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悼念李旺陽萬人大遊行當日,陳可樂於實現會社所掛出來的橫額,來自實現會社面書
(獨媒特約報導)原位於上環的實現會社,最近遷到灣仔富德樓,就是獨媒辦公室所在之處,此處業主支持不少小型團體及藝文組織,如影意志、采風電影等。實現會社成立於2011年11月,是一個二手書店/藝術空間的合作計劃,經過差不多兩年的艱苦經營,終於不敵「社會現實」的重壓而需搬遷到租金相對較為便宜的灣仔富德樓。從上環到灣仔,實現會社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實現會社的英文名稱是 "The coming society",這個"society"其實是怎樣的?我們採訪了實現會社經理陳可樂談談。
「實現會社中文名稱是社會現實的倒轉,而其英文名字"The Coming Society"是指一將臨的社會。」聽到可樂如此解釋其書店名字,記者都感受到書店創辦人對理想有一定期許。「面對不斷製造壓抑及宿命的社會,只有具想像力及創造性的交流,才能介入和對抗,最終扭轉社會現實。」這是實現會社在其面書裡關於自己的介紹,兩年來實現會社除了售賣精選二手文史哲書籍外,也舉辦了不少活動如討論會、讀書會、放映會、發佈會、小型表演等,可樂說「希望孕育出豐富多樣的對話,使不同領域/圈子/話語/階級得以互相切入。」記者本人就曾於參加過由實現會社及左翼21合辦的香港馬克思節的一些討論會,可說是很認真和有深度的活動。
圖:灣仔富德樓二樓新址
上環:水土不服
不過這樣就可以改變世界?在香港此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初實現會社選擇落戶上環,本來想提供一個人文空間,聯結附近的藝術創作者和普通上班族 ,通過對話溝通擦出火花,向更理想的世界邁進。可惜的是,這基本上是一種「對現實的誤判」,可樂直言:「以我的衡量來說,上環就是一失敗的計劃。」原因是實現會社本想在此區「撞入」當地的文化界,刺激更多討論,可是,此地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文化界,有的基本上只是一些「闊太」開的藝廊而已。雖然書店老闆李達寧(Daniel,一如可樂,都是社運常客)曾努力會合一些藝術家到實現會社進行交流,可惜最後都給Daniel「罵走了」,並沒有產生一些真正的對話,亦沒生產出一些相應的政治行動。
「作為書店來說,我們是比較多嘴的。」可樂坦言。實現會社喜歡表態、介入社會可從其響應去年萬人悼念李旺陽遊行時於窗口掛出「砍頭也不回頭」的橫額得見一斑,「文化不可作為逃避」,可樂一再強調,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有義務發聲。當然可樂亦明白書店的影響力是相當有限的,它並非一政黨,而事實上可樂也不認為真有許多人留意實現會社。
港島:多一間序言做乜?
上環不像旺角,人流相對較少,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實現會社也曾考慮過是否要迎合「讀者口味」,但可樂認為實現會社已經很小,如果還擺賣一些「大路書」,就會使本想向大家推廣的精選讀本失去地方擺放,也和其經營的原意不符。當記者提到書店老闆李達寧也是旺角序言書室老闆,而序言書室幾年下來依然屹立,為何不走同一路線時,可樂反問這不就變成另一序言?咁又係。
實現會社主打人文學科二手書,和一般二樓書店如樂文書店這些只賣一手文史哲的不一樣,除有心人的捐贈外,實現會社也會主動收購有價值的舊書,,基本上不買"垃圾書",此點倒跟序言書室鄰居梅馨書舍相近。從生存策略看,這未必明智,但也可以看出實現會社的理想性格和執著。
不過可樂一再提醒,此類書店在香港此地的出現並非是「奉旨的」,不能只抱浪漫心情去欣賞其存在,因為其存在本身有很「現實」的條件需要滿足,如經營成本的高昂。可樂很誠懇地說實現會社是「一門生意」,其理想抱負極需物質條件作為基礎,希望朋友們不要以為其是一純粹的「文化單位」,只供人們的消遣和"feel good"而已。實現會社更是一種商業經營,求存是其根本,而只有在此基礎上,介入政治從而改變社會才是可能的。
圖:會社正舉行清倉活動,至本星期日10月6日。
灣仔:還記得青文書屋?
說到求存問題,自然就會想起以前青文書屋,以及為其存活而獻上自己生命的羅志華。可樂以淡淡的語氣道出一深刻的話:「在生時人們都不怎樣支持,則不需為其死去而惋惜……好似黃碧雲咁講,佢一早預言羅志華會死在書堆下……」一語成讖。死了也就死了。
可樂語重心長的告訴記者,如果人們只是看見新書店開張而拍手歡呼,又因其倒閉而爭相惋惜,都是沒有實質意義的「如果人們並不光顧,不認為營運書店跟自己以及政治行動有關,亦不打算投入和參與,只是見有人於此惡劣環境下仍投身充當水魚而額手稱慶,慶幸香港仍有如此文化場域,這其實是一種犬儒。」可樂坦言實現會社不能在上環維持並非一可奇怪之事,無需傷心,當然也不會乞求他人的可憐。
「政治行動落實到書店作為一門生意得以持存下去是我的mission或我的cause。」可樂在回答我關於為何在地產霸權肆虐下的香港仍選擇開書店此「票房毒藥」此問題時作如此回答。這門「生意」並非志在圖利,否則就未免太愚蠢了,不過如何使書店在惡劣環境下生存,仍是首要問題。
實現會社搬到了灣仔富德樓,在租金方面有所減免,店面也比以前寬敞,不像以前那樣為了減輕負擔而經營「劏房」,將部分鋪面分租給其他友好團體如「百呎公園」。現在實現會社、本土研究社及女性書店Consider the Trouble共用新址,記者採訪時,會社正舉行大清倉。提到將來期許,可樂說希望在未來兩年能達致收支平衡就不錯了,今年十月和十一月都會到各大專院校擺設書攤,接觸新人和同學,而Consider the Trouble則會搞些放映會和工作坊,本土研究社則會舉辦一些研究小組。
後記:馬料水哲學仔
書店負責人李達寧和陳可樂都是中文大學哲學系的畢業生,可說是香港的青年才俊,他們選擇了一條並不平坦的道路,希望他們能得到更多同行,從而「最終扭轉社會現實。」
編輯:黃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