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中文教學在香港的困惑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中文教學在香港的困惑
Jan 12th 2014, 11:13, by chiu08112003

香港揮毫中文教育
小作家寫作出版計劃課程招生
香港中學文憑試已經實施兩年,中文科成為所有中學的心腹大患,很多學生都在考試中遭遇了滑鐵盧。一些人要求恢復範文教育的主張也甚囂塵上,範文教育能救得了中文科的成績嗎?

香港學生的中文水平差,在於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在於它和生活及知識的割裂。回顧香港早期的中文科教育,不外乎是技巧訓練,操練試卷,範文講授。雖然一般的中學都進行範文教育,但是中文水平也是一般般,並不比現在好多少。

中學的中文科的教學模式是十分工具性和理性,擯棄了學生的感性認知需求,目的僅僅在於讓你在公開考試爭分奪5**。它完全割裂了中文學習和生活及人文素養之間的關係。現在的中文科教育更甚,朝著考試的方向,只強調不停地機械操練,來提升所謂的聽說讀寫能力,但是卻絲毫不鼓勵學生對世界抱有好奇心,啟發學生對萬事萬物抱有感性的認知。

香港中文教學和現實脫節,所選課文不是先秦後漢就是歷代名家的範文,要命的是,學習這些骨灰級的澀文也就是為了應付將來的考試。中文學習非但沒有讓學生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之韻,而且讓他們潛意識中產生了排斥和麻木心理。如果他們對所處的世界茫然遲鈍,似乎以白內障一般冷漠的眼光看世界,他們如何有興趣去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如果不用生動有趣的方法啟發學生互動地了解人文歷史,又如何幫助他們體會本民族的人文精髓?

香港的中文教育,一向缺乏人格教育的內涵。只是將學中文當作功利的踏腳石。我們回望歷代文人騷客,他們不論是對壯麗河山的敬畏佩慕,還是對國人天下的憂心憐憫,他們用激揚雋用的文章感動了古今往來的讀者。他們之所以能寫出可歌可泣,傳頌千古的文章詩歌,原因都在於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有著深厚的關懷和感悟之情。

沒有情就寫不出觸動人心的好文章,也無法進行深入的閱讀理解,自然說話也會缺乏魅力。回想起司馬遷寫《史記》,是因為他心中有因閹割而產生的悲憤『鬱結』。才寫出了上自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史元年間,共3000多年中國第一部不朽的紀傳體通史。可惜的是,香港的中文教育,將所有精力花費在考試之中,而情感培養、人文關懷以及對世界的好奇被貶斥,結果促成了學生低下的中文能力和貧瘠的人文素養。

而現在更讓人憂心的是數碼科技入侵,男女老少都變成三星黨蘋果黨,他們個個低下頭關起門來當皇帝,自戀得無以復加,進一步漠視他人和世界,在這樣的世情世俗中,大家似乎覺得閱讀中文越來越成了寡然索味的事,長此以往,中文能力自然是『寡婦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在此情勢下,口語化的『港式中文』異軍突起,在『潮語』、『火星文』、短訊和網絡用語推波助瀾下,香港『語文無政府主義』成了少男少女語言文字的時尚,眾多的『語言學家』對此搥胸頓足,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難道不是對傳統脫離生活的中文教學一種厭倦和譏諷嗎?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