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澤與楊崢屬俊男配美女,卻因為女方大男方九年,引起負面評價。「姊弟戀」被歧視,或基於舊社會思想的殘留。在農村社會,女孩十多歲結婚產子份屬正常,因她們要早生多生,為家庭提供務農的勞動力。而在「女為悅己者容」的前題下,女性也得保持美貌,以滿足男人慾望。年齡增長,正正跟生育能力和保持美貌成反比。因此女性年紀越大,「價值」便越少。儘管現代女性未必生育,也有很多方法保持外表年輕,但期望三十歲前結婚的女人依然俯拾皆是。若到了四十歲仍單身,則被視為「爛茶渣」。
同樣地,從前女性較少工作賺錢機會,需在經濟上依靠男人。因此他們愛找一個比自己「強」的男人,才能得到「幸福」。在動物世界,強壯的雄性才容易找到雌性交配,因此年輕雄性有優勢。但在人類社會,年紀越大,社會經驗越多,累積財富也隨時更豐厚(可能只屬迷思)。因此男人的「成熟」,代表他們更「強」,或更易令女性傾心。其實上述種種都很父權,即使現代女性經濟自主,賺錢也不遜於男性(很多國家的女大學生都比男的多),但舊思想仍影響至今。難怪當「升值中」的黃宗澤,遇上「貶值中」的楊崢,大家會如此看不過眼。
父權價值被女性內化,令她們未能「爭氣」。若「姊弟戀」被世人接受,女性挑男朋友的Pool便大十倍,偏偏抗拒姊弟戀的女性卻大有人在。社會學研究指出,不知何故人總愛對人「分門別類」。因此我們把人分為黑人、白人、黃種人,把戀情分為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但即使世上確有黑人和白人,卻沒有重大社會重要性(Wasserstrom在On Racism and Sexism一書中說)。重要性不在先天,卻是人工添加的。支配論述和權力的,往往是人多勢眾的一方。顯然地,「姊弟戀」跟「兄妹戀」(有這詞彙嗎?)強弱懸殊,前者受到攻擊看來無可避免。
個人認為「姐弟戀」是一個無聊的詞彙,尤其以負面角度論之時。年紀這東西,比起愛情又算得上甚麼?要愛便愛,管他三七二十一年﹗說真的,很多男人心底裏都期望跟姐姐談戀愛,不是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