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為破壞百年上環舊城區,耗資2億的磅巷扶手電梯的諮詢將於9月3日截止。然而磅巷扶手電梯匆匆上馬,疑是當局為了酬庸地區利益,不惜違反當局所訂的政策目標及制度,打尖上馬,在效益成疑的磅巷建扶手電梯。
各個地區及區議會一直不斷向當局建議興建扶手電梯,以便「成功爭取」。為解此困。前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8/09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訂立一個評審制度(《興建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的評審制度》),去處理興建扶手電梯的先後次序,並於2010年公佈20個項目的得分。最高分的前十項將予以提早開展。中西區的樓梯街扶手電梯方案排名第四,獲優先進行可行性研究。不過運輸署及路政署經「研究」後,表示樓梯街屬一級歷史建築,不宜建設扶手電梯,改為建議在磅巷興建作替代。然而樓梯街與磅巷相距近300米,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扶梯方案,然而當局卻從未將新方案提交機制重新評分。根據該評審機制,因應建議的路線不同,得分因素如選址範圍內的周邊環境、效益、實施等均會不同。當局任意讓機制以外的選址突然打尖替代原有方案,無疑是打了當年希望建立一套公平的制度去審議各區扶手電梯建議的政策一把。
圖:得分第四的樓梯街方案
繞過評審機制打尖上馬
興建自動扶梯的建議選址是當年由區議會提交,政府根據機制作出評審。中西區區議會當年提交了兩個項目,分別是樓梯街及位於卑利街的第二條半山扶手電梯。然而根據評審機制,第二條半山扶手電梯因為距離現有扶梯不足300米,在初步評審時已被剔除,剩下樓梯街一個項目。然而就在評審期間,樓梯街在在2009年12月已被列作一級歷史建築,而政府在公佈20項選址時是在2010年2月。
其實政府在公佈各項目評審結果的文件時,已留意到樓梯街已被列作一級歷史建築。不直接將項目剔除的原因,應是礙於中西區的利益。中西區建議的兩個選項已有一個不能通過初選,一旦樓梯街方案也因為涉及一級歷史建築已被剔除,中西區將不能從機制中分得任何項目。
免中空寶 打賞磅巷項目
結果文件公佈的時候,樓梯街項目仍然在列兼排名第四,獲優先展開可行性研究。空隙就在這個研究,以替代為名,換了其他方案「繼承」這個「排名第四」的得分,以免到手的資源流走,這個資源便成了各區「爭取」的重點。最終區議會在2010年至2011年委託了OZZO就城皇街及磅巷兩個自動扶梯的方案進行研究,並「得出」磅巷方案的結果。當局也順勢配合區議會,敲定磅巷方案,完全繞過評審機制。
圖:在政府的文件中,區議會被「美化地」形容為「拒絕對一個一級古蹟」作改動而否決樓梯街方案。事實上該次2010年3月的中西區區議會會議,議員爭相提出自己心儀的方案。通過的動議亦並非關注一級古蹟,而是要求「政府應盡快於舊中環半山行人扶手電梯西面約100米範圍內興建另一條新半山行人扶手電梯」,即是在機制初選時被剔除的項目。
城皇街與磅巷分別與樓梯街相距150米及300米,評分機制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便是周邊的環境。機制會考慮出入口範圍300米內的人口及就業情況,以及附近的其他類似的行人連接系統。根據政府自己本身的機制,城皇街與現有些利街的半山行人自動扶梯只相距250米,根本已不符機制的初選準則。至於磅巷方面與原本得分排第四的樓梯街方案相距達300米,兩個方案的人口及環境因素完全不同,樓梯街在皇后大道西的出口亦遠比磅巷接近上環地鐵站。
圖:樓梯街的詳細得分
磅巷扶梯項目名為替代,實為繞過機制上馬。機制中評分較後的項目也因此被推遲展開,今年當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查詢時便提到,最高分的十項建議會先進行可行性研究,「待該十項建議的推展上了軌道後,再跟進排例其後的建議。」排第十一被犧牲掉、延遲推展項目的是街工葵涌村的區議員黃潤達爭取多時的「禾塘咀街扶手電梯」。
圖:得分前十四個項目
人流數字可疑 磅巷扶梯效益或不足
路政署在今次的磅巷扶梯諮詢,一直未能就人流10,000人何來作解釋。當局在表示其中一個參考來源便是由區議會出資的OZZO顧問報告。然而翻查報告,分別在星期日及星期一進行人流調查,磅巷近堅道及荷里活道兩段分別只有約2,100人次及5,500人次。這份區議會顧問報告與現時路政署建議的磅巷項目亦是差天共地,報告研究的是長達970米,扶梯長度達470米,連接干德道至上環港澳碼頭的雙向系統。相反現時建議落實的長度只有240米,單向連接堅道及太平山街,距離地鐵站尚有數百米,數據上完全不能直接引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