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北區都市化整治
作者/葫蘆、殷憂
特區政府在城規法還有約二個月便生效之際,就推出氹仔北區都市整治修訂計劃,政府此舉備受外界批評有「偷步」規避城規法之嫌。然而,更讓市民擔心的是,政府的下一個目標會否就是南灣湖C、D區?屆時該區高樓林立,將來會嚴重影響本澳的總體規劃,損害公眾利益。時事評論員黃東早前亦表示︰「未來半個月都是極度危險」。留學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呂澤強對此亦表示憂慮,他說︰「有一啲嘢破壞之後,就再無機會重建。」
南灣湖C、D區的價值
呂澤強說,南灣湖C、D區跟世遺的緩衝區十分接近,而且整個澳門半島保持得最好的綠化帶及天際線,亦在於此。從前南灣和西灣都是海岸線,現在那一帶經過填海之後,實際上已經將海岸線毀壞了。他說︰「當然,澳門的確缺乏土地又需要發展,但是怎樣發展都好,亦要保留西望洋山跟大海的關係。」
他續說,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澳門因為其三面環海的地理位置,才會有海上貿易的商業活動出現,才能發展成為一個城市,而且整個澳門的城市設計都跟海有直接的聯繫。聯合國亦有評論認為澳門歷史城區的價值,就在於澳門是維繫東西方之間的海上貿易時間最長的城市。
南西灣CD區超高層建築模擬圖——預留景觀走廊?
南西灣CD區超高層建築模擬圖
消失的城市發展軌跡
然而,呂澤強認為澳門對於保留這些有價值的景觀以及舊建築的意識過於薄弱。他指出,澳門現時的保護措施自八十年代起,一直沿用至今。在八十年代來說的確是十分進步,但經過了30多年,整個世界對於保護的觀念已經變了很多。
他說︰「我們現時除了認得這些歷史建築,教堂,官方建築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我們是否都需要考慮保留呢?不然,一段時間之後,覺得這些建築沒有價值便拆掉,但最後才發現原來代表該年代的事物全部消失了,中間出現了一個斷層,可能是三、四十年代,又或者六、七十年代的事件全部消失,城市的發展軌跡不見了!」
呂澤強指出,現時全世界對於保留舊建築的觀念,已經不是停留在計算年期,又或者估計該建築的藝術價值。「還要考慮它和整個社區的價值,還有本土的歷史價值,更加需要考慮與居民生活以及環境的關係。」
他認為澳門現時就是沒有一個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他說︰「不論巴黎,還是里斯本,或者其他城市,都有城市的總體規劃綱要,裡面已經分得清清楚楚,哪些區需要保護,應該進行什麼保護措施,應該如何發展,這需要整體的規劃,而不是有問題出現時,才作什麼溝通,有些情況根本是無法溝通的,好像最近渡船街一號事件一樣,文化局表示需要保留,工務局又要拆卸。最終又變咗咁樣。(拆了一半後,工務局又叫停。)」
「外墙主義」空洞無物
呂澤強認為「外墻主義」最能代表澳門對於保留舊建築的觀念,「好似牌坊咁,得個殼之嘛,裡面乜都無!」他認為,只保留外殼這個措施,在八、九十年代可能是個「萬靈藥」。然而,他說︰「例如澳門舊法院就只是保留一個外殼,一百年之後,再回頭看,為什麼能夠見證歷史的只有一個殼?裡面的事物全部都沒有了!一個城市只有一個外殼,同我哋行去迪士尼樂園有什麼分別呢?迪士尼樂園除了個外殼有歷史外觀之外,裡面的事物全部唔關事架喎!想知道那個年代的事情,是沒法得知。」
城市發展除了追求GDP,還有其他可能性
特區政府一直以來都說要把澳門打造成一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曾在法國求學以及在當地做文物保護的呂澤強說︰「其實保留城市的舊建築也好,文化也好,都不單止是為了旅遊。法國,意大利保留這些,除了可以吸引遊客之外,他們自己也覺得保留這些,對於他們的文化,以及對文化的認同感都很有用。」
他舉例說,法國巴黎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因應當時的發展需要,興建了一座名叫「蒙巴納斯」的摩天大廈。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該大廈亦開始殘舊,當地亦有計劃重建,然而當時整個巴黎社會都認為,這種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不適合巴黎。「希望拆咗之後,就唔好再建這種高樓大廈。」他認為近十年裡,澳門社會已經開始對城市發展有所反思,「有一啲嘢破壞之後,就無機會重建的。」
他認為澳門現時的城市發展,除了追求GDP增長的發展模式之外,就見不到第二種選擇。他說︰「你睇下人哋巴黎,你估人地無發展的壓力嗎?無人口,無經濟壓力的嗎?點解佢哋可以整個區全部保留?其實還有其他可能性的!我們整個社會都要站得高一些,望一望外邊,點解人哋又可以發展,卻不是全部建高樓呢?發展不單止經濟。我淨係見到還有一個邏輯,(澳門政府)一有土地,就要先照顧龍頭產業,其實龍頭產業已經很龍頭了,已經世界第一了,現在還有土地的時候,是否需要考慮其他方面的事情呢?」
呂澤強說︰「我們整個社會都要站得高一些,望一望外邊,點解人哋又可以發展,卻不是全部建高樓呢?」
(獨立媒體網根據與論盡媒體之內容交換協議轉載此文,原文載於論盡媒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