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1989年4月26日,《人民日報》的社評〈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激發20萬名北京市民示威抗議,是為民運的起點。在社評發表的25年後,支聯會籌備多年的永久六四紀念館在多番擾攘下,終能在4月26日正式宣佈開幕,並開放給公眾參與。多名泛民代表亦有到場支持,包括李枉銘、劉千石、梁國雄、何俊仁等。紀念館內八九民運的相片與文字重現當年北京學生反貪腐、爭民主,最終流血收場的歷史。
圖:支聯會主席李卓人
堅持學生囑咐 完成未完的革命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指出永久六四紀念館集合了紀念性、教育性、參與性於一身,在紀念一眾民主先烈的同時,讓無直接體驗的年青人透過紀念館感受當年的事件,以及在內地被禁示討論「六四」的人能在紀念館了解事件真相之後,可以繼續參與中國及香港的人權民主運動。李卓人續稱, 25年前北京學生囑咐「一定要將真相讓全世界知道」,可惜25年後,六四仍然是被禁制的記憶,天安門母親不能公開悼念,更要遭受滋擾。支聯會多年來籌備成立紀念館是為了堅持北京學生當天的託付,將紀念館獻給為民主而犧牲的先烈外,亦將傳承八九民運的精神,繼續未完成的革命,支持支聯會的五大綱領:包括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六四、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並建立民主中國。
圖:左起李卓人、陳清華、劉銳紹、紀念館設計師阮文韜。
烈士不願成烈士 陳清華昐北京開紀念館
1989年前往北京的學聯代表團成員陳清華表示,很多被大眾稱為烈士的學生及市民其實心裡也不想這樣做,他憶述當時前往一間醫院,嘗試為受傷學生記下他們所見的事時,曾有一名學生反覆問他「點解?點解會開槍?」,群眾在當下其實仍然認為政府是不會開槍的。面對他們所受的痛苦,陳清華希望成就的夢想就是「紀念館唔係開係香港,而係開係北京!」。
劉銳紹鼓勵香港為中國歷史存真
當年曾採訪八九民運的劉銳紹亦到場分享,表示最近胡錦濤在六四前夕到胡耀邦故居參觀、國家主席習近平委任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作特使出訪日本等跡象使很多人感到這似乎為六四鋪平反之路。但經過觀察及向內地朋友了解,他始終認為以往及現在多個領導人都將自己從六四的責任開脫,同時為了製造大家對平反六四的幻想,減少民間對官方的壓力。包括他在內一眾當年有份在北京採訪的記者回港後,為了能讓六四真相在香港保留,將採訪過程中的經歷及史實寫成《人民不會忘記》,感受情緒則寫在《採訪六四的烙印》一書中,希望「我們未必可以成為歷史的巨人,但最低限度不做歷史的小丑」,勇於面對歷史。
八九民運與佔中 爭取民主意義相同
六四紀念館署理館長林漢堅稱館藏包括近百件文物、16,000張歷史照片及33卷微縮菲林,數目眾多,因此暫時未能一一展出,希望將來能將更多珍貴文物展出。此外,林漢堅表示當年八九民運佔領廣場以及佔領中環,同樣是在中國大地下爭取民主,其意義相同,是一種歷史的延伸及對未來的承擔。他寄望紀念館「不單是複述歷史使命,更是帶領市民嘗試打破民主的困局,為公民社會、六四事件的學生等繼續奮鬥。」
從設計認識歷史 紀念館設計師:「藝術本質是啟發性」
紀念館設計師阮文韜感謝支聯會對設計團隊的概念及專業的信任,他認為藝術本質是啟發性,希望透過設計讓觀眾認識當年事件的時間演進,同時分享對歷史的看法。他認同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政治理念,但一些普世價值觀是一致的,包括仁慈、友愛以及對歷史的正視;亦解釋設計理念是源自佛家的「四聖諦」,認為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很多事情不斷重覆,在過去一百年內,中國已經歷過不少苦難,而今日人們正視歷史正正是因為不希望悲傷的事件再次重演。
「六四真相」踩場 與支持平反六四人士爭執
在永久六四紀念館所在大廈外,保衛香港運動、正義聯盟、和諧之聲等組織成的「六四真相」設立街站,質疑六四紀念館的資訊與事實不符,誇大傷亡數字,期間與拿著象徵當年六四事件的坦克車模型的「女長毛」雷玉蓮發生爭執,雷指罵「六四真相」成員無良心,雙方爭執期間驚動警察控制場面。
「六四紀念館」
地址:九龍尖沙咀柯士甸路3號富好中心5樓
開放時間:
星期一及星期三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聖誕前夕、農曆新年除夕及6月4日提前於下午5時休館
逢星期二(公眾假期、6月3日除外)、農曆新年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入場費:
標準票:10元
優惠票:5元
(適用於全日制學生、12歲或以下兒童、殘疾人士及其一名陪同的看護人,以及60歲或以上人士)
4歲以下兒童毋須購票
編輯:劉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