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香港獨立媒體: 政府與商業媒體的共生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政府與商業媒體的共生
Oct 29th 2013, 05:42, by 康怡

當政府既專制又親商界,政府與追求盈利的商業傳媒其實有共同利益。在這個情況下,聰明的政府會讓傳媒擁有某程度的獨立性,好讓它們保持在公眾心中的公信力,它們可以在政策上批評政府,但不能在政治上挑戰政府,公眾以為傳媒為他們發聲,相信傳媒,但不知道對公民政治權利和新聞自由的威脅不僅來自政府,亦來自與政府合作,幫助政府令公眾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服從和合作的新聞機構。

講這段說話的人叫Cherian George。George講的是新加坡的經驗。他曾任職新加坡的Straits Times,專門寫政治新聞。離開報紙後成為學者,專門硏究權力怎樣通過傳媒運作。他是南洋理工大學的傳理學校的副教授。學院早前否決了他永久教席的申請,他很可能會失業。筆者去年到新加坡旅行,買了兩本他的著作,Singapore The Air-Conditioned Nation 和Freedom From The Press。George最近接受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硏究中心邀請來香港做訪問學人。

George說不了解香港的情況,但亦有聽聞香港不少傳媒老闆在中國有大量生意,香港的新聞自由正面對非常大的威脅。不少人喜歡比較城市間的競爭力,今天香港和新加坡比,明天香港和上海比。既然喜歡比較,不妨從George對新加坡傳媒的硏究,看看他的分析是否亦適用於今天的香港。

「以前的專制政府害怕私營商業傳媒,以為私營傳媒會危害政權,但新加坡的經驗說明其實不會,只要政府是親商界,巿場令雙方有共同利益,雙方可以做合作伙伴。政府的不完全控制,令傳媒能影響公眾意見,改變他們的常識。政府不用擁有傳媒,讓它們獨立於政府,傳媒有公信力的同時,政權亦穩定。市場令傳媒變成保守派。」

因為傳媒始終與政府保持某程度的距離,政府和傳媒的合作關係,公眾不容易發現雙方的密切利益關係。不過這個友好關係,依然有機會自我暴露。近年大量移民和勞工從中國湧入新加坡,引起新加坡人不滿,但傳媒只訪問官員,經濟學家,商界,外資,講新加坡需要更多人口,以保持競爭力,它們沒有充份反映一般新加坡人對大量外來人口的不滿。

George指新加坡官員是技術官僚,用很機械的角度看外來人口,以為中國的人是華人,新加坡的又是華人,同樣,他們以為來自印度的是印度人,新加坡的印度人口亦是印度人,讓他們到新加坡不會產生問題。事實是身份認同是非常複雜的事,新加坡華人與來自香港、台灣和中國的華人是有非常大的差異,不能説所有華人都相同。「因為是數字是龐大,新加坡人一方面感到威脅,公共交通、醫院、公共地方太迫,感覺是新加坡的資源乘托不了。另一方面是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例如他們聲浪大。傳媒處理外來人口的方法,令公眾覺得新聞沒有反映他們的意見,代表他們發聲。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他表示知道香港亦同樣面對來自中國的外來人口問題,而且問題比新加坡的更嚴重。

政府有效管治,社會富裕亦令專制政權不會面對挑戰。「政府讓公民在物質生活上,在消費上有很多選擇,大家以為生活上的問題都是消費選擇的問題,以為自己有很多自由,忘記了只是物質的自由而不是政治權利的自由。物質豐盛亦令大家不會去追求政治上的自由,因為政治上的自由很可能不會令財富增加。」

「追求公民權利和新聞自由不是因此它們令我們的物質生活更好,而是因為它們本身是好東西,我們能在政治上自由表達意見,我們會變成更好的人。」他說。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