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 av magazine 14-02-2014)
我經常推介朋友看一些不會在香港公映的電影,前年看了《Detachment 》,覺得非常好,但卻從來不敢介紹給別人,只有數次叫任職教師的朋友看,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Detachment 》是一部關於教師的電影。離開了傳媒後,這幾年我是個沒有正職的兼職老師,遊走不同學校教書,對於教學,還有一點憧憬,曾經滿腔熱誠,卻每每遇上令人洩氣的事情:遇過很多暮氣沉沉的人,如行屍走肉,首要工作是滿足學校的行政規定,點名,收回條等工作做得一絲不苟,教書工作卻是交行貨,我埋解這種鬱悶感覺,但始終認為我還不太熟悉這行業,不敢妄下判斷。
大家都明白香港的教育制度千瘡百孔,但無人懂得醫治,由每朝政府的官僚落藥來醫,政策又改又立,老師學生都吃不消。很多家長無能為力,只能將孩子交給制度,認為學校應該負全責把孩子教好,但自己在家中卻是個壞榜樣。我感慨那些家長正和我是同代人,我們這一代有多差勁,下一代便只有更糟。
我遇過很多對生活及周圍環境漠不關心的中學生,他們只專注自己喜歡的事物,最普遍是玩遊戲機及追星,其他的事不聞不問。 我有一個攝影功課,叫學生影家中窗口見到的景象,然後說一個故事給其他同學聽。有位學生住了10多年,窗口對住的屋苑叫什麼名稱也不知。 我告訴他,那是 「麗晶花園」; 他回答: 「有需要知咩?」 我一下子被「拋窒」了,反思了很久,是的,他們每天上課下課,走路時低頭看手機,對,有需要知嗎?另外有一些很「忙碌」的學生,父母太溺愛,學生擁有的資源太多,以為一切都是必然的。有一些家長很怕輸,安排子女密密麻麻的補習時間,但他們在學校卻不用心上課,因為被感染了「不信學校那一套」,寧願相信補習社。
《Detachment》是部很灰暗的電影,了無生機,它不會是《暴雨驕陽》(Dead Poet Society)看後令人對教育工作充滿使命感,勇於反抗僵化的制度。電影的灰調源自男主角 Henry (Adrien Brody 飾),他是位只願做兼職教師的人,因為不想留在同一所學校太久,他的世界觀很灰暗,對事物很抽離,故事描述他在一所中學代課,學生良莠不齊,他見盡一切荒謬的事情,早已習慣不以為然。
Henry 對世界無能為力,但一次在街頭認識了一位賣淫少女Erica ,他想拯救她離開人間地獄,其實也是對自己的精神救贖。在校內,他有一位仰慕他的女學生Meredith ,得Henry 的鼓勵,她專心發展她對攝影的興趣,但外表平庸的Meredith 卻受不住同學的欺凌,最後引發校園悲劇。
Henry 黯然離開學校,然而身邊一切都沒有改變,世界依然灰暗。
電影提出了很多教育問題,卻沒有提供解決辦法。我反覆看過電影三幾次,努力回想,在我的教學生涯中一些鼓舞的事情 — 縱使已是年代久遠;我想保持一顆積極的心,然後關上電視,睡覺去。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