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開了個頭,說明左右之爭是有很多不同維度的。今次來處理最大路的也最決定性的左右,姓資姓社!不過篇幅有限,所以先講資本主義、自由主義。此前,由於本人的確是歷史興趣濃厚,所以也來作一些歷史補充。
右在今時今日當然是支持自由市場。不過在法國大革命時,坐在右邊的保皇派支持的其實不是自由市場,而是維持根據階級作分配的封建制度。那時候支持開放市場的 可是左派呢。不過到了19世紀,西歐封建制度基本瓦解,自由市場已普及的背景下,經濟的右就已經是支持更自由的市場;而社會主義興起,根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左翼出場,左亦變成限制或反對市場的聲音,較接近今日的分野。
今日經濟上的左右之爭,當然由姓資、姓社所主導。姓資者,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是也。姓社,則是社會主義,認為平等的經濟分配比自由市場重要。但由此再往下就開始複雜了。所謂的平等經濟分配怎樣達成?這就涉及國家、社會與市場的關係。我們且由右至左說起。
大小政府 大小市場
經濟右派提倡小政府大市場。這就暗示了一個經濟分配的框架:市場分配VS政府分配。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經濟上的自由,隨個人意願作交易和選擇何種工作。最後 商品的價格和勞動的回報就由市場來決定。因此假定了一種佔有式個人主義(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你大概覺得這個假定理所當然。但在封建年代,是要有人拋頭顱灑熱血去爭取的。而在世界各地,很多民族、文明,也要靠西方帝國的船堅砲利,才可以逼使大部份人接受這種自由市場和個人主義。香港這個殖民地的建立就是這段歷史的一部份。右派也有他們激進的時候,無論是革命還是戰爭。
今日我們會叫市場做一次分配。如果國家用公權力抽稅回來然後再分配(例如公共醫療、房屋、或者大型建設如機場、高鐵),那就是二次分配。認同並接受這個框架的,有比左右標籤清楚的名字:哲學地講是自由主義;經濟上講就是資本主義。
從哲學看自由主義
所謂哲學地講,就是想尋求一些原則去支持某種經濟分配。右派會支持小政府大市場,再分配越少越好,讓市場解決所有資源分配問題。政府只是確保市場正常運作就好,例如確保合約完成,阻止破壞佔有式個人主義(即係捉小偷強盜)。這方面最有名的代表應該是海耶克(Hayek)。 他認為,如果我們容許政府干預市場,或以抽稅形式作再分配,就等如邀請公權力去削弱公民的自由。再而,他認為所有國家機器都對權力貪得無厭,如果容許國家機器掌握大權,就會引發1984式的極權政府,最終剝奪所有人質疑政府的權利。他大概認為,市場再壞也不會如國家般可怕。
越往左的自由主義,則支持更多的政府二次分配。大體上有兩種理論支持,分別是效益主義和羅爾斯(Rawls)的正義論。效益主義比較簡單,就是如果不實行再 分配,貧窮人口會太多,產生社會不穩,這是政治考慮。在經濟上,推行一定的醫療和教育福利,可以增加整體社會生產力,對整個社會,包括納稅最多的人,都較 有利。避亂求利是主題。
正義論則比較深刻,要從自由主義的內部困難入手,就是自由與平等的矛盾。自由主義之所以支持自由市場,因為認為市場將個人從封建式的集體中解放出來,成就了個人自由。即係如果你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不需要依靠某種建制而活,你就可以在生活上有更大的自主,由日常生活的 方式,到宗教信仰,到戀愛等等。但自由主義也關心平等,人生在世,就應該有同等的機會各展所長,追尋自己的幸福。一個在資源分配上極不平等的制度,即如今日世界,是有違自由主義的精神的。支持這種講法的有一句明言:Right as trump。意思是面對自由市場的極端運作,政府有責任出手干預,而原則就是每個人的權利。大家去看看聯合國國際人權公約就可以找到一大堆人權。其中香港 明顯沒有以公權力保護的,叫居住權。在自由有可能受公權力限制下,我們還是要支持再分配,因為只有享有平等的機會,我們才有自由可言。權利,既是平等,亦是自由。
想當然,效益主義所提倡的再分配會較少。而羅爾斯論者(Rawlsian)則主張更多再分配去保衛平等。而今日香港許多大談人權的,很有可能是羅爾斯論者。一個較確當的稱呼是「左翼自由主義者」。在美國,大概會支持奧巴馬。在歐洲很可能支持社會民主黨。
從經濟政策的觀點看
以上是較從理念去論經濟的左右,但另外也有是較政策方面的左右,不過都還是姓資的。一個古典經濟學派,一個凱因斯學派。其實經濟學上也還有許多派。不過一來本人不熟,二來靠這兩派已可大分左右,所以大家也將就一下吧。
古典學派就是所謂的放任政策。香港公開試的經濟學,一般就是這種立場,弄得許多人以為資本主義就一定是自由放任。說是放任,當然就是小政府大市場。國際上支 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總之自由市場就是好。好的意思不是在理念上附合了什麼價值,而是對經濟發展最好。這一套在20世紀初是顯學,但到了20年代 末,因為全球經濟崩潰,大蕭條來臨,更之引發二次大戰,所以一沉百踩。
代之而起的,是凱因斯主義,為的也是要拯救衰敗的經濟。簡單而言就 是強力增加公共開資,同時努力對付貧富差距的問題。一於大政府小市場。二戰前後成為各國實質的經濟政策。許多幾近社會主義的政策,因為二戰時的特殊環境, 竟得以在美國實行。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凱因斯政策在70年代也面臨經濟危機。在鐵娘子和列根合力下,終於迎來了新古典主義,也就是今日的新自由 主義。當然最重要的是請來全球最有份量的國家加入。哪國?之未係中國。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被視為當代全球經濟史的一大事件,可謂重整了全球的經濟秩序。
之但係風水輪流轉,2008金融海潚淹至,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亦難再言勇。無論是什麼派,都得承認過去三十年的方向出了問題,需要更改。問題是大改小改而已。是走左翼自由主義和凱因斯嗎?還是要再左轉向社會主義和馬克思學習?下回再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