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相信獨媒的讀者都留意到,我們的網站,多了一些有關動物的新聞,動物對象從牛到海豚,從貓狗到大象,編輯部內有人戲稱,獨媒快變做「香港動物媒體」了,當然,這僅僅是戲稱,還差得遠。獨媒的動物新聞增加了,與出現了一些特別關心這個領域的特約記者有關,然而,更重要的,這並不是量的問題,而是質。也即,我們是否能將「動物新聞」寫成「動保新聞」。
近年,香港社會關心動物議題的人數增加了,也催生了不少動保團體,當中一些積極參與保護動物的運動,以不同形式的抗議活動,包括示威、遊行、晚會表達不滿,以及約見立法會議員爭取從法律層面改善動物權益等。他們的聲音響亮了,自然也引起媒體的關注。因此,我們看到,「動物新聞」成了媒體的寵兒。最明顯的例子是早前貓女「麗麗」被砍腳的事件。每一天,甚至每隔幾個小時,主流媒體和一些網絡媒體都接續報導「麗麗」的最新病情,如果可以,媒體可能還希望拍一部連續劇,讓眼淚每刻在飛……這是「動物新聞」,這,不是我們最想要的。因為我們會去問,眼淚飛完,然後呢?
我們需要的,是「動保新聞」。同樣是「麗麗」事件,我們嘗試發出一些問題。比如,這些社區貓是怎麼來的?牠們大量的出現,與政府規劃政策及人為的不負責任有關係嗎?本來餵養這些社區貓的義工,是貓癡?還只是做著一些政策失當及疏漏遺留下來的補償工作。這篇報導,我們不僅想釐清外界對餵貓婆婆「自己都顧唔掂去顧貓」的誤解,因為,她們原本就跟你我一樣,窩在家庭聽音樂……,我們更希望,透過報導,告訴讀者,這大量被稱作「流浪貓流浪狗」的動物,很大部分,是城市規劃的漠視,加上漁護署拒絕進行絕育放回之下的結果。除了荃灣山上的「麗麗」,還有大嶼山的牛牛,元朗的倉狗……
事實上,近年有關城市重建及規劃的新聞很受關注,但絕少媒體記者會將筆觸碰到動物身上。近日,觀塘重建的問題,記者及評論人也寫得如火如荼,尤其是鴿舍遷留及補償問題。然而,以「動保新聞」的角度,卻不一樣。我們會問,這些以訓練及把玩鴿子,甚至進行比賽的行業,也許存在已久,但商戶是否可以趁此機會轉型?而在轉型的過程中,除了商討賠償問題,漁護署以及被「官方認可」的民間組織愛護動物協會是否可以介入並協助「賽鴿」的去向,能回大自然的回,不能回的進行安置呢?
其實,早在數年前紫田村收地中,以及目前進行的白田邨重建中,也有貓狗被商戶或村民或居民遺棄。在這些市區重建或新界土地規劃的新聞中,絕大部分媒體都會視線放到居民邨民的賠償金或去留問題,但一些原來也住在那遍土地或那個單位的牛貓狗,卻沒有被記者的手電筒照到,依然在暗角。
「動保新聞」這條路,不容易走,它首先需要大家關注動物,然後,又要超越「動物新聞」的風格內容,將問題提升到政策及制度層面,讓眼淚不要再飛。獨媒的「動保新聞小組」目前只有小貓三四隻,歡迎有志於相關報導的朋友與我們聯絡,開拓一個新的報導領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