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發起默站行動撐新聞自由
文:沙雷氏(澳門新聞人)
一個社會越是公義不彰,越是官商勾結,新聞自由越是脆弱,越需要全民守護。筆者的記者生命由2009年開始,此前的澳門新聞自由狀況,未經嚴謹考證,實在不能述說。然而,入行以後,曾見證多次守護新聞自由的行動,關於這方面,則可以在本文簡要回顧,並作出預測。
反對箝制新聞自由的法律
2010年,行政長官崔世安上任三個月,便宣布修改《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種種跡象顯示,法律規定的「出版委員會」勢要成立,合理的預測是,這個機構將被建新聞機構管理層佔領,從而,透過發放記者證的權力,限制「不聽話」的記者,也透過處理投訴的職能,懲戒「不隨主旋律起舞」的新聞機構。
2011年,新聞局啟動修法的諮詢工作,並選用了商議式民調。「一群前線記者」發出公開信指控,該民調極具引導性,政府有意狹民意來損害新聞自由,這群記者也呼籲新聞人抵制。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則清晰表明:強烈反對設立具審查效力的法定委員會,可惜,這立場僅得少數新聞機構的認同。
事隔約九個月(2012年9月),政府決定刪除具爭議的「出版委員會」等條文;這看似是「讓步」,事實卻不然。2013年,新聞局推出修訂《出版法》的草案諮詢文本,雖然,新聞界的反彈不大,但是,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強烈批評,當局藉機刪除原有的保障性法律條文,卻保留加重處罰的法律條文。
可以預期,若政府固執己見,把「威嚇有餘、保障不足」的法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將引發新一輪的抗爭行動。
香港記者協會在政府總部添馬公園內發起默站行動
抗議黑手操控政治新聞
2012年1月至4月,特區政府就政制發展展開諮詢。其間,若記者撰寫的報道不利建制人士鼓吹的「主流」方案,便被編輯強行刪除、扭曲或竄改,新聞機構的管理層更接到要求:淡化、扭曲權威機構的民調結果;不准報道官方濫權、阻攔記者在公眾諮詢場自由採訪的事實。
「一群前線記者」發出公開信,呼籲新聞人在5月1日採訪時穿上黑衣抗議。可惜,一些記者響應後,便被上司斥責,也有新聞機構的擁有者質問記者:「你有否顧及公司利益?」5月3日 (世界新聞自由日),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發出公開信,希望公眾關注和省思新聞從業員面臨的困境。
舉報損害新聞自由的惡行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處理新聞的手法,長年受到詬病。2014年2月,該公司的前線記者撰寫多封匿名公開信,具體指出內部自我審查的情況,由澳門傳媒協工作者協會代為發布。該會多次發出聲明回應外,也決定成立專責跟進小組,向全澳新聞人徵集侵犯新聞自由的個案,將撰寫報告向社會公開。
翻查昔日新聞,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發出不少聲明,其中,多次譴責警方濫權,粗暴侵犯合理的採訪;反對立法讓公職人員獲得法律援助來向市民及傳媒提訴。2013年8月,該會批評政府處理電視服務時,市民原可透過公天收看的頻道被刪除三分二,導致市民應享有的資訊自由的權利受到損害。
從上可見,威脅和損害新聞自由是持續存在的,可惜,其他新聞從業員團體卻沒有發聲。
聲援外地新聞人捍衛新聞自由
近年,香港發生多宗損害新聞自由的事件;2014年初,香港《明報》突然撤換總編輯劉進圖,香港「商業電台」突然終止節目主持人李慧玲的合約,香港記者協會等組織於2月23日發起「企硬反滅聲 撐言論自由」遊行,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首次派出代表參加,並且上台發言。
2月26日,香港《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斬六刀,受到重創。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不單發出聲明譴責,也呼籲全球華人社會的新聞工作者互相守望。3月1日,該會在大三巴發起「默站」行動,約五十名記者、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傳媒師生、市民參與,聲援香港同業。
澳門的記者不單聲援香港的新聞人,2013年初,內地「南方周末」周刊新年獻辭,疑遭廣東省委宣傳部以非常規方式強行修改。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香港記者協會、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共同聲明,呼籲當局廢除報刊審查制度,落實憲法明訂的言論與出版自由。
澳門新聞生態料進一步惡化
不少人譏諷:澳門從來沒有新聞自由。筆者認為,若把損害新聞自由界定為新聞人「被迫」違反專業理念的話,2009年至2011年,澳門尚可說是還有新聞自由的,新聞機構管理層只是基於利益等低劣的原因而「自我閹割」。然而,由2012年開始,政治壓力持續增加,在政制諮詢和立法會選舉尤其顯著。
政制諮詢期間,敢言的新聞機構看來「被迫」刊出有違一貫編採方針的「讀者來論」,其內容充斥著歪理和抹黑,這情況在立法會選舉期間再次出現。近月,有記者反映,新聞機構的擁有者加強干預編採決策,已接近「失去理性」的程度。可以預期,快要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專業的新聞人將「不好過」!
一位入職十年的新聞人形容,2012年前,多數新聞機構的管理層都是自願「跪下擦鞋」的;但是,到了今天,堅持挺站的少數新聞人,卻慘被敲打「膝蓋」,被迫「下跪」。一位更資深的新聞人慨嘆,回歸以來,近年的新聞生態是最差的,可憂的是,從國家和特區的政治趨勢來預測:「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曾在澳門大學任教的新聞學者黎佩兒於《香港傳媒——新聞自由與政治轉變》一書發表研究。她指出,縱使,香港政府、媒體擁有者向新聞人施以非常大的壓力,但是,還有其他因素抵制和抗衡,例如:市場影響、消費者力量、新聞專業準則、公民社會。可惜,在澳門上述的因素都是非常薄弱的,情況令人擔憂。
從上可見,本澳守護新聞自由的行動越來越多,但是,可以合理預測,傷害新聞自由的力量也會隨之加大。不能否認,發出聲明、穿上黑衣等表態行為,明顯是力度不足的,但是,微弱反抗較集體沉默好。隨後,新聞專業團體必需檢視和加強工作,此外,新聞人定要提高報道的質素,這也是捍衛新聞自由的「武器」。
誰最討厭新聞自由?就是那些不規則施政和謀利的官商,他們定必千方百計,尤其透過利誘來操控新聞機構。新聞自由受損,最終受害的是市民。捍衛新聞自由是一場「難以戰勝的硬仗」,若只有新聞人撐下去,得不到全民參與的話,最終只有一個結局——慘烈戰敗,這是指著個別新聞人和整個社會而言。
(獨立媒體網根據與論盡媒體之內容交換協議轉載此文,原文載於論盡媒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