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又一次殺入大賽四強,最近四屆世界盃全部至少打入四強,實在是近十多年來最穩定的強隊。這場八強焦點之戰德國憑着Hummels的一次頭搥攻門,一球小勝法國晉身四強,雖然只是小勝一球,不過德國不論在排陣和調動比起法稍為佔優,最後獲勝亦合情合理。
這場比賽德國領隊路維作出了三個主要的調動,分別是捨棄了無鋒陣,收起Gotze改派Klose上陣,第二是Lahm重回右閘,防中由小豬搭檔Khedira,第三是收起Mertesacker,用Boateng搭檔復出的Hummels擔正中堅。其實頭兩個調動筆者在賽前前瞻都有約略提過,因為德國的無鋒陣最大問題在於沒有尖刀,就算控球率再高亦沒法轉化成太好的機會。而Klose的正選上陣其實明顯令德國隊的中場傳球時有一個更明確的目標,不過Klose畢竟已經36歲,能力始終大不如前,令他在酷熱天氣下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最終在無甚表現之下被換離場。
而Lahm重回右閘這個調動可以說是撥亂反正,Lahm這場比賽沒有太多高光表現,但是在右閘位置放上一個正統右閘明顯令人放心得多。而Lahm不再擔任防中亦可能Schweinsteiger和Khedira可以同時上陣擔任防中,兩人在中場的合作亦不遜於Lahm擔任防中的時期。這個調動可以說是既沒有令防中實力減弱,而右閘的實力卻增強不少。不過不知道是否因為經常擔任防中關係,令Lahm的助攻意識減弱,他今場上前助攻機會很少,並沒有為右翼提供太多協助。
不過路維的第三個調動收起Mertesacker才是筆者最佩服的。Mertesacker可以算是德國隊的其中一個必然正選,而他在一路上的比賽表現亦算十分穩健。故此在看到正選名單沒有Mertesacker之後,還以為他是受到病毒感染而缺陣。後來從賽後的言論才知道路維其實是刻意收起Mertesacker,用意是避免用速度偏慢的Mertesacker面對法國快速的攻擊群。這個調動可以算是正確的舉動,因為Boateng和Hummels的配搭令法國的攻擊群佔不了上風,沒有太多有效的組織和射門。
而法國方面,他們和八強的陣容就只有收起了Giroud,用上Griezmann。這個調動相信是大部分球迷所能夠理解,因為Giroud上場的表現實在有限。但令人不解的是領隊迪甘斯竟然在全場落後的情況之下,直到85分鐘才換上Giroud加強攻力。法國除了在下半場初段有少許組織外,其餘情況的主要攻勢來源都是一腳長傳嘗試讓前鋒去爭奪高球,以及兩翼(主要是Valbuena)傳中。在這樣的踢法下迪甘斯選擇先換上的是Remy,而非Giroud,難道想叫Remy去加強應付高空球的能力?如果真的認為Giroud不堪大用,其實倒不如不要在85分鐘換他上來,令他連熱身都未有機會比賽就已經完結。
另外一提的是Benzema,他這場比賽7次射門,但實際上有威脅的只有補時階段的一次射門。Benzema成名已久,他能夠做好很多事情,但一直不算是一個很高效的射手,而這場比賽他的表現可以告訴大家為甚麼。Benzema這場的表現並不算差,但卻有幾次近門機會被檔出,原因就是他每次射門都要調整好一個正確的姿勢才會起腳。其實作為一個前鋒,很多時候機會都是一瞬即逝,根本不可能給你時間去調整姿勢,這個時候前鋒就應該要用任何方法也好,將球踢入網窩。德國的Thomas Muller就是其中的表表者,Muller的入球經常都是用一個奇怪的姿勢射入,但他的入球效率卻非常高。並不是說Benzema實力有問題,只不過如果他的其中一兩次射門,改用快腳/怪腳效果會好得多。
這場比賽上半場德國稍為佔優,不過只限於控球方面,實際上能夠組織出有效的攻勢並不多。德國憑着一次死球機會先開紀錄後,其實兩軍情況仍然處於膠著的狀態。只不過難以理解的是,法國一直沒有對德國的控球進行壓迫,在落後之後亦沒有顯得很積極地追回比數,連領隊的調動亦好像覺得法國其實是領先的一隊。戰術部署上兩軍分野不算太大,但球員的態度和領隊的調動卻是分野所在。
(所有文章皆為原創,請Like我們專頁http://www.facebook.com/hklovesfootbal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