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會議結束後環諮會召開記者會
(獨媒特約報導)經過三小時閉門商議後,環境諮詢委員會決定有條件接納政府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環諮會提出五大條件,包括保育稀有淡水魚高體鰟鮍、重置鷺鳥林、樹林補償計劃、處理含砷泥土及定期向環諮會報告工程進度,政府需履行全部條件,否則不能展開工程。
是次議決不設投票過程,環諮會委員會主席林群聲在會後表示經委員討論,最終達成共識是環諮會慣例。他表示理解及同情農民要求原址復耕,但環諮會的角色是集中討論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法例所限委員不能處理。
有條件通過 五大要求
會議主要討論上次環評小組提出的四個關注點,包括如何保育稀有魚類高體鰟鮍、鷺鳥林、樹木補償計畫,以及泥土含砒霜情況。會上很多委員仍然對砒霜的處理有質疑。熊永達認為不能用10%的水泥去做到固化砒霜的效果;李向東認為顧問公司無做長期風險評估,而世界上從未有用固化方法處理大量砒霜(超過一百萬立方米)的經驗。現在顧問公司只研究施工期間如何保護工人,但委員認為,按顧問公司的做法,根本就不單是挖掘時的問題,也涉及儲存那些混合土。
李向東和譚鳳儀都質疑為何顧問不採取環評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就是避免在含高濃度砒霜的地方做工程,但政府和顧問公司均沒有回答。環諮會要求土木工程拓展署全面勘探整個發展區的砒霜含量,包括私人土地,並考慮發展是否可避開砒霜含量高的熱點,以及如何將砒霜對人類的風險降至可接受水平。
針對保育不常見魚類高體鰟鮍的生境,政府作出讓步,計劃採用高架橋設計,並更改粉嶺繞道的走線,保留上水華山村旁河曲,但梧桐河南的兩個河曲就會繼續填平。譚鳳儀教授認為漁護署要先對高體鰟鲏魚做更多研究,了解是外來還是本地種、有否入侵性,再決定移殖地點。
環諮會又要求為現有鷺鳥林找替代地點重置,建議搬到河上鄉或華山村新建議保留的河曲,以及加強河上鄉鷺鳥林的生態價值,以重建鷺鳥林生境。
另外環諮會亦要求補償失去的樹木,補償樹林面積將是失去面積的兩倍,目標是一個成熟的樹林。
最後,環諮會要求項目倡議人定期(每三至六個月為理想)向環評小組報告工程進度及影響, 以監察是否符合指標,做好跟進補償措施。
圖:主席林群聲會後見村民
閉門商議 質疑消失
其間,委員鄒桂昌和黃煥忠把討論帶到農業生態和社會影響評估。鄒桂昌教授一再就農地復耕問題,追問是否能確保農民找到農地續耕。政府和顧問都沒有正面回答,只回應政府會提供配對,現時已有特別農業複耕計劃。黃煥忠教授則認為這次環評缺乏社區影響評估,旁聽席一片掌聲。但主席林群聲其後阻止委員繼續就社區評估提問,要求委員繼續處理環評小組提出的四個問題。
會議以部分公開形式進行,公眾可於旁聽室觀看公開部份的電視轉播,轉播中可見不少委員就環評各項提出質疑及不滿;惟結束公開部份後,委員閉門商議大約一小時,就得出有條件通過的共識,令人懷疑環諮會為橡皮圖章,替東北發展計劃開綠燈。閉門前委員質疑包括:譚鳳儀認為塱原附近是否可以正式劃作保育地帶,而非由規劃署決定劃為農業用地;伍婉婷認為要保障現有農民的需要,關心公眾參與,提出環評報告要有中文版本,以及質疑顧問公司忽略與受影響村民溝通;黃煥忠指政府自稱重視城鄉共融,但報告缺乏農業部分,不明白城鄉共融如何受政府重視。但會後質疑全部消失,亦不見被納入通過條件之內。
村民表示不滿結果
會後,主席林群聲被大批到場旁聽及聲援的新界東北村民包圍,並與村民作簡短會面。村民明言對環諮會向東北發展開綠燈「不收貨」,要求林群聲解釋。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發言人袁易天質疑環諮會「有條件接納環評不等於批准工程展開」的說法,認為環諮會只是要求項目倡議人進行更深入研究及提供資料,工程開展根本無法叫停。卓佳佳指報告只重視塱源一帶農田,忽視粉巔北農地的生態價值,顯示顧問「睇啲唔睇啲」,對農業認識不足。
圖:村民及支援者要求進入記者會被拒
有關會議前村民集會的報導:東北村民抗議新界東北環評報告粗疏
編輯:劉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