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星期二

香港獨立媒體: 學歷愈高 收入愈多?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學歷愈高 收入愈多?
Sep 17th 2013, 04:59, by Crystal Fung

(獨媒特約報導)人們常說現今社會學歷越高越好,很多莘莘學子努力讀書為了考進大學,學士畢業再讀上碩士、博士。可是,大學生正面對的困境又多少人明白?此外,教大專院校是不少人眼中的優差,但實際情況又如何?拿着博士學位,會有怎樣的人生?《徘徊在港大與城大之間》作者,香港大學中文系李慶餘博士,上月於序言書室開辦「讀大學的困境與教大學的困境」,希望透過與大家反省讀大學和教大學面對的困境,引申到社會的困境。

李慶餘指出讀大學有三大困境:畢業後失業、學費高昂、九十後被標籤。

每年四、五月都是大學畢業生求職的季節,學位膨脹導致現時滿街都是大學生,學位變得不吃香,而單單擁有學位而沒有工作所需的知識、態度和技能的同學受僱機會亦偏低,加上近年多了內地大學生和海外留學生來港工作,因此職位競爭變得激烈,以致大學生憂慮畢業變失業的情況。同時,大學學費高昂,一般政府資助學位課程每年學費為$42,100,四年共$168,400,雙學位或自資學位的學費更為昂貴,有些更高達六萬元一年,並不是每位學生都能負擔得起。以城大為例,有七成同學住在公屋,四成同學申請助學金和低息貸款才可繼續學業。

另外,社會上有不少聲音,指責九十後大學生不負責任、不尊重他人、不虛心學習,李慶餘強調這些標籤對大學生不公平,有以偏概全之嫌。他指學生的性格與他們的成長背景有莫大關係,以他接觸過的學生為例,不少學生因生於破碎家庭,以致影響自身性格,希望大家了解,不要盲目標籤學生。

以前,大學畢業後就會投身社會工作,修讀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的是錦上添花。現在,家境較好的同學大學畢業後便直接讀上研究院。可是,李慶餘指出有很多公司都不會考慮博士畢業生,認為他們學歷太高,學歷越高反而成為求職的障礙,更有博士畢業生選擇在履歷表中隱瞞博士生身份。很多人會認為拿著博士學位去教大學是不錯的出路,可是,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博士生畢業,包括本地生、內地生和海外留學生,八大根本沒有這麼多教職位空缺,造成博士畢業生失業的情況。在本地大學讀一個博士學位要花六年時間,合共24萬,研究生活枯燥乏味,要花上很多的時間心力。李慶餘提醒有意讀上研究院的同學要三思,切忌以為學歷越高越易找到工作。

有人認為教大專院校是一份高薪厚職的優差,李慶餘卻道出由於大學之間排名競爭激烈,講師除平日教學工作外,下班後還要寫論文和參與國際會議,工作量很大。而且,大專院校講師多是合約制員工,不能保證每年都能續約,要視乎學院收生情況而定。根據教育局的預計,2016年的中六學生人數會有5.94萬,當中符合「3322」升大學的人數會有2.2萬,而學士學位(包括政府資助和自資學位)的數目將會有2.3萬,加上3.41萬的副學位數目,學額將比合資格升讀大學的人多出一倍多。李慶餘指,去年末代高考畢業生和首屆文憑畢業生同時升學,學生無疑是多了,但大專院校亦沒有大量聘請講師,大都採用大班教學或聘用兼職講師,而兼職講師今年亦不獲續約,可見學院對講師需求不大。未來學生越來越少,講師的就業前景更會每況愈下。

李慶餘批評現今教育變得產業化,學生讀書只為經濟利益,有利可圖就去讀,往往罔顧自己真正的興趣和專長,認為賺到錢就是成功。這種人讀我讀,把大學當成職業訓練所的思想實在是偏離了大學原本全人教育、著重個人發展的理念。李慶餘籲師長應推行價值教育,灌輸正確價值觀予學生,並強調人應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好好反思自己的人生價值,無論選科或者擇業都不要盲從附和。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