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基的「香港電視」不獲頒發免費電視牌照,全城發出了「香港還有公義嗎?」的怒吼。然而,一場牽涉億萬人性命的不公義災難,卻正於全球各地發生。
筆者說的,是全球暖化所導致的愈來愈嚴重和頻密的氣候災難。超級颱風「海燕」橫掃菲律賓並奪去五千多人的性命,災情之嚴重令人怵目驚心。然而,按照科學家的研究,這不過是接踵而來的巨大氣候災難的前奏而已。隨著人類繼續不斷燃燒化石燃料排放巨量的二氧化碳(每年達一百億噸之數),加劇的溫室效應正令全球的溫度不歇上升。洋面的蒸發量增加令空氣中的水汽更充沛,結果是風暴變得愈來愈猛烈。
問題是,全球暖化這個災禍主要是由誰人所造成的?是由富人還是窮人?由富裕國家還是貧窮國家造成的呢?答案十分明顯,當然是由富人和富國所造成的。美國的人口不到全球的5%,但長期以來,她的排放量佔了全球的四分之一。一項研究更顯示,從1850年至今,大氣層中增加了的二氧化碳之中,有近30%是由美國放進去的。
以上是從歷史的責任看。就是在今天(世界銀行2010年資料),美國的人均排放量達每年17.6噸,加拿大是14.6噸,德國是9.1而日本是9.2噸。相比起來,中國是6.2噸(不要忘記其中實包含了為西方—特別是美國—提供大量廉價消費品所做成的工業排放),印度是1.7,菲律賓是0.9,而孟加拉更只有0.4噸。但很明顯,在氣候變化的面前,責任最小的國家卻往往要付出最慘重的代價。如果海燕今次吹襲的是孟加拉,死亡人數恐怕還要大得多。(1970年一股強颱風吹襲孟加拉,引發的風暴潮導致30多萬人死亡和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訂書》清楚指出,各國對此有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由此出發,對抗全球暖化的四大支柱是:(1)減排(mitigation)、(2)應對(adaptation)、(3)技術轉移(technology)和(4)資金援助(funding)。後兩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減排和應對所需的資源都是它們難以負擔的。
作為世界上最富有和科技最先進的國家,美國對此自是責無旁貸。事實卻是,美國始終不肯簽署《京都議訂書》和帶頭減排,也沒有大力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援助。各國不斷譴責美國,但她是「笑罵任你笑罵,霸主由我為之」,還不斷透過QE I、QE II等手段繼續無償地攫取和享用世界上愈來愈稀少的資源、建造威力更大的「福特級」新世代超級核子航空母艦、竊聽各國元首和政府高層的通訊…。如果我們說「香港的公義何在?」那麼世界的公義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