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設立燕京學堂,開辦「中國學」碩士課程,竟引發群情反對,成為微博及報章的焦點,有媒體還稱之為「燕京門」。校於於5月5 日正式公佈,5月25日,北大英語系系主任高峰楓教授於《東方早報》發表<誰的「燕京學堂」?>,由此,展開了連串爭議。
爭議其實分兩個重點:
一.學堂座落在靜園,北大現在最大片的草坪,也是昔日燕京大學的位置,學堂工程要挖地下室,可能影響六幢古老的四合院。而且,師生在校方公佈前全不知曉,公佈也就等同決定,沒有諮詢。不少學生擔心,學堂搞圈地搞特權,大草坪日後成了一般師生的禁區。
二.燕京學堂開辦一年制「中國學」全獎學金課程,全英語教學,向全球招生。課程內容包括與中國有關的文史哲社科商業管理等六個範疇。不少學者質疑其設計的學理,例如,一年內要學通如此廣泛的知識根本是奇譚,只懂英語只用英語認識中國,如何能稱「中國學」。
一個名為「靜園小組」的北大學生組織,通過互聯網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了三千多位學生,超過七成人認為燕京學堂選址在靜園,超過六成人質疑「中國學」名稱,近八成人認為校充沒有充分考慮師生意見。
常務副校長兼燕京學堂院長劉偉劉偉舉辦專題諮詢溝通會,擺出一副開明姿態,與師生討論如何辦好學堂辦好課程,卻避開該不該辦這個根本問題。針對選址問題,劉偉表示,並不會大幅改建原來的四合院,只會作內部修繕。針對「中國學」,北大常委副校長及 教授指出,「中國學研究注重對中國歷史與現實的立體分析,從而建立起擁有國際話語權的中國問題研究。」,是「增強我國文化競爭力的必要工作」。旨在培養「了解中國、熱愛中國、貢獻世界」的優秀人才。故此,考慮的似乎不是純學術學理,而是配合政府的國際定位及戰略。
然而,批評及反對者並沒有因為劉偉出來解釋便打住了,相反來自各方人馬,有本來不太問政事但名氣不小的學者如中文系李零、城市及環境學院的唐曉峰等,也有屬自由派的中文系教授張鳴。最近,國家主義傾向的新左派甘陽及劉小楓也加入,狠批北大校方,甚至稱此為背叛北大傳統,搞「租界英文學堂」。暫時為止,支持燕京學堂的著名學者,似乎只有學堂的籌備成員之一,紐約大學東亞系系主任張旭東。
不少人估計,北大校方的構想,很有可能是要跟清華大學攀比。去年,清華大學成立「蘇世民學者項目」,由美國黑石集團領頭捐出巨款,資助美國學生來清華大學讀書,認識中國。該項目得到中美兩國政府的祝福,也招攬了大量中美政商學界名人,擔任各委員會委員及顧問,包括英國的貝理雅、法國的薩爾科齊、美國的基辛格等等。事實上,清華與北大的項目,都有摹仿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s)的味道,招募全球年青精英到牛津大學進修。
這次北大的燕京學堂遭抵制,有點像2005年張維迎領導的「北大改革」一樣,同樣是英美式精英大學設置與計劃,受到大陸不分政治派系的學者知識份子所反對,觸動了他們最敏感的神經。似乎環繞著北大,我們看到不只是北大傳統,還有一種知識份子的「中國特色」,抵抗大學的當權者任何的「西化」計劃。
延伸閱讀:
甘陽、劉小楓,<北大的文明定位與自我背叛>
高峰楓,<誰的「燕京學堂」?>
辛德勇,<燕京學堂,首先該討論「是否應該辦」>
劉偉,我們為何要打造『中國學』學科
<「不爭議就不叫北大了」,北大校方首次回應「燕京學堂」爭議>
圖片來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