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6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真相的自白 藏人的非暴力抗爭與自治權 講者: 丹增東珠 (Tenzin Tsundue) 筆錄K先生 翻譯:Bvtter

 
thumbnail 真相的自白 藏人的非暴力抗爭與自治權 講者: 丹增東珠 (Tenzin Tsundue) 筆錄K先生 翻譯:Bvtter
Oct 6th 2013, 14:54, by DorDor

真相的自白 藏人的非暴力抗爭與自治權 筆錄K先生
9月27日香港中文大學2013西藏研討會 講者: Tenzin Tsundue 筆錄: K先生
9月30日香港浸會大學2013西藏研討會 講者:丹增東珠 (Tenzin Tsundue) 翻譯:Bvtter

Tenzin Tsundue是一名活躍於西藏自治運動的藏人作家,在2002年時,他在中國總理朱鎔基出訪印度期間,在其下榻的飯店大樓外牆上懸掛標有「Free Tibet」字樣的布條。2005年溫家寶訪問印度科學理工學院時,他也以同樣手法抗議中國對西藏的佔領。
在是次的講座中,他提及他自1997定居印度和從事非暴力解放運動。非暴力解放運動的參與者來自西藏內外約15萬的藏人,其中包括目前身在印度、不丹、尼泊爾和臺灣等地的流亡者。 對他們而言,中國的殖民統治是不可接受的。
他指出,對比起中國當局對自由的壓制和暴力行為,他們的抗議一直是非暴力的,而且他們樂意和中方對話,他們追求的不是從中國分裂出去,而是真正的自治權。可惜中國當局一直不予理會而且把自治運動妖魔化,自己卻不斷奪取如金、銅等天然資源,而且壓制西藏的宗教自由。
他形容香港是「中國的眼睛」,因為國內的民眾受審查制度而看不清真相,故此香港有重大的責任去向他們傳播真相。

9月30日香港浸會大學2013西藏研討會丹增東珠 (Tenzin Tsundue) 的翻譯演說

多謝今日獲邀到講,我係丹增東珠, 是一個現居於印度的圖博的流亡藏人,以寫作為業, 同時也是一個爭取圖博自由的人權分子。

今日我會講關於藏人佛教信仰以及他們面對人權問題之處理,換言之是圖博人民如何回應來自中國的壓迫, 以及是如何看待中國- 視之為對手, 抑或是敵人。 在我流亡之地,達蘭薩拉是圖博流亡政府之首都,有超過一萬人居住,當中包括流亡政府要員以及達賴喇嘛。而同時亦有超過15萬圖博人流亡海外。

過去我們曾視中國為仇讎,在七八十年代, 中國族裔的人除得允許外不能進入這個流亡社群之中,因為我們視中國政權與人民為一整體。然而,在往後日子中當我們的政治識見多了時, 這種觀點會有所不同- 現在我們會傾向視政權與人民為不同的個體-當中促使這轉變是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事件。在那夜晚上,我們這個社區的人圍在一起看電視,見到手無寸鐵而追求自由的學生被政府無情地屠殺,軍隊在大街上用坦克驅逐正慌忙逃竄的學生。當時對我們的震撼相當嚴重- 亦使我們了解了中國的兩個面向- 華人爭取民主,政府卻進一步殺戳人民。 在九十年代,有不少華人也關注對這個問題,並向我們提供了他們相關的經歷去切磋交流,讓我們對人權, 政治等更有多的認知。
除了在對中國的態度轉向外,在我們之佛教信仰與人權之間亦有更多新的衝擊。佛教來對於苦難及不公之看法,大多以能容,忍耐為主,認同這一切為考驗,但在暴政前, 這等態度往往如同姑息。但重要的是, 佛教在暴力之時, 需要用慈悲去對抗之。縱觀在中國對圖博軍事佔領的六十年間,一方利用法理依據確立管治,一方又去破壞我們一直以來的傳統,而我等圖博人民,在這三十四年來,都是用非暴力的方法去維持我等一貫之文化及意識。在世界各地, 同樣的鬥爭大多是以暴力去解決。而這種方法, 縱然未必能夠得到國際社會之直接支持, 但對我們之態度是同情及正面- 達賴喇嘛亦得到前所未見到的國際支持。

中國政府素來對我等人民虎視眈眈, 而在五年前圖博人民希望在中國境內有更大的宗教自由,同時要求達賴回圖博,但中共政府在不問任何理由下用暴力鎮壓,包括掃蕩寺院,槍傷僧侶, 以及是對人民騷擾, 拘留等等。 在這暴力下,圖博人民在不進行暴力之情況下,選擇以自焚方法去抗爭- 這方法相當痛苦,是人類肉體受難的極限,但他們仍然堅持在不訴諸暴力的情況下去做、藉此去表達其爭取自由之志。至今為止已有121人自焚- 可惜, 中國政府無視這訴求,相反更以投放更多的金錢,引進更多的現代化商場去"改善"圖博人民之福祉。然而上述金錢上之利益,並不能令圖博人民快樂- 在任何挑戰下仍能夠保持慈悲及鎮定才是他們幸福之泉源。而就是這種力量, 令他們能堅持以和平方式抗爭- 在其他地方的反抗並沒有這樣之先列。 因為人民追求的是慈悲祥和- 自焚者的父母見到其死亡, 仍然能夠堅持這個民族一貫的精神- 去為這個不公義抗爭。
在此, 我將這時交給台下, 讓大家能進行意見及討論

影像串流: 
影像串流: 

Media files:
P4l6y4-uoDY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0 MB)
vyzYkA-r9uk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0 MB)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編輯室週記:我們要寫貓狗牛鴿的「動保新聞」!

 
編輯室週記:我們要寫貓狗牛鴿的「動保新聞」!
Oct 6th 2013, 13:43, by 謝曉陽

P9051338

這些日子,相信獨媒的讀者都留意到,我們的網站,多了一些有關動物的新聞,動物對象從牛到海豚,從貓狗到大象,編輯部內有人戲稱,獨媒快變做「香港動物媒體」了,當然,這僅僅是戲稱,還差得遠。獨媒的動物新聞增加了,與出現了一些特別關心這個領域的特約記者有關,然而,更重要的,這並不是量的問題,而是質。也即,我們是否能將「動物新聞」寫成「動保新聞」。

近年,香港社會關心動物議題的人數增加了,也催生了不少動保團體,當中一些積極參與保護動物的運動,以不同形式的抗議活動,包括示威、遊行、晚會表達不滿,以及約見立法會議員爭取從法律層面改善動物權益等。他們的聲音響亮了,自然也引起媒體的關注。因此,我們看到,「動物新聞」成了媒體的寵兒。最明顯的例子是早前貓女「麗麗」被砍腳的事件。每一天,甚至每隔幾個小時,主流媒體和一些網絡媒體都接續報導「麗麗」的最新病情,如果可以,媒體可能還希望拍一部連續劇,讓眼淚每刻在飛……這是「動物新聞」,這,不是我們最想要的。因為我們會去問,眼淚飛完,然後呢?

我們需要的,是「動保新聞」。同樣是「麗麗」事件,我們嘗試發出一些問題。比如,這些社區貓是怎麼來的?牠們大量的出現,與政府規劃政策及人為的不負責任有關係嗎?本來餵養這些社區貓的義工,是貓癡?還只是做著一些政策失當及疏漏遺留下來的補償工作。這篇報導,我們不僅想釐清外界對餵貓婆婆「自己都顧唔掂去顧貓」的誤解,因為,她們原本就跟你我一樣,窩在家庭聽音樂……,我們更希望,透過報導,告訴讀者,這大量被稱作「流浪貓流浪狗」的動物,很大部分,是城市規劃的漠視,加上漁護署拒絕進行絕育放回之下的結果。除了荃灣山上的「麗麗」,還有大嶼山的牛牛,元朗的倉狗……

事實上,近年有關城市重建及規劃的新聞很受關注,但絕少媒體記者會將筆觸碰到動物身上。近日,觀塘重建的問題,記者及評論人也寫得如火如荼,尤其是鴿舍遷留及補償問題。然而,以「動保新聞」的角度,卻不一樣。我們會問,這些以訓練及把玩鴿子,甚至進行比賽的行業,也許存在已久,但商戶是否可以趁此機會轉型?而在轉型的過程中,除了商討賠償問題,漁護署以及被「官方認可」的民間組織愛護動物協會是否可以介入並協助「賽鴿」的去向,能回大自然的回,不能回的進行安置呢?

其實,早在數年前紫田村收地中,以及目前進行的白田邨重建中,也有貓狗被商戶或村民或居民遺棄。在這些市區重建或新界土地規劃的新聞中,絕大部分媒體都會視線放到居民邨民的賠償金或去留問題,但一些原來也住在那遍土地或那個單位的牛貓狗,卻沒有被記者的手電筒照到,依然在暗角。

「動保新聞」這條路,不容易走,它首先需要大家關注動物,然後,又要超越「動物新聞」的風格內容,將問題提升到政策及制度層面,讓眼淚不要再飛。獨媒的「動保新聞小組」目前只有小貓三四隻,歡迎有志於相關報導的朋友與我們聯絡,開拓一個新的報導領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團體指分配不均才是房屋問題根源 爭取移民審批 達公義自治

 
團體指分配不均才是房屋問題根源 爭取移民審批 達公義自治
Oct 6th 2013, 12:53, by 易汶健

(獨媒特約報導)上月的反對盲搶地聯署,內容提及香港土地供應不足的原因,包括新增人口太多,把矛盾指向持單程證的內地新移民,甚至提出「源頭減人」的比喻,有暗示他們是「廢物」之嫌。有關注土地房屋及新移民議題的民間團體認為,這種說法淡化了土地分配不均的問題,同時強化港人對新移民的偏見,進一步撕裂香港社會。團體重申土地及房屋問題的元兇是地產霸權,並提出公義自治,促請港府爭取更大權力參與單程證審批權,同時要維護家庭團聚權利,並要求港府重訂人口及旅遊政策。

幾個關注土地房屋及新移民議題,包括土地正義聯盟、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同根社、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關注學童發展權益聯席、關注跨境兒童權益聯席、影子長策會今天(2013年10月6日)發表聲明,題為「團結社會,團聚家庭,爭取審批權,還港公義自治」。

土地房屋運用及分配失效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成員葉寶琳稱,香港土地並非不足,現存超過2000公頃的閒置官地、丁屋預留地、會所、短期租約、未決定用途等政府用地。如果以一公頃平均可建400個單位計算,政府無須收地已可建近90萬個單位。

現時新移民一般不可以自行輪候公屋,而如果新移民跟隨已輪候的本地配偶來港,公屋總申請宗數也不會改變。關注基層住屋聯席陳凱姿說明,公屋輪候冊申請人創新高,反映基層一般生活困難,而舊區重建及豪宅化,令到劏房供應減少,呎租上升,新移民和本地基層同樣受害。他們期望入住公屋能夠減少租金開支。

影子長策會陳鉊銘補充,月入少於一萬元的住戶,有約兩成的住在私樓的住戶,要付四成或以上的租金。他又批評沒有善用規劃用地,例如啟德及西九土地。發起團體要求政府增建公屋,而市區要有一定數量,以及推行租金管制,穩定私人樓宇租金。市建局也應帶頭興建可負擔房屋。

有建議指,禁止外來人口居地,就不用開發新土地,包括新界東北。土地正義聯盟的朱凱迪反指,改革開發制度更重要,例如向公眾發佈公開透明的資訊,以及民主化規劃制度。他舉例,現時有約265萬個單位,卻只得239萬個家庭住戶,而且兩者差距較2001年的大,由當年的約18萬個,到今天的約26萬個,但現在有更多人住得更逼。他認為一方面是資訊不夠齊全,另一方面,他估計是房屋分配出了問題。

「如果我們簡單地把問題拋在新移民群體,還要無差別地混入自由行和子女入讀幼稚園的家庭,這只會令人製造一個主流意識,就是厭惡大陸人,然後自己就很乾淨(沒有問題)。這是錯誤的。」朱凱迪說。

新來港婦女自助組織同根社總幹事楊媚稱,大部份中港家庭跟本地家庭一樣,源於本地人結婚及生育,之後家庭成員當照顧者或者工作,額外需要的房屋資源有限。

感到「迫爆」,因為自由行

團體認為,香港人真正感到「迫爆」的原因,是急劇增加的旅客數量,對本地的公共交通、社區設施、日常消費構成不少壓力。團體批評政府沒有理會苦況,促請政府檢討現時的旅遊政策,計算香港能夠接待的旅客數量,規劃旅遊配套及旅客入境安排。

要求檢討所有出入境政策
有消息指政府在十月諮詢人口政策,團體認為政府應該檢討各項人口及入境政策,除了新移民及自由行外,還有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至來港就學及工作的安排,以便更準確地評估人口發展,重訂政策。

倡議公義自治,認同家庭團聚為基本權利

至於單程證審批權方面,團體認為權力要體現高度自治,不過,在爭取移民審批權的同時,這審批權也必須建立在香港的核心價值的基礎上,即認同家庭團聚是國際基本人權,排外自治不符合香港核心價值的公義原則。團體擔心,自治權被狹化成排斥新移民,爭取自治只有「排外自治」一言堂。

目前單程證設計分制,較之前客觀。但審批只由內地部門控制,各省各市不同處理,審批過程動輒耗時四至五年,甚至更長,跟現時審批香港與外地配偶的程序不同。葉寶琳指出,現時外地配偶來港一般需要一年。她明白內地配偶的人數較外地配偶多,審批程序和時間難以一致。然而,家庭成員分隔越久,家庭問題越容易衍生。因此,她建議,現時不宜減少每天150個單程證配額,建議定期檢討給予不同類別(例如子女、配偶、無人供養而需要來港投靠親屬的長者等)的配額。她舉例:「以往關注團體留意有剩餘配額,提出把配額轉給超齡子女,政府採納。政府也應估算有意申請來港的內地家庭成員數目,以便計算等候時間或配額比例。」

團體要求短期內成立由內地及香港代表組成的工作小組,檢討兩地的出入境安排,並處理關於簽發單程證及雙程證的投訴及上訴事宜,長遠爭取收回審批權,令審批制度可以更公平更透明,並且實現香港移民政策的完整自治權。

發起團體繼續尋找其他人和組織聯署,至今邀得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及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圖:一群民間團體指出把社會問題歸咎於新移民,是轉移視線,強化了港人對新移民的偏見,猶如被扣帽子。他們透過今天的記者會及後續工作,釐清謬誤,除去帽子,並爭取香港人一同改革審批權,檢討人口政策,體現公義自治。

聲明全文見此

記者:易汶健(註:記者為發起團體成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只是隊友?還是隊友兼朋友?

 
只是隊友?還是隊友兼朋友?
Oct 6th 2013, 12:15, by 足球說故事

有年區隊比賽,教練有事沒來,由球隊丙組的一個師兄帶隊。

教練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呃飯食」的人。他吩咐完該堂練什麼後便站在場邊玩「股票機」,夠鐘便立刻閃人,從來都不理會你踢成怎樣。而帶波不論是贏或是輸,都是沒什麼評語,就算有都離不開這三句:「記得下場準時到」、「星期二記得練波」、「有事走先,下次見」。那年區隊除了與丙組球隊鬥波外,基本上沒學過什麼。

那是第五場比賽。對上四次比賽,教練都是沉默地看球賽,完場後只留下一句:「下次記得練波」便先行離開。而下一秒我們便各自攜自己的物品回更衣室,期與隊友間不聞不問,也無討論。那次師兄帶隊,完場後他不讓我們回更衣室,而是叫我們圍在一起。他知我們比賽已盡全力,還未喘息過來,說:「透順條氣先。」接下來他問我們一個問題:「你地覺得自己踢成點?」此刻有感如同被上司質問:「你覺得自己係公司既表現點?」答好,老闆會說:「如果係好點解會踢成咁?」;答差,老闆會答:「咁點解會咁差?」基本上答什麼都死。所以在場無一人答他。

後來他逐一道出我們整隊波的問題,不錯,是整隊波。他說:「你們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球技上,而是無默契」默契?何謂默契?俗一點說是不是「我是別人肚裡的一條蟲」?但我們這幫人,來自五湖四海,觀塘的一幫,屯門的一幫,荃灣的一幫,大家識了只不過只有數個月多,何來默契?

他又說:「你們踢同一對波,卻只會看待眾人為隊友,而不是朋友。」「你們不會跟隊友聊天,每日到場只顧踢波,夠鐘便走人,連隊友叫什麼名字都不知。」他又用襪子比喻:「這裡有隻襪子是你的隊友漏低了的,你是會為他執起,然後交還給他?還是認為他只是你的隊友,平日沒兩句,又不太相熟,不如視而不見由得它?」

如此一說,即時浮現不少畫面。好像也是,這幾個月來,好像都沒有和其他隊友怎樣聊過,大家練完波便走,好像只為了踢波而組成一隊。呀,那個五號到底叫什麼名字?那個好像很相熟……..平日練波時不會聊天,一句HI都不會說,連隊友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怎會有默契?

他說:「不妨跟隊友多點聊天,踢完波約去食飯,主動一點了解對方。你要當他們不只是你的隊友,而是朋友,默契自然會出來。」

曾經看過皇馬防中沙比阿朗素的一段訪問,那時是皇馬內部最混亂的一個時間。他說自己跟C朗拿度於更衣室裡沒一兩句說話,他更指明與C朗只是隊波而不是朋友。回想起,大概知道為什麼那個時期的皇馬會如此表現不滯!

一隊波的實力高低,不只重於球員的技術和實力,還重於球員之間的默契、團結。
而一隊波的團結往往比起球員的個人能力還重要!

所以你不難發現為什麼大溪地、聖馬力諾等「魚腩部隊」經常輸波,卻仍受人尊重。就是那一份對足球、對隊友的一份尊重和團結。他們之間的不只有隊友的情,還是朋友之情,是不會因為球隊解散而失去的。

最近雷丁球員卡簡拉十字韌帶撕裂,雷丁一眾職球員為支持需要做手術的隊友,便拍攝了一張全家福照片給他。眾球員將印有卡簡拉的照片放在臉前,整隊波三十人,有三十張卡簡拉的臉孔,眾隊友說:我們與你同在。

此舉,足以證明,卡拉簡與雷丁一眾球員,不止是「隊友」的關係那麼簡單,還是一個在眾人心中有位置的一個「朋友」。我想只看待他是隊友的話,用不著做一齣花時間花人力的「大龍鳳」吧?我想,就算日後眾人離隊他投,也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有過這麼的一個好隊友,好朋友。

那次訓話,足足說了半小時。前所未有般長。忽然,我很想那師兄繼續帶隊。之後的日子,教練仍然是一貫作風,多說幾句都嫌「囉嗦」。然而唯一不同的是,我和隊友一起到了某家餐廳吃飯,慶祝我們這年度最後一場比賽的勝仗!我想,能一起同桌吃飯的,就不只是隊友那麼簡單了。

新聞:
http://www.usportnews.com/goal/isocce/25231.html

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bsULyB3UV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團結社會.團聚家庭 爭取審批權,還港公義自治

 
Look great with these tips.

With the latest chic advice in Trending Now...Beauty, you'll pick up know how on looking your best and feeling great from the inside out. Subscrib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團結社會.團聚家庭 爭取審批權,還港公義自治
Oct 6th 2013, 05:10, by 獨媒轉載

無標題

近年香港房屋問題嚴重,中產置業難、基層上樓難,迫得人人挨貴租。這些港人面對的問題,成因本應在於土地和房屋分配不均,可是政府為製造社會分化,成功將問題說成「土地供應不足」,合理化大規模開發計劃。很可惜,近日有社會人士罔顧問題核心,把政府的「盲搶地」行為歸咎於「新增人口實在太多」,將矛盾指向持單程證的新移民,甚至提出「源頭減人」的比喻,有暗示他們是「廢物」之嫌。我們認為,有關的說法實屬轉移視線,淡化了土地分配不均的問題,成為地產霸權的幫兇。同時亦強化了港人對新移民的偏見,令香港社會進一步走向撕裂。

地產霸權是土地及房屋問題的元兇

香港地價創造歷史新高,是特區政府與寡頭地產商合謀的惡果。地產霸權只強調土地與房屋的交換價值,鼓勵炒作,阻礙香港人爭取可負擔的居住權。

事實上,從港府統計處數字可見,香港的人口增長已放緩,只是政府一直誇大未來人口增長的數字,為開發更多土地提供合理化的借口。其次,香港也非土地不足,大量空置官地、丁屋預留地、會所、短期租約、未決定用途等政府用地未有利用,總計超過2000公頃。如以政府一公頃平均可建400個單位計算,無須收地,已可建近90萬個單位。供應再多土地,如果都是由地產霸權決定,優先起豪宅,市民上樓或買樓的困難依然沒解決。近日更有地產發展商表示,寧願開發郊野公園,也要保留高爾夫球場。香港土地問題的癥結,於此可見端倪。

「源頭減人」的說法,將土地分配不均的問題歸咎於弱勢群體,只要求削減中港家庭的來港權利,對於中港家庭長期處於兩地分隔的痛苦置之不理,明顯是配合中港矛盾浪潮,針對內地人,最後轉移對地產霸權和中港政府勾結的批評,讓官商齊齊卸責,並以此賺取政治資本。

爭取移民審批制度,追求公義自治

《基本法》確認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權利,爭取自治權跟爭取民主一樣,是港人的政治改革願望。我們認為移入移民的審批權是香港自治的範疇,特區政府應該爭取的決策權。然而,在爭取移民審批權的同時,這審批權也必須建立在香港的核心價值(普世價值)的基礎上,才能保証香港維持一個文明社會。今天,自治權被狹化成排斥新移民,爭取自治只有「排外自治」一言堂。我們認為排外自治不符合香港核心價值的公義原則,因為香港人的家庭團聚是國際基本人權,是不應該取消的。因此,我們倡議「公義自治」,在爭取移民審批權的立場上,必須緊守香港的核心價值,不能剝奪港人家庭團聚的基本人權。

香港人需要爭取更大權力參與單程證的審批。目前單程証只由內地部門審批,各省各市不同處理,審批過程動輒耗時四五年,不少中港家庭均深受其苦。因此,我們要 求短期內成立由中港代表組成的聯絡工作小組,檢討兩地的出入境安排,並處理關於簽發單程證及雙程證的投訴及上訴事宜;長遠爭取收回審批權,令審批制度可以 更公平更透明,並且實現香港移民政策的完整自治權。

檢討旅遊政策及人口政策

2003年中國大陸與香港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開始自由行政策,最初由廣東省四個城市增至現今49個城市,來港旅客劇增,數字由2002的1,650萬人次急增至2012年的4,192萬人次,整體升幅逾1.5倍。急劇增加的旅客數量,對本地的公共交通、社區設施、日常消費構成不少壓力。對於這項影響民生至深的政策,乃令港人感到「迫爆」的原因,港府十年來多次和內地簽訂相關協議,卻從未諮詢港人意見。我們認為香港政府必須檢討現時的旅遊政策,計算香港能夠接待的旅客數量,規劃旅遊配套及旅客入境安排。

適逢人口政策的諮詢將於十月開展,我們認為政府應該檢討自由行政策。除此以外,我們也認為香港政府有需要公開諮詢及檢討各項人口及入境政策,如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至來港就學及工作的安排,以便更準確地評估人口發展,重訂適切於香港的人口政策。

總括而言,我們有以下訴求:

1. 土地與房屋問題的元兇是地產霸權,停止將新移民當成代罪羔羊。
2. 爭取公義自治,改革單程證審批權,短期成立中港聯絡小組,長遠爭取收回審批權。
3. 盡快檢討香港旅遊政策。
4. 公開諮詢及檢討各項入境政策,重訂香港人口政策。

發起團體:土地正義聯盟、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同根社、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關注學童發展權益聯席、關注跨境兒童權益聯席、影子長策會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自拍撑海濱 創意爆城規

 
Look great with these tips.

With the latest chic advice in Trending Now...Beauty, you'll pick up know how on looking your best and feeling great from the inside out. Subscrib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自拍撑海濱 創意爆城規
Oct 6th 2013, 05:29, by 黎廣德

為了替解放軍奪取中環軍事碼頭保駕護航,城規會使出陰招,趁在十一假期前夕發電郵給近二萬名已經入紙反對修訂中環軍事用地的市民,要求他們在一週內回覆是否親身出席聆訊(死線是10月7日星期一),否則喪失發言權利。

這種有違常規的做法令人譁然,因為一般的回覆期是兩週,兼且因十一假期,很多人外遊未返,有人因電郵被spam而收不到消息,有人未及打開電郵,有人無法在指定聆訊日期請假出席。這正好符合發展局長陳茂波的如意算盤:若果出席人數少,城規會便可以當二萬個反對聲音「無到」,操控城規程序,把少數能夠出席會議的市民打發掉之後,按慣例閉門通過修訂,然後由梁振英向解放軍邀功,將中環海濱交給駐港部隊管理,從此這片土地再非受香港法律管轄的公共空間,即使解放軍真開放部份時段讓市民及遊客進入,也須受駐軍法鉗制,喪失所有集會自由、表達自由等公民權利。

但今次聆訊絕不止於拯救中環海濱,若果陳茂波今次成功闖關,往後城規會審議發展郊野公園、東北新界、洪水橋新市鎮、九龍塘前李惠利書院地皮或遍佈全港見縫插針式的房屋用地規劃,都可以肆無忌憚,無論多少人反對都當民意無到。

難道公民社會就此跪低,讓梁班子向解放軍邀功?

此時此刻,正是運用創意捍衛公民權利的最好時機。不能出席城規聆訊的市民,可以自拍一段短片講述反對軍事用地的理用,也可以請貓狗寵物出鏡,也可以替家人朋友做一段錄音訪問,也可以搞一套文字幻燈,然後上傳給中環海濱關注組,授權他們代為出席城規會播放。

但切記切記,檢查你的電郵信箱,在10月7日星期一午夜前回覆城規會,先通知他們你會親身出席會議,因為你可以稍後才告訴城規會誰是你的授權代表,找不到朋友代為出席的市民,可以請中環海濱關注組代勞。只要你在10月底前上傳錄像或錄音檔案給關注組,你便會收到授權代表的資料,給你通知城規會。

除了已入紙反對的朋友,中環海濱關注組更歡迎全港市民自拍創意錄象,表達「反對軍事用地、守護中環海濱」的決心,關注組會拿到城規會聆訊上播放,讓委員和官員聽清楚香港人(和香港寵物)的心聲,詳情可於下週到關注組網站

大家緊記提醒身邊的朋友,不要因為錯過10月7日死線而喪失權利。

眾志成城,誰害怕梁振英政府裝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將賽鴿當成乳鴿的災難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將賽鴿當成乳鴿的災難
Oct 6th 2013, 03:10, by 原人

將賽鴿當成乳鴿的災難

觀塘仁信里的「國際鴿舍」是本港唯一售賣賽鴿的店舖, 因為市建局的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被強迫清拆,店主培哥願意搬至旺角雀仔街,但食環署認為賽鴿是家禽,把「賽鴿」當成「食用鴿」,基於禁止散養家禽條例,不准他們展示和售賣賽鴿。問題未解決,市建局卻為着下半年收地招標,職員無所不用其極勸退培哥,如︰用賽鴿相片代真鴿,像老翻手袋般向顧客展示賽鴿,亦建議用貨車賣鴿,讓人在車上看和購鴿,現在合法的售賣,將來卻勢成為犯法。

重建令賽鴿無處售賣,本地賽鴿業受沒頂之災。

上月三十日,食環署在仁信里清場,剩下「國際鴿舍」的培哥、小販四哥和中風住客胡伯,為着合理安置,與義工留守現場抗爭市建局至今,每天日與夜備受食環署清拆的威脅。小販四哥跟培哥一樣不求賠償, 只求生活。四哥寄望在已規劃的小販市集留一席位,繼續營商。培哥爭取的亦只是將來生計,延續賽鴿業,繼續在旺角經營賽鴿生意, 但食環署一直阻撓。

業界之死賽鴿誤當家禽

香港的賽鴿業之死,原因在於政府被誤當家禽,及對本地賽鴿欠缺常識。食物及衛生局在本年四月在立法文件上,會上有回應培哥的案子和賽鴿的定義,文件中指︰「鴿子被列入為家禽之一。曾有意見認鴿子( 包括賽鴿)不應被視作為散養的家禽而被禁止飼養。然而,考慮到賽鴿需要進行頻繁的飛行活動,容易接觸到野生雀鳥並受到禽流感感染。」

古代是信鴿價值高不宜吃按照2011 年修訂的《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有關家禽(poultry)定義為「指通常用作供人食用的禽鳥,以及其他出售或要約出售供人食用的禽鳥」。不知從何時起,賽鴿成為家禽。培哥從外國引入鴿子身價都不菲,價錢四千元至五萬多元不等。不難令筆者想起早陣子流傳的新聞,大陸農民工誤吃藏獒要賠上數十萬。

本地食用鴿子多為石岐鴿,價值只在一百元內。而賽鴿不同,牠們古代是信鴿,懂得用磁場辨認方向,樣子和身體跟石岐鴿亦有異,嘴粗、頭大,腿部肌肉發達, 沒有肥肉, 較為罕有,所以價值較高,根本不合食用。為何只剩一間出售鴿舍?

原來跟政策使然,培哥入口的賽鴿是歐洲訂回來,與經大陸關口來港食用鴿絕對不同,每隻都要當地簽發檢驗證和出世紙,血統、健康等資料缺一不可,再加上本地負責部門漁護署的腳環,就可追蹤產地和來源。而入口過程的複雜,如同入口鸚鵡的玩賞雀鳥,沒有培哥的專業處理根本不易辦到。

九十年代初,培哥入行時,販賣賽鴿鴿舍還有約十二間,後來它們陸續結業,原因是店主大多不諳英文,當荷蘭和比利時白鴿入口時,外地入口紙向漁護署報關為白鴿(pigeon),署方即時拒絕。後來,培哥向師傅歐陽惠民求教,才懂得竅門,原來外地來的入口紙要寫上Columba(賽鴿品種),而不能只寫白鴿(pigeon),賽鴿才可入境。2011 年,培哥也碰上釘子,首次在英國引入新類賽鴿,入口商不懂門路,品種寫上白鴿(pigeon),結果24 隻賽鴿被扣在機場內,命懸一線,培哥立刻命英國的出口商在品種加上Columba(賽鴿),當地人不明所以,多番解釋下, 當新名稱的報關紙一到,漁護署才順利放行。

因為懂得Columba 一字,結果只有培哥能引入外地優良品種,其他鴿舍卻日漸凋零,最終結業。

沒有比賽的本地賽鴿

賽鴿歷史悠久,第一屆的奧運就有這項目。現在還風行台灣、日本和歐洲,各地有不少如培哥的鴿士,代表香港和所屬地出戰各地比賽。而中國賽鴿史沿於上世紀廿年代的外來商人,初期他們不准華人參與,培哥的師傅歐陽惠民,就創立中國第一代賽鴿社,和鴿友屢次打敗外國人,威震中華。一九三九年,他從上海來港作攝影師,帶來賽鴿比賽,又引入首批外國賽鴿入港, 被人稱「香港鴿王」。七、八十年代,為賽鴿業的高峰,當時泰國首富卜峰集團謝中民、謝國民兄弟更常出動「賓士」接待培哥和歐陽師傅談鴿,全世界的鴿士都來到謝氏兄弟淺水灣的大宅獻鴿,香港成為「賽鴿之都」。

可惜,好景不常,一九九七年爆發禽流感, 政府雖然沒有立即消滅賽鴿業,但為了規管賽鴿,香港賽鴿會和政府展開漫長的訴訟,鴿友都負上沉重經驗負擔。賽鴿比賽亦在一九九九年終止。

因為香港沒有比賽,所以食物及衛生局稱賽鴿「進行頻繁的飛行活動」,會染病的問題,根本不存在。現在賽鴿友會像貓、狗般為家中賽鴿起名,他們稱最快樂莫過於回家時,鴿子會認得主人,飛回主人身旁。玩賞雀鳥或家禽?

漁護署發給培哥的「動物售賣商牌照」, 列明他的生意為「玩賞雀鳥」,三十多年「國際鴿舍」以售賣賽鴿為生,而署方亦一直默許售鴿,又延續牌照,但現時被迫搬遷卻突然稱「賽鴿」為家禽。鴿子物種類內,除了賽鴿,還有不同的表演鴿作玩賞鳥,我們日常生活有接觸,如︰結婚、拍電影,甚至慶典儀式。

海洋公園請教培哥養表演鴿早前,海洋公園的職員也懂得門路,查詢「家禽」的教育法,向培哥請教表演鴿問題,「為何園內的表演鴿子, 不懂飛到籠內?」, 培哥問︰「你是否用上外國人的方法餵養鴿子呢?」原來那職員把鴿子弄得肚滿腸肥,飛不動,培哥稱鴿子跟人一樣,「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要鴿子聽話,不能讓牠們太飽。

鴿子就一定是家禽嗎?市建局的重建破壞培哥的生計,食環署的官僚草率消滅一個本土行業。在英文而言,食用鴿叫作Squab,是家禽;賽鴿則稱作Homer(取自希臘史學家荷馬)。政府要收地重建,花費幾百億發展前,絕對需要弄清楚什麼是鴿子這簡單問題, 不然香港又少一個本地傳統行業,市區重建又多添幾分罪孽。

原載︰星期日明報 6-10-2013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執 悟 行 《為西藏而騎》仁波雅克(Rinpo Yak)的故事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執 悟 行 《為西藏而騎》仁波雅克(Rinpo Yak)的故事
Oct 6th 2013, 01:19, by DorDor

9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學2013西藏研討會仁波雅克(Rinpo Yak)演說

背景資料
西藏阿壩牧民仁波雅克(Rinpo Yak)出生於1972年。六歲開始就學,高中時因母親離世,需要與長姊合力照顧家庭而輟學。經過兩段童年慘痛難以釋懷的童年經歷,在十六歲那年他跟父親搬到拉薩。

自此仁波雅克便展開一段又一段漂泊流亡生涯。從1997年逃離西藏進入尼泊爾至1998年舉家搬往美國,到2000年展開《為西藏而騎》單車之旅橫跨美國44個州,逾8400公里;至2013年3月的全球抗暴日展開歐洲13個國家,包括比利時、法國、德國、挪威、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和英國和亞洲的日本、台灣、香港、尼泊爾和印度的騎行之旅。向民眾、官員、議會、非政府組織展示藏人的處境、決心和訢求。

仁波雅克說:「我拋開所有,毅然踏上這單車之旅,是為了那份藏在心裡,無法遺忘的傷痛。我放不下自己對民族的使命, 因為我們所受的壓迫同樣是每個家庭所受的壓迫。」

影像串流: 

Media files:
iWGagpKMYoQ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0 MB)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雨林政漫: 吳得掂的語言偽術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雨林政漫: 吳得掂的語言偽術
Oct 5th 2013, 22:41, by 雨林

小心語言偽術,騙徒無所遁形。

如果平均就無問題,唔該吳局用對腳表演下冰火兩重天。
香港幼稚園總體學額,我相信"平均"足夠提供比所有學童,"但"只計低班又夠唔夠呢? 本地學童又可唔可以原區返學呢?

社漫連結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越窮越見鬼 人越窮個腦越唔夠用!

 
Look great with these tips.

With the latest chic advice in Trending Now...Beauty, you'll pick up know how on looking your best and feeling great from the inside out. Subscrib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越窮越見鬼 人越窮個腦越唔夠用!
Oct 5th 2013, 19:00, by 草根行動媒體

原文載於︰草根.行動.媒體網站
圖片來源︰MailOnline

經常有人覺得「人窮因為蠢,人蠢就應該窮」,中產經常把「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掛在口邊,彷彿一個人無法脫貧,就是「個人質素」問題。

實情是否這樣簡單?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有一個不同的看法。一個由哈佛、普林斯頓等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生計難題其實非常佔用神智,經濟困境會降低一個人處理其他事情的能力,效果就像智力忽然下降一樣。也就是說,貧窮令人無餘力在生計問題以外做決定。

經濟狀況壞 腦力發揮差

實驗分兩部份︰(一)模擬處境試驗;(二)社會處境研究。

第一部份實驗中,研究人員在美國新澤西一個商場,找來 400 個中低收入(年收入 20,000 – 70,000 美元)的顧客,分成兩批,同樣讓他們模擬經歷撞車事故,然而要求一批人只需付 150 美元維修,另一批卻被要求付 1,500 美元。在「事故」和「維修」之後,研究為每個人都進行一次普通智力測驗。結果不論這些受試者本身是貧是富,在模擬中需付 1,500 美元的人,智力測試結果明顯比 150 美元的那組差,清楚表示外在經濟處境會影響人的判斷力。

第二部份實驗裏,研究人員於印度找到 464 個蔗農,分別在收成前後,要他們進行智力測試。要知道庶農一年收成兩次,在收成之前基本上全無經濟收入,承受很大的經濟處境壓力。調查結果是,蔗農在收成後的測試成績,不論準確度、反應速度均明顯勝過收成之前,顯示人在真實生活的經濟處境,確會對他的判斷力有影響,而且他們不是真的蠢了,只是與當時的狀況有關

越窮越見鬼

坊間流行談「心理質素」,可能有人以為只是個別人承受不起壓力。然而研究人員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壓力」不足以解釋,反而是人的「貧窮狀況」本身,長期佔用了人腦,干擾腦部運作,以致較小餘力去處理當前事務。

這樣看來,民間智慧所謂「越窮越見鬼」果然是有根據的︰人越窮,腦袋越忙,處理生活雜事、甚麼理財投資、甚麼增值學習的能力自然越低,越難脫貧,變成惡性循環。還有,如果一個人出身低收入家庭,老想着要賺錢供養家人,智力發揮當然也會受影響,試問又如何有力去「階級晉升」。到底這種「因為窮,所以腦袋不靈;因為腦袋不靈,所以窮」的魔咒該怎樣破除?或許,我們只能靠一個更平等、更公平的社會分配制度吧

相關文章及報導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執 悟 行 《為西藏而騎》仁波雅克(Rinpo Yak)的故事

 
Picture Perfect Weddings.

Subscribe to Trending Now..Weddings for great tips and ideas for that splendid day. Inspiration for joyful reunions from themes to bridal gown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執 悟 行 《為西藏而騎》仁波雅克(Rinpo Yak)的故事
Oct 5th 2013, 17:55, by DorDor

9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學2013西藏研討會仁波雅克(Rinpo Yak)演說
背景資料
西藏阿壩牧民仁波雅克(Rinpo Yak)出生於1972年。六歲開始就學,高中時因母親離世,需要與長姊合力照顧家庭而輟學。經過兩段童年慘痛難以釋懷的童年經歷,在十六歲那年他跟父親搬到拉薩。

自此仁波雅克便展開一段又一段漂泊流亡生涯。從1997年逃離西藏進入尼泊爾至1998年舉家搬往美國,到2000年展開《為西藏而騎》單車之旅橫跨美國44個州,逾8400公里;至2013年3月的全球抗暴日展開歐洲13個國家,包括比利時、法國、德國、挪威、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和英國和亞洲的日本、台灣、香港、尼泊爾和印度的騎行之旅。向民眾、官員、議會、非政府組織展示藏人的處境、決心和訢求。

仁波雅克說:「我拋開所有,毅然踏上這單車之旅,是為了那份藏在心

影像串流: 

Media files:
iWGagpKMYoQ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0 MB)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執 悟 行 《為西藏而騎》仁波雅克(Rinpo Yak)的故事

 
Look great with these tips.

With the latest chic advice in Trending Now...Beauty, you'll pick up know how on looking your best and feeling great from the inside out. Subscrib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執 悟 行 《為西藏而騎》仁波雅克(Rinpo Yak)的故事
Oct 5th 2013, 18:26, by DorDor

9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學2013西藏研討會仁波雅克(Rinpo Yak)演說

背景資料
西藏阿壩牧民仁波雅克(Rinpo Yak)出生於1972年。六歲開始就學,高中時因母親離世,需要與長姊合力照顧家庭而輟學。經過兩段童年慘痛難以釋懷的童年經歷,在十六歲那年他跟父親搬到拉薩。

自此仁波雅克便展開一段又一段漂泊流亡生涯。從1997年逃離西藏進入尼泊爾至1998年舉家搬往美國,到2000年展開《為西藏而騎》單車之旅橫跨美國44個州,逾8400公里;至2013年3月的全球抗暴日展開歐洲13個國家,包括比利時、法國、德國、挪威、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和英國和亞洲的日本、台灣、香港、尼泊爾和印度的騎行之旅。向民眾、官員、議會、非政府組織展示藏人的處境、決心和訢求。

仁波雅克說:「我拋開所有,毅然踏上這單車之旅,是為了那份藏在心

影像串流: 

Media files:
iWGagpKMYoQ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0 MB)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拒絕平凡](八): 啪頸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拒絕平凡](八): 啪頸
Oct 5th 2013, 17:06, by 黃增健

[拒絕平凡](八): 啪頸

無可否認,「啪頸」(Neck Crack )是有危險的。網上曾報導過,因「啪頸」而造成的可怕意外。如果用力過度,弄傷頸椎,可能全身癱瘓。
縱然如此,仍不能阻止我進行這個行為。因為頸部不是隨時可「啪」,有時兩三天才「啪」到一次,相當珍貴。「啪」到後,那種快感並非「啪」其他關節能比擬。
其實以我所知,大部份「啪頸意外」都是來自沒有經驗的中醫師。他們本著醫者父母心,幫病人移正頸骨。誰知用力過猛,角度偏差,把受傷的頸骨移錯位置,最終因小失大。
因此,我從不許別人「啪」我的頸,只有自己進行,減少受傷危險。如果在「啪」頸過程中感到痛,我會立即停止。
有一個小經驗告訴大家: 頸關節與其他關節一樣,若能「啪」到的話,無須太多力。只要稍微用力,已經「啪」出聲來。有時關節會比較硬一點,好像被一些東西塞著。那時要用多一點力,但總不會弄痛的。(這種「啪」聲會超響!)所以,若你在過程中感到痛楚,很可能用力過大或角度錯誤,應該立即停止並放鬆頸部。過一段時間後,才再嘗試。
如果用一個字去形容「啪頸」後感,我會用「爽!」
因為,真的很爽!

05-10-2013 家中,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車尾翳熱焗死狗、愛協冷侍狗主問責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車尾翳熱焗死狗、愛協冷侍狗主問責
Oct 5th 2013, 17:13, by 野味

Jeffrey Lam
圖:事件簡圖由許生搭獲「包包」為始,其後牽涉狗主、愛協和漁護三方介入的過程(Photo Credit: Doris Wong)

(獨媒特約報導)愛護動物協會處理收留動物的機制,真的出大問題了嗎?8月底,八哥犬「包包」走失,被住在同一屋苑的許先生發現並通知愛護動物協會,8月31日,愛協會委派職員前來接收。但在許先生千叮萬囑愛協不要送往漁護署,「包包」應有主人的情況下,愛協仍然於翌日將「包包」送往漁護署上水動物管理中心,並在途中翳死。

愛協機制出現三大問題
事件顯示愛協在處理收留動物的機制上,出了問題。「包包」主人林先生指出:「第一、當日發現『包包』的許先生已千叮萬囑愛協,切勿將牠轉送漁護署,愛協職員是答應的,結果卻反口;第二,據警方即場初步觀察所得,肇事的愛協車不但風扇損毀,導致車尾通風出現問題,運送中的『包包』更是缺水缺糧!」除了接收動物程序混亂,以及運載動物車輛的管理失效之外,愛協和漁護署之間的溝通,也讓人質疑。

781a4f06bc01acdf3785388c3e943c7e
圖:當日肇事協會車輛及職員 (Photo Credit: Jeffrey Lam)

9月10日,「包包」主人林先生曾透過元朗區議員鄧焯謙,向漁護署發信查詢。約兩星期後,得到的解釋為「包包」轉送的當日正值是星期天,而該署的駐場獸醫在政府僱用條款下,是不需要當值的。林先生卻認為:「包包的死亡地點,正正是發生在漁護署,某程度他們要負上站部份責任。」這讓人疑惑,愛協運送狗隻前往漁護署時,難道雙方沒有溝通好是否有當值獸醫能夠處理即時的醫療問題嗎?林先生認為漁護署應改善現有制度,設立假日駐中心獸醫機制,以保障運抵動物的健康 。同時,他批評漁護署在處理上手法非常官僚,沒有向愛協積極跟進事件。

愛協事後拒絕回應事主
此外,愛協在回覆當事人林生及傳媒的進一步查詢,也是冷漠怠惰。9月2日及10月2日,林先生和獨媒記者分別向愛協查詢事件調查進度和問責結果,如:「包包」的死因為何?愛協收留動物的機制如何?有沒有在事件中反省作調整機制?事件有沒有對任何人士作出懲罰等。但在多次查詢下,協會還是拒絕作出任何回覆。

20130901_150110
圖:當日肇事車尾箱情況 (Photo Credit: Jeffrey Lam)

警方調查怠惰、佐證遙遙無期
9月3日,林也曾要求警方提供筆錄的現場證據和相片,無奈警方至今拒絕向林先生提供任何資料,令他向愛協討回公道的路上更舉步為艱。

自2011 年成立的 「動物守護計劃」以來,其成效往往遭到社會的非議。當中愛協、漁護和警方這鐵三角,在聯手處理虐待動物的案件上,不能擔當互相監察及制衡角色,計劃有名無實。是次「包包」翳死事件,再一次暴露部門之間的卸責特質和守護計畫的漏洞,而坐擁最大政府資助及特權的動物福利機構「愛護動物協會」,到底何時才願意面對公眾,還「包包」及其他枉死的動物一個公道,給一個說法?

特約記者:野味
編輯:謝曉陽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