不想依賴政府。

五根支柱新方案能夠分散風險,多重保障,互相補足,照顧到不同類型的長者,而「全民養老金」只是其中一條支柱,一層基本的社會保障,是作為公民應有的權利。

(4)對計劃的可持續性有保留

前港大統計及精算學系副教授陳小舟博士認為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倡議多年的「全民養老金」方案可持續運作50年,超越四、五十年後將會出現的的老年人口高峰期。方案的好處是不需要再額外供款,長者可即時受惠。覆蓋率高,保障所有已連續居港滿七年的六十五歲或以上永久居民。隨收隨付,無須有的太大的投資風險。

再者,當退休後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最有需要的長者就只好去申領綜援和長者生活津貼。但這些福利政策是單靠稅收去支撐的,在人口老化的高峰期,政府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財政能力去應付龐大的開支,到時候就不得不加稅了。根據中大的黃洪教授在2008年所發表的研究,預計領取綜援的老年人口比率上升至2031 年的24.4%,而推行「全民養老金」後可減低政府因長者綜援個案上升而帶來的財政壓力,預計為政府在未來30年間節省814億元,單在2031年就可節省61億元綜援開支,大約為屆時香港政府薪俸稅收入的一成。即是說,如果不推行上述的全民養老金,單靠政府稅收支付未來的綜援開支,平均每名勞動人口需要多繳一成薪俸稅。

中華民族最重視「孝道」,如果連政府都對長者不孝,懷著一個心態覺得他們是社會的包袱,又怎樣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尊敬長者呢?本港的長者貧窮的問題響起警號,香港的福利制度嚴重落後於其他經合組織(OECD)國家,一個由政府、僱主及僱員三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就是要彰顯退休保障是基本人權的價值。讓每位長者,不論富貧,不論退休前的職業是甚麼,都能夠有尊嚴地生活,是政府應有的責任。如果香港政府連這個卑微的要求都不能夠達到,我們要這個政府來幹甚麼?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離別的一課(澳洲工作假期)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離別的一課(澳洲工作假期)
Apr 30th 2014, 04:25, by 胡世君

前天認識了法國女生Aurelia和Sylvie(是Aurelia主動與我搭訕的,嘩哈哈~ ~ ~),那晚零晨是Sylvie的生日,我唱了國語版的生日歌給她聽。突然之間,大家像是十分老友。

昨晚是Sylvie生日party,我又再次把家姐手造給我的禮物轉贈她人(中國特色的耳環)。的確,這是不錯的交友方法,而她看來也甚驚喜。Sylvie與我一樣愛寫作,當她知道我是專欄作家時,她看似蠻興奮的。而Aurelia是一名鼓手,3歲便開始打鼓,是當時Paris最年輕鼓手,她的專輯更將於網上發售(亞馬遜)。我們聊天、喝酒,拍照、吃Pie、唱歌……Aurelia說Paris是一個很美的城市,但法國人有點粗魯也比較慢熱,但若認定了你是朋友,他/她們便很樂意與你分憂。此外,她說那裏治安不太好﹕「若我於深夜穿上迷你裙逛街,兩秒之內我便會被強暴﹗」聽來很嚇人,但她仍然極力推薦我們到Paris旅遊。當然,我亦一盡香港人本份,向她推介香江名勝,更以「免費住宿」作利誘。她口中的巴黎人與澳洲人很不同,在這裏即使不認識的人也會向你打招呼﹕"How are you?",尤其在Shepparton這小鎮,也許是因為這裏人少,生活步伐也較Sydney慢吧。

與她們認識、稔熟,就在兩天之內發生。今天,她們已向Mildura進發尋找農場工作(其實還有別人,但我跟她倆最投契)。Aurelia不斷說我很Nice,其實我認為她才最友善。看著她們離開,突然感覺怪怪的。怎麼昨晚才談天說地、樂也融融,異國情誼迅間發生,卻又在一天之後悄然消逝?Backpackers的生活並不如想像般浪漫,很多時甚至挺無聊。然而就如Sylvie所說,我們是來Adventure(歷險)的,因此我們還得好好尋找每一分樂趣……與異國朋友或聚或散,每次分手都可能是「永別」,那算否一種「歷險」?與她們的擁抱,讓我憶起離開上一站悉尼的宿舍,Tokyo Village時的情景,跟眾人一一擁抱道別,簡單而真誠、窩心卻難過。現代人界線太多不容逾越,但一個親切的擁抱卻打破敏感的防火牆,感情傳遞理應這麼簡單直接。

聚有時,別有時,命運使然我怎能隨心所欲?但我會銘記每一個擁抱,把友誼留於心間。我從來不太懂得handle離愁別緒,今天我又惡補了一課。

後記﹕
去年我們到巴黎旅行,住在Aurelia的家。大家重溫舊事並同遊美景。異國情誼得來不易,更難以維繫。我不知道我們還會否見面,但肯定段段友情將長留心中。

第四集做嘉賓,未聽可上網重溫﹕ RTHK《遊學全世界
下星期最後一集。

My Blog 「自由寫作人 胡世君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十年浪漫奢侈——專訪維港唱片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十年浪漫奢侈——專訪維港唱片
Apr 30th 2014, 03:21, by 劉軒

圖:維港唱片其中兩位創辦人,False Alarm的阿靈(左)和22Cats的阿傑。

(獨媒特約報導)我們總以十年作單位,回顧過去,數算成就。對於本地獨立音樂廠牌維港唱片而言,十年只怕還未玩夠。一隊樂隊能維持十年己是難事,但這個唱片品牌今年已踏入第十個年頭,一般人聽後第一個冒出來的問題都是:點解可以生存咁耐?答案可能是,他們從沒想過「生存」這回事。其中兩位創辦人阿靈和阿傑都說,沒想過以維港賺錢,如果不是抱著「玩」的心態,根本不能走那麼久。本周六舉行的《維港10週年大派對》,亦開宗明義開派對狂歡慶祝。

維港唱片成立於2004年,成員包括大家熟悉的樂隊my little airport、False Alarm、22Cats、在草地上和人頭馬,接受訪問的是False Alarm的阿靈,和22Cats的阿傑。維港唱片的「office」(其實是band房兼倉庫),牆上掛著十週年紀念合輯《everyone remembers the orange》封面的那塊橙布,我們拿來椅子,坐在樂器與音箱之間談起來。

臭味相投走在一起

幾隊樂隊當初為甚麼會走在一起?相識的契機原來是十多年前一場「Tribute to AMK」音樂會,他們參演後發現大家「臭味相投」同樣熱愛樂隊AMK,於是成為朋友。在False Alarm和在草地上分別推出專輯約一年後,22Cats也計劃出碟,發現每隊樂隊獨力出碟,其實要重覆宣傳、與唱片店洽商等繁瑣的工作,不如集合幾隊樂隊的力量成立唱片公司,各師其職,省卻不少麻煩。取名「維港」,除了象徵香港,阿傑說構思時友人盛讚此名「勁喎,同英皇有得揮!」,所以大家便決定採用此具氣派的名字。

音樂人應該專心做音樂

在這個電腦世代,任何人也可製作音樂放上互聯網分享,多冷門的獨立音樂,也不難接觸到樂迷,那麼唱片公司的工作是甚麼?阿傑解釋:「維港唱片只是擔當輔助角色,所有音樂工作要樂隊先完成。維港最幫到樂隊是將唱片上架,否則一個人每一次出碟要處理多份厚厚的合同,是很繁瑣的事。音樂人其實搞好自己的音樂就得,這些事情不要煩。維港唱片已開通了這條路,可以很快地完成上架程序,方便了大家。」阿靈補充:「多年來我們與發行商合作,我們有新作會直接交給他們,然後他們就會將作品送到大唱片店、或信和的小店。這是很critical的,一隊獨立樂隊『冇人冇物』,就算朋友想買你的唱片,也不會想每次買碟都打俾你,都會想在唱片店中見到,而這件事是一個人很難做到的。即使放了在唱片店,如何收錢呢?也是很難的事。」

P4222994

做到咁耐,因為為左玩!

兩人不斷強調,維港唱片不是商業機構,「我們是以『開心玩』的形式運作」。所有成員是業餘參與,沒有一個全職職員;他們決定是否為一隊樂隊出碟,首要考慮是音樂是否「啱聽」;在唱片店和數碼平台發行音樂、搞show、宣傳、設計,一連串工作維港唱片只收取唱片收益的一小部份,甚至不持有音樂的版權。維港小本經營,在圈內打滾多年的他們十分了解如何以最經濟的方法完成工作,金錢上的成本不難收回,時間上的成本則「無得計」,阿靈:「這是我們的興趣,真的想幫他們,不能以商業形式計算。」

「做到咁耐,主要原因係我地為左玩!」阿傑笑說,「當然會想更多人聽到我們的音樂,但不會說四年內達不到某個目標就結束。」有沒有想過賺到錢,維港唱片或許可走得更遠?阿傑反指如果以錢為目標,根本不會有維港唱片。他眼見澳門、北京以盈利為目標的獨立唱片公司,大多捱不過數年,「當你想將與趣變成可賺錢的事,思維便不同了。你的目的變了賺錢,不是推廣音樂,方向不同了,做的事一定會不同。」阿靈說打從一開始玩音樂,就沒想過用音樂「搵食」,「我們的正職都與音樂無關,工餘才做自己喜愛的事。維港唱片正是這份理念的延續,如果有成員希望搵錢、搞上市,便不會成事。這就是所謂的緣份吧。」


圖:維港唱片就是玩,玩音樂、行山、燒烤。(取自維港唱片Facebook專頁

本地獨立音樂從沒改變

有說近年本地獨立音樂抬頭,樂迷受夠了單一的主流音樂,轉向較多元和具創意的選擇,在圈中多年的兩人觀察到這種變化嗎?他們卻同聲指出獨立音樂圈變化其實不大。阿傑細數早於70、80年代香港已有獨立唱片公司,一直以來不斷有樂隊出現,亦有少數樂隊加入主流唱片公司,如Beyond、LMF、RubberBand,規律沒有改變。阿靈指出80年代是樂隊文化最強盛的年代,「但所謂強盛是主流文化是否接受這樣東西,樂隊是否能透過主流渠道呈現,例如達明一派可以上《勁歌金曲》,阿媽都知道誰是黃耀明。這些是一些指標,受眾、媒介對獨立音樂的看法可能有高有低,但獨立音樂的本質從沒改變。」

工廈失守 環境變遷不代表樂隊消失

獨立音樂從來沒有單一的定義,每人心中都可有不同詮釋,但或許可從現實中找到一點線索。維港唱片位於觀塘工廈,十年來從未搬離這個千多尺的單位,阿傑解釋因為當年SARS後租金只需三千元,所以屢次加租都尚撐得住。隨著活化工廈、起動九龍東、郵輪碼頭啟用,觀塘變天已成事實,阿靈和阿傑在區內十年,亦觀察到酒店進駐、人流變旺。觀塘是有名的band房集中地,因租金相宜的關係,幾乎每幢工廈都有樂隊進駐,據估計總數有近二千隊;區內亦有樂器店、維修商、live house、印刷商,自然地生成了一個音樂生態圈。大家都憂慮,觀塘發展成商貿區,租金拉高,將令樂隊失去據點,摧毀本土文化。

阿傑語帶無奈,坦言這間band房一定會消失,「當你見到裕民坊都沒了,可以預知觀塘區會有更多新式大廈出現,淘汰平價的舊樓。」但他並不認為這會完全扼殺樂隊的生存空間,「一定會有影響,但絕對不會沒有生存空間。其實band房數量只是近十年增長非常快,以前一般是到旺角時租band房夾band,只是習慣改變了。就算日後所有工廈消失,一定會有人設band房出租,因為有市場。這只是模式上的改變。」

P4223002

獨立精神:不為討好別人 實踐想做的事

阿靈直言,band房是奢侈品,對玩音樂而言並非必須。「我們最初玩音樂時,也不會說『冇band房,搞唔掂,唔玩喇』,仍然每次搬樂器到旺角租房練習。當然你可以話有band房更好,但這不是一個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藉口,我覺得這就是獨立精神。獨立音樂的精神和根源,不關乎你是否簽了唱片公司,是否做了某一類型的音樂,完全無關,而是在乎你有幾想做這件事,和你的行動力。你可以實踐到幾多,是由自己推動、話事,不是為了討好某些人,不是為了達到某些音樂以外的目的。有好多人俾錢、好多人buy你,可以係副產品,但不是出發點。」阿傑舉出一個例子:「白花油顏福偉都係獨立音樂!沒主流媒體撐,自己出碟印碟,自己話事,由自己出發,堅持做想做的事。」

最大困難:尋覓真愛

那麼獨立樂隊最大的困難是甚麼?阿靈提及在香港玩音樂賺不到錢,但當中的困難並不是指生活拮据,而是意味這個生態令樂隊都「講心唔講金」。他指在外國,當樂隊可以是一盤大生意,成員即使不和,可能會互相忍耐,甚至只在演出時相見,其餘時間各不相干,如上班一樣。「但在香港,音樂難以成為生意,大家之間沒有利益,都係講真感情、為興趣、講理想,如果有爭執,可能就唔玩。好似拍拖咁,要跟三個人、四個人、甚至五個人拍拖,有沒有機會遇到『真愛』,能否與『真愛』維繫一段關係,好難,好難,最難......」阿靈相當感慨。他在圈中多年,看盡很多人一直都遇不到適合的人,「根本夾唔成band」。

總結十年:隨心所欲 浪漫的奢侈

記者最後請兩位為這十年作一個總結,他們沉思良久,阿傑笑著說出一句「隨心所欲」,阿靈則拋出更具重量的詞語:「奢侈」。「不是金錢上的奢侈,是經驗上的奢侈。用十年做這件事,很浪漫,大家有相同想法,又維繫得到,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能夠和真愛玩足十年,的確需要莫大的運氣和緣份。玩著玩著,維港十年下來滋養了本地音樂的土壤,而阿靈和阿傑口中不論環境如何、只為盡力做喜愛的事的獨立精神,亦讓人期待維港繼續玩下去,繼續精彩。可喜又可恨的是,周六的派對門票已告售罄,錯過了的朋友,繼續留意維港的動向吧!

訪問:劉軒、黃皓嵐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漫畫】余婆婆好嘢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漫畫】余婆婆好嘢
Apr 30th 2014, 02:57, by kaiser k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