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星期二

香港獨立媒體: 捷殺案後的模仿言行才令人憂慮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捷殺案後的模仿言行才令人憂慮
May 27th 2014, 04:34, by 林保華

圖:蘋果

捷運殺人案在台灣來說,是一個個別的事件,政府需從中吸取教訓,適當增加乘警與改善通報系統與救援措施。但是不必因此而增加安全檢查等擾民的措施而令大家感到不便,更不可以像中國那樣,買刀也要實名制,那時因噎廢食。媒體在報導真相後也應適可而止,不要再進行煽情的報導而使一些心智有問題的人被刺激而出來模仿。待事件平靜後,我相信大家都會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 我所擔心的,倒是事件發生後,網絡與社會上出現的一些言行。例如出現所謂「鄭捷粉絲團」,還有學生去探望他,據說還討論為何不用炸彈。還有的人要模仿他在其他地方也「來一下」或「交給我」等等,人數之多超過我的意料。被查獲後,他們說是「說說而已」,但是開始別人也當鄭捷是「說說而已」,哪裡知道他真的殺人。因此對「說說而已」者,還是應該給予適當關注。
這個「說說而已」,哪一種是因為開玩笑,哪一種是的確反映相關人的心智問題,政府與社會工作者應該下工夫去分辨,避免悲劇的再度發生。至於開玩笑者,也應該對之進行適當教育,要讓他們明白哪些玩笑可以開,哪些不可以開。因為這些人主要是年輕人,缺乏社會知識與閱歷,需要大人幫助。
網絡是虛擬世界,而且是新的事物,許多人還不適應。正如嚴長壽所說,人類還沒有形成一種紀律。我的部分理解是當權者面對網絡不知如何應對,反應左右搖擺,而網民則往往過於放任,尤其缺少人生經驗的年輕網民,因此容易出現不該出現的、只是一念之間的言論。然而,這也是某種心態的暴露,應該引起重視。
其中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這些反應折射出有些年輕人把鄭捷當作他們的英雄來崇拜,因為崇拜,就可能會模仿他的「英雄」行為,這也是最令人擔心的。因此,除了在網絡上注意一些人的異常言行,除了一些個人性質的心智問題外,我們還要找出來,有沒有集體性的反社會心態,又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情況。
反社會者,往往是對現實社會的不滿,甚至是極度不滿,才會出現異常的、極端的言行。因此出現這些言行時,除了要了解哪些事件引發他們的強烈不滿,以便對症下藥。而更重要的是,政府要針對年輕人的不滿,解決現實生活中給年輕人造成不滿的原因。從政府角度去解決問題,比一個一個去解釋要快。
如物價飛漲,薪資回到16年前的水準,必然讓剛走上社會的新鮮人感到無比的壓力。而進入到談婚論嫁的青年男女,更因為馬英九擔任總統六年來,房價狂飆,台北市的房價漲四成,成為全世界最難買房子的地區而更加不滿。這還不算失業與半失業的社會人士,他們的鬱悶與不滿更為嚴重。而長期以來政府對此束手無策,這些不滿就會在出現某個導火線時爆發開來。張慶忠的30秒可以是導火線,鄭捷的4分鐘也可能是導火線。相當一部分可以以和平、理性的手段投入公民運動,但是也會有極小部分走激進的道路。對此,個人的勸說,當然不如政府拿出政策牛肉來得有效。
問題是馬政府對年輕人的這些不滿充耳不聞,不但拿不出好的政策,還把和平、理性的抗議行為當作「暴力」來認真對付,反而忽視可能產生的真正的暴力行為,這才是令人憂慮的地方。而這些對社會的不滿,在這次兇殺案後已經看出一些苗頭,需要大家警覺,尤其馬政府需要拿出辦法來解決,如何來防患於未然,卻又不可以濫捕而侵犯人權。
東方社會不大重視心理醫生,也就減少解決社會問題的一個渠道,希望通過這次事件,讓社會也重視這個問題。有些精神問題,不是靠行政辦法來解決,而必須求助於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鄭捷的問題不是事先沒有人發現與舉報,但是由「教官」去輔導,顯然專業上並不對口,這也是一個教訓。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