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隨著香港正式在2015年亞洲杯外圍賽出局,加上今季聯賽備受打假波醜聞困擾,香港足球彷彿在2009年奪得東亞運金牌後已打回原形;今年再度面對「何去何從」的關口,。獨媒今次專訪資深足球評述員何鑑江,大談香港足球四十年來的高低起伏及對現時香港足球的看法。
提起講波佬除了家傳戶曉的阿叔林尚義外,還有另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何老鑑」。早在1968年已開始參與足球評述,何鑑江最初在香港電台的時事節目中郎朗讀報章社論。後來就成為了體育部的記者四出採訪,因為當時部門的資源較少的關係,事事一腳踢;適逢遇上當時中文台台長周乃揚,發掘出何「講波」的天份。「後尾咪就係搞下下講埋波添,一講就幾十年。」
講波佬一代宗師
「以前唔同,只得收音機。講波佬要令聽眾全程投入,就得細緻描述球場情況。」他坦言,現在時代變了,這一輩的評述員反而沒有形容球場內的情況,而是拋出一大堆數據甚至一些個別球員和球場外的新聞。「幾十年前入行的,都受過專業訓練,真係要字正腔圓,唔可以有懶音。廣播就有廣播的規矩要守,咬字和聲線缺一不可!」
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歐洲,大陸各省,同幾乎整過東南亞都去過哂,有一次直頭係新加坡現場講,港台做直播出街。」問到「職業生涯」最難忘事,何鑑江表示有一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為了第一時間捉到車手做訪問,他衝了落跑道。「結果咪係臭格過咗一晚!」人活一世,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港台、商台、無線、亞視、麗的和有線等都見能夠見其踪影的都恐怕只有何鑑江一人。
圖:何鑑江在1977年向倡議由香港電台,足球總會和華人足球員總會合辦每年一度的足球明星和先生選舉,由觀眾,記者和球員投票選出。但足總因地位問題不參與,只有香港電台和華人足球員總會合辦
性格敢言
「足球帶給我社會地位,依加出街都有人同我打招呼,夫復何求呢。你俾我再揀我都一樣會做番呢行。」何鑑江坦言,雖然講波要捱抵夜和「通處瞓」,但他表示從來沒有後悔。他自言得罪人多稱呼人少,多年敢言的性格沒變。「唔講仲唔舒服,我都唔明點解香港足球原來係唔鬧得?難道隱惡揚善就可以解決問題?」
2006年香港評述員協會成立,但名單上卻不見何的名字。何表示當時沒有人邀請他入會,直至前幾年李德能才有邀請他入會;但他仍斷然拒絕。「這個對我來講真係恥辱,我一世都會記住。」何鑑江表示之所以耿耿於懷,是多年前有成立協會的想法,他直指有朋友為了當年新電視台成立體育頻道,要埋班搵人而捷足先登。
圖:1974年香港首次現場直播世界盃,何鑑江和蘇文普為無線擔任評述
往事並不如煙
1972年,紅磡過海隧道正式通車,這一年對何鑑江來說也是重要的一年,他第一次參與講述衛星轉播的英格蘭足總杯。「那年代有人搵你講足總杯,其實就係身份象徵,代表有人認同你。」及後1974年為無線講述世界盃,大大小小的球賽都少不了他,自此「何鑑江」這個名字對香港球迷一點也不會陌生。
後來到1993年正式退休離開港台,何鑑江一年後返到內地,為當時剛剛成立的中國甲A聯賽(現稱為中超)擔任評述。在內地一留就留了十年,何更曾為甲A聯賽都擔任項目推廣和統籌的工作。他自言見證著中國足球的成長:「由最初很熾熱,到2002成功打入世界盃決賽週,後來就開始走下坡。」他無奈苦笑,中國足球始終敗於人事複雜及腐敗的問題。
香港足球敗在某一部分人手
中國足球即使如不濟,近年亦出了隊廣州恆大,那香港足球又如何?「香港足球再唔變,一樣等死。」何鑑江矢言,香港足球要改革就必須由內部做起。先是球會班主應與足總獨立分開,即是球會班主不應身兼足總職務。「幾年前還有乙、丙組代表,可以叫做互相制衡下。現在?我都不懂說了。」
何鑑江又認為,香港現時不是沒有球場,香港足球的問題在於當權者及球迷都不面對現實。「我知咁樣講一定唔啱聽,但事實就係制度混亂,單是主客制根本不可行,怎可能要求和外國真正專業一樣呢。一場波有三千人已經要還神了,而球迷就期望每隊都可以踢到巴塞咁,點可能?」
何又強調自己「日鬧夜鬧」不是想出位,而是仍然希望有生之年可以見到這隻鳳凰能夠真正浴火重生的一天。「點解要攤大手問政府攞錢?點解政府要資助職業足球?」他又指,一個健康的職業足球聯賽就是要自負盈虧,吸引贊助商投資。
「足總不要把制度朝令夕改,唉,單是每年賽程也排不好。球會搞好青訓,政府的角色應該僅限於安排及協助分配球場,就係咁簡單。」
圖:加入港台前曾任職醫務處,和朋友組隊踢盃賽,一樣拿冠軍
曾協助拍攝燴炙人口的電影節目獅子山下的何鑑江對政治亦有一番睇法。「港英政府好,哈哈,至少我到現時仍有長糧。」他表示由殖民地年代到今天回歸十多年,香港在各方面都變了很多。「這裡開始有點陌生,沒有往時的人情味。」何又表示自己住新界東,深深感受到建制派的「威力」。「民建聯日夜洗腦,泛民又唔團結,無得搞啦。」
下次在球場內外見到何鑑江,不妨叫他一聲老鑑,其實他非常友善,他更像是一本香港足球的活字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