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蘋果日報)
近日有關限制自由行人數問題鬧得熱哄哄,無他,只因為遊客人數多得似乎超過香港可以應付的數目,繼而影響市民日常生活。有人問旅發局主席林建岳先生對於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應否設限,林先生以工廠接訂單作比喻:「做生意嘅嘢,如果我開間廠,我宜家做緊嘢嘅,有多啲單,我只可以加(擴充)間廠,我冇理由唔去接呢張單嘅。」
問題是,經營一個城市的旅遊業,真的像工廠接訂單那樣嗎?
我不是唸經濟的,但至少我明白,做生意的,例如營運一間工廠,當生意越來越好,多了訂單,當然想做多些,不過,工廠也要顧及產品質素,與及自身能夠接生意的能力,一邊擴充同時維持質素,再慢慢增加訂單,才是良策。
況且,並非所有人有訂單一定接,也有人為了保持質素,拒絕接不了的訂單。
同樣地,經營一個城市的旅遊業,並不是單純看增長,還要看很多東西:旅客來自什麼地方,每個地方的旅客消費平均數,喜歡做什麼喜歡去什麼地方,留港的數目等等。
一個地方受遊客歡迎有很多原因,但我相信沒有旅客喜歡一個城市夠迫、去旅遊景點人太多排隊的時間多過遊玩等等,所以,我當然明白要增加旅遊景點分散旅客流量,但,旅遊景點真的你想增加就有的嗎?
很久以前吹的什麼漁人碼頭?又或者十八區區議會花錢豎立的核突石象例如燒鵝金魚?千遍一律個個差不多樣沒有什麼特色的商場?來來去去都是廟街女人街沒有其他選擇?那麼,怎樣製造更多吸引遊客的景點呢?短時間啊!你估日日有錢派麼?
一直覺得香港政府在保留特色建築與景點方面比澳門政府差很多皮:澳門還有很多舊建築,充滿歐陸風情的街道與建築物仍然存在。香港呢?話拆就拆,市建局是魔鬼,觀塘裕民坊一帶原本不是很有特色的嗎?波鞋街囍帖街不是吸引遊客有本土特色的景點嗎?對不起,一個萬能key的term--優化,就可以將所有舊的推倒然後變地產項目,特色?香港還有什麼特色?
旅發局的數字顯示,香港將來的旅客數目會再增長,不過越來越大的比重來自國內,而歐洲與日本等遊客數目則下降。其實做生意也明白什麼叫風險管理--你見國內遊客多,就盲目去配合吸引他們,不去花心思增取其他國家的遊客來港。於是,其他國家越來越少人來港,內地遊客不是永遠的多永遠的花得起,有一天國內經濟大衰退,又或者國內發生什麼疫情不容許自由出入,你香港齋靠內地遊客,旅遊業還不即時出事?
一個城市的旅遊業只是短視的只看遊客增長,不去考慮長遠發展,不去想如何成為一個高質的旅遊城市,吸引高質有消費能力的遊客來港,尋找只有香港才有的特色,這個城市的旅遊業遲早沒落。所以,那位旅發局市席是否適合當,從他這次的言論,你,明架啦。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