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如何理解新移民的勞動人口參與率?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如何理解新移民的勞動人口參與率?
Dec 22nd 2013, 09:01, by 郭永健

謝冠東在其文章《權利與責任的爭戰──論新移民綜援》中指出「2011年的數字,25-34歲正值盛年的組別,整體香港人的就業比例是85.7%,新移民則只有44.9%。」,又指「盡責的香港年青人早出晚歸努力賺錢兼未有兒女,與此同時卻還要資助只重權利的那一類新移民,留在家裡時刻與子女共敘天倫。」

謝指出了兩個問題,第一點是新移民的就業比例低(正確來說他引用的數字應該是勞動參與率,包括了失業人口,因此他稱之為「就業比率」是錯誤的。)。第二點是料理家務者被他形容為「留在家裡時刻與子女共敘天倫」、「每天與子女共享quality time罷了」。

新移民的勞動人口參與率上升

對於第一點,我們可以先看新移民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由 2001 年 的 44.2% 上 升至 2011 年 的 47.8%。。男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為60.3,女性為43.4,全港人口的勞動參率則為67.0及49.6。女性的勞動參與較男性為低是因為料理家庭的大多是女性。

在謝提及的25-34歲的年齡層,新移民男性的勞動參與率為73%,女性為40.7%。要注意的是,這個年齡層中,女性佔絕多數,1000名女性相對的只有152名男生,全港人口則為1000:911。因此女性的低勞動參與率把男女合計的勞動參與率拉低。合理的解釋為新移民的25-34歲女性較多已婚及需料理家務。(成年新移民不就是因為與港人結婚才來香港嗎?)

新移民勞動人口及家務勞動總數高

非勞動人口是否就代表那些人全部都不事生產?當然不是。根據統計處的分類,,非勞動人口即非從事經濟活動者包括四大類:料理家務者、學生、退休人士及其他。因此那些真正不事生產、沒有工作意欲的人會計入其他類別,當然殘疾人士亦會計入其他的類別。

在新移民非從事經濟活動人口中,其他類別中的佔15.7%,而全港人口相應的數字為16.9%。若我們以其他類別的人口除以相應的全部人口,新移民的為 8.21%,全港人口則為7.09%,兩者實相差不遠。

新移民當中男女合計有26.2%為料理家務者,而全港人口當中則有9.32%。如果我們認同料理家務為「家務勞動」的話,把家庭勞動及勞動人口相加,得出與相應人口的比率,新移民為73.98%(=47.8%+26.2%),較全港人口的67.21%(=9.32%+57.9%)還要高。

當然,謝冠東並不會同意以上講法,他認為家庭照顧者的生活只是「留在家裡時刻與子女共敘天倫」,非常疏乎。可是,到了2013年,很難想像仍然有人持以上的看法,如此貶低家務勞動的價值。

家務勞動給浪漫化

謝把家務勞動浪漫化,只是顯出其無知。根據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所做的研究,受訪的家庭照顧者每星期平均照顧時數為46.80 小時,其中有41.8 %受訪者每星期更需要花超過 72 小時照顧受關顧者。

新婦女協進會在其答客問更指出「這些無薪的家庭主婦每天都要洗衣做飯、打掃房間、照顧孩子和丈夫。但直至現在,社會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從事家務及照顧工作的她們也需要職業健康保障,連最基本的強積金也將她們拒諸門外。有人甚至視婦女所做的家務勞動是理所當然,是簡單容易的工作。由此可見,家務的勞動價值經常被人忽視,令婦女長期處於不平等的情況。」

綜援金「冇得追溯」

至於文章的末段指出,新移民可追討綜援金,因而一下子有十五萬資產。對此,資深大律師湯家驊便指出,涉及債項申索的追溯期為六年,但綜援不是債項,而是涉及審批過程的政策,「有權利去申請,但冇權利一定攞到筆錢,唔係法律上認許可以訴訟嘅權利,所以冇得追溯」。(2013年12月19日,蘋果日報)

希望各位論者在討論新移民問題時能基於事實及真誠,不要後偏見蒙蔽了眼睛。

參考:
2011 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
http://www.census2011.gov.hk/pdf/PMR.pdf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