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北極圈的旅遊淡季,從步出機場那一剎,眼前風景頓然變得好不一樣。我此行目的地為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納(Kiruna),Kiruna位於北緯67度51分,再往北走,乘火車約一個半小時便抵達極光觀賞勝地阿比斯庫國家公園(Abisko),每年十一月至三月都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冒著嚴寒勇闖瑞典最北部,他們晚上跟隨當地Tour到郊區追光或自乘吊車前往Aurora Sky Station等待極光出現,因為這樣,寧靜的北極圈在冬天熱鬧起來。
四月,剛過了日短夜長看北極光的高峰期,尚未到五月全日二十四小時太陽高掛,登山觀賞夏天Midnight Sun的日子,大部分消費景點都趁四月關門休息。再者,氣溫雖維持負度,但市區地方開始融雪,有時夜裏會下一陣微雪,在冰地上行走稍一不留神隨時滑倒,我自己就跌過好幾次,所以在這個月份來極地旅遊確實有點尷尬。
不過由機場走到旅館,隨處可見一些來行山遠足的瑞典家庭和背著backpack的公公婆婆,許多年青人趁天氣回暖前往雪山滑雪,原來遊人心目中的旅遊淡季,卻是瑞典人認為最適合到北部郊遊的季節。
當我這個南部人出走北部,心裡總是帶著一個疑問,到底瑞典北部多不多難民聚居?如果你曾到瑞典南部旅遊,在街頭應該踫過不少不同膚色的族群人士。原因無他的,瑞典廣納世界難民,難民人口比例是全球第二高的國家,每年逃亡到瑞典尋求庇護的人多不勝數,而最多難民聚居的南部城鎮,就是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由於馬爾默與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只是一橋之隔,乘火車往返兩地只需二十多分鐘,因此難民數目不斷增加,移民政策失衡不單影響瑞典本土治安,帶來住屋和資源分配問題,對丹麥及至整個北歐的治安也有直接影響。
我帶著這些疑問,走到瑞典最北部,終於在遊客中心找到答案。Kiruna遊客中心對面有個LKAB礦場迷你展覽室,眾所周知,Kiruna城市以礦業聞名,早於二戰發生時瑞典北部通過火車運送大量鐵礦南下到德國。這數十年間城市除了致力擴展礦業,同時注重科技發展,方便居民生活,這樣吸引了不少芬蘭人移居到瑞典北部。可是,LKAB展覽室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除了芬蘭人,中東或其他戰亂國家的難民從不到北部定居,明明瑞典南部及首都斯德哥爾摩生活費高昂,而且人多自然工作競爭激烈,相比北部,住在北部小鎮理應較容易找到工作機會,偏偏新移民都選擇搬到大城市,找不到工作,就乾脆跪地乞討,更差的情況就是偷和搶。
我問是否怕北部寒冷才聚居南部,他說並非如此,是基於大城市有屬於各族群的小社區。這刻想起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街頭的情景,行乞者衣衫整齊,他們行輪班制,中午有頭目來收錢,下午同伴拿著紙牌來替更,非常有組織性。
又記起初到瑞典時,發覺南部城市建築非常緊密,公寓都是樓高三、四層的樓宇,獨立小屋反而少有。後來才知道因為南部太多新移民,有投資移民的亞洲人,也有逃難他國的難民,政府認為興建小屋再不能解決人口膨脹問題,所以新式樓宇變得愈來愈高,實情是房屋供不應求的壓力愈來愈大。
四月初我在北極圈逗留七日六夜,北部城鎮獨留了許多具北歐特色的小木屋,那些黃色大門配紅屋頂如此色彩斑斕的木屋在南部已經好少見。其實,由首都斯德哥爾摩飛往基律納除了風景截然不同,兩地文化也好不一樣。早上參觀著名冰旅館,中午行雪山,下午去一趟LKAB地下鐵礦之旅,認識瑞典礦業對歐洲之重要性,晚上觀賞北極光,彷彿上了一堂北歐政治課。雖然香港旅行社舉辦的北歐極光團通常只去芬蘭、挪威和冰島,甚少赴瑞典看北極光。但識玩,就一定係去瑞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