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阿信的故事:可能是電影史上最慘絕人寰的故事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阿信的故事:可能是電影史上最慘絕人寰的故事
Oct 24th 2013, 16:05, by 晞。觀影記事

我懷疑,是我沒有人性,還是我沒有這段集體回憶,定抑或,這真是一部不堪入目的作品?看罷《阿信的故事》後,我和友人粗口橫飛之聲絕不遜於早幾天觀看的《真愛潛行》,甚至生怕「年度最佳爛片」《天機:富春山居圖》會因此被踢出最爛五大。我的確沒有看過《阿信的故事》劇集,抱著零認知的心態來看這部電影版,真的看得無名火起。電影版近乎每一秒鐘都要告訴觀眾,阿信有多慘絕人寰、她的遭遇是何等無天理,全片近乎毫無鋪排可言,總之每一秒鐘都要堆砌一個喊位給觀眾,劇情之突兀完全叫人看得打冷震。我明白《阿信的故事》電視版是一部長劇,電影版雖然只選取了主角的童年來敘事,但明顯只是把電視版的精華濃縮,選取了最煽情的部份無限量擴大,亂放催淚彈。最終,電影版《阿信的故事》只不過將一堆連貫性不強的煽情位強行拼湊在一起,對於未看過原作的觀眾,非但完全 感受不到其遭遇有多「悲壯」,甚至發出陣陣強烈的恥笑聲。也許,友人說得對:這部電影不是拍給我們看的。

阿信生於鄉村的一個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窮,又無糧餉交給地主,阿信被迫當上富戶的家僕來養家,可是,她當上家僕的生活苦不堪言,令阿信毅然逃走,並得一獵人收留,教她讀書寫字。可惜,好景不常,經歷一場大變後,阿信又得回歸留離失所的生活,最後,阿信來到了加賀屋,懇求主人收留她當家僕,沒想到,阿信卻要面對一個嬌生慣養的少主...

雖然我沒有看過,但我也知道電視版《阿信的故事》當年所造成的轟動程度,以全長近三百集去描寫阿信的一生。也許,作為一部電視劇,《阿信的故事》再煽情催淚也好,都有其基本的鋪排和伏線,用以帶動整段人生的故事,惟電影版即使只選取了阿信的童年時代,但礙於片長局限下,整個故事看來全無鋪排,強行把一堆雜亂無章的支線炒成一碟,結果煽情不來,反而惹來陣陣恥笑聲。

電影開場還未夠十分鐘便安排大量生離死別的情節,不怕你招架不來,只怕你喊不出!

無論有沒有看過原作也好,哪管這部《阿信的故事》在大家心目中地位有多經典也好,也得承認電影版拍來急就章,完全難以言之成理,看來更覺非常「火滾」。電影版在開場不足一分鐘內便馬上要大放催淚彈,在觀眾還未完全投入故事以前,這個處理手法完全叫人招架不來,只覺劇情在無中生有,刻意要觀眾流淚。劇情發展下去,近乎每秒鐘都要來一個煽情位,劇本操之過急,務求盡快讓阿信的悲慘故事入戲,便安插了大量非常突兀的劇情加以充撐,叫阿信還未出發當家僕前,不足十分鐘的劇情已有數之不盡的喊位。也許,看過原作的觀眾會有感覺,但對於沒有看過原作的觀眾,這種零鋪排只顧亂放催淚彈的劇情,實在叫人看得極其反感。

到了劇情正式入戲,阿信無論去到哪裡都要遭逢不幸,無論順境或逆境都要安排大類煽情位,叫電影達到半分鐘一小喊、一分鐘一大喊的節奏,沒多久便要死一個人、沒多久便要被人侮辱、沒多久便要生離死別。我相信電視版在有足夠時間鋪排下,理應會拍得更細膩,惟電影版不顧一切,只求將原作的喊位胡亂串連,叫電影看來全無劇情可言,不斷挑戰著觀眾的忍耐力。

在嚴重缺乏鋪排的情況下,電影的轉折位非但令人難以理解,局部情節更覺匪夷所思

我不知道電影版是刻意向原作劇集致敬,還是其手法真有點問題,本片的鏡頭往往用上了非常俗套的手法去敘事,那些可有可無的慢鏡、不斷重覆的呼叫式對白,在今天看來實在不合時宜,也令人毛骨悚然。至於在劇情交代嚴重不足,而劇情轉折也操之過急下,《阿信的故事》後半部的劇情發展非但難以令人想像,更完全叫人投入不來。無論是阿信母親的遭遇、其祖母的下場等等,在劇情缺乏鋪排下,從阿信的心境,或是其身邊人的遭遇也難以理解。此外,故事硬銷的那種不向命運低頭、凡事絕不放棄的態度,在離奇的劇本安排下更被嚴重扭曲,尤其是阿信面對祖母下場的一段,更叫人看得無名火起,甚至已超越了婆媽和煽情的程度。

電影完結時以一個長鏡拍阿信的故事作結,結束描寫阿信童年的故事,令我相信本片若要拍成超過「三部曲」的篇幅,也絕不問題。可是,從網上來看,單是其童年已拍得不知所謂,故事往後的篇幅似乎更難拍,假若往後的故事還是不顧一切只求煽情,生硬地把一切劇集的煽情高潮位拼湊,效果理應更難看。雖然,這部用以「集體回憶」的電影可能真的不是拍給我看,但始終非每部劇集都能硬去濃縮拍成電影。印象中,近年翻拍成電影的日劇故事如《太陽之歌》、《一公升眼淚》,或劇集不算長篇、或本身有原著作根基,效果都尚算不俗。若刻意翻拍一部經典長劇卻不後天作出改動,始終得一不能想二,強行重現原作的精華,只會令翻拍的效果不堪入目。

濱田茲音真摯動人的演出,令《阿信的故事》不致成為一部一無是處的電影

坦言,我看這部《阿信的故事》是捱著看的,而全片一眾演員非「喊苦喊忽」就是一副惡人相,演技並不算好得去哪裡。在一部全無看頭的電影中,演阿信的小演員濱田茲音則可謂是唯一亮點。她在片中由頭帶到尾,演活了角色悲喜交集的一生,由於片中需要大量的感情波動,濱田茲音演來也手到拿來,既盡顯角色悲情的遭遇,同時又不失其年紀應有的稚氣。

總的而言,《阿信的故事》是一部失敗的改篇作品,對於沒有看過原作的觀眾,這兩小時相信是一回非常難捱的觀影過程。我相信原作《阿信的故事》在足夠鋪排下,理應有著起承轉合,達至應有的感人兼催淚效果,惟這部電影版卻只懂把劇集最煽情催淚的部份,刻意地拼湊在一起。在完全沒有任何鋪排和轉折下,電影開場不足一分鐘便要安排喊位,餘下的兩小時亦只看著小女孩怎樣遇上悲慘的遭遇,總之務求讓每一秒鐘都要充斥著喊位。可是,過火的催淚彈只讓劇情顯得相當突兀,非但難以令人哭出淚來,超乎想像兼嚴重脫節的處理,更惹來陣陣竊笑聲。

Rating:5/ 100

原文刊於此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