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年,我繼續當個半職的老師,其中一份工作是在某中學教課外活動「電影欣賞」,在短短的6節課堂中,介紹不同類型的電影,選取精彩的片段給同學欣賞。這個課程我已經教了4次,起初的內容不是現在那樣的,最初打算從經典人手,但自從放Fritz Lang的《M》令大部分入睡後,我便改變策略,改放一些「娛樂性」豐富一點的電影。
我有一節自覺精心策劃的「科幻電影」類型,播放的片目隨年月更換,但唯一不變的,是我每次都會播史丹利‧ 寇比力克 (Stanley Kubrick) 的《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從那些猩猩開始播起,到太空航行的一小段,約30分鐘,每次我都很陶醉,但學生只喜歡扮猩猩叫,一到了外太空便魂遊太虛。
但我仍堅持,介紹科幻電影,必看《2001太空漫遊》,它開啟了想像的大門,而「想像」是科幻的基石。
今年的課堂更失控,學生很心散,我又不想花時間去處理紀律問題,畢竟我不是該校的正統老師。
又到了科幻電影時間,我喜孜孜地告訴同學們最近看了一齣和《2001太空漫遊》呼應的太空電影《引力邊緣》(Gravity),因為我以前播過導演Alfonso Cuarón的另一部《Children of Men》的長鏡頭。
同學們沒反應,原來無人看過。我還是自言自語,推介一下《引》,說「無論在攝影、音樂及特技運用,都是完美技巧的示範。故事看似簡單:只有珊迪娜布洛和佐治古尼飾演的太空人,在漆黑無邊的宇宙中失重打轉及飄流,大部分時間是珊迪娜的獨腳戲,當中實在沒有『戲法』可變,(兩個角色甚至不是情人或夫妻的俗套關係),但憑著珊迪出色的演技,演活了這位一度失去救生意志的太空人,而佐治古尼時常口不擇言,但到危急關頭卻果敢決斷,戲份不多,但非常討好,中段那場『回歸』戲,更是神來之筆,把觀眾的情緒推上高峰……」
感覺課室愈來愈吵,同學們都自顧談話,沒人理會我在自high。有時,教書的工作就是如此自說自話,我已經開始學會接受,想有專心上課,樂於分享交流的學生,還得講緣份。
想起《引力邊緣》對「聲音」的處理,由於宇宙沒有空氣,產生不了聲音,導演顧及這「合理性」 (經無線電波傳送的對話除外),以音響效果及音樂襯托太空站的爆炸場面,非常震撼。
我開始幻想課堂是寧靜的宇宙,不需要出盡吃奶之力,提高聲線去蓋過同學們談話的聲浪,突然我感到自己身處無重狀態,在課室飄浮,遙遙看著投影機投射出來的《2001太空漫遊》。
原刊 av magazine 25-10-2013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