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香港獨立媒體: 這八年,七件關於六樓的事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這八年,七件關於六樓的事
Dec 22nd 2013, 16:33, by 林輝 fred

1 凶宅

那是灣仔世貿示威現場,獨媒民間記者團變成了韓農聲援團,跳過海、吃過胡椒噴霧和水炮、並被催淚彈驅趕又返回;我與陳景輝周思中二人本不稔熟,卻在這同仇敵愾的過程中熟絡起來。世貿帶來的衝擊還未消退,正在尋找新居的二人和想搬離開老家的我一拍即合,於是一同從大角咀、太子、旺角找到油麻地,竟在上海街找到這間唐六樓。包租公很是客氣,據說因為我們三人「正經」所以租給我們,這叫超值的租金變得更加超現實,致使我們搬進來之後還在懷疑是否有古怪。直到在六樓度過的第一個晚上,半夜十二時有多,竟然聽到有小孩喊叫聲,我們不禁起了一身雞皮,終於,我們發現--

那是鄰居的小孩,精靈活潑。自此,三個麻甩仔令此間陽氣逼人,怪事固然不少,但卻與鬼怪無關。

2 降頭

熱血漫畫式橋段是,隊友總要經歷過大事件方能交心;與陳周二人同住半載,雖然相處愉快,但「羈絆」還是要在那一天才建立--nothing big,只是一屋人同時失戀,似中降頭;本來常有六個人出入的六樓,只剩三條麻甩仔,和一大堆好友。還記得那個晚上,一眾好友殺上六樓,與我等三人作典型的文青式解穢:亂彈的結他、北島的詩集、彌漫一屋的煙、灑滿一桌的酒--還有背景音樂,是Loop了又Loop 的陳奕迅,是反高潮、人來人往和低等動物,我們有一句沒一句地和唱。

噢,還有,留低擊傷你的石頭從錯誤裡吸收。那是葡萄成熟時。

3 本土

那是十二月,我還在當議員助理,一天在區裡工作得天昏地暗後,在茶餐廳吃晚飯時竟見到一班人衝進天星碼頭工地的直播片段,定神一望,在推土機上的不就是陳景輝和周思中?看看手機的幾個missed calls,搞清楚事情經過,立即回六樓拿了睡袋、雨傘,在樓下買了幾支水和飯盒,去到天星碼頭支援。然後第二天工地被清場、我們攔路阻警車、集會絕食...然後,見證天星碼頭被拆,我們心頭滴血。

這個突如其來的行動,寫下了香港保育運動、本土運動的重要一頁;對於六樓眾人來說,之後大半年,中環成了生活的另一個重心。就因為天星皇后兩個碼頭,六樓不時成為社運會議室,擠滿許多後來被稱為「左膠」的社運人;而我們的團體,叫做「本土行動」。

4 重奪

皇后碼頭被拆、區議會落選之後,我離開香港去了差不多一年旅行;回來時,發現陳周二人多了一樣嗜好,就是研究七十至九十年代的港產片,特別是新浪潮電影。他們買下了無數早已乏人問津的舊電影VCD,而六樓的家常節目,當然就是喝著啤酒看舊電影。我沒有想過,港產片曾有那麼充滿能量和創意的時代:《凶榜》的詭異結局、《夜車》的青春叛逆、而《第一類型危險》更成了我招呼客人例必推薦之電影--半信半疑的人,半推半就地觀看,但無一不在在第一幕就被震懾,那真是一套無可置疑的經典。

後來陳周二人更辦了兩個系列的放映會,取名「重新搶奪屬於我們的過去」。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真,你想像不到。

5 霸氣

我常說,六樓在方圓兩個街口,可以處理生命的所有需要,哪管是生老病死、吃喝玩樂、嫖賭飲吹,這就是老社區的有機存在。有舖就有人,在我們的社區地圖內,有永發的泉哥、街巿的佳姐、嗱渣面檔的法官、涼茶舖斯文老闆、還有啤酒舖的事頭兩公婆。不知從哪一年起,我們逢過節都會被邀在佳姐檔前BBQ,是,在廣東道上BBQ,還有甚麼比這更霸氣?還有不只一次,我經過啤酒舖時被事頭婆叫停,然後被告知她要去送外賣,著我幫手看舖;我當然義不容辭,雖然到現在為止我都只知叫她做老闆娘,而她則統稱我們三個做「光頭仔」。

我們是:四眼光頭仔、黑黑實實光頭仔、和高高瘦瘦光頭仔。(更多關於街坊的故事,請見周公子《六樓意味甚麼》)

6 死穴

三個麻甩仔的相處,其實不難。錢不是問題--窮日子時常有,搬進來時幾乎全屋傢俬都是人家送的、喝的永遠是兩塊半一罐的滙泉啤酒和惠康一百元三枝的紅酒,不然就再忍忍手少買兩本書;窮得沒錢交租時,便三人互相湊合挺著過去。意見也不是問題--喝了兩杯,爭拗從不上心,大家深知對方立場性格底線,這是幾年下來的默契;面紅耳熱之後,再乾兩杯,又是三條好漢。

唯一會成為問題的問題,是衛生;六樓再亂也好,大家還是有自己的死穴,而且是有關碗碟誰未洗厠所誰不抹的那種。這些爭執雖然討厭,然而恐怕我以後也會偶爾懷念。

7 窄路

也許油麻地有一道不知名力場,把社運朋友都聚到附近來。像住到樓下的Frankie和劍玲、一街之隔的Freddie劍青和可樂、還有小樺、Dora、Bobo和浩賢等等,以及就在六樓對面的活化廳和開張不久的蘇波榮。大概在反高鐵前後,這道力場最強,一眾「八十後」在油麻地總是朝見口晚見面;特別是在運動期間,每星期開會三四晚,開完會有時再去宵夜,然後才爬上六樓睡個夠。這些好友、戰友、街坊們,是我們在六樓這八年生活的重要部份,未來怎樣也好,這段日子對我們意義重大。

但,聚有時散有時,靠攏在一起的人總會漸漸散去,走自己的路,並轉化成新的群落。就像我們:周思中在反高鐵之後投身耕作,以半農半X的姿態追尋在地的永續生活方法;我卻走向另一個極端,揹起背包進行環球旅行;而陳景輝則繼續寫作,成為我們三個之中第一個出版自己專著的人。農夫、旅行作者、文化評論人,走的都是崎嶇窄路--我們不知路走下去會怎樣,然而在這三條窄路之上,我們還是樂在其中,顧盼自豪。

只因,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共勉之。

(六樓臨別秋波波系列之一)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