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殺人主角」是我同班同學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殺人主角」是我同班同學
May 22nd 2014, 05:21, by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文:楊鳳琳

說在最前面,今天引起高度關注的捷運砍人事件男角,是我的國中同班同學,而我想討論的是這樣的身分讓我在臉書上看到的景象。

面對各種不同的意見聲浪,「罪該萬死」、「判死刑」、「廢死的人出來負責阿」、「判死刑不能解決問題」等等,這樣的聲音都很多。

雖然說把這件事情扯上「判死刑/執行死刑/廢死」其實都已經扯太遠了(眼下應該是作好受害者身心照顧、正視大眾的恐慌,還有各種公共場域的應變系統),還是表明,對於死刑我的立場是中間偏向廢除,我當然認同作出這樣傷人性命的舉動該付出代價,也認同他的行為會危害社會安為,但是判了死刑、國家法律殺了一個人,然後就世界太平了嗎?那前不久才執行的五件死刑槍決該怎麼說?也沒有達到所謂的嚇阻作用阿。

除了這些聲音,因為身為「同學」的人際網絡,讓我看到臉書上有一些朋友們翻出畢冊,發表一些「喔就是他阿!」「天阿就在我隔壁班!」(說真的同班的大家反而比較少軒然大波的反應)「看起來就很**」之類的言論。

其實就我自己,今天在得知男角竟是自己同學之後,第一個考慮的是「要不要讓大家知道我跟他認識?」這樣的疑慮來自於將面對各種疑問、猜測,要試圖就我三年對他的認識發表對他舉動的看法,來作為每個「公民小偵探」、「公民人格分析師」的一手情報。現在各位知道我當然揭露了這樣的身份關係,而面對當面、臉書的個種提問,「他是個怎樣的人?」「他會很兇狠嗎?」「他有沒有暴力傾向?」「以前有反社會人格嗎?」,有問我的人多少會知道我都避而不答,或是用「我忘了、沒印象」等含糊過去。

為什麼?我開始回想跟他相處的種種,似乎是各種類型的記憶都有,甚至想起了當年班上的好多事情,對每一位同學的印象也都差不多,沒有甚麼絕對的好人、或是覺對的壞人。腦中想到的是修心理學時,梁爸在要進入最後一章討論精神疾病時,先給全班打強心針:「介紹病徵時,同學們會說好像這些疾病的病徵自己每一項多少都有欸,輕重不同,我是不是有精神疾病?」一樣的道理,深怕自己已經被新聞與臉書的輿論影響,開始擅自解讀他的行為,這就是熟悉的偷斧頭故事,他已經犯案了,所已怎麼看都該說「當時好像有那麼一點徵兆」?

至少我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了,所以會希望減少再增加誤解的機會。很多言論像是「那眼睛就很有殺氣」說者、聽者都要格外謹慎阿。再者,這樣的論斷也輕易的把一切責任歸咎到他個人身上,甚至不是他的成長環境、家人朋友、屬於「小群該負責任的人身上」論調,這樣的論述更加強了死刑的主張,好像能夠「殺掉這個罪大惡極的人就沒事了」。

新聞翻越多,越不知道該怎麼說,各種標題殺人,也免不了社會公審的成分。

我們都期待一個更好的社會,這個目標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請記得分分秒秒都在朝他邁進。

最後,一些短文參考:

關於廢死論點
個人化的標籤 
無差別殺人

按:文中「梁爸」為梁爸是台大心理系的特聘教授梁庚辰

(原文刊於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按內容伙伴協議轉載。)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