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昨日《明報》刊出沈建法教授《公共交通繁忙時段擁擠 訪港旅客非主因》文章,沈建法比較就業人數及每日平均在港的旅客人數,指十年來旅客增加,只為交通系統增加5%,並非鐵路系統擠塞的主因。然而文章的盲點在於並沒有解釋就業人口與旅客的關係,就業人口每日或只需要上班及下班兩程,但旅客肯定不止此數。文章也沒有分析旅客人口集中在繁忙地區使用,如旺角、銅鑼灣使用鐵路的情況。
讀畢沈建法教授的文章,我對其身為一個學者,可以作出一個如此誤導的分析感到異常驚訝!香港交通政策嚴重失誤,令脆弱的交通系統,根本難以承受旅客的增長。說旅客並非導致交通工具繁忙時間擁擠的主因,雖不至倒果為因,但如同忽視本港的交通問題成因!
十年來人口增加20萬
據沈教授的數據指出,預計2002年至2013年其間,因旅客增長,而令旅客對公共交通服務的需求增加了5.84%。但其間香港的人口,增長了逾二十萬。
沈教授指鐵路乘客增長,是源於大量巴士乘客改搭,但麻煩沈教授提供同期巴士的數字。巴士的乘客數量的確是減少了,但這單單是因為鐵路網拓展所引伸的自然現象?從2003年至2013年,全港專營巴士的數目,減少了近700部,其他的路面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非專營巴士及公共小巴的亦無增長。
核心地區鐵路沒增加
同期新增了的鐵路為將軍澳線、西鐵線、馬鞍山線及九龍南線。現在我們的問題出在哪裏?是在香港的核心地區,如彌敦道沿線以及中環至銅鑼灣一帶,但鐵路服務有在有關地區加強嗎?沒有!這亦是金鐘站不是多等一班車的問題,已是能否等車的問題!
旅客一日不止搭兩程
而且,旅客與通勤人仕的出勤模式亦大為不同,通勤人仕,不外乎都是上班下班的繁忙時間使用服務,但旅客呢?他們一天不會只到一個地點觀光。如旅客佔就業人口的10.18%,但他們所用的旅程次數,不會只佔整體的10.18%。在未理順香港的交通規劃前,我們真的為旅客提供一個優質的旅程嗎?
數字是冷的,但請教授用用常理分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