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6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長阪坡》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長阪坡》
Jan 26th 2014, 03:08, by 秋盈

油麻地戲院新秀匯演第二回合,轉眼又已結束。臨別秋波,看了一場近年少見、取材自《三國演義》的《長阪坡》【註一】。據說早期粵劇原有不少取材自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劇目,周瑜、趙雲、呂布等更是小武行當(專門扮演年輕武將或豪俠的演員類型)慣演的人物。近數十年來,粵劇較少「三國戲」,印象中最為人熟悉的,大概要算林家聲三十多年前開山的《周瑜》了。所以油麻地戲院上演《長阪坡》,無論如何也是值得一看的。

一如很多「三國戲」,《長阪坡》是人物眾多的群戲,動用了十多位新秀演員,前半部演呂布兵敗下邳(《三國演義》第十九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第二十一回),後半部演趙子龍百萬軍中藏阿斗(第四十一回)、張飛喝斷長阪橋(第四十二回)。其實故事兩半的時間、地點、人物均無重大關連,如今只靠曹操和劉備略作連繫。如果觀眾想知道趙子龍在長阪坡之役單騎救主、一舉成名的來龍去脈,恐怕要大失所望;把此劇當作不相連貫的折子戲薈萃來欣賞,可能更合適。

既然是群戲,每位演員的戲份自然相應減少,但發揮的機會是削弱了或是更集中,則視乎演員能否充分把握稍縱即逝的時機展現人物獨特、鮮明的面貌,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有時候某個角色戲份雖少,甚至只有一小段,只要把握機會盡情發揮,總能吸引觀眾注意。

新秀演員對藝術的誠意與努力無庸置疑,然而演藝功力的深淺、身體狀況、現場環境如舞臺大小等因素,卻足以影響表演效果與觀感。此劇連演兩場,從第二晚的表演看來,幾位演員抱恙上陣,專業精神可嘉,卻難免影響了唱、做水平,十分可惜。例如譚穎倫勾了一張大白臉演曹操,可能是感冒了,聲線很沙啞,音量也比平日減弱了,影響了表現曹操滿腹機謀、盛氣凌人的性格。林汶聲演唱向來聲線清朗、吐字明晰,可是她似乎也有點不太舒服,聲音略帶粗澀,尤其在第二場演繹一大段古腔的〈陳宮罵曹〉,更見吃力,也唱不出陳宮臨刑的慷慨激昂來。身體不適,誰也不願,觀眾也要體諒,但因此而影響了演出,始終是無可奈何的現實。

另外,劇場不設字幕,若觀眾聽不清楚陳宮古腔唱段的內容,就難以理解曹操為何先殺陳宮,後收張遼。即使以「喜怒無常」來解釋,似乎也說不過去。古腔演唱的語音,是從明代兩廣通行的舊式官話演變而來,既非粵語,也非國語,觀眾聽不懂不是他們水平低, 或者不懂戲,而是真箇力有不逮。只要設身處地從觀眾的角度考慮,不難明白我們的沮喪和憤怒。前年看《霸王別姬》〈月下追信〉那一段古腔已經領教過,聽不懂兼束手無策的感覺著實難受。希望當局認真考慮,日後演出再有古腔唱段時,務必加設字幕,幫助觀眾理解表演內容。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另有些演員則頗覺拘謹,看來就像要把一招一式演練完整、一字一句演唱無誤,在刻劃人物的性格和身分方面略嫌不足。例如郭俊聲扮演的呂布,雖說劇情主要描述他迷戀貂蟬、剛愎自用、貪生怕死等不良形象,但《三國演義》也曾盛讚他「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似乎也應該表現一下呂奉先天下無雙的丈夫氣概。又如關凱珊的張遼,受曹操招降之際還是目光如炬,與戲文說他眼見陳宮被斬,遲疑半晌才答允投降曹操的心情不太相配。

其實「三國戲」絕對不易應付,不只唱、唸、做、打要求甚高,最難的是在滿臺文臣、武將之中,怎樣教觀眾不看場刊或字幕,光憑演員的裝扮和演技逐一細辨哪個是徐晃、哪個是張遼;哪個是簡雍、哪個是糜芳【註二】。京劇素來擅長「三國戲」,對每個人物的臉譜、穿戴、兵刃等均有嚴格規定,讓觀眾一目瞭然。但粵劇似乎沒有這麼精巧的劃分,要讓觀眾分辨得了誰是誰,對演員來說,不啻是一大考驗。當然,塑造人物的關鍵還在於劇本有沒有充分的描寫。如果劇本欠佳,演員也難以施展,只能按照劇情,盡量設計合適的表演方法,藉以彌補劇本的瑕疵,令人物形象更豐滿。

若問全劇演繹最上乘的人物,竊以為是司徒翠英的劉備和李沛妍的糜夫人。平心而論,劇中劉備的戲份較零碎,出場雖多,但未算十分完整。猶幸Candice在〈陳宮罵曹〉、〈煮酒論英雄〉和〈攜民渡江〉幾場均能把握重點,呈現劉備偽善狡詐、工於心計、取信於臣民等複雜的個性。就如橫了張飛一眼,阻止他衝動魯莽之類的細節,也有助表現劉備與張飛的交情,令人看得著實愜意。沛妍演繹糜夫人,曲子、唸白俱不多,但勝在做工細膩自然,徬徨危急之中,不失皇叔夫人的尊貴氣度,相當難得。她始終沒忘記糜夫人初為人母的身分,在沒有戲的時候,經常照看懷裡小孩的動靜;即使身處危難之中,仍然步步為營,以保護孩子為先,塑造人物極具說服力,尤其值得讚賞。

不到二十歲的吳立熙扮演猛將趙雲,身手了得,勁道十足,只是邊做邊唱的時候顯得有點左支右絀。但他畢竟年紀尚輕,只要繼續痛下苦功,相信假以時日,可有所成。最可惜是他個子太小,臉上也稚氣未除,站在劉備、張飛身邊,氣勢陡然給比了下去。可見演員陣容如何配搭,也應有一番講究。

附錄:《長阪坡》演出劇照

【註一】原劇名「阪」字採用左「土」右「反」的寫法,可惜電腦安裝了香港俗字字體也顯示不了,只好改用以「阝」為旁的「阪」字暫代。左「土」右「反」的寫法收錄於《廣韻》、《康熙字典》、《辭海》等辭典,陳壽《三國志》卷九〈曹仁傳〉原文也有用到,大概不是異體字,只是中文電腦系統缺少此字而已。

【註二】「糜」,《三國志》卷三十八〈麋竺傳〉原作「麋」,今從《三國演義》。「麋」與「糜」形近義歧,俱為姓氏。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