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一鬼佬叫利瑪竇,遠從意大利來到中國,為的是傳教。用意大利語在華傳教,當然行不通。因此,利瑪竇來到中國,第一要務乃是學中文。
他,當然不是第一個要學中文的意大利人,就是近在眼前,也有一位羅明堅神父──與利瑪竇一樣是來傳教的──他們在澳門招聘中文老師,後來又開中文佈道會,練習傳教。結果,這兩個人獲准在肇慶建立國內第一座天主教堂僊花寺,開啟天主教在華歷史。
後來,羅明堅因事回國,利瑪竇獨自上路,周遊中國各地,最後走到北京城中,長眠皇城腳下。他在文人界極受歡迎,除了是因為文人見一鬼佬會講中文感覺新奇,更是因為他們發現:這個人將儒學經典倒背如流,更勝吾人之上!他一定有甚麼好方法,才可以背得那麼流暢。
那時候,利瑪竇人在南京,弟子瞿太素為他張羅各事,向文人介紹這位「泰西儒士」。日子一久,利瑪竇便奇怪:為甚麼中國人來見我,老是問記憶法門?不過也好,既然他們問記憶術,那就教吧。我揚名立萬,才有機會向他們介紹真道。利瑪竇便教導說: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在腦海中想像一個大宮殿,宮裡有很多房間;每一個房間都放置一類事物。只要想起一類事物中的一個,就能記得全部了。
文人聽了,心想這還不簡單,回家就要子弟學利瑪竇的記憶法。可是,過了大半年,子弟記憶力也不見進步。文人見了,認為利瑪竇有意留了一手,不肯傾囊相授,不過這也是利子絕活,不授也不奇怪,後來也沒再去問利瑪竇。利瑪竇也知道成效不彰,不過文人沒再問,他也就算了,事情便不了了之。只是利瑪竇也奇怪:我明明是這樣學中文的啊,為甚麼他們不行呢?
答案很簡單。各位就請隨便打開一本港臺出版的中文字典。封面內頁,214個部首,便是利瑪竇口中所說那座「記憶宮殿」。每一個部首,便是一個房間。每一個房間都放置一類事物。雖然不一定能做到想起一個便記得全部,但要從正確的房間,取用正確的字詞,易如反掌。為甚麼他們不行呢?因為他們──也就是我們這三千萬個還在用正體中文字的人──自從四五歲學識字開始,就在記憶宮殿裡捉迷藏了。
這套記憶法,利瑪竇還以為是自己獨創的,不過學中文學到能獨創一套記憶法,也算是前無古人了。至少學中文學了幾千年的中國人,自己就沒注意到中文字的規律本身就藏著一套記憶法,甚至還要自己將之破壞掉。「規範漢字」無規無矩,從不成方圓,如今卻蔚成主流,誰人之功,顯然易見。
是的,毋可否認,「規範漢字」很省墨水。不過,卻連中國潛在的軟實力也省掉了。除了靠發音死記,外國人還可以怎樣學中文呢?中文學不好,又怎能心慕華化,恨不得來生當個中國人呢?且作預言:從此以後,不會再有一個利瑪竇為了學中文,想出一套記憶法:不是因為有人發現在先,而是因為這規律,早就煙消雲散。是誰殺的?自殺的。
(圖片:隨手在 Google 上找「部首表」,就會有一大片不同排版的部首表,但泰半都是簡體字的所謂部首。大陸用的中文字典,實更鼓勵學生用拼音查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