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 在〈放棄廣東話有因〉一文談到一位準備舉家移居外國的朋友,寧願孩子和香港沒有情感上的聯繫,忘記自己是香港人,因此不讓孩子學講廣東話 --- 孩子雖然仍在香港,卻只會說英語。為何不想孩子情繫香港?因為相信香港的環境會越變越壞,如果孩子將來仍然關心香港,便會多了一個不開心的原因;切斷了跟這個地方的感情連繫,孩子的人生會簡單和快樂一點。
CK 形容這個想法是『要為孩子「脫根」,讓他做個黃皮白心的「外國人」』,其實,更準確的形容是為孩子「杜根」(「防微杜漸」的「杜」),不讓根長出來;沒有在香港的根,就不必「脫根」了。然而,如果根已生,就算不是很深,也很難完全脫清,即使是到了天涯海角,也會想起只有在香港才吃得到的那碟地道的叉雞飯,也會因為香港出了隻狼振英而閉翳。
也許有人會問:「這些人那麼記掛香港、關心香港,怎麼不索性回香港居住?」這令我想像自己當年問偷渡來港、卻仍關心惠陽鄉下的老爸:「你那麼關心鄉下,怎麼不回去居住?」他可能會兜巴星過來,反問:「我返鄉下,帶埋你好唔好呀?」。人生的抉擇,可不能只考慮一個因素。
「脫根」難,「植根」同樣難。我兒子在美國出生成長,雖然家裏講廣東話,他到現在還能說能聽,也到過香港很多次,但他不覺得自己的根在香港,正如我不覺得自己的根在惠陽。我沒有向兒子灌輸「我是香港人」的觀念,因為他事實上不是香港人;就算我那麼做,也不會成功,因為「根」是要在香港生出來的,才可能到了外國仍然不斷。
我的香港根脫不了,但我絕不會引以為憾。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
原文刊於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