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6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二流的赤鱲角機場 - 競爭力靠「橋」,不靠「跑道」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二流的赤鱲角機場 - 競爭力靠「橋」,不靠「跑道」
Jul 25th 2014, 17:18, by 林超英

原圖:機管局網頁

7月8日《讓數字說明道理》見報後,機場管理局和相關利益人士在多處撰文評論,他們的基調是:當年設計數字預測有誤,不建第三條跑道(下稱「三跑」)則機場會失去競爭力。對於我指出機管局低效率使用跑道一點,沒有人能夠提出有效的異議。

所謂「預測有誤」一點,7月8日原文早已清楚說明「設計容量」不是「預測」,他們的糾纒我不再議論。至於不建三跑機場會失去競爭力之說,以一個簡單問題回應:「假如當年建了業界鼓吹的十號碼頭,今天葵涌貨櫃港漸失競爭力的局面可以逆轉嗎?」,答案明顯是「否」!貨源在內地決定了一切。香港機場跟貨櫃港一樣,競爭力受地理和歷史大局控制(有機會再闡述),多一條跑道改變不了大局,提高機場運作效率才是保持競爭力之道。

曾幾何時,赤鱲角機場連年世界第一,香港人引以為傲,可惜近年旅客發現機場商舖密集,空間侷促,人頭湧湧,多了陰暗的候機室,登機要搭巴士,等候行李時間愈來愈長,二流機場現象已經成為赤鱲角機場的常態,顯示機場營運不善,領導全球的示範機場淪落為二流機場。

機管局連雙跑道機場都辦不好,有負香港人所託,還要我們盲目投資二千億港元或以上多建一條跑道,怎樣都說不過去。總經理把食肆由頂級搞成二流,股東們會再投資讓總經理多開一家分店嗎?當然不會!同樣道理,作為機管局的老闆,香港人和政府應該否決三跑,待機管局證明能管好雙跑道機場,才再論證。

保持赤鱲角機場的競爭力,重點在用「橋」(廣東話指聰明的辦法),不在建「跑道」。機管局必須以全港利益為前提,善用巧勁,採用相對便宜、不破壞環境和不佔用寶貴地理資源的替代方案,恢復世界一流的機場服務。

一流機場的本業是讓乘客上落飛機方便,行李送遞快速等,赤鱲角機場啟用時,完美地滿足了這些要求,但是機管局商業主導,賺錢為上,着眼點在「商場」不在「機場」,客運大樓不斷改建去增加商店食肆,漸漸似商場多於機場,忘了本業的機管局沒有適時回應航空業的增長,1998年至2013年機場乘客量和飛機升降量增加超過一倍,明顯需要增加登機橋泊位和擴充客運大樓設施,事實上《新機場總綱計劃》早有部署,機場島中央預留了大幅土地,興建規模跟現有客運大樓相當的X形中場客運大樓。


《新機場總綱計劃》規劃的兩座客運大樓,右方是現有大樓,左方是早應興建的第二座大樓,提供44個登機橋泊位,終極目標總數120個。

很奇怪機管局沒有動手興建,以致今天登機橋位只有59個,應付不了每小時最高飛機升降量68班(註1),只能以27個用巴士接駁的「遠距離泊位」 REMOTE STANDS(機管局自己的用語)充數,兩者比例2:1左右,十分難看,大家經常要在機場內搭巴士,就是這個原因。以機場開張時的客運大樓,去容納遠超負荷的人流,乘客的不方便成為省錢的代價。一流機場豈是這個樣子?失去了「世界第一」的稱號豈不清楚易明?

這段時期,機管局在北跑道側,建了一座以巴士接駁的蚊型衛星候機站,不倫不類,另外又花了30億之譜,在機場以外蓋了一座只有舖位、沒有登機橋位的所謂「二號客運大樓」,商場思維霸道,顯露無遺,直到最近才開始在中場興建有20個泊位的直線型客運樓,勉強算是稍有振作。

還有甚者,機管局採取了錯誤的「發展」策略,中國內地三、四線城市甚至城鎮目的地數目急增,人流少註定多了小型飛機(極端例是載客少至50人的ERJ145型飛機),但是它們一樣佔用跑道時段,以致造成跑道飽和的表象。「機場發展關注網絡」(註2),根據2012年航班資料,計算出不同目的地每班客機平均座位數目(機管局拒絕提供乘客數目資料):

Screen Shot 2014-07-26 at 1.16.32 am

內地航班尤其是「其他」目的地,座位數目顯著偏低,拉低了每班機平均載客量,《總綱計劃》的客機平均乘客數目是314人,2013年的實際數字是192人,可以說目前跑道只得六折效率,香港人當年一千多億元的投資正在浪費,也正在津貼小型飛機的乘客,這是不能接受的。機管局辯說飛機大小是航空公司商業決定,但是機管局不能只懂隨波逐流,要有主見以收費調節大小飛機的比例,提高跑道的實際使用效率,才能向香港人有所交待。

香港整體社會作為投資方,有權要求機管局放下沒有需要的三跑項目,以及立即採取實質行動,恢復一流機場的面貎,包括:

(a) 擴建中場客運大樓,紓緩眼前大量航班沒有登機橋服務的惡劣環境;
(b) 綜合檢視航點的配置和選擇,剔走跟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不匹配的目的地;
(c) 提高低載客量飛機的着陸費,促進大型飛機使用機場的比率,提高「乘客/航班」效率。

這是解決「跑道(假)飽和」的「橋」,動用的資金少得多,不用填海,不多佔用香港珍貴無比的空間,沒有重大環境衝擊,可騰出跑道時段給貨運,會令乘客的機場經驗大幅改善,有利赤鱲角機場重登「世界第一」位置,一舉多得,可樂而不為。機管局還有甚麼理由要硬推花錢和破壞環境的三跑?

機場要做好,才有真正的競爭力,大而三流,不是香港所求。

呼龥政府從重大公眾利益出發,擱置三跑項目(註3),督促機管局做好本份,辦好雙跑道機場(不是商場),重回一流才再論其他。

註1 《新機場設計總綱》數字是最高86班,現在不知何故總說是68班,只及原來設計數字的79%,仍欠香港社會一個交待。

註2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No3rdRunway

註3 機場項目擱置有先例,赤鱲角機場項目1970年代末起動,1983年因經濟原因擱置。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