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河蟹的是人心──評文憑試中文科作文卷第一題爭議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河蟹的是人心──評文憑試中文科作文卷第一題爭議
Apr 17th 2014, 13:07, by 鄧力行

  今年文憑試中文科作文卷的第一題以「必要的沉默」為題,在現今香港社會草木皆兵的氛圍中,引起了不少的批評和爭論,指斥考評局「河蟹」之聲不絕於耳。引起爭議的作文題目是這樣的: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 以上是文章的開首,試以「必要的沉默」為題,續寫這篇文章。

  對於一眾考生來說,最為影響他們審題立意的,應是評分準則。讓我們來看看考評局下午發出的評核簡介:「第一題要求考生根據題中的描述,或敍事抒情,或引發議論,以見沉默的必要。考生可在日常生活的經歷中取材,通過記述事件,交代「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沉默的經過及當中的思考,以抒述對沉默這種取態的體會。」有關文章,實際上是需要「抒述對沉默這種取態的體會」。至於學生本人對文章中的主角「我」選擇沉默這種取態的體會,實在不必要認同。

  題目限定了文章必須要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來進行續寫,而題目所提供的文章開首又有「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一句,相信是令人誤以為文章作者必需要認同「沉默是必要」這立場的原因。這樣的誤解,實源於他們未能分清作者和敘事者兩者之間的關係。在第一人稱視角中,「我」是文章的敘事者,簡單點來說就是在台前向讀者說故事的人,而敘事者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以至對問題的看法立場,可以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

  簡而言之,作者其實並不一定要認同「我」的觀點,甚至可以在文中藉各種設定批判文章主角的觀點。實際上很多經典文學作品也有類似的設定,例如奧威爾的《一九八四》中,敘事主要圍繞主角作者溫斯頓•史密斯,並藉刻劃他面對極權的懦弱和沉默,寫出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假想極權主義社會,被認為是反烏托邦文學作品的代表作,奧威爾在《一九八四》中雖然寫出主角的沉默和懦弱,但他本人對此的立場,以至讀者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對這種態度的批判,而不是認同。其實考生面對這條作文題目,若能寫個《一九八四》式或魯迅式的故事,亦可突出「在沉默中滅亡」的荒謬,寫出「在沉默中爆發」的需要,足可警世。作文題目總有規限,但作文考驗學生的,正是如何在規限範圍內寫出自己的觀點。

  其實,若我們以政治以外的角度去理解題目,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少的情景中,保持沉默,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考生若堅持以政治角度理解題目,不願以「沉默是必要的」為文章立意,又未有駕馭反諷式寫法的學生,大可另選其他兩題。寫作卷的考評,強調真情實感的表達,以為只有跟題目「大路」觀點才是王道而寫違心之論,其實正正顯示學生是未能掌握好題目,並不可取,寫出的文章亦容易流於生硬空洞。

  也許我們都要反思,真正被「河蟹」了的,其實是這條作文題目,還是人心?

*原刊於2014年4月17日《成報》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