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以「講故事」形式宣讀的施政報告,一如市民預期並無太多新意。一向「做實事」的CY,這年亦預備厚度和水分同樣充足的「施政綱領」。向來著墨不多的話運輸及規劃範疇,特首提出的政策大多屬新瓶舊酒,甚至舊調重彈,不過大家仍可大致得悉政府來年於城市發展的「宏圖大計」。容我們先從交通運輸一節作引入,再為一些值得深入討論的部分作點評。
興建中鐵路 及 巴士路線重組
「以鐵路為骨幹」的運輸系統發展方針打從《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提出後,至今仍受政府推崇。施政報告強調:「未來六年將有五條新鐵路陸續落成,政府將繼續優化公共交通系統,推動巴士路線重組」。運輸署在去年年中已著手計劃西港島線及南港島線(東段)落成後的公共運輸重整,亦舉辦過多場地區諮詢會,居民及地區人士普遍對於刪減及縮短部分路線表示不滿。至於去年在北區進行的「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預料今年將在更多區域同時進行,乘客主要擔心此類重組非但減少巴士路線選擇,甚至會對他們造成極大不便。
無可否認,新鐵路落成通車將會為現有的路面交通工具經營者(包括專營巴士及公共小巴)帶來負面影響,部分路線及班次的使用量會下降。鐵路服務的優勢在於提供頻繁、密集的運輸交通服務,有效率地將大量的乘客送達目的地,故是為集體運輸交通。不過,鐵路服務亦有其限制,例如部分路程需多次轉乘、未能做到「點對點」效果等。無止境地刪改巴士路線,「肯肯定」扼殺市民的選擇。盲目向鐵路傾斜,亦非一個健全的運輸系統應有的特徵。
如欲應對鐵路服務的挑戰,巴士網絡確實需要進行適量重組。未來的發展方向,應為提供「點對點」巴士路線、修改部分迂迴曲折的走線、開拓新路線、設置轉車站同時增設轉乘優惠等,以直接、快捷、高性價比的巴士服務,提高路線吸引力。在處理路線重組的同時,需同時考慮地區人士的訴求,非一味為省資源而置市民需求於不理。沙田區作為下一進行「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的地區,其鐵路服務便捷度,將在沙中線落成啟用後得以大幅度擴張。期盼沙田區的重組能夠充分考慮市民的實際需要,亦為迎對新鐵路通車的運輸業系統作好準備。
未來鐵路規劃 與 新發展區
過去兩年分兩階段進行的「我們未來的鐵路」公眾參與活動,已於去年5月結束。施政報告提到:「鐵路發展策略顧問研究報告將在短期內完成。在參考報告後,政府將盡早公布新的鐵路發展藍圖,訂定2020年以後的新鐵路項目。」我們預計未來的鐵路發展策略(2014),將會就部分爭議性的鐵路項目作出定案,包括港深西部快速軌道、北港島線、屯門至荃灣沿海鐵路等。會否出現與中國大陸接軌的鐵路、港島線會否被瓜分、屯荃鐵路會否真的成為興建厭惡性設施的交換籌碼,屆時將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答案。
重建華富邨早在過去數星期的新聞報導中有所提及,但最教大家驚喜的應為施政報告兩次提到「積極考慮興建南港島線(西段)」,表示西段落成有期。在開發土地興建住屋的大氣候下,政府有意放寬薄扶林一帶的發展限制。值得討論有兩點,包括有望興建的南港島線(西段)會否分段發展,以及薄扶林大規模發展會否對原有的地區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細心閱讀施政報告提出重建華富邨一節,裡面提到:「政府決定首先放寬薄扶林南面華富邨一帶的限制」,代表薄扶林發展限於華富一帶。薄扶林近數碼港、瑪麗醫院、薄扶林村一帶的發展未必太多,故此政府大可稱「沒有足夠理據興建華富至香港大學一段的南港島線(西段)」。過去我們已經提過將西段分兩階段興建有何弊處,在此亦不再重覆。至於被列入「世界歷史遺跡監察名單」的薄扶林村,會否因附近大興土木而受到破壞,在「強政厲治」的環境下,相信亦難逃一命。薄扶林村發展何去何從,還是要交由村民自決。
備受爭議的古洞北、洪水橋新發展區,政府當然希望能夠大規模發展。當中新發展區內,又以鐵路上蓋物業最受政府垂青。施政報告提到:「鐵路物業發展繼續是房屋供應的重要來源」,點名提到西鐵沿線的錦上路站、八鄉車廠、天水圍站,加上古洞、洪水橋兩個新發展區車站,新界北部將會出現更多高密度的鐵路上蓋發展。大眾最擔心的,是港鐵「鐵路加物業發展霸權」會否繼續坐大,或是否局限城市發展。不過,連接新界東北與西北的北環線,施政報告中卻未有提及;沿線劃定的新田、凹頭、牛潭尾未有發展時間表,這些預留土地又會否被用作興建房屋用途,仍有著未知之數。不過根據特首的邏輯,不提競選政綱中提倡興建的北環線不等於不會做。
政府逐步將位於中環、灣仔核心商業區的政府部門和設施遷離,騰出更多商業樓面。美利道、林士街兩個停車場將有可能拆卸;位於灣仔三座政府大樓的政府機關亦會陸續遷移,騰出土地作商業用途;政府亦研究發展銅鑼灣、灣仔金鐘的地下空間。港島北岸的商業活動將會更加頻繁,對集體運輸的需求自然增加。在此趨勢下,北港島線有其興建必要。至於現有的港島線會否分拆,市民意見不一。若考慮整體分流能力,換線方案稍佔上風;但若同時考慮不同地區乘客流向,交匯方案亦較便利過海的通勤人士。不過上月將軍澳綫故障一事,確實令更多乘客擔心:倘若瓜分港島綫後的將軍澳綫發生故障,將同時影響來往天后至堅尼地城的服務,屆時受影響的乘客將會更多、影響範圍更廣。在此必須藉機提醒,若要落實換線方案,必先提高將軍澳綫(以及東涌綫)的服務質素,同時亦要進行訊號及電力系統的提升工程。
沙中線工程已經展開,起動九龍東計劃亦如火如荼。現時為鑽石山站擴建工程工地的前大磡村用地,未來將會興建更多房屋,但計劃已遭周邊居民反對。啟德的部分並沒有太多驚喜,主要都是提高發展密度,從而提供更多商業樓面及住宅單位數量;區內大型設施則包括啟德體育園區以及全科醫院,旅遊項目則有飛躍啟德以及郵輪碼頭第二個泊位。至於針對九龍東的部分,施政報告稱「政府會善用九龍東轉型的機遇,尋找空間支持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的發展」,設計成「別有特色的商貿區」。是否假大空,從港深雙城雙年展可以見到。而近期備受爭議的「環保連接系統」,由於諮詢期仍未完結,故是否落實建造仍存有變數。不過,政府強調這是「高架鐵路」,意味著這「離地」的連接系統將會是「單軌鐵路」,而非「現代化電車」。
大嶼山亦會大規模開發,東涌填海、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赤鱲角至屯門連接路、北大嶼山未來的發展密度將會大規模增加。可以預視到的是,大嶼山對鐵路的需求同樣增加。即使是爭議較大的「港深機場快速軌道」,亦會有落實的機會。
公共運輸與規劃以外
引入電動車電動巴士,本來是一件好事。不過引入的產地,卻惹來市民的非議。被網民戲稱「自煮燃法」(自主研發)的中國製電動巴士,自登陸本港後一直受到爭議。後來傳出巴士公司「退貨」的傳聞,巴士公司回應指「測試完畢」。施政報告提到會引入更多電動車及電動巴士,相信又會有一輪爭論。
不過發展單車網絡,相信會較受市民歡迎。近期傳出啟德的單車徑將會增長至約13公里,而各新市鎮亦會有更完善的單車相關配套。未來應從政策上作出配合,鼓勵市民使用單車作為代步工具。另一項使弱勢社群受惠的,應該是擴大「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的適用範圍及受惠群體,使12歲以下的殘疾人士同樣可以用兩元乘車,而來年特惠票價將同樣適用於綠色專線小巴。
不能忽略的施政綱領
同時公佈的「施政綱領」,則提到一些改善道路交通的具體措施,當中值得一提該是「繼續致力改善各條過海隧道的交通流量分布」。紅隧東隧的分流措施已作諮詢,預計東隧的收費將會降低,紅隧的收費則會提高。另一點是「研究和推行加強交通管理的措施,以期減少主要運輸走廊的擠塞情況」,長遠而言政府應在完成「《鐵路發展策略2000》檢討及修訂」後,進行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從宏觀角度分析現時交通網絡的不足。
結語
總括而言,這份施政報告在運輸及規劃範疇上沒有太多新意,主要是將提倡中的政策加以發揮。繼續維持「發展就是硬道理」的城市規劃方針,以短淺的目光繪畫這城市藍圖,無論興建多少新道路、鐵路,建造更多新市鎮,也不能完全解決城市問題。香港的承載力畢竟有限,政府應該做的,是要在解決房屋問題的同時提高城市的舒適度,而非不斷重覆「飽和、發展、填滿、再飽和」的惡性循環。正如特首所言,「態度決定未來」。以「補救」的心態進行城市規劃,只寄望未來的建設能夠解決此時此刻的問題,又豈能確實將問題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