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維克多
目前澳洲政壇分別屬於兩大政黨:工黨(Labor Party)和自由黨(Liberal Party)。澳洲成立以來的112年總共有27位總理,其中15位屬自由黨(包括黨的前身),餘下的11位屬工黨。在這112年的歷史中被選出的總理們有的因個人理由辭去黨內職位,有的被自己黨派的人趕下台,亦有被總督開除的。目前上任最長時間的總理是自由黨的孟席斯(Robert Menzies),他的任職時間為1949至1966年。前言至此,筆者接下來將為你述說兩大黨的歷史背景和其重大政績。
自由黨創立於1945年,他的前身是一個貿易保護主義政黨(Protectionist Party)。除此之外亦傾向保守政策(conservatism)及反社會主義 (anti-socialism)。到目前為止,自由黨選民大多數是澳洲中產人士。一般自由黨的財政預算案比較少社會福利措施,有盈餘,以及信賴市場學(market oriented),導致自由黨被視為對解決經濟問題最能幹的政黨。自由黨在澳洲歷史上亦創下不少重要社會自由主義(Liberalism)的政策,而這樣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混合及後被命名為:澳洲自由主義(Australian Liberalism),混合傳統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和保守政治傳統(Conservative Political Traditions)。1949年孟席斯上任後開始廣泛推行移民政策,開始移除澳洲白人政策,容許澳洲原住民擁有投票權,以及在其任內誕生出澳洲歷史上第一位女內閣成員。
75年新任總理弗雷澤(Malcolm Fraser)接手一個高失業率,高通脹經濟環境的澳洲。弗雷澤削減開支,移除工黨某社會福利方案,削減公務員和政府部門開支,和降低稅率。弗雷澤亦將白人政策完全廢除,同時承認澳洲原住民擁有自己的土地權。
1997年霍華德(John Howard)獲選,他剛上任就要面對他的第一大挑戰-澳洲的槍械控制條約。然後他於同年引入商品及服務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以統一全省稅務系統,但這項稅款的引入已違反他之前的競選承諾。霍華德任內最著名的政策包括 WorkChoices (勞資關係修訂法案:主要關於員工被邀請或開除時的條件及有關法規)同Pacific Solution(太平洋解決方法:主要關於處理船民問題,所有船民無保證會被澳洲許可尋求庇護)。
工黨成立於1901年,黨成立的目的在於推崇社會主義,一般受工會,藍領和草根階層支持。工黨財政預算案的特點包括圍繞社會福利和傾向高開支,因此預算案往往都會陷入赤字,亦因此導致工黨被視為對解決經濟問題最弱的政黨。
工黨在二次大戰之後的經濟復甦措施並不受市民歡迎,因為當時的總理認為以銀行國有化去控制貨幣會有助刺激經濟,惜該政策令人聯想到共產主義;並且當時美蘇兩國處於冷戰(Cold War)期間,共產主義被視為頭號敵人。此後的23年在野工黨都不為市民所選擇。
直至1972年惠特蘭(Gough Whitlam)上台後降低了稅率,推行多項社會主義政策,以及同時擴大開支,因而改變了工黨形象。其後兩年澳洲陷入了經濟衰退,通脹達到13%,物價繼續上升。但是1974年的財政預算案中並沒有納入措施對抗持續上揚的通脹,反而選擇繼續擴大開支。當時澳洲總督克爾(John Kerr)看見惠特蘭政府已不能夠維持政府的財務狀況,因此決定將惠特蘭的總理職位除去,並另舉行選舉。該次事件成為澳洲首次總督運用特權開除總理。
下一屆工黨政府於8年後獲選,霍克(Bob Hawke)亦由當時的工會領袖變成了工黨黨魁。霍克開始著手改變澳洲經濟,在澳洲推行全球化,個體經濟改革,勞資關係改革,開放澳洲金融業,私有化許可(包括當時政府的Commonwealth Bank),增加社會工資,以及最重要的實行澳元浮動匯率機制。他的繼任者其後開始於亞洲地區嘗試建立良好關係,及推行強制性船民拘留政策。工黨於1996年失去權力,直到2007年陸克文(Kevin Rudd)出任工黨黨魁。陸克文因其年輕形象,有能力推動年輕選民,因此對比起霍華德的傳統思想更有優勢。陸克文致力推廣環保政策,另外加上霍華得本身的WorkChoices 政策已經不受歡迎,令到工黨於該次選舉中大勝,重新執掌澳洲政壇,結束了自由黨連續11年的統治。
相關文章:
澳洲大選系列:多種族政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