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立法會議員劉慧卿昨天(9月17日)舉行記者會,表示將於9月26日代表民主黨到日內瓦參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的研訊。她將會就貧窮、少數族裔及殘疾兒童不能在機會均等的基礎上接受教育一點,促請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審視特區政府有否違反《兒童權利公約》。
兒童貧窮率達26.3%
劉慧卿表示,以2011年的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20,200元)的一半(即$10,100)計算貧窮線,香港現時18歲以下兒童的貧窮率高達26.3%。政府對貧窮兒童的資助並不足夠,同時現有的綜援及學生資助的範圍太窄,未能追上教育發展的步伐。在多元化教育的普及下,課外活動及遊學活動變得普遍,政府的制度不能有效幫助基層家庭貧窮學生應付現代教育所需。貧富懸殊問題的加劇令出身富有家庭及貧窮家庭的青少年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令貧窮家庭的子女無法公平享用社會的教育資源。
另外,根據香港大學於2006年研究報告推算,現時約79萬的中、小學生中約有 9.7%至12.6%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然而教育局於2011-2012年評估為學習困難的學生卻只有2%。如此大的差距顯示教育局也許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為有障礙的學生評估及提供協助,很多有障礙的學生未被識別亦未得到照顧。許多家長反映學校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缺乏支援,而根據平機會於2012年11月發表的《融合教育制度下殘疾學生的平等學習機會研究》顯示,現有的融合教育的資源、培訓和支援仍然不足,令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難以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甚至日後失去平等就業機會。
少數族裔支援不足
劉慧卿又指出,政府針對幫助少數族裔學生適應香港教育體系而制定的《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只對在本地出生或幼兒時期來港、打算在香港長期居留、升學或就業的少數族裔學生,即可以全面融入中文課堂學習的學生有效;為來港時間不一的新來港少數族裔學生而設的共約60小時的過渡銜接課程並不能幫助他們融入一半中文課堂。在求學時面對如此的系統性障礙,局限了少數族裔學生的教育和就業機會。同時現有的「指定學校」政策可能帶有歧視性,只集中協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而不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容易構成標籤效應。在現有制度下,少數族裔學生慢慢被邊緣化,生活質素備受影響。
融樂會:將主動提及「女生班」隔離事件
不過當劉被問及會否於會議上反映有學校為少數族裔設「女生班」、令她們跟其他族裔學生分開一事,劉慧卿指這次會議旨在向委員會反映弱勢兒童的基本教育問題,除非有其他團體主動討論「女生班」,否則不會在會議上提及。記者電話訪問同樣會參與本次會議的香港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則指,她們將會在會議上提出有關少數族裔學生被隔離的情況,向委員會反映跟性別或種族有關的隔離對少數族裔兒童的發展及融入香港社會的影響。王惠芬亦表示,委員會主席及匯報員於上月到訪本港時曾接觸少數族裔學生被隔離事件,對事件表示關注。
劉慧卿指,聯合國對特區政府施加壓力有助促進政府改善現有政策,如過往政府便曾在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委員會的督促下將種族歧視條例從公共空間擴展到私人空間。她稱民主黨希望藉此次機會,要求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審視教育制度對弱勢兒童嚴重不公平,並要求特區政府盡快作出改善。
編輯:黃俊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