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會是一個被寫入香港民主史的日子。
中午十二點開始,朋友一個個在臉書上公布自己投完票。到了晚上,突破四十萬人,人心振奮,可以說是這一段日子來少數讓港人興奮的一刻。
此前沒有人預期到會有這個投票結果。相對的,民主派氣氛是低迷的,甚至是悲觀的。
去年出現的「佔領中環」運動席捲了民主派的想像,並成為重要的整合平台。因為2010年,香港泛民政黨在五區公投以及與中聯辦談判問題上分裂,整個民主運動失去整合能量,但面對即將而來的政改問題,以及北京越來越深的壓迫,香港陷入極大的焦慮。於是,來自民間的「佔中」運動成為民主運動的新希望。於是,「佔中」運動一方面透過強調公民抗命吸收激進派,另方面商討日的開放性設計也可容納不同黨派,因而成為民主運動的新希望。
根據2007年12月中國全國人大的決議,香港將在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一人一票普選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誰可以「被」選。基本法規定候選人必須經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亦即是一種「篩選」,北京也不斷強調未來的香港行政長官必須是「愛國愛港」,不能跟中央搞對抗。簡言之,北京要的是可操控的普選,但香港民主人士要追求的是「真普選」。
對於何謂真普選,香港各界提出各種不同方案,主要爭執點在於所謂「公民提名」,亦即除了經由提名委員會,是否也能透過一定公民連署而被提名。北京和香港建制派非常反對「公民提名」,認為這是違反基本法,但對真普選人士而言,公民提名是突破「鳥籠提名」的重要機制。
佔領中環運動原本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他們的計畫舉行三次「商討日」,最後經由公民投票投出一個政治改革方案交給北京和特區政府,後者若不接受可以提出方案讓公民再次投票,若官方方案被否決但不接受佔中運動版,或者根本不願意讓官方版接受公民投票,這時就會佔中運動就會真的上街。今年五月初,由參與者選出三個政改方案交由622的公民投票,結果選出的三個方案都主張公民提名,只是細節不同。這個結果受到建制派和溫和民主派批評,擔心未來和北京沒有妥協空間。
到了此時,許多人對於622公投都不甚樂觀。原因包括:1.香港民主黨派聲望日益低落,四月他們突然發動爭普選絕食,但社會反應普遍冷淡。2.佔中運動歷經一年來,能量逐漸耗盡,也有人認為「佔中」雖然席捲了香港政治改革運動的想像,但也限制了其他抗爭的可能性。3.反對力量本來已經有政黨之間的分裂,也有關於「本土立場」的分裂,而台灣佔領立院行動更讓年輕的社運、學運人士心急,不願意只是被動地配合政府推出政改方案的節奏,而希望提前採取某種激進行動(他們已經宣布在七一晚上要過夜抗爭)。4. 三個投票方案的相似性可能減低投票率。以致於,佔中領導人說如果投票人數不到十萬,他們就承認失敗。
因此,六月之前的氣氛是焦躁不安的,人們焦慮於如何打破悶局的出口。
但進入六月,立法會議員長毛被判刑,讓很多人心痛不安;接著北京公布一國兩制白皮書,更引發港人極度憤怒:許多人相信,一國兩制已死。
622公投因此成為港人對不滿的宣洩。這個最終將近八十萬人──超過香港公民的十分之一──的公投,未必表示市民對「佔中」行動的支持,或者非常清楚三個方案之間的差別,但確實代表了香港人對北京的「嗆聲」,要求北京把染指香港的手拿回去。他們站出來,因為他們要一個仍然自由的,未來有民主的香港。
作為一個中國統治下的特區,這當然很難。但是,再難,也只能堅毅地站出來,勇敢地走下去。
今天,七一,我會在街頭和我的香港朋友一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