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悼六四天安門事件廿五周年抗爭宣言- 毋忘八九民運 承傳學運精神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悼六四天安門事件廿五周年抗爭宣言- 毋忘八九民運 承傳學運精神
May 31st 2014, 06:52, by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二日,北京學生於《絕食書》宣告世界:「國家已經到了這樣的時刻,物價飛漲、官倒橫流,官僚腐敗,在這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同胞們,一些有良心的同胞們︰我們不喊、誰喊?我們不幹,誰幹?」廿五年前,與我們年齡相約的一群學生,毅然佔領北京人民大會堂外的廣場,靜坐、絕食、抗議,對抗龐大的國家機器。莘莘學子冒失去自由及性命之險,堅毅對抗不義政權,宣示對民主自由的追求。然而,真摯熱熾的靈魂,竟換來血腥撲殺。廿五年間,中共的暴政磬竹難書,無情打壓、瘋狂拘捕、橫蠻踐踏更是無日無之。當年的抗爭今天仍然在上演。但我們如今身在何方?

二十五年後的今天,香港政治一池死水。中共不斷打壓港人應有的普選權利,企圖繼續把持香港政局,讓既得利益者及代理人千秋萬世。全球首屈一指的貧富懸殊,正撕裂香港社會;梁振英無能管治,正加速我城崩壞。光天比化日下明報劉俊圖被血斬三刀,匪徒逃之夭夭。香港電視牌照被梁振英黑箱否決,粗暴扼殺本港文化發展。為何新界東北囤地自肥的陳茂波、強推洗腦教育的吳克儉皆不用問責下台,還有粗暴打壓示威遊行的曾偉雄、為虎作倀的林鄭月娥、袁國強、譚志源呢?儘管出身英殖政體務官體系,曾蔭權、許仕仁、湯顯明也一一捲入貪污舞弊。官場貪腐、官商勾結、削民自肥,以致貧富懸殊日益擴大,此皆為專權政權崩塌的先兆。今日的香港和昔日的中國何其相似,廿五年來我們豈非都在面對同樣的命運,抗擊同一的敵人?

在北方,慘烈的悲劇仍未落幕。李旺陽被囚廿多年後「被自殺」,敦促中共遵守憲法的劉曉波被判「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年逾70歲的女記者高喻報道中共公布的文件,被控「泄露國家機密」、浦志強在家中舉行六四研討會,被以「尋釁滋事」罪名逮捕。如今,中共維穩耗逾七千億,比國防開支還要高。政權懼怕人民甚於外敵,豈非荒謬?在這個政權的統治下,香港更正被踐踏壓搾成另一大陸城市,無處不見中共的爪牙和影子。一國兩制、港人自治,徒成一紙空文。

魯迅曾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面對昏亂黑暗的時局,我們還可繼續默不作聲,甘作寒蟬?還是我們應當踏上當年未畢的路,承繼前人志氣?八九民運的英靈當天用生命告訴我們,政府當屬於人民,而非屬當權者。民主更非從天而降,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不斷努力爭取得來。

廿五年前,佔領天安門開啟八九民運;廿五年後,港人倡議佔領中環,同樣希望以公民抗命及佔領行動,推進民主改革,重奪經濟自主權。當年學生決志誓爭民主自由之舉,正貫通吾輩爭取普選的信念。沒有公民抗命,豈有真正改變。當天站起來的人,難道都比我們強大,不怕子彈?難道他們都沒有家人,無須顧慮將來和家庭負擔?廿五年來,到底是敵人強大了,還是我們藉故逃避,犬儒渡世,掩蓋站出來所須的鮮明理由-對抗不義,彰顯良知?

身為有良知的大學生,我們決意負起先烈使命,今天重燃學運之火。儘管我們只有軟弱的血肉身軀,卻以意志靈魂堅定軀幹,向不義政權再發一封戰書。這封戰書,比當年的,更顯沉重,皆因貫注了廿五年來累積的義憤。

當年,學運啟導民運,終於各地響應。今天,學生依然秉承「爭民主、衛自由」的決心,願作社會先驅。廿五年來,港人在夜空下高舉燭光、呼喊承諾,若真正承傳八九精神,渴求改變,在地抗爭刻不容緩。的而且確,我們只是普通學生,也懼怕失去擁有的一切。但面對今天的境況,我們不得不站出來,以免自己的未來、我們每一個人的未來被抹殺於無形中。「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誓殲豺狼民主星火不滅。」民主之路,實在不容再退。我們今日立定決心,背水一戰,定必在民主路上你我並肩奮鬥,取回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誓爭民主,重奪未來!

我們在此嚴正要求有關當局:

壹.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承諾,結束一黨專政,展開民主改革,落實憲政法治

貳.立即釋放在囚民運及維權人士,停止打壓異己

叁.停止窒礙香港民主進程,令香港可落實參選權、被選權及提名權皆普及而平等的雙普選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