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有份發起的遊行,而且老早講明會在遊行後和參加者一起商討跟住落黎的對策,點解咁都會畀人話係「騎劫」呢? 更荒謬是,明明有人手持龍獅旗衝上台抗議,這種隨時令集會的人蒙上支持港獨之冤的舉動,反而沒受到太多質疑,究竟家陣網絡世界內發生緊乜事?
與網友討論過程中見過以下構成所謂「騎劫」的理由:
(一)主導論。批鬥/評者指年輕女主持霸佔發言時間,主導討論,但何謂「主導」,就語焉不清。做主持當然少不了主導成分,但這和騎劫是兩碼子的事。在沒提出具體如龍獅旗的證據時,便質疑人家騎劫,只是亂扣帽子。不要忘記,商討的事項都和遊行的主題有關啊,騎甚麼劫呢?
(二)主體論。有說當天集會的主人翁該是HKTV員工,女主持沒資格在台上帶討論。這首先便沒搞清楚發起遊行的團體,其實包括《萬人齊撐!快發牌比香港電視!》facebook專頁,該女主持是此專頁的發言人,這專頁所關注的顯然不單是王維基有否獲發牌,還包括對黑箱作業、程序不公義以至梁振英政府等的不滿。遊行完的集會,主人翁亦不應該只是HKTV的員工,還包括關心發牌其他爭議的市民。倘若因員工是苦主,當天便不許市民在集會中嘗試討論環繞發牌爭議的種種事情,倒是不合理地把撐發牌的重要性凌駕大眾對公共廣播事務的關心了。
當然,該天集會後,HKTV的員工繼續留守,而且連續多晚有集會。基於付出與話事權成正比的原則,這些後續抗爭把焦點集中在發牌一事上,確實無可厚非。但這已經和星期天由不同訴求提出者所發起的抗爭無關。
所以說到尾,女主持根本就被人砌生豬肉,她之所以被人罵「騎劫」大會,無非是因為她有左翼背景。左翼,在那些批鬥者的口中是原罪。這也是近來在網上同類爭議中經常發生的文革式批鬥現象:以偏概全的印象比講道理更重要,傾向追求眾口一詞的攻擊快感,而不是事實的全部。似乎部分人是有組織地針對和攻擊左翼人士,更標籤做「左膠」,但凡有「左膠」策畫或發起的行動,都動輒得咎。若像支聯會那樣搞集會,會被批評中央集權/獨裁。今次把主持的權力下放給台下參與者,讓大家商討抗爭的方向,卻又只換來「騎劫」、「趕客」的指控。這實在忽略了這次具示範作用的實驗意義:一次大膽的嘗試,嘗試體現參與式民主的精神。
題為編輯所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