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怪人》以來的恐懼:機械最終取代人性。
新年快樂。
Google Glass的出現,使得可穿戴電腦從科技狂迷的幻想,變為可普遍發展流通的產品,這個世紀的眼鏡,與之前的出現了本質上的分別,眼鏡不再是為了看清眼前事物而出現,更使佩戴者進入另一空間,甚或應該說,眼鏡帶來的虚擬空間與眼前真實的空間並行,並或以分析、或以攝錄,干預了此身所處的真實世界。
嚴格而言,不知道智能眼鏡算不算眼鏡,因為它並沒有鏡片(雖然為近視用家而設計的「二合一」Google Glass即將出現),它由一條細窄的金屬鈦質眼鏡框架組成,配以右側一個透明塑料小方塊,當佩戴者抬頭,會看到半透明的電腦屏幕,屏幕旁邊的鏡架上還內置一個小小的相機。
《科學怪人》式眼球
Google Glass雖沒有鏡片,但它也沒脫離眼鏡的主要功用:看。以前眼鏡有糾正視力的輔助功效,或配襯衣服之時尚功能,但像智慧眼鏡這樣的穿戴式設備,不止是內外分明的身外物,更是試圖融入使用者身體的裝置。在此之前,人以眼睛記錄畫面,在記憶裡成了會隨時間改變的「相片」,而Google Glass則把眼前一切永恒地鎖定了。
在Google Glass這種「眼球電腦」推出市面之前﹐對科技發燒者或業界人士而言,「可穿戴電腦」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以概念而言,身體與機械之結合,早在十九世紀初的《科學怪人》中已出現。上世紀60年代初,數學家Edward Thorp與信息科學家Claude Shannon合作,造出了一個煙盒大小、可穿戴的數字電腦。而回應Google Glass的出現,英特爾的人類學家貝爾(Genevieve Bell)認為:「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利用技術來延伸自己的肢體」、「我們有盔甲,我們有回力鏢來延伸自己的『觸角』,我們有弓與箭。」穿戴電腦不過是另一種新式的延伸技術而已。
隱私的重要
電腦帶來變革,未來的日子將有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難以預料,但就着 Google Glass 帶來的隱私問題已引起了商家的留意。隱私有何重要性?剛過去的聖誕節斯諾登終於打破沉默,回應奧巴馬政府的指責,他說今天出生的孩子,將在一個沒有隱私的世界長大。而隱私的重要性在於我們能夠決定自己是誰,想成為誰。
Google Glass尚未正式推出市面,對應之策已開始浮現,不論那是商家的綽頭,還是另一場革命的開端。比如說由中港日三地班底組成的眼鏡品牌TonySame,剛與K11合作推出全球首創防偷拍眼鏡,原理是該系列眼鏡表面由先進反光物料玻璃微珠油墨技術製造,可以全方位反射來自相機閃燈的光線,從而令相機的對焦系統失效。這種眼鏡是否真的能避開所有偷拍,未能得知,但至少已引起對無處不在的相機鏡頭恐懼的人士的留意。

Google Glass的出現,使得「眼前的世界」虛擬與真實並行。

隨時可以攝下你,害怕嗎?

上世紀六十年代世上第一部可穿戴電腦。

防偷拍眼鏡真的能保障我們的私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