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4日星期一

香港獨立媒體: 天主教香港教區政改記招 輔理主教楊鳴章突缺席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天主教香港教區政改記招 輔理主教楊鳴章突缺席
Aug 4th 2014, 09:08, by 謝詠芯

(獨媒特約報導)天主教香港教區昨晚八時許發出題為《具誠意的交談 有承擔的行動》的採訪通知,表示香港社會氣氛未見紓緩,天主教香港教區再次呼籲社會各界在政改問題上「誠意交談」,並表明候任輔理主教楊鳴章神父「將就上述呼籲與傳媒朋友會面。」然而今日的記招,楊神父卻突然缺席記招,表示教區臨時收到通知,要到羅馬梵蒂岡教廷商議正式升任輔理主教事宜,須十多日後才回港。記者連番追問代為主持的社會傳播處主任馮一鳴輔理主教的去向,馮一鳴表示「我都係人呀」。

楊鳴章突被召往梵蒂岡 缺席記招

社會傳播處主任馮一鳴指,楊神父正就升遷至香港區輔理主教一事與梵蒂岡香港代表會面,同時另外兩位輔理主教也有事而不能出席。馮指他是教區社會傳播主任,也可以代表教區發言。翻查資料,楊鳴章及其餘兩位神父李斌生、夏志誠早於7月初已獲任命輔理主教,三人將於8月30日在堅道主教座堂祝聖。三人中最具爭議性的亦是楊鳴章,他自03年起任明愛總裁,曾就神父羅國輝指「李嘉誠是魔鬼」一事向李道歉

人大月底訂框架 籲政改「傾快啲」

代主持的社會傳播處主任馮一鳴指,現時大家只是注重在「佔中不佔中」的問題,忘記了更重要的民生問題,例如住屋、安老等,呼籲政改問題「傾快啲、深入啲」。馮指社會現在討論政改時,各界只是各自說出自已意見,但沒有聽對方說話,這並不是討論,只是各抒己見。他指現在香港並不是兩三年前還有「大把時間」,大家都知道人大會議會在8月底訂下政改框架,如現在大家不真誠、具體地討論,屆時出現的框架並不會是大衆所接受的,相信會引起社會上更大的對立。他指現階段沒有人知道佔中會否出現,但肯定的是會出現比現在更惡劣的社會氣氛。

輿論聚焦佔中忽略民生

馮更指現在大家只是注重「佔中不佔中」的問題,但事實上佔中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大家好像忘記了國民教育、住屋、安老等更迫切的民生問題。馮說在以巴問題上,教宗也是呼籲雙方透過討論解決問題,現在香港的政改問題並不是戰爭問題,「為甚麽各界不可以坐下來認真討論?」

另外,馮稱教區可以容納不同的聲音及意見,教友有自己的良知,因此並不會呼籲教友作出某個決定,大家只要按照教理作出決定,為天主負責便可以。

編輯:劉軒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撐警、反佔中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撐警、反佔中
Aug 4th 2014, 09:23, by 楊政賢

近來建制派的反動員行動,光怪陸離得可以拍一部奇幻片。明明是和平佔中,明明在七月二日已經示範了一次極為克制,非暴力的公民抗命,反佔中偏偏就要硬說你是暴力;明明是批評警方濫權偏頗,撐警方就急不及待走出來說要捍衛警方權威,支持警察執法。

有人說過警方不應執法嗎?有人要立法褫奪警察的公權力嗎?是有的,但主事人不是公民抗命的支持者,而是中央及香港政府。七一和平示威的組織者,可以被隨便安插罪名而拘捕;幫港出聲的成員在城市論壇揮刀亂舞,只是被警告就放走;疑似黑社會毆打示威者警察視而不見。有法不依,有法不執,前線警員受上級指令而選擇性執法,才是破壞公權力的行為。

然而,這些道理對周融,李偲嫣均不重要,因為由始至終,這些反動員都不是為了以理服人,亦不是要爭取具體的群眾支持。反佔中聯署之所以錯漏百出,包括重覆簽署,企業威迫員工聯署,原因是因為他們想市民去留意這些漏洞;網上聯署受黑客攻擊的消息亦然,反動員的精髓,是要複雜一個山寨佔中:「你有街站,我的街站比你更多;你有八十萬人公投,我弄一個百萬聯署;你有七一遊行,我動搞一個反佔中遊行。」

反動員搞得愈山寨,就愈能令情況和稀泥。愈和稀泥,中間游離市民便覺得兩派均做假,兩邊均不支持。不過山寨貨始終有被揭穿的時候,反佔中陣營死頂至十月才出具體方案,就是要知道若他們的篩選爛方案現形,市民便知道這場大龍鳳只是為了「保篩選」。現在可以做的,就是讓這些反動員露出尾巴。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8.17遊行逾300團體參加 周融:不反對提供交通膳食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8.17遊行逾300團體參加 周融:不反對提供交通膳食
Aug 4th 2014, 09:43, by 鍾麗

(獨媒特約報導)「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交代「8.17和平普選大遊行」詳情,宣佈遊行路線、時間和注意事項等。發言人王惠貞指現時已有超過320個團體報名參加,呼籲香港市民當日身穿白衣或淺色衣服,貼上大會貼紙,為和平、普選之路站出來,並會請警方請走「其他意見人士」。周融重申不容許團體向遊行者發放金錢補貼,一旦發現會取消該團體參加遊行資格,但容許團體提供交通膳食等安排。

當日(8月17日)預計下午3時於維園6個足球場及中央草坪集合,由維園出發,經高士威道、軒尼詩道、金鐘道,轉入遮打花園,再往獻花區獻花。大會稱由維園道經怡和街至波斯富街設為「急步區」,遊行人士於此區需急步走以減低阻塞。

派錢團體將被取消資格

另一發言人周融回應坊間流傳遊行者獲酬勞,周稱絕不容許任何金錢補貼,若然大會接獲投訴,將會設立專案小組進行調查,一旦屬實將會取消該團體參加遊行資格;但大會並不反對交通膳食等安排。而大會表示至今沒有收到任何有關投訴,如有投訴必定正視,以免歪風變成常態。

另外,周重申8.17遊行是「單一議題,單一訴求」,不接受其他意見人士加入,甚至會請警方請走其他意見人士。周又表示大會當日會以派發貼紙及獻花數目統計人數。

編輯:劉軒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觀塘重建流標的背後意義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觀塘重建流標的背後意義
Aug 4th 2014, 07:41, by 原人

原文刊於《信報》 4-8-2014「影子長策會」專欄,圖:Sun Yeung

市建局上周二(7月29日)的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第二、第三期流標,涉及1700 伙單位供應,雖然局方火速允諾於8 月份重新招標,但已令輿論熱烈討論。這與早前天水圍和白石角的流標不同,市中心的土地一向有價有市,今次的流標反映局方的發展策略有誤,重建模式極須重新檢討。

職員薪酬 問題所在

早前,4月30日麗新投得馬頭角新山道及炮仗街項目時,每呎成本近萬元,輿論已稱為「摸頂」,局方炒貴市區地皮的政策如走鋼線,結果招致流標,影響房屋供應。

局方已獲政府注資100億元,免去補地價,亦可動用《土地收回條例》;而觀塘市中心的重建項目由研究至今,已經歷八年,局方亦斥資成立專責應對部門,按理是志在必得的,但為何鎩羽而歸?

局方招標開價「進取」,當然是問題所在,但根源在於開支甚大——2013年行政費用為3.4億元(估計主要為薪酬開支,局方總部在中遠大廈為自置物業),每位員工年薪平均可達68萬,是房協員工年薪的兩倍(29萬)。

局方不乏大量前政府高官,如現任行政總監譚小瑩為前房屋署高官、觀塘項目總監李樹榮為前運輸署助理署長、總監馬昭智則為前規劃署荃灣及西九龍規劃專員,局方有如高官退休天堂,納稅人和舊區居民卻要承擔開支。

為保高薪,市建局的招標模式比政府更辣,除了地價,還要分享地產商的利潤,可說立於不敗之地。這次觀塘招標,除了地價80億元,再加分紅;灣仔的利東街項目,賠償成本僅約18億元。

為保障順利分紅,局方插手定價,推高樓市。2010年,新世界發展的董事總經理鄭家純在尖沙咀豪宅「名鑄」定價一事上,與局方展開罵戰,鄭指摘局方定價過高,局方卻推諉由獨立測量師估價,各執一詞,最後定價權還在局方。
收地自肥,苦的卻是舊區居民。年初,局方千方百計趕走觀塘物華街和協和街200多名小販,曾答允的「無縫交接」卻狡辯為「只是概念」,多番爭取,僅得一位小販可得到兌現承諾。但搬遷後,已失去昔日的社區網絡,小販生意大不如前。年初至今半年時間,為何市建局不能讓小販多經營半年,讓他們順利過渡?現在招標失敗,應還街坊一個公道。

以人為本 純屬虛言

觀塘地盤面積等於七個朗豪坊,局方一意孤行,讓二、三期項目一次過招標,涉及過百億資金,入場門檻實在太高,結果只有四間較大型地產商入標;市建局肉隨砧板上,賺盡不成,招致流標。

局方可免補地價,大地盤只會助長市建局免費吞下街道、巴士站和公共設施,像觀塘重建涉及300間商戶,等於三條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在觀塘消失,毀滅社區的特色。

2011年,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局方的承諾被扭曲,「樓換樓」變成賠償加錢換樓,至今只有八人參與,反應奇差;有觀塘的個案顯示,原業主除奉上賠償,還要補200萬元才可「樓換樓」。

另一承諾是「需求主導」項目,由業主參與發展,變成業主要求收樓,不能分享重建成果;再者,雖然還未有項目落成,但局方已以「蝕錢」為由,要求檢討,甚至打退堂鼓。局方冠冕堂皇為「走數」,便以自負營虧為藉口,現實是因為高昂的薪金,無法達到以人為本。

現時多番賣地流標,招標創下數年來的新低,未來樓價漸走下坡之勢。市區重建愈加困難,局方難如以往一樣,收樓招標如取如攜。政府宜對市建局的角色、功能,甚至存廢作全面的檢討。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寫給父親:即使畏懼,我們都理直氣壯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寫給父親:即使畏懼,我們都理直氣壯
Aug 4th 2014, 08:39, by 何潔泓

我從沒想過事情可以離我這麼近。一星期前收到家裡的消息,原來死亡、醫療制度的腐敗、窮人在社會所受到的獨立無援,可以離我這麼近。

一個已經無法好好生存的人

父親年近六十,中年傷殘,老年患上心臟衰竭,右邊心臟只剩三成功能,進出醫院一年,幾個月前做過搭橋手術。病魔是永遠不能控制的對手,就站在對岸摧毀一切。上次覆診,醫生說他情況很壞,要再做手術。當提及安裝心臟起搏器時,醫生說:「費用好像一架車那麼貴,二十多萬。」我不曉得這是否幽默,只是一聽到,感覺難受,我家沒有車子、也沒有房子,這個黑色幽默告訴我,一個不能觸及的數字,原來可以被演繹得那麼輕鬆,正如隨意買部車子一樣。

主診醫生在第一次接見我父親後,已經沒有再接手他的病情,如何求見也找不到,每每都說要等到下次覆診期,即是九月。然後每次看急症,父親也見不同的醫生,急症室醫生跟心臟科醫生說不一樣的話、估計不一樣的病情,開點藥方,要麼入院、要麼排期。

等待,是最漫長的折磨,父親形容每隔一兩天就感受心臟強烈跳動,直至感到快要爆開,然後彷如瀕死。坐在床上一兩小時,很難喘氣、精神變差、走路很慢、口裡低吟:「快沒多久」。我聽著這番話,想起排期至九月,只好咬緊牙根想辦法。一個月的心臟,我不曉得可以跳動多少次,只知道有太多不能上私家醫院的人,都在受默默忍受這種苦難。

跟病患玩一個拋皮球遊戲

二月,醫生向父親推銷二十多萬的手術費,是的沒錯,我是以「推銷」這個字眼。一個公立醫院醫生,以接近一個小時,花盡心機說明手術的重要性,然後知道你負擔不了,就態度大變,告訴父親,那你只能吃藥保命,但不曉得能待多久,並且要等九月覆診才能再接見。父親問有沒有其他方法,醫生拋下一句:「那你想我怎麼樣?」接著請他去看社會服務部,見了社工,社工說:「我不能做什麼,要問醫生拿報告」,父親再去找醫生,醫生又著我爸找社工。

這個拋皮球遊戲,意志堅強、耐得住的人可以跟你玩,拋來拋去,我可以跟你玩,但跟你玩的不是我,是一個坐輪椅病患。二月說危急,九月再接見。這就是制度與程序。

然後我出現了,我是遲來了。我帶著憤怒與抗爭的意志與父母到醫院,升降機太慢,我跑樓梯到社會服務部。接待的員工問我有沒有證明信,叫我回家等消息。我很堅定的跟她說:「我們都來了,就讓我們見一見。我們都來了,只是問基本的問題,答問題是你們的責任。」

也許她很久沒見過態度如斯強硬的人,便打了通電話,叫我們兩小時後回來。我是以咬緊牙關的語氣去的,看到員工以慣常叫人回家等消息的態度待我,我知道太多人被程序拒絕於家中、我知道太多人不知所措也失望的離開。等待,是最漫長的折磨。

後來,問題弄清楚了,醫生沒有批核父親符合「臨床指引評定」的醫學條件,所以即使我們經濟審核完全附合,資助也一直申請不了。但我無法忘記醫生一直說服父親要安裝機器、說他如果不安裝,不曉得還能待多久,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至於「臨床指引評定」是什麼,沒有人知道,沒有文件、也沒有解釋。也許,在他們的邏輯裡,我們是婦孺,向我們解釋被視之為不必要。目前我們經社工再次找到了醫生,他還是不肯接見我們,說要等到九月,也沒有解釋地再次評估父親並不附合「臨床指引」,所以說,二十多萬就是我們要負擔的費用。

我沒有想像中的堅強

原諒我沒有太堅強,當我一聽到這個數字時,是幾度崩潰的。回想過去,努力寫稿子、做餐廳、售貨員,也僅在維持我的生活,妹妹努力跑工作,在酒吧打滾,也是僅讓自己走過日常。媽努力上班,兩份工作,有時睡四小時又爬起來,也僅在維持基本。我和妹妹學債加起來二十多萬,若果現在多了手術費,雙倍計算。我不願意談及家裡環境,我一點都不願意談及這些,請大家不要感到矯情,只是制度太欺人,抗爭意志一直湧著,壓迫就在生活每一面。

我必須說,親愛的,我完全明白醫院裡每一個拋皮球的人,都是工作量把你們壓得喘不過氣,親愛的,我是無可選擇的向你們咬牙切齒,我心裡清楚知道這是制度問題。

都是制度的錯

有人問為何不買保險,是的,我一家也沒有買保險,我們不明白為何社會保障要轉嫁在每一個人的頭上。怪就怪責政府投放的醫療資源不足,「醫療保障」、「全民退休保障」是進步份子所喊的訴求,這是有承擔的政府必需正視的問題。大家覺得這班人很吵耳,為何不正正經經找份工作,世上只有廢人才處處求政府,但我必需說,不是每一個人也可以往上流,當每個人也踏著人頭往上跑,永遠都會有被踏著頭的人,而最終,底層往往成了被罵的一群。

至於傷殘津貼,它規定了身體要有兩部份傷殘才可以申請,所以一條腿不能走路的人並沒有份,於是我爸拿不了。而心臟基金救濟,即使符合資產審查,也要得到醫生確認,這個是合理的,然而找不到醫生、醫生也沒意欲接見和好好解釋,這是不合理的。走進醫療系統,太多人都有冤要伸。在這個系統裡,唯有帶著抗爭的意志走進去。

我給你們改的名字叫天使

事情一直在處理當中,多謝這幾天所有幫忙過我的朋友:提供不同醫療基金給我參考的朋友、幫我找相熟醫生的朋友、提供法律咨詢的律師、答應可以寫轉介信的社工、願意與我一起負擔經濟壓力的至親、笑說要把寫書版稅通通借我的朋友、所有人,我是懷著最感激的心與你們一起。在任何制度裡,我一直懷著我最叛逆的心。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機械少女Z - 七十年代的機械人卡通,變身成可愛的美少女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機械少女Z - 七十年代的機械人卡通,變身成可愛的美少女
Aug 4th 2014, 07:31, by hevangel

日本動畫流行賣萌,飛機,槍械,戰艦,什麼東西,也可以變成可愛的女孩子。這套「機械少女Z」,則是把七十年代的超級機械人,連同一眾敵人的機械獸,統統變成可愛的美少女。主角「鐵甲萬能俠」三姐妹,保衛光子町,對抗侵略者阿修羅男爵和她率領的機械獸少女。還有一眾其他機械人少女,如太空魔龍,三一萬能俠,金鋼飛天鑽等客串出場,來爭奪主角的寶座。

這套動畫只有短短九集,每集大約十分鐘。故事內容什麼的,當然是以輕鬆搞笑為主,劇情玩得很瘋狂,惡搞古老機械人卡通,每週一獸的老土劇情。機械獸少女楚楚可憐,明明是侵略者,結果變成給主角們欺負。主角們美其名保衛商店街,可是破壞力卻驚人,比正牌壞人更恐怖。敵人來襲的花款也很別開生面,從學校運動會,冒牌萬能俠妹妹,溫泉演唱會,無厘頭方案層出不窮。最抵死的是無敵機械人免費試用,打到主角們毫無還手之力,不過有活動時間限制,購買完全版要等下載安裝軟體。劇中的阿修羅男爵最出位搶鏡,甚至我認為她才是真正的主角,一方面要應付上司地下帝國的無理要求,另一方面要又照顧一班無能下屬,最後還因為公司削減開支被炒掉,充滿職場上中級管理夾心階層的無奈。

希望「機械人少女」系列可以長拍長有,玩完七十年代的機械人後,再玩八十年代的機械人,宇宙大帝,六神合體等,一路玩到九十年代的福音戰士。如果有辦法弄到授權,拍套高達MS少女就最好玩了。

原文連結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邓晓芒:忠孝立国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病根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ooking for a Helpdesk?

Try Freshdesk - the preferred Helpdesk system of over 20000 businesses. So easy, sets up in two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邓晓芒:忠孝立国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病根
Aug 4th 2014, 07:00, by 墙外仙

当前,中国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人想要把自己的下一代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完全失去了目标。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甚至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就在把青少年往高考的独木桥上赶;而大学教育则多半成了职业培训,有的连职业培训都不如,只在做培训状,纯粹是为了混文凭。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归结起来最主要的是两点,一点就是服从,即无条件地服从地位比自己高、权力比自己大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班长。受了这种教育,就会认为官本位天经地义,并且一心想自己成为更大的官。另一点就是潜规则,个个都知道明规则可以肆意违反,可以说假话、空话、大话,可以厚颜无耻地做缺德的事甚至违法的事而没有任何底线,但潜规则不可违背,听话听音,要善于体会言外之意。比如前几年的大学教学评估,明明是劳民伤财、贪腐泛滥、公然造假,但面对检查大员,从校长到学生干部都必须振振有词,天花乱坠,因为这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和集体的名誉。这层利害关系,在校内动员时就向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们暗示甚至明示出来了,检查大员们其实也都心知肚明,但就是不能在场面上说破,谁捅了漏子谁不得好死。类似这种训练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中每天都在进行着,孩子们看在眼里,悟在心里,觉得这是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生经验,不懂这个,别想在社会上"混"。至于教育大跃进,大学的扩招、高收费,学校体制的衙门化和行政主导下的市场化,几乎无处不在的"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种种乱像,于今为盛。

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

人们近年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此做了研究和解释,这些研究和解释看起来也能够说明部分问题,但给人的感觉却总是没有说到根子上。我想要指出的是,我们今天教育的真正病根出在我们几千年来的教育理念上,这就是以忠孝立国为鹄的的官方教育理念。当然,要透彻地说明这一点并不简单,这也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并没有人看出这一点来的原因。

教育,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家庭社会的纽带,政治生活的核心。"教"字,按许慎《说文解字》,从孝从文,"上所施下所效也",古孝、效通用,作"仿效"解。对"育"字的解释则是:"养子使作善也",按段玉裁的说法,育字上面是一个倒写的"子"字,"正谓不善者可使作善也。"显然,教育在中国首先是家庭教育,即长辈对晚辈"上施下效"的垂直式训育;社会教育也是围绕家庭教育而建立起来的,而家庭教育的核心则是"孝"。这一点最明显地体现在中国传统儒家教育的基本教材《孝经》之中。《孝经》其实就是"教经",它以家庭教育为基点,而扩展至社会教育。《孝经》处处借孔子的口来言说教育的道理。如开篇就说:"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显然来自《论语》中有子的话。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弟为什么就是"德之本"、"道之本",即人类社会生活之大本?有子的解释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

但有子的解释只是从后果上来解释孝弟的这种教化作用。《孝经》则阐明了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孝弟之人就不好犯上作乱呢?《孝经》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所以,"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原来,孝弟可以转变成忠君,忠是更高的孝。

但孝的根源又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如《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王正是看到了人的自然本性中这种天经地义的属性,才因性施教,以使孝提升为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法则。这样,孝就放大成了整个社会的一种政治体制。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上》)中国政治体制在理论上是建立在"民心"之上的,而"得民心"要靠"善教",即教民成孝,由孝而忠。忠其实乃是大孝。所谓"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当然,上述《孝经》所言之"博爱"其实并不"博",而是爱有差等的:"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敬爱其亲人和敬爱他人,两者不可得而兼之,也不可等而同之,而是有先后、有礼数的。"博爱"在这里只不过是人人皆有之爱而已("民莫遗其亲"),而不是对所有的人平等的爱,所以它其实还是私爱。这就有个严重的问题,即每个人的私亲之爱主观上都是要优先于爱他人,但现实中一人之亲与他人之亲之间又总是遇到一个客观的先后问题,所以即使每个人都讲孝道,也免不了整个社会陷入各家各户争先恐后,互不相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谁来裁定各家之亲的先后呢?这就需要一个超越于各家之上的大家长,一个"父母官",他以"大家"的名义既在各小家之间摆平了先后,又仍然维护了"孝"的根本原则,使孝自身具有了"忠"的含义。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发明。通过这一发明,孝的教育意义便提升到了"政教"的层次,所以中国的教育历来就是道德和政治不分、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合一。只有通过大家长式的专制主义,形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国家体制,才能在全社会落实有差等的"博爱"。

因此,看起来温情脉脉、人情味十足的孝道,其实隐藏着国家专制主义的必然逻辑,这就是今天社会生活中"官本位"在传统文化中的根源。在教育领域,人人都追求成为"学官",所谓"学而优则仕",按照这种逻辑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这无非意味着想要成为更高的教育者和大家长(父母官)。至于官员治学,即"仕而优则学",或者按照韩非的说法"以吏为师",也是上述逻辑的逆命题,因为这也意味着只有行政级别上更高的大家长才能成为权威的教育者。所以,这种看起来荒谬的教育体制,只要懂得传统儒家教育是以孝为本,以"上施下效"的政治服从为目的,也就一点也不荒谬了。

我必须声明一点,我并不一概反对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孝"的情感教育,但我反对把这种教育变成一种固定的外部形式,尤其反对把它视为家庭教育中唯一的或者至上的内容,反对将它拔高为"仁之本"、"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相反,我认为"孝"的情感不过是一般人性中的同情感、仁爱心的一种表现而已,或者说,孝不是"仁之本",仁反而是"孝之本"。而我所理解的"仁",是人人平等的同情心、博爱之心,并且应该包含由这种平等意识而生的公平感、正义感,这些都是"孝"所无法包括、甚至常常会和片面的"孝"发生冲突的。所以,如果说到道德教育,那么把这种教育仅仅局限于"孝"和由此扩充开来的对权威的服从,那是极其狭隘的,对受教育者来说是一种片面化和畸形的教育。

再者,即使是正确理解的道德教育,也不应该是教育的唯一内容。教育应该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标,道德虽然是健全人格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作核心内容,但并不是全部,也不是能够孤立地建立起来的。道德教育本身就需要有其他方面的丰富资源,例如科学知识,社会和人文知识,包括对人生和宇宙的哲学思考,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语法、修辞等等),还有审美和艺术,再就是技术实践(动手能力)。所有这些都是教育本身应该关注的,由此也才能使道德教育成为活生生的自由的人格教化,而不是呆板僵化的教条甚至伪善的说教。当然,在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也包含有上述某些要素,尤其是审美教育和人生哲学;但非常缺乏的是科学知识、思维方法和技术实践方面的内容。而更重要的是,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即使有这些内容,它们和其他方面的内容都被看作在以忠孝为本的道德教育之下的附属成份,而并没有自身独立的意义。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大力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在教育中更是强调智力培养,但所有这些都仍然是为道德政治服务的手段,并且要以道德政治的需要为转移。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人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开始把儒家正统教育思想所不屑一顾的科学技术列为富国强兵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这是近代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改进。在此之前,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只是作为民间家庭传承的一种谋生手段,登不上正规教育的大雅之堂。宫廷对具有某些奇技淫巧的专门技术人才只是简单地网罗进皇家私自加以利用,如天文历法象数医学,并无意于普及成为社会教育的科目。正规教育的理想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叫做"诚明所知",是那些被视为"奇技淫巧"的"闻见小知"所不可同日而语的(张载)。儒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圣人、君子和官僚,是堪当大任的国家栋梁,对小民百姓只关注如何使他们成为顺民,而并不关心他们的人格培养。这种教育基本上是反智主义的,愚民式的。即使是圣人和君子的理想人格("尽乎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其实也是片面化的、畸形的,决不是像某些人所美化的"将个人的完善进而天下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张汝伦)。

近代中国人终于意识到仅仅以君子和官僚为培养目的的政治教育的片面性,从而废科举,开新学,引进了西方一整套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目。然而,这种引进是变形了的,我们真正想要引进的只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在于,技术只是遵守规则,科学则要探讨规则、建立规则;技术只对后果和操作程序感兴趣,科学则对原因和原理感兴趣。科学和技术都是知识,但技术知识不会和传统道德政治发生冲突,而只可能臣服于道德政治之下,为其所用;科学则不然,它有可能揭示传统道德政治的根源和虚伪性,从而颠覆已有的道德规范,因为它有自己不受道德政治影响的独立标准。如果教育完全由官方机构来执掌,教育的目的就只是巩固和延续这个政权的统治,官员们就会运用自己的权力尽可能地把科学研究纳入到自己的"政绩"中来,教育者也会极力在这个官阶体系上往上爬,追求升官的目标。这些都会极大地限制科学研究自身的独立性。因为政治上的政绩和科学上的成就遵循的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规范。

在中国,科学研究的自由只有在政府权力比较薄弱甚至管不着的地方还能够有自身的发展空间,如北洋政府时期和西南联大时期。49年以后,中国的教育完全统一在官方的领导之下,仅存的一点点科学精神也丧失殆尽,大学理工科成了纯粹的技术培训场所。而且,就连这种技术培训也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被斥之为"只专不红"、"白专道路",教育的目的被限定在培养红色官僚或"红色接班人",这是没有科举制度的科举复辟。至于人文社会科学,则在更大程度上成了科举制度的延续,各学科都成了对国家政治意识形态进行诠注和灌输的技术,在这方面,甚至比理工科还要理工科。当时(1958年提出)的教育方针被归结为两句话:"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前一句是政治教育的总纲,后一句则包含实用技术教育,但同时两者都有强烈的道德教育的意味。因为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无产阶级"被视为道德的化身,他们对解放他们的"大救星"具有最深厚的阶级感情,视为再生父母;而另一方面,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既然都被视为"知识分子",他们就被当作了改造对象,因为"知识"的规范和"忠孝"的规范永远不可能完全吻合。所以"服务"和"结合"的意思都是"改造",即抛弃知识分子与忠孝体制格格不入的"傲气",从感情上纳入到对作为"衣食父母"的劳动大众尽孝和对各级"父母官"尽忠的规范中来。

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我国20多年间的教育方针虽然带上了时髦的意识形态字眼,本质上还是中国几千年来沿袭的忠孝立国的教育方针,而对于现代教育理念来说,则勿宁说是"限制教育"的方针、"不教育"的方针,甚至打击和摧残教育的方针。"文革"中解散大学(名存实亡)是极端的例子,其实是多年一贯教育思想的必然结果。经过这20多年"培养"的中国知识分子,除了少数的例外,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即奴性十足,知识贫乏老化,缺乏创造力,互相内斗互相扯皮互相算计的劲头却不小。

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生存下来,稍有个性的都被淘汰掉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有了一些新的提法。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显然是痛感中国教育30年来走入了自我封闭的死胡同。与之相伴随,在各种场合下中央对教育的提法也有所变化,一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不大提了,改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等等;二是加强了"文化"、"知识"的份量,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扩展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出要"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但所有这些提法并没有对我国的教育方针有实质性的改变,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无论如何,教育仍然被看作国家意识形态的一条"战线",是"两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中的一"杆子"。在这里,教育是官方集中独揽的权力这一点并没有动摇,只是更加强调了教育的技术性和工具性。

这种技术性和工具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与经济效益挂钩,使教育除了衙门权力的特色外又带上了金钱的特色,知识被看作是赚钱的技术。这两种特色的结合则导致了大规模的教育腐败,使教育管理部门形成了利益集团。而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这种技术性和工具性则使整个教育成为机械化管理的重灾区,一切人文指标都按照量化原则作了标准化的制定。这些年的"教育改革",基本上就是在干这件事,就是使一切关系都"理顺"成可以输入电脑操作的数据。教学的行政管理越来越"健全",而教学本身则越来越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回顾我们三十年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突然发现,中国教育最有生气的时代恰好是教育体制最不"健全"、甚至百废待兴的80年代,而目前则是空前"健全"但也空前死板的时代。

有人把这种技术化和量化的管理归咎于引进了现代西方大学的体制,其实大谬不然。西方大学固然有严格的学术化、专业化的分科体制,但没有哪个大学有我们这样完善的量化统计标准:什么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一般出版社和权威出版社,什么论文的篇数和影响因子,什么省级项目和国家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什么省部级奖励和国家级奖励,什么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什么一级学科和重点学科,什么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士人数,……这些都是评价一个大学的排名指标,也是国家投入教育经费的凭据。教育部门和各院校领导的大部分工作都被纠缠在这些竞争的指标里面,根本没有精力做一些实际有意义的事情。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都要溯源于中国大学衙门化的管理体制。就一个从事科研教学的教师来说,从他的学术发展本身出发根本不需要这些指标,是行政部门制定的政策逼着他去申报和争取这些繁多的名目,否则他既提不上教授,也无法获得必要的科研经费。西方大学中学术化、专业化的分科再细再严,那也是科学本身发展的一种方式;但学术评价的标准被按照行政级别加以肢解则根本违背科学发展的规律,哪怕今天再怎么呼吁加强"素质教育"和"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也没用。

而这种恶性膨胀的量化指标却正是对政治意识形态无害、甚至有利于政治稳定的手段。因为这些指标的评比都在官方的掌控之中,可以用来支配教师的科研教学活动,从学术标准内部迫使教师服从"上施下效"的权力控制,而且可以按照官方的意识形态加以调节,向官方所认可和喜欢的某些方面倾斜。在理工科方面就是有意识地使之更加技术化和实用化,在文科方面就是使之更加意识形态化、"无害"化和空洞化。我们只看到当前学术腐败中频频出现的抄袭剽窃现象,却往往忽视了占用大量科研经费产出一些千人一面、空洞无物的"成果"是更为普遍的腐败。从行政官员的眼光看来,得不了诺贝尔奖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出格"、"出事"。只要在大学中为官一任不出事,则乌纱可保,升迁有望。

当然,外国也有国立大学和官办大学。但一方面这些大学并没有家长式地绝对垄断教育资源,民办私立大学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和独立性;另一方面即使在官办大学中,它的有实权的领导者也是政府聘请的教育家,而不是上级委派的官僚,这些教育家只向教育质量负责,而不向行政官僚效忠。而我们的学官是在忠孝立国这个大前提下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的国立大学不是政府办教育,而是教育为政府这个大家长尽忠尽孝。

所以我的结论是:忠孝立国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病根。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八鄉錦田地區報專題:地產商錦田囤地發規劃財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八鄉錦田地區報專題:地產商錦田囤地發規劃財
Aug 4th 2014, 05:59, by 朱凱迪

規劃署在今年四月十一日公布錦上路新市鎮規劃,表示將會以西鐵站為中心,發展一個可容納超過九萬居民的新市鎮。政府一反過去慣例,沒有就規劃方案進行公眾諮詢,只在六月份到錦田、八鄉鄉事委員會和元朗區議會解釋計劃。本報在進行詳細業權調查後發現,多個大型地產商過去十多年在錦上路兩旁囤積農地,如果是次由港鐵主導的規劃方案最終落實,將導致涉及數以十億元的利益輸送。在眾多地產商中,恆基地產在劃作私人發展的區域內囤積了最多農地,肯定成為規劃的大贏家。

除了錦上路西鐵站和八鄉車廠的上蓋物業發展外,政府初步將西鐵站周邊約一百一十公頃的土地,劃為公營房屋及私人房屋兩大部份。面積約四十公頃「公營房屋地帶」(圖中紫色和黃色的地方)集中在西鐵站東南面,即錦莆路兩邊的吳家村和石湖塘村;面積約七十公頃的「私人房屋地帶」(圖中紅色和橙色的地方)則包括西鐵站東北面、田心村以西,以及錦上路以北的吳家村至元崗村。過去曾有政府官員表示,涉及公營房屋及其他公共設施的土地,將由政府按法例徵收;而規劃作私人發展的土地,則傾向不會收地,由私人地主自行發展。

官員:收地按政策補償 暗示不會有搬村

由於資訊不足,被劃入發展計劃範圍的村民人心惶惶,不知道政府有什麼安排,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渠道發聲。村民最大的兩個疑問是:如果被劃入政府收地範圍,將會有什麼賠償安置?如果租戶和農戶因被劃入私人發展範圍而被地主逼遷,政府是否可以袖手旁觀,不作任何補償?

規劃署「粉嶺、上水及元朗東」規劃專員錢敏儀六月廿四日出席元朗區議會時,只回應了第一個問題。她說,受政府徵收土地影響的村民,「政府會按現行法例賠償及安置」。根據現行政策,當政府按法例徵收私人土地,土地上的牌照屋或臨時屋的「合資格住戶」可以得到現金補償,符合入息及資產審查者則可獲分配公屋單位。另外,只有受徵地影響的新界原居民村會獲政府協助「原村搬遷」,而這次受逼遷影響的村落全部是非原居民村(和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一樣),因此官員的說法變相否定了吳家村受逼遷住戶集體搬村的可能性。

新世界、長實均有囤地

錦上路新市鎮規劃將區內持分者截然分成兩邊:可能失去家園和生計的村民、農戶和商戶,自然反對計劃,希望維持現狀;但另一邊廂,在錦上路囤積農地多年的地產商則是計劃的最大得益者。如果土地落入「公營房屋地帶」而被政府徵收,估計可以獲得每平方呎接近一千元的賠償,較買入價起碼高三至四倍,然而地產商更希望囤積的農地被政府劃為「私人住宅地帶」,讓他們可以直接獲得發展權,毋須再經過激烈的土地拍賣或招標過程,最終可賺到的利潤也高得多。

本報進行的業權調查發現,錦上路新市鎮被劃為私人住宅發展的約七十公頃土地,不少已經落入地產商手上,包括王仲銘置業有限公司(持有錦田豪景富居旁的土地)、新世界地產(持有元崗村西面部份農地)、長實(持有四季豪苑旁邊部份農地),另外吳家村江廈圍附近和元崗村西面,有十多個地段由三間神秘公司持有,分別是達允有限公司、可通國際有限公司和致健有限公司,相信都是地產商的附屬公司。上述公司總共持有至少五十三萬平方呎土地。

不過,最大的贏家還是恆基地產。恆基一家公司就透過多間子公司,持有或控制至少五十八萬平方呎將被劃為私人住宅發展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西鐵站對開的東滙路,以及吳家村江廈圍一帶。恆基亦是眾多地產商中最進取的一個,在政府公布錦上路規劃方案當日及之前,就已經向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了兩個發展申請,建議興建廿二幢住宅樓宇,共二千零四十一個單位,地盤面積超過七十六萬平方呎(包括廿六萬平方呎政府土地)。最終兩項發展申請都被押後,相信恆基是透過規劃申請發出「一定會緊握發展權」的信號,以防政府採用「傳統發展模式」,先收回農地後再行拍賣。

目前的城市規劃制度容許地產商在買入農地後向城規會申請改建住宅,大地產商為了壟斷新界的開發權,多年來一邊不斷囤積新界農地,另一邊逼政府在落實新一輪新界開發計劃時,跟囤積農地的業主實行「公私合營」。政府在發展新界東北時已經向大地產商「跪低」,容許持有四萬平方呎以上面積的地主自行發展,如今在錦上路計劃又再重施故技,變相鼓勵地產商繼續囤積農地,令珍貴的農業資源繼續被浪費。

區議會要求擴闊錦田道路

規劃署及港鐵人員早前出席了錦田、八鄉兩個鄉事委員會,以及元朗區議會會議,聽取村代表及區議員的意見。據了解,兩個鄉事委員會原則上支持發展錦上路新市鎮,但要求政府必須答應同時將錦田公路和錦上路擴闊至四線行車。

在區議會上,鄧賀年、曾憲強、鄧卓然、鄧貴有和黎偉雄五位議員聯合提出動議,內容為:「除非政府能即時落實擴闊整條錦上路及錦田公路至四線行車及鐵路北環線的時間表,另開闢新道路以舒緩區內交通擠塞情況……及增加創造就業機會,文娛康樂文化設施及綠化空間,打造一個均衡社區,居民可在區內解決日常所需,否則本會堅決反對到底。」

議員們不只擔心錦上路西鐵站難以負荷新市鎮新增的九萬人口,也批評政府不斷在新界西進行大開發,在未來三十年遷入至少五十萬人,卻沒有評估各項發展對元朗市中心帶來的壓力,最後會議大比數通過動議。政府回應指,二○一八年沙中線通車後,西鐵車廂會由目前的七卡增至八卡,信號系統改善亦會令班次持續增加,另外,未來錦上路新市鎮的核心將會興建一個規模類似「青衣城」的購物中心,滿足居民生活所需,不用逼爆元朗市中心。

記者:迪、彬
設計:恩

相關報導:黑箱規劃 摧毀錦上路鄉郊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八鄉錦田地區報評論:以更大的破壞來反對破壞?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八鄉錦田地區報評論:以更大的破壞來反對破壞?
Aug 4th 2014, 06:08, by 朱凱迪

政府於今年四月十一日「靜雞雞」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發展錦上路新市鎮的研究報告,表示將在錦上路西鐵站上蓋及周邊的一百一十公頃土地,發展一個可容納九萬多人的新市鎮,以增加房屋供應。政府這次採取「悶聲發大財」策略,不開記者會,不發新聞稿,諮詢也局限於團體,主要是錦田八鄉兩個鄉事委員會和元朗區議會。

兩個鄉事委員會近月在區內張貼了數以十計橫額,批評規劃署黑箱作業之餘,也反對破壞鄉郊環境(見上圖)。不過,從鄉委會和區議會幾次會議看來,區內鄉事領導層的共識是,借發展新市鎮的機會討價還價,要求政府將錦上路和錦田公路由目前的兩線行車擴闊至四線行車。各議員揚言,除非政府答應,否則鄉委會和區議會都會堅決反對計劃。

鄉委會這一招「以更大的破壞來反對破壞」,實質上是順水推舟,借新市鎮方案的力,令發展更加深入。就像八鄉北鄧貴有議員在區議會上所說:「路通財通。」這種希望不斷擴大開發的立場,不難理解,因為整個新界鄉議局的領導層近年都在推動開發,配合深港融合,整個新界已被視為有待城市化的「發展腹地」。這套立場也最符合地主和參與房地產發展人士的利益。

地區報反對政府提出來的規劃方案,但方向和兩個鄉委會剛剛相反。

面對新市鎮發展大變動,我們首先要認清自己的定位,然後才可以凝聚出對未來的願景。錦田八鄉是香港難得保留下來的鄉郊,有寧靜的環境,優質的生活質素,還有豐富的本地農業(區內有五十八個認證有機農場,佔全港差不多一半)和各式鄉郊產業。好的環境不單是鄉民之福,也是全香港之福。在這個環境日益惡化,到處大興土木的城市,錦田八鄉只要好好保護自己的淨土,將會愈來愈受重視。

香港百多年來都是有城有鄉,城鄉共融,互相支援才是和諧之道。立足於這個信念去評價錦上路新市鎮發展,才不至於隨波逐流。目前整個規劃完全沒有考慮到原有鄉郊的可持續發展,只是盲目地興建住宅將人口塞進來。我們不是完全否定興建住宅的需要,我們要抗衡的是這種傲慢的,任意破壞村民家園、破壞生計和破壞環境的城市開發觀。

簡單來說,政府現在需要的是開放權力,重新啟動公眾參與過程,與鄉民和市民共同規劃。原來受逼遷影響的村民、受影響的農戶和商戶,不應是可以隨時被踢走的二等公民,而應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就算真的要在局部地區發展住宅,我們也要盡量減少新市鎮發展對鄉民生活和環境的破壞,同時間與政府討價還價,要求政府為錦田八鄉制訂「鄉郊永續發展政策」,保護區內農田,促進農業生產和相關的旅遊業發展,將錦田八鄉發展成香港最好的鄉郊綠色社區。

放在錦田八鄉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搞房地產的不歸路,由這一代人把錢賺盡,也把田地散盡,犧牲下一代的環境;一條是好好保護和利用鄉郊的環境,發展可以養活一代又一代人的綠色經濟。希望鄉民在未來這幾個月,可以就此議題多加討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發起「基督徒撐以色列集會」的是誰?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發起「基督徒撐以色列集會」的是誰?
Aug 4th 2014, 05:07, by 庫斯克

攝/Johnny Leung @ USP 社媒

今日有廿名自稱基督徒的市民在金鐘集會支持以色列自衛權,集會名為「『齊撐以色列有權自衛』基督徒小型集會」(圖一),這裡有USP的圖輯

圖輯的相中人是這次集會的發起人,名字是譚樟森(圖二),多年前他兩夫婦創立了一個名為「爾國爾民」的親以色列信仰組織,使命是「重申基督教的猶太根源,為猶太子民歸主禱告,經濟支援猶太人回歸及貧困家庭」(來源)。就不同的報導所見,這個組織人數不多,大概只有幾十人。

其想法在基督新教沒有代表性,即使是比較親以的一些福音派教會也不是這種取態(不肯定是否代表轉貼以色列國防部宣傳infographic的林以諾先生),我想這一點大家是明白的。

他和這組織的資料都在同樣是親以色列的基督教網媒《國度復興報》找得到,爾國爾民本身也有網站和Facebook Page,只要Google一下就找得到。這些資料都是公開的,而譚作為公開集會的具名發起人,公眾對他的公開資料有知情權,這並不構成起底。

我寫這一篇,不是想煽動對譚樟森及其組織的攻擊。事實上花時間和這個blog的版面來談論沒代表性的親以組織,是有點浪費時間。談論這個組織,只是希望讓教外的朋友認識這個組織,不把他們等同於整個基督新教。

爾國爾民網站
爾國爾民Facebook Page
有關譚樟森創立爾國爾民的詳細報導


(圖一:是次集會的宣傳截圖,圖片來源:Derek Lamson)


譚樟森(圖二:譚樟森的Facebook公開訊息截圖)

作者網誌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人性II:誰不是酷兒?本土酷兒神學初探》——同志讀物推介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人性II:誰不是酷兒?本土酷兒神學初探》——同志讀物推介
Aug 4th 2014, 04:10, by G點電視

酷兒理論(Queer Theory)似乎總是與「小眾」(minority)無法分開,但胡露西、麥明儀合編的新書,則大膽反問:「誰不是酷兒?」正如胡博士在短片中所言,書中的內容直接刺及基督教的核心觀念,當中「耶穌也出櫃」更是明顯指出宗教與同性戀並非黑白對立的二元世界,討論漸熱的「酷兒神學」如何成為性小眾和基督宗教之間並行不悖的新路向。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部書籍並非單純的理論討論,而是包括了許多擁有宗教信仰的性小眾出櫃訪問、牧師的分享,以及本土社會對酷兒的經驗探討,這些現實經歷,比起大論述式地探討酷兒、酷兒神學,更實在、更難能可貴地保存了本土性小眾的心聲。

「酷兒」常被外界誤以為等同於同性戀、畸型戀等,然而,其真正的意義遠超於此,殘障者的性事又當如何?又或是更直接地問,性,又如何?這些對不同小眾的性事的詰問,均能在此書中尋找答案。

G點電視製作的《同讀一分鐘》,今集邀得胡露茜博士,Rose, 基督教神學教育工作者來介紹《人性II:誰不是酷兒?本土酷兒神學初探》,Rose也是本書的編者之一。

拍攝:Yat, Fung Ming Sum
剪接:Fung Ming Sum
字幕:蕭家怡

撰文:Bao Li

女同學社將於2015年2月13-15日舉辦首屆《香港同讀文化節》。活動內容包括售賣性/別議題相關書籍的書攤、手作攤位、相展、讀書會、講座、分享會等。女同學社期望透過這系列的活動,去營造一個認識、探索、討論性/別的有利環境,從而推動性/別教育。

活動詳情

緊貼最新消息

舉辦首屆《香港同讀文化節》需要相當經費。請大家慷慨解囊,一起為推動香港的性/別教育出一分力! 另外,我們亦非常歡迎企業/機構贊助及合作。
查詢: NTXSArtsProject@gmail.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